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DlCHS9的序列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李艳红 蔡芹 +5 位作者 沈薇 杜丽娜 陈哲 谭芳 赖彪 胡福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8-2304,共7页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前期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中鉴定了与花色素苷合成密切相关的DlCHS9,发现与红皮龙眼相比,其在石硖龙眼果皮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为了进一步探...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前期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中鉴定了与花色素苷合成密切相关的DlCHS9,发现与红皮龙眼相比,其在石硖龙眼果皮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为了进一步探究DlCHS9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分别克隆石硖龙眼DlCHS9-SX和红皮龙眼DlCHS9-HP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二者仅在第328位氨基酸位点有差异,但该位点并不是关键酶活性位点。进一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DlCHS9-SX转入烟草。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花瓣更红,花色素苷含量更高,说明DlCHS9-SX超表达能促进烟草花瓣花色素苷的积累。分析DlCHS9的启动子序列表明,相似度为96.2%,与DlCHS9-HP的启动子相比,DlCHS9-SX的启动子有32个SNP、14个碱基插入和12个碱基删除,多1个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少1个光反应元件(Box4)、1个低温响应元件(LTR)和1个MYC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综上所述,DlCHS9-SX是石硖龙眼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之一,而其启动子序列与红皮龙眼差异较大,可能是其在石硖果皮中表达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DlCHS9 烟草 花色素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霞 莫言玲 李昌满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5期194-197,共4页
新农科建设是新形势下涉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和重点,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土壤肥料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按照“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明确课程目... 新农科建设是新形势下涉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和重点,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土壤肥料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按照“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明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重塑课程思政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为主线,情感培育大融合的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土壤肥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中可可脂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构建及应用
3
作者 伍宝朵 陈燕 +7 位作者 李煜 段良美 陈竹 王睿 白亭玉 吴桂苹 闫林 李付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6,共6页
可可脂是可可豆的重要品质指标,为了满足高可可脂可可品种的选育,实现可可豆中可可脂含量快速检测,本研究选取229份可可资源开展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可可脂含量的化学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构建了可可脂含量的近红外... 可可脂是可可豆的重要品质指标,为了满足高可可脂可可品种的选育,实现可可豆中可可脂含量快速检测,本研究选取229份可可资源开展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可可脂含量的化学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构建了可可脂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建模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4000~12000 cm-1,主因子数为10时,R 2(决定系数)最高为0.992,校正均方根误差为1.59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401,相对分析误差为7.731,模型表现最佳。外部验证结果显示,验证集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624)。利用新建模型对64份可可资源进行可可脂含量预测获得可可脂质量分数高于50%的资源4份,可可脂质量分数低于40%的资源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豆 可可脂 近红外光谱 模型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李淑君 付忠军 +2 位作者 郝芸茜 袁亮 祁志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4-988,共15页
紫玉米(Zea mays L.)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和其他功能性植物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和医药等行业,为玉米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探究紫玉米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法,从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分布于10... 紫玉米(Zea mays L.)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和其他功能性植物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和医药等行业,为玉米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探究紫玉米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法,从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83个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ZmABGs);系统发育树将这些基因分为五组。ZmABGs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ZmABGs基因在参与激素信号通路和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ZmABGs在玉米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发现,与非授粉组织相比,多个ZmABGs基因在授粉组织中表达,尤其是在玉米种皮中。利用qRT-PCR技术对与粒色相关的15个关键ZmABGs基因在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表明,调控基因(ZmPAP1-b和ZmLBD38-a)及其靶结构基因(ZmF3H-b、ZmDFR-b、ZmCHS-b、ZmF3′H-b、ZmPAL1-b、ZmPAL1-i和ZmC4H-c)的共同上调可能促进了Zi 2-1在籽粒发育早期阶段(授粉后10~34 d)的花青素积累,而在后期发育阶段(授粉后34~46 d)这些ZmABGs则表现出下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玉米中花青素积累的遗传机制和调控网络,同时为促进高花青素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记适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比色检测牛奶和奶粉中双酚A
5
作者 姜黎 卢春霞 +1 位作者 林祥群 陈霞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5,共8页
