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坡涌浪危险性云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1
作者 牟萍 王平义 +2 位作者 韩林峰 喻涛 张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7,共7页
滑坡涌浪灾害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预测与防护是工程中需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涌浪成因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滑坡体规模、坡形、岩性、高度、水面宽度、水深和河道特征等7个影响因子的滑坡涌浪危险性指标体系,构建了滑坡涌浪危险... 滑坡涌浪灾害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预测与防护是工程中需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涌浪成因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滑坡体规模、坡形、岩性、高度、水面宽度、水深和河道特征等7个影响因子的滑坡涌浪危险性指标体系,构建了滑坡涌浪危险性评价云模型,并将该云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3组典型滑坡案例。结果表明:云模型理论可用于研究滑坡涌浪灾害危险性;三峡库区典型滑坡涌浪灾害的危险程度处于中等和较高之间;应对库区潜在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与航道工程 滑坡涌浪 危险性 云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信息化和自动成图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宇龙 张宇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3,共9页
为实现工程地质信息化管理,以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为平台,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对庞大的地质勘测信息实施科学存储和统一管理。针对钻孔柱状图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效率低而且不易修改等问题,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地质信息数据... 为实现工程地质信息化管理,以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为平台,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对庞大的地质勘测信息实施科学存储和统一管理。针对钻孔柱状图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效率低而且不易修改等问题,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地质信息数据库系统,开发了钻孔柱状图的自动成图系统和用户友好型界面。针对生成的钻孔柱状图不能够根据钻孔长度与图框关系智能分段等问题,提出了分段算法,实现了钻孔柱状图自动分段显示的功能,并以乌江构皮滩工程为依托,对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变孔径成图算法解决了变孔径钻孔柱状图的显示问题,生成能反应实际情况的变孔径钻孔柱状图;该方法成图方便快捷,图形美观协调,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成果对工程地质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数据库 钻孔柱状图 变孔径成图算法 分段算法 信息化 地质勘测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铝酸盐水泥增强建筑石膏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敏 张明涛 +2 位作者 彭家惠 黄谦 赵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99-12102,共4页
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低、耐水性能差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本工作通过复掺硫铝酸盐水泥,研究其对建筑石膏水化硬化进程及石膏硬化体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铝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建筑石膏标准稠度需水量小... 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低、耐水性能差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本工作通过复掺硫铝酸盐水泥,研究其对建筑石膏水化硬化进程及石膏硬化体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铝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建筑石膏标准稠度需水量小幅降低,水化进程加速;10%水泥掺量时,石膏硬化体2 h与3 d的绝干抗折、抗压强度均大幅提升,2 h增幅高达34.8%、29.0%,3 d增幅高达28.8%、34.7%;同时饱水抗折强度由2.35 MPa提升至3.38 MPa,增幅高达43.8%,吸水率相应降低。XRD、SEM、MIP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硫铝酸盐水泥与建筑石膏复掺,水化生成针尖状的钙矾石(AFt)与无定形铝凝胶(AH_(3)),AFt与针棒状二水石膏(DH)交织、穿插生长,在晶体之间发挥架桥、连接作用,同时AH_(3)紧密填充在孔隙之间形成致密的晶胶结构中,石膏硬化体孔隙率降低,孔径明显细化,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石膏 硫铝酸盐水泥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水盐度与黏土类型对海洋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佳妮 于晓曦 +4 位作者 傅晓敏 赵航 刘昌岭 马云 刘乐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95-2805,共11页
