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的制备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艳丽 徐云松 +4 位作者 王建康 李伟豪 宋英 汪新智 姚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CuS纳米颗粒将Ti_(3)C_(2)-MXene包裹并填满片层间隙.界面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80℃反应9 h所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在1 kW/m2光照强度下,其界面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为1.92 kg·m^(-2)·h^(-1)和110.4%.此外,复合光热膜具有较好的海水脱盐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与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Ti_(3)C_(2)-MXene与CuS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与光热转换效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光热转换和界面水蒸发性能.本工作可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热转换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换 Ti_(3)C_(2)-MXene 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晶镁合金超塑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天龙 唐昌平 +3 位作者 董宇 曾立英 黄磊 谢红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804,共20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复杂薄壁结构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轻质镁合金的超塑性成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挤压、轧制和大塑性变形技术对镁合金晶粒细化和超塑性的影响,总结了超塑性变形机制。研究发现,通过搅拌摩擦加工、等通道转角挤压...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复杂薄壁结构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轻质镁合金的超塑性成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挤压、轧制和大塑性变形技术对镁合金晶粒细化和超塑性的影响,总结了超塑性变形机制。研究发现,通过搅拌摩擦加工、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制备的样品具有更优异的超塑性表现。最后,本文还针对细晶镁合金超塑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超塑性 微观组织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静静 蒋方露 +4 位作者 赖江涛 彭媛 何勇平 孟华 杨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3-1380,共8页
采用冷却结晶法制备不同配比的SiC与三聚氰胺前驱体,煅烧后得到SiC/C 3N 4复合材料,研究了在白炽灯照射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SiCN100型SiC/C 3N 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最强,光照15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 采用冷却结晶法制备不同配比的SiC与三聚氰胺前驱体,煅烧后得到SiC/C 3N 4复合材料,研究了在白炽灯照射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SiCN100型SiC/C 3N 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最强,光照15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76%,光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00757 min^-1,是纯SiC的6倍,且该催化剂在循环测试中性能稳定。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SiC/C 3N 4复合材料,并通过活性基团捕获实验,深入分析了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发现电子在降解过程中起最关键的作用,活性基团对降解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e->h^+>·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 3N 4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添加剂对电子电镀铜成核及镀层形貌与结构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磊 王赵云 +1 位作者 杨防祖 詹东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聚二硫丙烷磺酸钠(SPS)与PAN不影响铜成核行为的发生,PEG,SPS和PAN共同作用可进一步促进铜晶核的形成.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从分子层面证实了添加剂PEG和SPS均可促进PAN在铜电极表面吸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添加剂对铜镀层形貌的影响,只有SPS可细化铜镀层颗粒,PEG,SPS和PAN协同作用有利于获得颗粒更加细小且均匀的铜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铜镀层晶面取向及添加剂吸附的晶面位点,PEG和PAN均易吸附于(111)晶面,抑制(220)晶面择优;而SPS易吸附于(220)晶面,促进(220)晶面择优.PEG和SPS共同作用可使铜沿着(111),(200)和(220)晶面生长,(200)为相对的择优晶面.3种添加剂间复杂的协同作用促使铜进一步沿(111)和(200)晶面择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镀铜 添加剂 成核 形貌 择优取向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气氛下电流场辅助Ni-ZrO_(2)陶瓷扩散焊
5
