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5,共8页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扶贫绩效呈倒"U"字型曲线,但由于就业刚性和粘性,该曲线滞后于产品生命周期;二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双刃剑"的特征。目前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处于倒"U"字...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扶贫绩效呈倒"U"字型曲线,但由于就业刚性和粘性,该曲线滞后于产品生命周期;二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双刃剑"的特征。目前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处于倒"U"字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其中特色演艺产业扶贫广化效果不足,扶贫空间有限;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绩效显著,但"双刃剑"特征已经显现;特色工艺产业扶贫正在起步。长远来看,一是厘清"精准扶贫"与"广化扶贫"的辩证关系;二是慎用资本代替劳动的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三是以"情法合一"的方式避免企业的"挤出效应";四是加强文化产权立法,保护特色文化传承地区的居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扶贫 绩效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问题研究——基于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的调研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兰 信桂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240-242,共3页
指出了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不畅的主要障碍是财产权虚置、产权交易市场浅层化、财产性资源增值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应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探索,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拓宽... 指出了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不畅的主要障碍是财产权虚置、产权交易市场浅层化、财产性资源增值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应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探索,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拓宽农民财产性资源增值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财产性资源增值,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模式等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财产性收入 障碍 政策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空间开发:武陵山个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安全 余继平 黎新世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95-100,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中通过仿建、舞台情境再现、民族文化符号恢复等形式得以展现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展演与构建形成了旅游地民族文化舞台镜像。旅游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与构建的旅游地文化舞台镜像,是... 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中通过仿建、舞台情境再现、民族文化符号恢复等形式得以展现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展演与构建形成了旅游地民族文化舞台镜像。旅游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与构建的旅游地文化舞台镜像,是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共赢开发的积极尝试。旅游地文化开发应该因地因时制宜,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复兴的趋势而失去对原生文化保护的谨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开发 舞台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智勇 杨朝现 +2 位作者 信桂新 魏耀华 熊想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91,共10页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稳定可控、一般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冲突等级空间格局呈现“一江一河三区”集中连片的分布规律.2)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呈现出规律变化特征,海拔越高,冲突程度越小,冲突地类随冲突程度发生相应变化.3)江津区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全局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热点区与冷点区较2009年都有所增加,集聚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强.4)基于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提出3种土地调控优化策略,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评价 调控优化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评价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戴智勇 杨朝现 +2 位作者 信桂新 魏耀华 熊想想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94-201,共8页
针对生态普遍脆弱的丘陵山区实施土地利用生态评价,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维持良好稳定的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传统经典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南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近10年(2007-2016年)土地生态功能... 针对生态普遍脆弱的丘陵山区实施土地利用生态评价,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维持良好稳定的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传统经典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南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近10年(2007-2016年)土地生态功能实施评价,并选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方法,以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为目标,对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受土地利用不合理配置的扰动,荣昌区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生态赤字由2007年的1.77 hm^2·人^–1增加到了2016年的3.19 hm^2·人^–1,年平均增长幅度为8.02%,到2016年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8.37倍,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出压力较大、生态问题较多的状态。(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会更好提升土地利用生态功能,促进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稳定。基于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目标,经优化,荣昌区生态调节功能较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051.58hm2,耕地面积减少9181.64h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1379.86 hm^2,自然保留地减少45.44hm^2。实现结构调整后,区域生态承载力预测将提高22.58%,人均生态赤字将减少0.07 hm^2·人^–1,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了全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功能 结构优化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理论逻辑下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熊正贤 吴黎围 马传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4,共14页