海洋沉积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海水入侵过程中会出现孔隙水盐度及水饱和状态不断变化的现象,其透气和透水能力与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有关,然而孔隙水盐度变化对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目前仍不够清楚。本文采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 海洋沉积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海水入侵过程中会出现孔隙水盐度及水饱和状态不断变化的现象,其透气和透水能力与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有关,然而孔隙水盐度变化对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目前仍不够清楚。本文采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海洋沉积物与实验室配置的混合沉积物进行试验,使用相对快速的离心机法,测定了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孔隙水饱和度,分析了黏土矿物类型和孔隙水盐度等因素对沉积物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选用被广泛使用的van Genuchten模型,率定了模型的拟合参数。结果表明:含黏土石英砂水分特征曲线基本不受黏土矿物种类的影响;南海北部海洋沉积物的黏土质量含量超过35%,但其水分特征曲线在两倍海水盐度范围内也几乎不受影响;对于南海北部海洋沉积物,van Genuchten模型系数a取值为0.00023 kPa^(-1),系数n和m取值分别为0.51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渗透率 海水入侵 盐度 黏土矿物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健 梁前勇 +2 位作者 马云 石要红 夏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8,共14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着有利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综合调查及钻探结果揭示南海北部陆坡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多发育在构造活动复杂地区,同时也是灾害地质因素高发区,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水合物的赋存及商业开... 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着有利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综合调查及钻探结果揭示南海北部陆坡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多发育在构造活动复杂地区,同时也是灾害地质因素高发区,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水合物的赋存及商业开发是极大的威胁。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采集的大量2D、3D、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资料对南海北部水合物发育区进行海底灾害地质研究,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灾害地质因素类型、特征、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阐述了灾害地质因素与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区成矿预测、试采井布置及未来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天然气水合物 灾害地质 海底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甜椒对不同灌溉方式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华银 胡笑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了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和作物对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的生理响应,通过对温室甜椒进行常规灌溉(G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I)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甜椒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根冠比(R/S)和根系导水率(R... 为了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和作物对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的生理响应,通过对温室甜椒进行常规灌溉(G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I)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甜椒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根冠比(R/S)和根系导水率(RHC)的影响,以及不同灌溉方式甜椒对水分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能够有效地调节气孔开度,减少无效蒸腾失水,比常规灌溉处理节水25.93%,WUE、叶片细胞液浓度(CSC)、叶绿素相对含量(CC)和R/S分别提高了3.19%、6.56%、8.04%、15.38%,RHC减小了3.01%。两种灌溉方式受水分胁迫复水后都表现出叶片光合速率(Tr)、水分饱和亏(WSD)、CSC值下降,叶鲜重含水率(FWC)值上升,且分根交替灌溉甜椒(APRI)对水分胁迫和复水都具有更优的生理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分根交替灌溉 常规灌溉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洪水过程的丁坝河段主流线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义 张帆 牟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67,82,共8页
为探明丁坝的修建和天然非恒定来流对航道主流线的综合影响,采用非恒定流二维浅水模型,计算了典型洪水过程中长江上游单丁坝整治河段的流场分布,分析了河段主流线特征及其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定义并计算了主流线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研... 为探明丁坝的修建和天然非恒定来流对航道主流线的综合影响,采用非恒定流二维浅水模型,计算了典型洪水过程中长江上游单丁坝整治河段的流场分布,分析了河段主流线特征及其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定义并计算了主流线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丁坝整治河段主流线具有显著的沿程分区特点,推荐以坝轴线为界将河段沿水流方向划分6个特征区间;在坝后近区主流线最曲折、最不稳定(曲折程度为重度,游荡摆动程度为剧烈,最大摆动幅度为河宽的30%),在坝轴线附近河段发生从对岸向坝所在岸近40°的稳定偏转,影响了通航安全;在上游距离坝轴线8.4倍坝长以外和下游距离坝轴线23.6倍坝长以外,主流线顺直稳定,不影响洪水期间的通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丁坝河段 洪水过程 主流线 通航安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渍土含水率单次递减条件下的盐胀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亚鹏 文桃 +2 位作者 米海珍 周凤玺 杨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1-888,共8页