作者 张耀豪 谷岩 +1 位作者 李雪松 周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电流驱动下金属Ni向ZrO_(2)陶瓷的定向扩散以及界面化学反应,实现两者在工业气氛下的快速连接。方法在1200℃下采用独特的电流场耦合扩散焊连接系统制备Ni-ZrO_(2)扩散偶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不同直流... 目的研究电流驱动下金属Ni向ZrO_(2)陶瓷的定向扩散以及界面化学反应,实现两者在工业气氛下的快速连接。方法在1200℃下采用独特的电流场耦合扩散焊连接系统制备Ni-ZrO_(2)扩散偶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不同直流电参数(电流密度0~5.09 mA/mm^(2))下制备的样品界面焊缝形貌以及原子分布进行观察和解析;测试Ni-ZrO2扩散偶的剪切强度,并结合不同样品的界面微观结构演变初步揭示电流场辅助Ni-ZrO_(2)的连接机制。结果电流场有效地促进了工业气氛下金属-陶瓷界面的交互作用,当电子流由金属Ni指向ZrO_(2)陶瓷时,界面反应层厚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持续增大;样品接头的连接强度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00℃下通电(电流密度为3.82 mA/mm^(2))5 min时得到最佳剪切强度164 MPa。结论施加直流电场引发的金属电迁移效应和固体电解质陶瓷中氧离子的定向运动是促进界面互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重要原因,而局部的过度“失氧”容易导致陶瓷结构和功能特性丧失。与高真空环境相比,在工业气氛下界面附近较高的氧浓度抑制了陶瓷变质,使焊接接头在电流强度较大时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辅助扩散焊 工业气氛 镍/氧化锆陶瓷焊接 界面扩散 高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内嵌graphene/MoS_(2)层的储氢性能研究
6
作者 任娟 师文婷 +2 位作者 贾若兰 武汉 刘平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a内嵌graphene/MoS_(2)层的储氢性能.由于La的内嵌graphene/MoS_(2)异质结的层间距被拉大.详细研究了氢气分子在La内嵌的graphene/MoS_(2)结构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一个La原子最多可以吸附六个氢气分子,采用GG...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a内嵌graphene/MoS_(2)层的储氢性能.由于La的内嵌graphene/MoS_(2)异质结的层间距被拉大.详细研究了氢气分子在La内嵌的graphene/MoS_(2)结构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一个La原子最多可以吸附六个氢气分子,采用GGA/PBE泛函计算得到氢气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198 eV.合适的吸附能使得设计材料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可逆存储.重要的是,La原子能够分散地内嵌在graphene/MoS_(2)异质结中,这将为氢气分子提供更多吸附位.研究表明理论上预测La内嵌graphene/MoS_(2)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graphene/MoS_(2)异质结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学忠 谢华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1157,共7页
研究建立了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低成本高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原油样品经HNO_(3)+H_(2)O_(2)密闭压力消解后,直接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测定其中的12种微量金属元素Cu、Fe、Zn、Pb、Ni、K、Mn、Ba、Cr、V、Mg、Al。通过... 研究建立了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低成本高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原油样品经HNO_(3)+H_(2)O_(2)密闭压力消解后,直接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测定其中的12种微量金属元素Cu、Fe、Zn、Pb、Ni、K、Mn、Ba、Cr、V、Mg、Al。通过选择待测元素的分析波长,并结合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技术校正了光谱干扰,选择Y和Lu为内标元素校正了基体效应,稳定了分析信号。采用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084a(润滑油中的磨损元素)评价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有分析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5);该方法的检出限(MDL)为0.04~1.15μg/g,NIST SRM 1084a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使用N2为等离子体气体的MP-AES显著降低了分析成本。该方法为原油中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高通量分析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微量金属元素 密闭压力消解 光谱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偏远矿区海泡石中的主微量元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学忠 谢华林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0-687,共8页