[目的]以双酚A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分子,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纳米模拟酶为信号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可视化快速检测双酚A(BPA)的新方法。[方法]将BPA适配体添加到Fe-MIL-101溶液中,适配体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Fe-MIL-101表面,进... [目的]以双酚A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分子,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纳米模拟酶为信号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可视化快速检测双酚A(BPA)的新方法。[方法]将BPA适配体添加到Fe-MIL-101溶液中,适配体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Fe-MIL-101表面,进而抑制其模拟酶活性,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BPA,适配体从Fe-MIL-101表面脱落,Fe-MIL-101催化无色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比色输出信号,通过比色信号的变化实现对BP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BPA在缓冲液中线性检测范围为1~80 ng/mL,裸眼可视化检出限为0.5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牛奶和奶粉中BPA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3.6%~95.2%,RSD值为2.96%~7.45%。[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适配体 金属有机框架 无标记 比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比色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9
6
作者 卢春霞 刘长彬 +3 位作者 张振良 卢守亮 倪建宏 王超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3,共9页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bPAG9适配体为识别探针,基于间接竞争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bPAG9方法。在方法建立过程中,将互补于适配体的生物素-cDNA固定在微孔板上,加入适配体功能化Fe-MIL-101,适配体与互补链c...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bPAG9适配体为识别探针,基于间接竞争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bPAG9方法。在方法建立过程中,将互补于适配体的生物素-cDNA固定在微孔板上,加入适配体功能化Fe-MIL-101,适配体与互补链cDNA杂交,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G9时,适配体与bPAG9结合后从互补链上脱落,然后Fe-MIL-101催化无色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比色输出信号,通过比色信号的变化实现对bPAG9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bPAG9在缓冲液中线性检测范围为1~100 ng·mL^(-1)(R>0.996),检出限为0.25 ng·mL^(-1)。bPAG9在空白血清中加标回收率为85.2%~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将本方法应用人工受精28d的奶牛血清检测,妊娠诊断结果显示,本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6%、92.1%和91.8%。本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准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糖蛋白 适配体 金属有机框架 早期妊娠诊断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振良 吕占民 +3 位作者 卢守亮 卢春霞 倪建宏 刘长彬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规模化养殖中,母畜空怀将使养殖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空怀母畜数量,缩短产犊(羔)间隔,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诊断方法、诊断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对牛羊早期妊娠临床诊断法和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法进... 规模化养殖中,母畜空怀将使养殖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空怀母畜数量,缩短产犊(羔)间隔,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诊断方法、诊断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对牛羊早期妊娠临床诊断法和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法进行综述。在临床诊断中,B超妊娠诊断较普遍,妊娠28~35 d超声检查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但其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设备频率、操作者技能。在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中,孕酮(Progesterone,P_(4))浓度检测法操作繁琐,对检测环境要求高,难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早期妊娠因子是受精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指标,但目前其检测完全依赖于使用玫瑰花环抑制试验,后续需开发简便的检测方法。干扰素刺激基因和外泌体miRNAs可能有助于牛羊早期妊娠诊断,但这些技术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商业化的妊娠相关糖蛋白(pregnancy-associated glycoproteins,PAGs)检测试剂盒可作为B超妊娠诊断的替代方法,用于确定牛羊的早期妊娠或晚期胚胎损失。未来需要研发国产的商业化PAG检测试剂盒,以降低检测成本。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效果,为生产者选择早期妊娠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为牛羊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后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诊断 MIRNAS PA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湿生鸢尾品种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凤扬 余小梅 肖月娥 《南方园艺》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d,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显示经NaCl溶液处理后植株均出现弯曲和叶片变黄的情况,其中花菖蒲‘出羽之里’表现最为明显。经盐胁迫15 d后,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叶片含水量下降最为缓慢(76.4%),其他5个品叶片含水量则均低于65%。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出羽之里’在处理15 d达到了80%,而‘黑色斗鸡’为49.1%。6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出现下降,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黑色斗鸡’和‘长井白’的SOD活性随处理时间持续升高,‘出羽之里’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显示,6个鸢尾品种中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的耐盐性相对最强,而花菖蒲‘出羽之里’的耐盐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鸢尾 耐盐性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及锗富集转运特性分析
9
作者 孙协平 高少兵 +4 位作者 邹喜芳 余飞 罗友进 李宏群 徐国庆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6-1004,共9页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各环境变量的贡献率和置换率,采用刀切法检验影响茶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采集重庆市南川区茶树的幼叶、老叶、枝干和根系,测定锗含量并计算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析富锗茶叶生产潜力。[结果]19个环境变量对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均有影响,其中最冷月份最低气温的贡献率最高,降水量季节变化的置换率最高;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茶树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为年平均气温、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最湿季度平均气温、最干燥季度平均气温。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可划分为4种等级,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面积较小,而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较大,其中南川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适生区,少部分属于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极少部分属于高适生区。在南川区随机采集古茶树幼叶和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老叶、枝干、根系,经测定发现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锗含量(平均值0.0058 mg/kg)高于古茶树幼叶(平均值0.0047 mg/kg),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老叶锗含量(平均值0.0119 mg/kg)高于幼叶。茶树对锗的富集系数仅为1.41,从根系到枝干、从根系到老叶、从根系到幼叶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2、0.30、0.14。在南川区茶树中适生区选取土壤锗含量较高的5个地点人工种植茶园,采集茶树叶片测定锗含量,结果发现茶树老叶锗含量(0.0292~0.2840 mg/kg)高于随机采集样品。虽然茶树对锗的富集能力较弱,但以位于茶树适生区和富锗土壤分布区的人工种植茶园茶树老叶为材料较易制成富锗茶叶。[建议]合理规划重庆市茶树种植区,在高适生区、中适生区发展茶树种植;充分利用富锗土壤资源,加快富锗茶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适生区 MaxEnt模型 富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分析重庆马尾松适生的生物气候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群 刘晓莉 +1 位作者 符勇耀 汪建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29-134,共6页