为探究硫酸盐渍土在含水率递减下的盐胀特性,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在室内开展了11组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试验,共历时2 868 h。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硫酸盐渍土的起胀含盐量约为1.2%。含盐量<1.2%时,土体干缩,干缩量与... 为探究硫酸盐渍土在含水率递减下的盐胀特性,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在室内开展了11组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试验,共历时2 868 h。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硫酸盐渍土的起胀含盐量约为1.2%。含盐量<1.2%时,土体干缩,干缩量与含盐量近似呈下凸的二次抛物线规律,且干缩峰值含盐量约为0.5%;含盐量≥1.2%时,土体膨胀,且盐胀率与含盐量近似呈线性增大规律。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受含盐量影响很小,含盐量从1.5%增至4.0%,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基本稳定。此外,含水率递减速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规律,同一含盐量的硫酸盐渍土,其含水率的递减速率随含水率的降低亦减慢。基于以上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了4组单次降温下的盐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盐量升高时,起胀温度区间逐渐升高,盐胀敏感温度区间的区间范围逐渐扩大。单次降温下的盐胀率均高于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率,且随着含盐量的升高两试验条件下的盐胀率差值趋于一常数。研究结果对西北地区高含盐量的残余型硫酸盐渍土地基的盐胀性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渍土 盐胀 干缩 含水率 单次递减 单次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胀缩裂隙演化及其扰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振北 胡东旭 汪时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9-177,共9页
为定量研究膨胀土胀缩裂隙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从而探究其引发工程和生态环境灾害的机理。论文对合肥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从获取的CT图中提取灰度值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角二阶矩(angul... 为定量研究膨胀土胀缩裂隙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从而探究其引发工程和生态环境灾害的机理。论文对合肥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从获取的CT图中提取灰度值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角二阶矩(angular second moment,ASM)和对比度(contrast,CON),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图像的灰度值及其纹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图像灰度值随裂隙的发育状态而变化;初始阶段灰度值沿试样轴向分布比较离散,但在后期逐渐均匀,离散系数在3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值,比干湿循环前增加了106%,随后逐渐减小;2)ASM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0°和90°方向上的值比在45°和135°方向上的值大9%;CON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0和90°方向上的值比在45°和135°方向上的值小52%,其对纹理的方向差异性更加敏感;3)胀缩裂隙对原状膨胀土的结构性会造成破坏,强度劣化显著;在5次干湿循环后,2种土强度分别降低62%和46%,并且原状膨胀土与重塑膨胀土强度的差值也由347.3 kPa降至21.3 kPa;4)由ASM和CON定义的扰动函数与由土体原生联结结构强度定义的扰动函数,扰动过程中函数变化曲线吻合度高,故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的扰动函数能很好地描述胀缩裂隙扰动下的膨胀土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土壤 膨胀土 胀缩裂隙 定量分析 扰动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化砂质黏性紫色土的三轴抗剪强度与浸水抗压强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沈泰宇 李贤 +2 位作者 汪时机 许冲 薛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5-143,共9页
土颗粒间黏结力不足是导致土壤侵蚀流失的重要原因,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能胶结土颗粒,改善土体力学特性。该文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对砂质黏性紫色土进行固化,通过MICP试管试验、三轴... 土颗粒间黏结力不足是导致土壤侵蚀流失的重要原因,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能胶结土颗粒,改善土体力学特性。该文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对砂质黏性紫色土进行固化,通过MICP试管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胶结液中氯化钙(CaCl2)和尿素(Urea)浓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固化工艺(综合低压灌注和综合柔性浸泡)、固化时间和浸水冲刷时间对土体的抗剪强度、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0~32 h)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胶结液浓度为1 mol/L CaCl2与1~2 mol/L Urea混合时,巨大芽孢杆菌脲酶活性良好且能沉积大量碳酸钙。试样经低压灌注固化后,碳酸钙生成量和三轴抗剪强度随固化天数增加而提高,增幅越来越小,逐渐变小的渗透性导致存在固化峰值强度,其中固化9 d后试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高203.9%、21.5%(81 kPa、31.59°)。微生物固化能提高土体抗侵蚀能力,低压灌注固化7d的试样在浸水冲刷32h后,与天然试样相比其崩解率降低5.1个百分点、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223.7%、浸水强度损失率减小36.5个百分点。柔性浸泡方法因浆液难以渗入土体内部,固化效果明显弱于低压灌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侵蚀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积 土体固化 巨大芽孢杆菌 三轴剪切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湿干胀缩裂隙演化及其定量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骆赵刚 汪时机 杨振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13-2323,共11页