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理论逻辑极为相似,资源禀赋的“基因”差异性、小镇类型的个体差异性、外部环境的差异性是决定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建立资源禀赋“基因库”、防止“基因”不良变异、保持小镇类型的稳... 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理论逻辑极为相似,资源禀赋的“基因”差异性、小镇类型的个体差异性、外部环境的差异性是决定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建立资源禀赋“基因库”、防止“基因”不良变异、保持小镇类型的稳定性、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布局是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云贵川地区特色小镇的资源禀赋异常丰富,小镇类型以旅游文创类为主;自然环境条件复杂而多元,小镇以山地型和丘陵型为主;限制开发和生态保护是其主要的外部经济环境,工业类特色小镇很少。基于此,提出如下发展路径:一是找准资源禀赋中的“优势基因”“以点带面”走差异化道路;二是区分工业园区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恰到好处”借产业园之力;三是跳出“传统”与“新兴”的产业界限思维,“另辟蹊径”破产业链困局;四是厘清特色小镇“宜业”与“宜居”辩证关系,“不拘一格”显个性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差异化发展路径 特色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覆土时空优化研究
7
作者 张国栋 魏朝富 +2 位作者 陈心佩 信桂新 刘卫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科学确定有覆土需求的地块,是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采用信息熵法构建了规划期内山地丘陵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划定近期覆土区... 科学确定有覆土需求的地块,是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采用信息熵法构建了规划期内山地丘陵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划定近期覆土区、中期覆土区、远期覆土区.结果表明:1)基期(2013年)至规划期(2020年),非农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覆盖了研究区大部分区域,覆土区总面积为648.27hm^2;2)基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采用熵权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2013-2020年江津区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Q,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近期覆土区,0.35≤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中期覆土区,Q<0.35的覆土区域则划为远期覆土区;3)近期覆土区覆土迫切性较高,具有较强的社会可行性,应优先安排耕层土壤覆土工程;中期覆土区优先度次于近期覆土区,为后备覆土区域;远期覆土区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说该区域覆土迫切度较低,覆土社会可行性不高.因此,覆土改良不仅要考虑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还应考虑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而确定合理的覆土时序和覆土区域则关系着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投资、工期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耕层覆土需求 优先度评价 时空优化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民、减贫与挤出:武陵地区18个乡村旅游样本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8,共12页
乡村旅游的富民和减贫效应已经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弱者的增收空间,对社区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存在挤出效应。武陵地区18个乡村旅游样本的调查表明,乡村旅游对地区的贡献具有"双重性",存在致富... 乡村旅游的富民和减贫效应已经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弱者的增收空间,对社区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存在挤出效应。武陵地区18个乡村旅游样本的调查表明,乡村旅游对地区的贡献具有"双重性",存在致富有余,但扶贫不足,弱者被挤出、开发如火如荼,但文化变异,乡愁被挤出;项目如雨后春笋,但生态变样,绿水青山被挤出等现象。据此提出:走内涵发展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供给门槛;以生态与文化资源换取财产性收入,返利于民;释放居民就业创业空间,从点滴中扶贫;出台乡村旅游环境标准,规避环境破坏行为;建立扶贫与乡土治理专项基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全面振兴;设计企业退税免税优惠制度,鼓励"城归"居民返乡创业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效应 乡村旅游 武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政策的区域比较与优化研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系统梳理国家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融资模式、财税支持、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比较三省政策差异,发现云贵川地区在贯彻国家政策...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系统梳理国家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融资模式、财税支持、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比较三省政策差异,发现云贵川地区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政策特色。云南省从项目融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重点支持;贵州强调争取国家金融支持的同时,启动"险资入黔"战略;四川强调建立城镇发展基金及资产证券化手段,并率先出台特色小镇十三五规划。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仍然存在管理主体多元,责任不清、各部委竞相推出特色小镇,缺乏统一标准、政策共性有余,地方个性不足等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小镇管理委员会"三级管理体系、建立特色小镇实施主体的正负双面清单以及地方政策创新的特色清单,加强特色小镇的风险防范和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政策 区域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特色效益农业提质增效发展问题与对策——以重庆涪陵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玲 陈兰 信桂新 《绿色科技》 2019年第5期100-102,104,共4页
以重庆涪陵区为研究对象,指出了丘陵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制约着优势产业规模集聚、拼盘式的农业三产融合束缚着特色农业效益快速提升、低效配置利用的农地资源限制着农业资源要素优化整合、短缺的基... 以重庆涪陵区为研究对象,指出了丘陵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制约着优势产业规模集聚、拼盘式的农业三产融合束缚着特色农业效益快速提升、低效配置利用的农地资源限制着农业资源要素优化整合、短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供给影响着土地资产盘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遗患拖累了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通过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建立三产深度融合农业经济新模式、培育素质硬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硬件"和社会化服务"软件"、筑牢农业生态安全屏障等举措加以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效益农业 提质增效 丘陵山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措施