马尾松是我国南部地区主要用材、产脂和荒山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分析马尾松适生的气候特征,为马尾松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626个分布点和19个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马尾松在重庆的地理分布并检测其气候主导... 马尾松是我国南部地区主要用材、产脂和荒山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分析马尾松适生的气候特征,为马尾松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626个分布点和19个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马尾松在重庆的地理分布并检测其气候主导因子及其适宜值。马尾松最适宜(分布值为p≥0.5)分布的地区是在南岸、大渡口、巴南、江北、云阳、渝北的东部和南部、北碚的东南部、沙坪坝的东北部、九龙坡的东部和南部、石柱的北部、江津的东北部、綦江的东北部、万盛的中西部、南川的中南部、涪陵的西部和北部、长寿的中南部和东部、丰都的中部和西北部、忠县的东部和南部、万州的中部和东北部、开州的中部和西南部以及武隆局部地区等。分布值0.50>p≥0.25的区域是以上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渝东南部分区县西南方向也进入该分布值。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全年平均温度对马尾松的分布影响较大,其中最暖月份最高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32.8℃,最适值为大于34.2℃;最暖季度平均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26.8℃,最适值为28.2℃;全年平均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16.8℃,最适值为大于18.5℃。该结果反映出马尾松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并揭示马尾松在重庆分布上所需的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MaxEnt模型 刀切法 主导气候因子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百合和‘雪皇后’的形态特征、核型及ISSR标记分析
11
作者 程诗袁 何佳丽 +3 位作者 韩福彬 杨娜娜 杨利平 符勇耀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目的】‘雪皇后’属于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明确麝香百合和‘雪皇后’之间的差异,为二者的鉴定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测量、染色体压片和ISSR标记方法对其形态特征、核型以及遗传学变异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形态学观... 【目的】‘雪皇后’属于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明确麝香百合和‘雪皇后’之间的差异,为二者的鉴定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测量、染色体压片和ISSR标记方法对其形态特征、核型以及遗传学变异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麝香百合的叶片比‘雪皇后’显著变窄,果实略变长,而株高、开花口径、花期、鳞茎和外层鳞片重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雪皇后’花粉粒投影面积大于麝香百合,以分布在8 700-8 900μm~2的花粉粒数目最多(占比14.4%)。‘雪皇后’叶片上表皮细胞和气孔比麝香百合显著变宽。核型分析显示,麝香百合与‘雪皇后’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为二倍体,麝香百合核型公式为2n=2x=24=2m+6sm+10st+6t,‘雪皇后’核型公式为2n=2x=24=2m+4sm+16st (2SAT)+2t,且后者核不对称系数更大。ISSR标记表明,与麝香百合相比,‘雪皇后’发生了遗传变异,变异率为20.00%。【结论】麝香百合与‘雪皇后’在叶片形态、花粉粒、核型以及分子遗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百合 ‘雪皇后’ 形态特征 核型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研究
12
作者 符勇耀 张燕 高晓旭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70-172,176,共4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把学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高水平本科人才为目标。长江师范学院作为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把学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高水平本科人才为目标。长江师范学院作为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该文分析总结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安全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等一系列改革对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将植物学理论知识运用于野外实践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教学和育人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植物学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过程性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13
作者 郑昌兵 吴少斌 +2 位作者 操文慧 杨雅涵 王丽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72-76,共5页
2019年1月—2022年3月,采用访问调查法、资料文献法、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铗捕、网捕等野外调查方法,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统地开展兽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哺乳动物7目24科60种;古北种13... 2019年1月—2022年3月,采用访问调查法、资料文献法、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铗捕、网捕等野外调查方法,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统地开展兽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哺乳动物7目24科60种;古北种13种,东洋种29种,广布种18种;该保护区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哺乳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物种3种,濒危(EN)的物种3种,易危(VU)的物种14种,近危(NT)的物种11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2种,近危(NT)的物种7种,易危(VU)的物种10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物种有10种,附录Ⅱ的物种5种,附录Ⅲ的物种10种;中国特有种10种;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有22种。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兽类G-F指数(0.69)略低于重庆市兽类的G-F指数(0.79)。最后,对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调查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硅对镉胁迫下茎瘤芥幼苗生长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熊茜 张雪琴 +5 位作者 王思宇 刘炜程 谭静莲 曾静 刘义华 莫言玲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0期18-20,23,共4页