膨胀土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胀缩性的裂隙土,其裂纹萌生及裂隙扩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此试验利用基于MATLAB开发的图像处理与裂隙定量分析程序,研究了膨胀土裂隙开展的尺寸和温度效应。制备25个不同初始状态的膨胀土泥浆试样,... 膨胀土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胀缩性的裂隙土,其裂纹萌生及裂隙扩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此试验利用基于MATLAB开发的图像处理与裂隙定量分析程序,研究了膨胀土裂隙开展的尺寸和温度效应。制备25个不同初始状态的膨胀土泥浆试样,利用拍照台对其失水收缩过程中试样表面裂隙演化过程以及对应含水率进行记录。运用裂隙定量分析程序,分别对两类效应单独作用、耦合作用下的膨胀土裂隙度Df、长径比C、裂隙平均宽度w、分形维数值等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发现:膨胀土裂隙的分形维数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指标仅受试样厚度轻微影响,分形维数与含水率ω的关系呈近似对数曲线;在失水收缩过程中膨胀土最终裂隙指标主要受到试样厚度的影响,表面尺寸对裂隙长径比、宽度最终值也有一定影响,温度影响主要体现在促使裂隙更早、更快的发育并稳定,对最终指标影响相对不明显,影响显著性顺序为:厚度>表面尺寸>温度;此外还对膨胀土失水收缩开裂过程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膨胀土的裂隙发育以及两类效应对其裂隙扩展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 尺寸效应 温度效应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裂隙发育的厚度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骆赵刚 汪时机 +1 位作者 张继伟 杨振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2-1930,共9页
膨胀土的裂隙开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的土体性质,环境状况,边界条件、土体尺寸等。厚度对膨胀土等黏性土体的开裂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这种重要因素在膨胀土失水收缩开裂过程中的具体影响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具有不同厚... 膨胀土的裂隙开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的土体性质,环境状况,边界条件、土体尺寸等。厚度对膨胀土等黏性土体的开裂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这种重要因素在膨胀土失水收缩开裂过程中的具体影响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具有不同厚度的大直径圆形泥浆试样。运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记录试样的裂隙演化过程及质量的变化,定量分析裂隙面积分形维数、长度分形维数等指标随含水率下降的动态变化关系。试验结果发现:①厚度对膨胀土失水收缩开裂及裂隙扩展过程有明显影响,厚度较小的试样其裂隙发育充分,裂隙密集细长而纹理丰富;厚度较大的试样裂隙发育单一,裂隙宽大而边界效应明显,通过提出厚度和试样直径的比值,可以初步预估试样的裂隙发育情况;②裂隙面积分形维数受厚度的影响较小,而裂隙长度分形维数受厚度的影响较大,结合两者可以有效地对裂隙形态及分布进行表征,裂隙最终的长度分形维数一般在1~1.5,而面积分形维数基本维持在1.6~1.7。此外,结合土体开裂的张拉破坏理论以及试样的收缩蒸发情况,对厚度影响下的土体开裂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探究了裂隙的扩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厚度效应 裂隙演化 分形维数 定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组缺失对紫色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冲 薛乐 +1 位作者 李贤 汪时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1,共7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部分粒组缺失情况下的力学特性,选用重庆地区典型的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土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根据三轴试验数据分别从抗剪强度指标和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两个角度分析... 为探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部分粒组缺失情况下的力学特性,选用重庆地区典型的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土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根据三轴试验数据分别从抗剪强度指标和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两个角度分析.数据表明:1)从抗剪强度指标来看,在固结完成之后,相比缺失细粒土和细砂,缺失较大颗粒的土仍具有较高强度,并分析了在围压的作用下,不同土体结构与抗剪强度变化的关系. 2)从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来看,缺失较大粒径的试样得到了加强,反之试样强度被削弱,贡献率消除了不同粒径的含量差别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紫色土地区的地基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组缺失 紫色土 三轴排水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指标 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质定径水口晶粒破裂损毁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亮 薛群虎 +2 位作者 张晗 李翔 姚爽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329,共5页
