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进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关系及互馈机制、自然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动态核算与时空转换关系、市场化多元利益补偿模式等是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针对我国及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科学问题与管理问题结合,才能有效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补偿 长江大保护 生态服务功能 互馈机制 补偿模式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长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进 刘志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近20 a来水资源公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及二级支流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指标、废污水排放和河流湖泊水质变化情况,提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 根据近20 a来水资源公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及二级支流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指标、废污水排放和河流湖泊水质变化情况,提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用水总量增幅明显减缓,到2007年以后,用水总量趋于稳定;农业用水基本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下降,用水效率增加;废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河流和湖泊水质改善不明显,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该借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在加强点源治理基础上,更加重视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资源利用 用水结构 用水指标 废污水排放 河流湖泊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志明 周召红 +2 位作者 王永强 洪晓峰 陈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0,共6页
DPSIR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被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宜昌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系统框架,构建了"水资源-... DPSIR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被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宜昌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系统框架,构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Logistic对数增长方程,提出了Logistic对数承载模型;同时,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条件进行了判断;最后,对宜昌市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5年宜昌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状态较好,除了2011,2013年和2015年以外,社会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除了2013年以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良性发展的。因此,建议宜昌市在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应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DPSIR模型 Logistic对数方程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近年水质时空分布特征探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茁 刘玥晓 +1 位作者 赵伟华 赵良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0,67,共6页
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受技术条件限制,有关源区特有的高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和报道较少。根据2012,2014,2015年长江源区科学考察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常规监测指标、金属类及有机物等水质指标,探析了近几... 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受技术条件限制,有关源区特有的高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和报道较少。根据2012,2014,2015年长江源区科学考察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常规监测指标、金属类及有机物等水质指标,探析了近几年长江源区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河流水质良好,大多数区域的水质指标达到Ⅰ—Ⅱ类水标准;受水体含沙量和区域地质条件的影响,源区不同区域河流水质有一定差异;源区水质年际间差异不大,基本在相同的范围内波动;与国内外河流背景值相比,源区水质基本处于河流背景值范围内;源区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检出。该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长江源区水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水质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情景的长江中下游未来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翠玲 佘敦先 +3 位作者 邓瑶 陈进 张利平 洪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7,共9页
为了分析未来时期(2020—209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气象干旱演变特征,选取跨行业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4个全球气候模式,基于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的排放情景(RCP-2.6、RCP-6.0和RCP-8.5),分别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 为了分析未来时期(2020—209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气象干旱演变特征,选取跨行业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4个全球气候模式,基于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的排放情景(RCP-2.6、RCP-6.0和RCP-8.5),分别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蒸散发指数(SPEI),探讨了两种指数对研究区气象干旱的刻画能力,分析了研究区未来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时期SPI整体呈增加趋势,汉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西北区域增加幅度较大,说明该区域干旱减缓趋势明显;SPEI呈显著减小趋势,且随着排放浓度的增加,减小幅度逐渐增加,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东南区域减小趋势较大,说明该区域未来时期干旱增加趋势明显;不同情景下SPI减小的区域SPEI也呈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更大;研究区SPI与SPEI的相关性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逐渐增强;SPI与SPEI的整体相关性随着排放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研究成果有助于预估未来长江中下游区域干旱发生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时空演变 SPI SPEI ISIMIP 长江中下游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晓琦 刘攀 +4 位作者 陈进 许继军 王永强 姚立强 洪晓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8-305,共8页
将经济学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引入防洪评价领域,提出基于CVaR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研究方法,辨识各水库防洪库容值对库群系统防洪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库间协同防洪的互馈方式。以汉江流域五库群系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库群... 将经济学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引入防洪评价领域,提出基于CVaR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研究方法,辨识各水库防洪库容值对库群系统防洪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库间协同防洪的互馈方式。以汉江流域五库群系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库群系统防洪损失CVaR对各水库防洪库容变动的敏感度排序依次为三里坪、鸭河口、丹江口、安康、潘口水库;②当总防洪库容不变时,变动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方案所对应的防洪损失CVaR不一定相同,且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存在可行区间;③若选取相同CVaR为约束条件,相比于两库系统(安康-丹江口水库),五库系统由于考虑了更多水库(潘口、三里坪、鸭河口水库)的防洪协调作用,丹江口水库自身防洪库容可调节的灵活空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库容 水库群系统 条件风险价值 防洪损失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风险分析的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琦 刘攀 +4 位作者 陈进 许继军 姚立强 王永强 洪晓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148,共8页
水库群实时调度能结合有效的水文预报信息对水库在实时运行层面权衡防洪与兴利效益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水文预报信息的利用面临着不可规避的不确定性问题,故水库群实时调度运行需要考虑风险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针对耦合水文预报的水库... 水库群实时调度能结合有效的水文预报信息对水库在实时运行层面权衡防洪与兴利效益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水文预报信息的利用面临着不可规避的不确定性问题,故水库群实时调度运行需要考虑风险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针对耦合水文预报的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问题,提出了可考虑各水库不同预见期长度、不同预报精度的两阶段风险率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建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模型。首先,两阶段风险率是将未来调度时段按预见期节点分为预见期以内和预见期以外两个阶段,预见期以内考虑径流预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用集合预报思想统计多组预报径流情景在预见期以内的失事概率;预见期以外考虑因预见期末水位过高难于应对后续洪水的潜在风险,根据历史设计洪水的调洪演算试算风险率。其次,基于所提出的两阶段风险率方法构建以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汉江流域5库群系统,其研究结果表明:1)提出的两阶段风险率计算方法可兼顾考虑实时调度阶段由径流不确定性引起的预见期以内、预见期以外的潜在风险;2)相比于常规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模型方案在2020年实测夏汛期径流情景下提高了库群系统发电量为2.30×10^(8) kW·h。因此,基于两阶段风险分析构建的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可求解得出的水库群系统库容动态最优决策过程,且该优化调度模型可在不增加汛期防洪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水库群系统的发电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分析方法 水库群 汛期运行水位 防洪风险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
8
作者 景唤 王永智 +3 位作者 宋志红 王辉 方俊 王永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4-1183,共10页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主要风险源及作用关系进行识别,以归纳的风险要素类别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依次确定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风险率等级赋分标准,建立引江济淮工...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主要风险源及作用关系进行识别,以归纳的风险要素类别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依次确定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风险率等级赋分标准,建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收集的泵站系统工程特性、防洪设计参数等资料,运用构建的评估方法对袁桥、赵楼、试量、后陈楼和七里桥泵站长期服役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级泵站长期服役风险率均在(1,2]级,总体风险较低。然而,由于泵站多为串联关系且上游泵站的设计规模往往大于下游泵站,一旦上游泵站失效,下游泵站均受影响,泵站设计规模的空间差异和结构关系将显著增加系统运行风险,在后续的风险控制及运行管理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泵站系统 长期服役风险 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