为探究外源硅对镉胁迫下茎瘤芥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在25μmol/L镉胁迫下,分析不同浓度外源硅(0、0.10、0.25、0.50、1.00、2.00 mmol/L)预处理对茎瘤芥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积累等的影响... 为探究外源硅对镉胁迫下茎瘤芥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在25μmol/L镉胁迫下,分析不同浓度外源硅(0、0.10、0.25、0.50、1.00、2.00 mmol/L)预处理对茎瘤芥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能显著降低茎瘤芥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H_(2)O_(2)、O_(2)^(-)和MDA的积累量。镉胁迫下,高浓度外源硅对茎瘤芥幼苗受到的镉毒害效应无明显缓解作用,但低浓度(0.10~0.50 mmol/L)外源硅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茎瘤芥幼苗生长,减轻镉胁迫引起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同时降低H_(2)O_(2)、O_(2)^(-)和MDA的积累量,其中0.25 mmol/L浓度的硅处理缓解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硅对镉胁迫下茎瘤芥的缓解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镉胁迫 生长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复配小曲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韩国强 孙协平 +3 位作者 吴鹏飞 陈今朝 陈春 王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80-85,共6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复配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35个门、378个属的细菌和4个门、38个属的真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 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复配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35个门、378个属的细菌和4个门、38个属的真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小曲白酒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发酵前2 d细菌优势菌属为不明立克次体菌属(unidentified Rickettsiales),发酵3 d后的绝对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直至发酵结束。真菌优势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根霉属(Rhizop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曲霉属(Aspergilus)。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根霉属和曲霉属相对丰度都在降低,而酵母菌属在发酵第2天后其相对丰度在不断提高并成为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复配小曲白酒酿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变化规律,为复配小曲白酒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小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植物造景”数字化教学探索与思考
16
作者 徐文姬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0期187-189,共3页
在新农科建设及“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提升课程教学数字化水平、培养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改革重点。“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资源不足、内容更新滞后、学生学习主动... 在新农科建设及“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提升课程教学数字化水平、培养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改革重点。“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资源不足、内容更新滞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弱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探索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化教学改革路径,通过调整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图谱,完善课程衔接并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转变教学中心,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助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造景 知识图谱 数字化教学改革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苏丹红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春霞 闫圣坤 +3 位作者 刘成江 林祥群 王双慧 冯晓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6-352,共7页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应用食品中苏丹红Ⅲ快速检测,并与GB/T 19681-2005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苏丹红Ⅲ质量浓度在0.5~250 ng/mL范围与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测限为0.09 ng/mL。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可用于苏丹红I~IV的检测。实际样品分析中表明,食品中苏丹红Ⅲ加标回收率为84.3%~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4.13%~8.36%,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与GB 19681-2005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适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 比色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菌的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萍 凃慧 +2 位作者 蒋佳颖 崔宝凯 戴玉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为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5。[结论]卷边网褶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蛋白胨2 g,KH2PO43.0 g,MgSO44.5 g,水1 L。按此配方培养,可获得平均干质量为80 mg的菌丝体,明显高于其他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 菌种分离 转录间隔区(ITS) 系统发育学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制备磁性生物炭的表征及其对水中氯胺酮的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双 游嘉德 +3 位作者 巫端浩 江茉莉 周琴 曹淑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1-1677,共7页
该研究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磁性生物炭吸附剂,建立了快速检测氯胺酮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磁性生物炭。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 该研究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磁性生物炭吸附剂,建立了快速检测氯胺酮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磁性生物炭。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考察了解吸剂比例、解吸体积、解吸时间对水中氯胺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0μg·L^(−1)范围内,氯胺酮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263μg·L^(−1),定量下限为0.878μg·L^(−1)。方法在不同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4.0%~99.9%,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3.4%和0.25%~1.9%。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高效,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中氯胺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氯胺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赖彪 罗刚军 陈发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268-269,273,共3页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分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注重课外实践的一系列提高学生的生物技术应用能力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应用型园...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分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注重课外实践的一系列提高学生的生物技术应用能力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