以连铸生产线用后MgO-Y2O3复合稳定氧化锆(以下简称为(Mg,Y)-PSZ)质定径水口残样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其原砖层、过渡层和变质层的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各层的显微结构和微区化学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研... 以连铸生产线用后MgO-Y2O3复合稳定氧化锆(以下简称为(Mg,Y)-PSZ)质定径水口残样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其原砖层、过渡层和变质层的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各层的显微结构和微区化学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连铸过程中钢渣侵蚀对氧化锆质定径水口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氧化锆质定径水口晶粒损毁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稳定氧化锆 稳定剂 钢渣 晶粒 破裂 损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浸泡下纳米SiO2对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谦 王冲 +1 位作者 赵亮 赵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8-985,共8页
研究了半浸泡条件下不同粒径(10,50 nm)与掺量(0%,1%,3%和5%)的纳米SiO2(NS)对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侵蚀前,对NS复合砂浆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砂浆受侵蚀后的质量损失率、线性膨胀率以及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并利用... 研究了半浸泡条件下不同粒径(10,50 nm)与掺量(0%,1%,3%和5%)的纳米SiO2(NS)对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侵蚀前,对NS复合砂浆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砂浆受侵蚀后的质量损失率、线性膨胀率以及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并利用扫描电镜(SEM)与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砂浆浸泡区和干燥区的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结果表明:NS细化了砂浆内部孔隙并降低了孔隙连通性,增强了水泥砂浆在半浸泡下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且增强作用随着NS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粒径为50 nm的NS增强效果优于粒径为10nm的NS增强效果;砂浆浸泡区与干燥区的内部均生成了钙矾石和石膏晶体,而干燥区内部没有无水芒硝结晶,说明干燥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硫酸盐化学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浸泡 纳米SIO2 水泥砂浆 硫酸盐侵蚀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对氧化锆质定径水口损毁的诱导作用
16
作者 姚爽 赵亮 +2 位作者 薛群虎 徐亮 李翔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XRD和SEM对1 300、1 410和1 540℃保温5 h热处理后氧化锆质定径水口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温度梯度对水口损毁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径水口原样分别在1 300、1 410和1 540℃保温5 h后水淬冷却,试样中的c-ZrO2、m-ZrO2相含... 通过XRD和SEM对1 300、1 410和1 540℃保温5 h热处理后氧化锆质定径水口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温度梯度对水口损毁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径水口原样分别在1 300、1 410和1 540℃保温5 h后水淬冷却,试样中的c-ZrO2、m-ZrO2相含量和晶粒尺寸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c-ZrO2相含量增加,m-ZrO2相含量减少,晶粒尺寸增大,说明连铸过程中定径水口产生的温度梯度会对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产生影响,并通过与钢渣侵蚀的协同作用,诱导定径水口损毁加速,从而降低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相组成 显微结构 损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sflow模型的三眼峪泥石流沟数值模拟与危险性评价
17
作者 杨乐 黄瑶 +2 位作者 刘兴荣 郑力 王玉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0期83-90,共8页
为了探究甘肃舟曲三眼峪泥石流沟布设拦挡工程后的治理效果,主要运用Massflow软件模拟分析三眼峪沟在不同降雨量条件下(P=1%、P=2%、P=0.5%)设置拦挡坝+排导槽后的泥深、流速及范围等特征,研究雨量及支挡因素对泥石流沟的影响,最后对治... 为了探究甘肃舟曲三眼峪泥石流沟布设拦挡工程后的治理效果,主要运用Massflow软件模拟分析三眼峪沟在不同降雨量条件下(P=1%、P=2%、P=0.5%)设置拦挡坝+排导槽后的泥深、流速及范围等特征,研究雨量及支挡因素对泥石流沟的影响,最后对治理后的三眼峪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无拦挡工程时,泥深和流速的峰值与降雨强度成正相关关系;设置拦挡工程上游的泥深增加较明显,拦挡下游的泥石流泥深有较明显的下降,堆积区泥深降幅可达4 m;治理后,高危险区由59.6%降至27.2%,拦挡坝与排导槽治理效果显著,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大幅度减弱。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工程加固、优化设计、监测等后续工作奠定前期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Massflow 拦挡工程 雨量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