海泡石是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硅酸盐黏土矿物,其中无机元素含量是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的重要依据,通常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ICP-OES/MS)进行测定,等离子体(ICP)的高温激发会产生成大量谱线干... 海泡石是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硅酸盐黏土矿物,其中无机元素含量是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的重要依据,通常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ICP-OES/MS)进行测定,等离子体(ICP)的高温激发会产生成大量谱线干扰,维持ICP稳定工作需使用高纯氩气,持续供气对于偏远矿区海泡石的检测还将面对气体采购和运输不便的问题。本文基于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的低温激发技术减少光谱干扰,建立了准确测定偏远矿区海泡石中主量元素Mg、Al、Ca、Fe、K、Na和微量元素Cu、Zn、Mn、Pb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硝酸-盐酸-氢氟酸混合酸对海泡石进行微波消解,避免了样品处理过程中分析元素的损失,加快了样品处理速度,同时提高了样品溶液的稳定性。通过选择各元素光谱线的分析波长,并利用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技术校正光谱干扰,以Lu为内标元素校正基体效应,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19~14.6μg/L。海泡石国家标准物质(GBW07138)各元素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在-5.0%~6.7%之间。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等优点;MP-AES采用自带的氮气发生器为等离子体提供氮气作为工作气,无需引入复杂气体,提高了分析效率,尤其适用于气体采购和运输不便的偏远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远矿区 海泡石 主微量元素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光谱干扰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水基润滑添加剂在镁合金冷轧中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谢红梅 蒋斌 +3 位作者 戴甲洪 唐昌平 李权 潘复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4,共9页
选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对比研究两种纳米材料对AZ31镁合金在冷轧过程中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水基润滑液润滑条件下轧后板材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 选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对比研究两种纳米材料对AZ31镁合金在冷轧过程中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水基润滑液润滑条件下轧后板材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在水中最优含量为0.5%(质量分数),摩擦因数分别为0.132和0.038,磨损体积分别为23.1 mm^3和2.59 mm^3。同时氧化石墨烯水基润滑液优良的润滑性能降低了镁合金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改善了轧后板材表面质量。相同测试条件下,氧化石墨烯水基润滑液的润滑性能优于石墨烯水基润滑液,主要原因是其在水中良好的分散性和在镁合金表面优异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水基添加剂 镁合金 冷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燕红 王正豪 +3 位作者 王成瑞 段华美 张国权 李言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8.1建立了以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模型,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甲烷转化率、CO选择性、H2选择性及CO_(2...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8.1建立了以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模型,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甲烷转化率、CO选择性、H2选择性及CO_(2)选择性等指标评价Fe_(2)(SiO_(3))_(3)的反应活性,研究了Fe_(2)(SiO_(3))_(3)与甲烷摩尔比、温度及压力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反应条件为Fe_(2)(SiO_(3))3与甲烷摩尔比0.34、反应温度900℃、压力0.1 MPa。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98.0%,CO选择性为99.0%,H2选择性为98.0%,CO_(2)选择性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铁 载氧体 化学链部分氧化 热力学分析 甲烷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碳的模板化构筑及其水处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屈佳 李美兰 +3 位作者 黄宏普 杨强 崔孝炜 李建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35-2446,共12页
有序介孔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规则有序、孔径分布狭窄、孔径大小可调控、表面易于修饰等结构特点和高机械强度、强吸附能力、化学惰性等性能特点,作为吸附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有序介孔硅、天然矿物、金... 有序介孔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规则有序、孔径分布狭窄、孔径大小可调控、表面易于修饰等结构特点和高机械强度、强吸附能力、化学惰性等性能特点,作为吸附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有序介孔硅、天然矿物、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嵌段共聚物等不同模板的角度对有序介孔碳、多级有序微/介孔碳、多级有序大/介孔碳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有序介孔碳材料在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生物活性分子吸附领域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和表面化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序介孔碳的吸附性能。大孔径、多样性、多级孔交叉、杂原子掺杂、表面功能化将会是今后有序介孔碳制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 多级有序介孔碳 模板法 水处理 吸附 重金属离子 有机污染物 生物活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VO_(4)/g-C_(3)N_(4)复合物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静静 何勇平 +3 位作者 蒋文明 彭媛 易莎 杨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53-2062,共10页
