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长江源区径流重建 被引量:6
1
作者 邵骏 欧阳硕 +2 位作者 郭卫 卜慧 韩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30,37,共8页
近几十年来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沱沱河水文站和气象站1960—2019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分析径流演变规律及其与降水、气... 近几十年来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沱沱河水文站和气象站1960—2019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分析径流演变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间的关系。采用青藏高原5根冰芯δ(18)^O记录与冰芯积累量,分析了不同冰芯间δ(18)^O记录、冰芯积累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冰芯记录与沱沱河径流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重建沱沱河水文站1900—1960年10 a滑动平均径流系列,并初步分析100多年来沱沱河径流的丰枯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沱沱河水文站年径流在2002年前后发生显著增加的趋势,长江源区气温急剧上升导致的冰川和积雪融水增多是长江源区流量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建沱沱河1900年以来径流系列表明,长江源区经历了多次的丰枯交替变化,径流变化规律与青藏高原3次气候突变时间点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揭示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及其水文响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水资源 冰芯记录 青藏高原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关键驱动因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俊芳 胡晓红 +2 位作者 马沛明 陈威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2,共8页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汤浦水库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117种,细胞密度月均值为9.37×10^(6)个/L,其中5月最高,极易暴发以硅藻和丝状蓝藻为主的藻类水华。按照功能群分类,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个功能组类群,其中全年优势功能组类群9组,分别是C、D、F、J、LO、MP、P、S2、X2;每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组类群共15组,其季节演替趋势为C+P→C+D+S2→C+P+S1→LO+P→F+J+S1→P+S2→D→MP+S2→C+MP+X2→C+P。RDA排序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规律不明显,时间异质性呈现出一定的季节规律;其中,水温(WT)、水力滞留时间(HRT)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浦水库 浮游植物功能群 季节演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永 胡晓红 +4 位作者 向林 邹曦 史方 李怡 胡莲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5,共9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出露期间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于2017年4、6和8月,设置了15个调查样地,根据高程将消落区分为145~155 m、155~165 m和165~175 m共3个区域,并设置未水淹区域(高程175~185 m)为对照。结果表明,消落区出露时...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出露期间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于2017年4、6和8月,设置了15个调查样地,根据高程将消落区分为145~155 m、155~165 m和165~175 m共3个区域,并设置未水淹区域(高程175~185 m)为对照。结果表明,消落区出露时间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组成,随着出露时间的延长,群落优势种及其优势度变化规律因植物的生活型不同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从4月至8月,优势植物狗牙根、牛鞭草、喜旱莲子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下降,鬼针草、苍耳、醴肠、水蓼、野胡萝卜、狗尾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增加;而未水淹区植物优势种及其优势度变化不会因生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不同采样地点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大,相对来说艾蒿较为优势,其次为小飞蓬。高程也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植物高度均值显著低于未水淹区域;随着高程的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植物高度均值呈增加趋势。植物内在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本身的冬季耐水淹能力、夏季抗旱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及其繁殖对策、种源扩散对策等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因;而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消落区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土壤基质氮磷等营养盐以及受水淹持续时间、水淹深度、高程、消落区出露时间等是其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植物群落 优势种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