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雷晓琴 朱艳华 +2 位作者 肖奇骏 王一然 刘成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76-81,I0007,共7页
为科学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办水保函〔2020〕564号),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工作环节要求指标化,结合水土保持监... 为科学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办水保函〔2020〕564号),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工作环节要求指标化,结合水土保持监管内容及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水土保持组织管理情况,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情况,施工扰动状况,弃渣场、取土场及土石方利用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状况与危害,水土保持重大变化等因子的指标权重,构建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模型,创新建立了一套全面、准确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的量化评价体系,并拟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赋分方法。综合评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可作为年度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候选项目;评分在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的为良好;评分在60分及以上、80分以下的为合格;评分在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可视情况将相关参建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或“黑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 监管 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薛秉愉 王聪 +5 位作者 胡琼 朱娜娜 邓梦怡 是非 王梦楠 吴宜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970-8985,共16页
物候是表征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分析作物物候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根据21个站点观测数据,分析2001—2012年不同农作物类型关键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物候是表征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分析作物物候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根据21个站点观测数据,分析2001—2012年不同农作物类型关键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探究作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作物(水稻、冬小麦或油菜),各站点物候期之间的差距从出苗期至成熟期逐渐缩小;山区站点物候期年际变化小于平原;生殖生长阶段年际变化小于营养生长阶段。(2)2001—2012年平原地区水稻和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出现提前趋势,生殖生长期以推迟趋势为主;在山区,水稻和冬小麦各物候期多以推迟为主。油菜则相反。(3)水稻、冬小麦与油菜的出苗期主要受播种时间的影响(0.69≤R≤0.96,P<0.01)。不同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山区—平原空间分异特征。水稻出苗期至分蘖期在平原受温度和降水正相关主导,在山区受温度正相关主导;分蘖期至成熟期在平原受温度负相关主导,在山区受温度和降水负相关主导。冬小麦物候期在平原地区主要受温度影响,降水和太阳辐射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作用显著;在山区由温度主导转为温度和太阳辐射共同主导。油菜生长受温度主导,山区物候期与温度的相关性显著强于平原地区。研究结果为湖北省不同区域农业适应性管理措施的精准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物候 时空分异 气候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武汉团队热带荒漠滴灌经济林生态经济研究
3
作者 姜宏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9期86-87,共2页
热带荒漠地区以其极端干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壤和稀少的降水,长期以来被视为生态脆弱、难以进行有效经济开发的区域。然而,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在热带荒漠地区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了... 热带荒漠地区以其极端干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壤和稀少的降水,长期以来被视为生态脆弱、难以进行有效经济开发的区域。然而,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在热带荒漠地区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了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武汉团队针对热带荒漠环境开展的滴灌经济林研究,旨在通过创新的农业技术手段,在改善荒漠生态环境的同时,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探索一条适合热带荒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滴灌经济林 热带荒漠 经济开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驱动分析——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
4
作者 张昺榴 张歆 +2 位作者 林庆明 罗斌 李依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5,共9页
土壤侵蚀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准确评估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探究土壤侵蚀机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选取海拔、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年总降雨量等因素,基于修正的土... 土壤侵蚀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准确评估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探究土壤侵蚀机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选取海拔、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年总降雨量等因素,基于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系统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坝址控制的流域2014~2021年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并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机制。结果显示:①土壤侵蚀模数随年份增加不断下降(R^(2)=0.82),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且在空间上呈现显著聚集(P<0.01);②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q>18%),且任意两个因素对区域土壤侵蚀的交互作用均呈现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③灌木林地、旱地和有林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且强烈侵蚀和中度侵蚀面积随年份增加向微度、轻度侵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水土保持 白鹤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