通过绿色合成法在制备BiV04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量的g-C3N4纳米片而合成BiVO4/g-C3N4复合物,采用XRD、SEM、PL、DRS、HRTEM等对复合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不同初始浓度的RhB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不同复合物在不同光催化条件下的... 通过绿色合成法在制备BiV04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量的g-C3N4纳米片而合成BiVO4/g-C3N4复合物,采用XRD、SEM、PL、DRS、HRTEM等对复合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不同初始浓度的RhB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不同复合物在不同光催化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BiVO4与C3N4复合比为3:5时,光催化降解RhB效果最佳。RhB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复合物Bi-C(3:5)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可见光照射60 min,其降解速率常数比纯BiVO4时提高了50%,比纯g-C3N4时提高了330%,且重复使用效果良好。分析表明Bi-C(3:5)具有更好的光吸收性能和电荷分离能力,有利于促进RhB的光催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氮化碳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梁等距压降的铝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帅 邹忠 +1 位作者 李劼 李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68,共7页
铝电解过程阳极电流分布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可表征电解槽在线分布性信息的过程信号。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的阳极电流测量技术,对传统导杆等距压降法进行了实测分析,发现其存在工作环境恶劣、硬件稳定性差、阳极需要周期性更换等固有缺陷,... 铝电解过程阳极电流分布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可表征电解槽在线分布性信息的过程信号。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的阳极电流测量技术,对传统导杆等距压降法进行了实测分析,发现其存在工作环境恶劣、硬件稳定性差、阳极需要周期性更换等固有缺陷,导致测量失败和过程复杂等缺点,难以实现高稳定性的在线应用。进而通过电场仿真计算分析了一种新型的通过测量横梁母线上等距压降计算阳极电流新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提出了测量点布置的理论优化准则,最后通过实测证明了新的测量方法可满足工业应用的精度要求,具备在线测量阳极电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阳极电流 等距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56铝合金的高温热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天国 柯长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7-51,共5页
采用Gleeb1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5356铝合金进行了变形温度分别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热压缩变形试验,建立了合金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 采用Gleeb1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5356铝合金进行了变形温度分别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热压缩变形试验,建立了合金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当应变速率小于等于1 s^(-1),5356铝合金呈现出动态回复特征;当应变速率为10 s^(-1),呈现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特征。同时5356铝合金显示为较强的变形温度与应变速度敏感性,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该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可用包含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线正弦关系来描述,本构方程计算峰值应力与实测峰值应力高度一致,因此,该方程可用于铝合金焊丝连轧工艺与设备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56铝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应变速率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水-溶液-炸药中耦合氢键的受激协同弛豫
15
作者 李佶彪 黄勇力 +3 位作者 张希 姚闯 张蕾 孙长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8-873,共16页