11
作者 易显利 付启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4期167-169,共3页
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 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强调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评执法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和环保教育,恢复生态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画廊 旅游资源 脆弱性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阳晖 曾召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25-328,331,共5页
以胭脂萝卜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50%乙醇为浸提剂,在液料比为42.6∶1、提取时间为50mi... 以胭脂萝卜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50%乙醇为浸提剂,在液料比为42.6∶1、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70℃、浸提剂pH4.6时,提取率最高为75.15%;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其的提取率明显高于乙醇浸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萝卜 色素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的表现、症结及应对策略——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志标 黄大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6,共8页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主要表现在形态异化(文化失真与破坏)、生态异化(文化资源过度转化利用)和能态异化(文化资源依赖)等方面。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从市场扰动(商业化、利益驱动和短期寻租)、文化挤压(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失...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主要表现在形态异化(文化失真与破坏)、生态异化(文化资源过度转化利用)和能态异化(文化资源依赖)等方面。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从市场扰动(商业化、利益驱动和短期寻租)、文化挤压(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失调(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的症结。最后,提出从持续(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认同(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和管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民族文化资源异化和流失)等角度应对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文化资源 资源化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发展类型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耀华 陈荣蓉 +1 位作者 杨朝现 信桂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5,共6页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荣昌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中部弱”的差异性格局;②乡村性空间分布趋于空间集聚,已形成环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的乡村性冷点区域和分散分布于研究区域边缘的乡村性热点区域;③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强乡村性-传统农业型、中等乡村性-现代农业型、中等乡村性-农工混合型、弱乡村性-非农主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村域 发展类型 丘陵区 重庆市荣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宇微 杨朝现 +2 位作者 信桂新 杨和平 魏朝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6-324,共9页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潜在发生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冲突协调策略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选取具有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基于LUCIS模型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评价体系,诊断...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潜在发生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冲突协调策略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选取具有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基于LUCIS模型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评价体系,诊断低丘平坝、中丘、高丘、山地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情况,提出差异化的冲突协调策略。结果表明:江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占比为55.22%,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土地利用冲突情况在不同地貌区存在明显差异。低丘平坝、中丘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复杂多样,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最为显著;高丘和山地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矛盾有所减弱,存在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农业用地间的小范围冲突。基于山地丘陵特性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评价体系,识别不同地貌区的用地冲突情况,制定协调策略,对化解山地丘陵区用地冲突矛盾,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山地丘陵区 LUCIS模型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尺度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馗 信桂新 +1 位作者 蒋好雨 杨朝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86,共11页
探究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合理评估生态风险状况,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2000、2009和201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最佳尺度下江津区景观生态... 探究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合理评估生态风险状况,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2000、2009和201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最佳尺度下江津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景观指数随粒度和幅度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90 m栅格和3 km网格尺寸能更好地体现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特征;(2)2000—2018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变化较大,景观生态风险威胁程度整体有所上升,中风险区逐渐成为区域主导类型;(3)研究区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4)人类活动对于区域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愈发强烈,人口密度和GDP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危害下马尾松光谱特征与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素兰 覃菊 +4 位作者 唐晓东 王宇杰 黄金龙 宋清亮 闵佳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5-872,共8页