与传统定义的氢键(X…H)相比,耦合氢键(X:H-Y)集成分子间的X:H非键和分子内的H-Y成键作用(X=N,O;Y=X,C;而且H也可以被电负性较低的金属如Cu取代).耦合氢键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分段长度、能量、和振动频率的协同性,二是其分段德... 与传统定义的氢键(X…H)相比,耦合氢键(X:H-Y)集成分子间的X:H非键和分子内的H-Y成键作用(X=N,O;Y=X,C;而且H也可以被电负性较低的金属如Cu取代).耦合氢键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分段长度、能量、和振动频率的协同性,二是其分段德拜比热的差异,其关键在于它的两端负电载体间的排斥耦合和极化作用.耦合氢键分段的德拜比热对温度的积分对应它们各自的结合能而德拜温度对应于振动频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施加外场(温度,压强,配位,电场,等)调制耦合氢键的极化和协同弛豫以改变氢键网络结构和氢键体系的物理性能.但是,耦合氢键的协同弛豫只有在Y-X排斥足够强和H-Y电负性差足够大的条件下发生.耦合氢键的建立使我们不仅能够定量破解关于水的结构和冰水的诸多反常物性,而且加深了对酸碱盐和有机溶液的氢键网络和属性以及氮基炸药的结构稳定性和储能机理等的系统认知.氢键耦合振子对的极化和协同弛豫为分子电子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以完整表述分子、电子、键合在时、空、能量域的受激行为.所以,由单分子基元动力学向耦合氢键和电子弛豫动力学的思维拓展,无论是对原子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对实际工程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耦合 反氢键 超氢键 准固态 超固态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作用下Cu在Sn熔体中的溶解动力学以及界面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涛 谷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9-206,共8页
目的在微观尺度上解析直流电场对金属液/固界面溶解动力学和界面反应的本征影响。方法在237~312℃温度范围内对电流作用下Cu/Sn/Cu液固界面进行显微结构的表征及溶解动力学的计算。结果施加直流电时,Cu的溶解速率在阴极端显著增大,而在... 目的在微观尺度上解析直流电场对金属液/固界面溶解动力学和界面反应的本征影响。方法在237~312℃温度范围内对电流作用下Cu/Sn/Cu液固界面进行显微结构的表征及溶解动力学的计算。结果施加直流电时,Cu的溶解速率在阴极端显著增大,而在阳极端则受到抑制。相应地,由于Cu的迁移速度较快,大量阴极Cu迁移至阳极端,使其附近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计算了10 A电流作用下阴极Cu的溶解激活能,其数值约为不通电流情况下的一半。结论直流电的施加显著降低了Cu在Sn熔体中的溶解激活能,而电迁移力是促进Cu扩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 电迁移 溶解动力学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对单壁碳纳米管电子结构调制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7
作者 李蕾 杨光敏 +1 位作者 何芳 房雪晴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5-999,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点空位缺陷对扶手型和锯齿型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调制,并对其键长、缺陷形成能、带隙及电子态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缺陷浓度的增加,邻近碳原子间化学键键长减小,扶手型碳纳米管带隙打开,由金属性质变为... 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点空位缺陷对扶手型和锯齿型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调制,并对其键长、缺陷形成能、带隙及电子态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缺陷浓度的增加,邻近碳原子间化学键键长减小,扶手型碳纳米管带隙打开,由金属性质变为半导体性质,锯齿型碳纳米管带隙逐渐变小;碳原子缺失使缺陷附近未成键的悬键电子局域在Fermi能级附近形成额外的电子态而改变了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空位缺陷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碳层包覆SiC新型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产氢性能
18
作者 彭媛 王达 杨静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2-536,共5页
利用浸渍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超薄碳层包覆的SiC纳米颗粒,研究了该无金属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超薄碳层的包覆使SiC的产氢效率达到35.4μmol·h^(-1)·g^(-1),是单独SiC颗粒的近6倍。采用X-... 利用浸渍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超薄碳层包覆的SiC纳米颗粒,研究了该无金属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超薄碳层的包覆使SiC的产氢效率达到35.4μmol·h^(-1)·g^(-1),是单独SiC颗粒的近6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和荧光光谱(PL)表征了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和光谱特征,并结合光催化机理证明超薄碳层的包覆能增强SiC的光吸收能力,减少电子空穴复合,从而提升光催化产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碳层 SIC 无金属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红薯粉切割装置
19
作者 刘成鑫 邹滨阳 +3 位作者 孙敬敬 申雪峰 何云敖 徐晓东 《河北农机》 2019年第11期70-70,共1页
本团队设计了一种能够切割出不同宽度的红薯粉条的红薯粉切割装置。红薯粉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块和在机架上横向可转动设置的输送用辊筒;其特征在于,多块切割刀块固定安装在一个横向可伸缩设置的剪刀叉伸缩支架上,通过调节剪刀叉伸缩支... 本团队设计了一种能够切割出不同宽度的红薯粉条的红薯粉切割装置。红薯粉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块和在机架上横向可转动设置的输送用辊筒;其特征在于,多块切割刀块固定安装在一个横向可伸缩设置的剪刀叉伸缩支架上,通过调节剪刀叉伸缩支架可以控制相邻两块切刀块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切割红薯粉条宽窄的目的。本作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质量好、效率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粉 可伸缩性 新颖性 高效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