松材线虫病又叫松树枯萎病,是由于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上引起的毁灭性死亡病害,其发病速度快、传播迅速、防治难度大。如何识别松材线虫害并对其程度进行估测,对我国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马尾松叶绿素、水含量... 松材线虫病又叫松树枯萎病,是由于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上引起的毁灭性死亡病害,其发病速度快、传播迅速、防治难度大。如何识别松材线虫害并对其程度进行估测,对我国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马尾松叶绿素、水含量会随着虫害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不同虫害程度的马尾松光谱反射率呈现较大差异,因此光谱分析技术在虫害程度估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针对不同虫害程度的马尾松样本,研究了其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实测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样本虫害程度量化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构建了虫害程度估测模型。该研究在光谱特征指标选择和估测模型方法上作了有价值的探索,对评估松材线虫病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相关研究及当地精准农业提供科学支持和应用参考。首先针对不同虫害程度的马尾松样本,研究其在绿光、红光及近红外波段内的光谱反射率变化规律,构建指示样本虫害程度的六个光谱特征参数:绿峰反射率(RGP)、绿峰位置(GPP)、红谷反射率(FRB)、红谷位置(RBP)、红边斜率(RES)、红边位置(REP),分析光谱特征参数与虫害程度的相关性。然后构建虫害程度估测模型,其步骤可描述为:(1)计算健康、轻度、中度、重度四种不同虫害程度下的样本光谱特征参数RGP, FRB和RES;(2)量化健康、轻度、中度、重度四种样本虫害程度值;(3)以实测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样本虫害程度量化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构建虫害程度估测模型。实验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永胜林场、冒合寨工区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染病、完全枯死的马尾松植株进行监测。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ASD野外光谱分析仪FieldSepc4,采集波段范围为从可见光400 nm到近红外波段1 100 nm处,分辨率为1 nm。共采集了70条马尾松植株的有效光谱数据,根据不同虫害程度,将其划分为健康、轻度、中度、重度和枯死五种类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其光谱反射率曲线。选择涵盖绿光区(510~580 nm)、红光区(620~680 nm)和近红外区(680~780 nm)三个波段,计算各个波段的光谱特征参数,构建虫害程度估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针对枯死样本,其"绿峰"和"红谷"特征消失,红边陡峭上升趋势被拉平。其他几种类型样本光谱特征参数RGP, FRB和RES与虫害程度呈负相关,虫害程度越深,其光谱特征参数值越小,即健康(RGP)>轻度(RGP)>中度(RGP)>重度(RGP),健康(FRB)>轻度(FRB)>中度(FRB)>重度(FRB),健康(RES)>轻度(RES)>中度(RES)>重度(RES)。(2)随着虫害程度加深,光谱特征参数GPP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存在"红移"现象,而光谱特征参数RBP和REP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存在"蓝移"现象。(3)与一元线性估测模型相比,二元线性估测模型具有较大的相关系数R^2,较小的估计误差E以及残差。实验中对两棵马尾松样本虫害程度进行估测,二元线性估测模型的结果为PD=2.990 7和PD=3.679,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后续研究中将对1 100~2 500 nm波段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光谱反射率 光谱特征参数 虫害程度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视域下康养休闲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及破解——以云贵川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黎围 熊正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云贵川地区康养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庞大,在发展中存在规划定位相似、产业项目相仿、资源转化表层化等问题。“强资源”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有资源”背景下一窝蜂发展、“弱资源”背景下资本强介入发展、“无资源”背景下无中生有发展是... 云贵川地区康养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庞大,在发展中存在规划定位相似、产业项目相仿、资源转化表层化等问题。“强资源”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有资源”背景下一窝蜂发展、“弱资源”背景下资本强介入发展、“无资源”背景下无中生有发展是其主要原因。区块链技术以“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为主要特征,一是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规避景区项目“撞车现象”;二是可以降低监督成本,最大限度规避特色小镇主体“盲目决策”;三是可以防止“团队偷懒”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创意供给。区块链技术融入旅游发展已成趋势,康养休闲特色小镇要加快内涵式发展步伐,以高质量差异化发展为目标,走“旅游+区块链”发展道路,政府官员要解放思想,做区块链技术“知识联盟”的盟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区块链 康养休闲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域旅游发展的拓展路径与动力机制——基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陶少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全域旅游成为时下旅游学界和旅游业界的热点,如何建设作为全域旅游主要载体的县域全域旅游成为一个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石柱县为例探讨由县域内若干重要旅游景点或景区,向县域全境拓展全域休闲旅游的时空... 全域旅游成为时下旅游学界和旅游业界的热点,如何建设作为全域旅游主要载体的县域全域旅游成为一个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石柱县为例探讨由县域内若干重要旅游景点或景区,向县域全境拓展全域休闲旅游的时空、方式、产品和市场五大路径,以及科技创新、品牌效应、政府引导、市场需求、社区融合等动力机制;同时也探讨了全域旅游概念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拓展路径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供应链重构与响应时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军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9-181,共3页
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的迅速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也正在颠覆传统旅游供应链架构。本文从旅游消费过程的时间向度和预约服务向度,研究旅游供应链的响应时效,从旅游交易的时间轴、违约成本和虚拟产业集群敏捷供给三个向度研究旅游供... 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的迅速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也正在颠覆传统旅游供应链架构。本文从旅游消费过程的时间向度和预约服务向度,研究旅游供应链的响应时效,从旅游交易的时间轴、违约成本和虚拟产业集群敏捷供给三个向度研究旅游供应链的重构影响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供应链 违约成本 旅游电商 响应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