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莫代山 王希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济欠发达等难点。湖北省来凤县的例证说明,创新体制机制、走群众路线、以文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是推动互促发展的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互促发展 优势 难点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化与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以台湾地区太鲁阁族“可乐部落”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莫代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太鲁阁"可乐部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实行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在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的利用。在... 文章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太鲁阁"可乐部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实行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在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的利用。在运用过程中,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成份,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更好地为文化主体自身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化 民族村寨保护 旅游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杂居民族关系“日常生活建构”的经验与特点--重庆向家村蒙古族的历史与田野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莫代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民族 民族关系 日常生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预科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基于重庆民族预科基地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陶少华 唐胡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重庆市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意义、教材和教学方式等问题。民族预科学生对以上各项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表现出需求多样化的特...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重庆市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意义、教材和教学方式等问题。民族预科学生对以上各项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表现出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主张民族文化被平等对待、教育和传承,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都需要为民族预科学生开设好民族文化课以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科 民族文化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发展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以“重庆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亚男 王剑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1期80-85,共6页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旨在保护农村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长期协同进化以及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重庆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是按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旨在保护农村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长期协同进化以及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重庆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是按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的西南地区代表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建设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连生产技艺、产业化发展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该项目具有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生产、社会与文化、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等多方面的价值,能够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工作等方面推动石柱县的经济、人文发展,为实现石柱县的整体脱贫与全面小康,提供以GIAHS项目为引领的全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石柱黄连 传统生产系统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柱“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与保护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良品 冉建红 吴冬梅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114-118,122,共6页
秦良玉是我国历史上惟一被正史记载的女英雄。她一生为捍卫祖国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做出过巨大贡献。在石柱县已形成的"秦良玉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秦良玉文化"形成的原因有五:民族英雄令人... 秦良玉是我国历史上惟一被正史记载的女英雄。她一生为捍卫祖国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做出过巨大贡献。在石柱县已形成的"秦良玉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秦良玉文化"形成的原因有五:民族英雄令人钦佩、爱国将领让人景仰、一门忠烈使人折服、保境安民被人怀念、高风亮节为人铭记。在保护秦良玉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三种举措:一是形成全民保护意识,二是建立保护秦良玉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三是固化秦良玉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秦良玉文化遗产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六,即主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保真性原则、滚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及联合性原则。探讨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有利于保护和开发秦良玉文化遗产,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加快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柱 秦良玉文化 类型 成因 保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柱黄连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先容 彭福荣 熊正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石柱黄连是特产于渝东南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巨大,在黄连(Coptis chinensis)行业拥有很高的地位。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了石柱土家族管理和利用黄连的传统知识和经验。介绍了... 石柱黄连是特产于渝东南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巨大,在黄连(Coptis chinensis)行业拥有很高的地位。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了石柱土家族管理和利用黄连的传统知识和经验。介绍了石柱黄连的历史变迁和现代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传统中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柱黄连 黄连 石柱 民族植物学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土家摆手活动的土司文化属性 被引量:8
8
作者 莫代山 莫彦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35-139,共5页
传统土家摆手活动流存于湘西彭氏土司势力范围,主要在土司(王)祭祀中进行,具有浓厚的土司文化特点。摆手舞起源的民间传说多与土司活动有关,所展演的内容多为土民生活。改土归流后官方对其禁革主要是为了消除土司权威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摆手活动 土司文化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精英推动秀山花灯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陶少华 田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71-74,共4页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的传承面临重大危机。民族精英在助推秀山花灯传承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对待传承对象、营造继承环境、培养传承人等方面。为使这一祖国民间文艺奇葩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民族知识精英应该在不...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的传承面临重大危机。民族精英在助推秀山花灯传承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对待传承对象、营造继承环境、培养传承人等方面。为使这一祖国民间文艺奇葩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民族知识精英应该在不足方面进行总结,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文化,创新花灯的表演形式,改善花类的传承内生环境,并注重民族知识精英的发现、培养、引导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英 秀山花灯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实践与改革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玉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5,共4页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受惠群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毕业生的流向管制;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民族特惠"与"区域普惠"相结合,逐步扩大"模块区域性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研究生 招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希辉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态观、家庭伦理观、宇宙观和民间信仰,而且在土家人的家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急剧变...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态观、家庭伦理观、宇宙观和民间信仰,而且在土家人的家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急剧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要从观念、制度、传承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来实现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抢救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吊脚楼 文化内涵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六十年我国民族识别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良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7,共6页
近60年来我国民族识别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专著、史料和论文3类。其研究集中在民族识别理论依据、民族识别实践标准、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民族识别,以及民族识别存在相关问题诸方面的研究。对民族识别研究相关内容的梳理... 近60年来我国民族识别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专著、史料和论文3类。其研究集中在民族识别理论依据、民族识别实践标准、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民族识别,以及民族识别存在相关问题诸方面的研究。对民族识别研究相关内容的梳理,有利于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更加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民族识别 理论依据 实践标准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定范式与动力找寻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正贤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共7页
以西部地区为例,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发现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倒挂并不存在必然的传导机制。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化市场的扩展,三者共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三驾马... 以西部地区为例,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发现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倒挂并不存在必然的传导机制。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化市场的扩展,三者共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西部文化资源潜力,同时尽量弥补要素短板,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激活潜在文化市场;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文化产业 西部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政府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实施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玉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考生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三种具体政策类型。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可以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解析,其现实依据包括西... 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考生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三种具体政策类型。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可以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解析,其现实依据包括西部和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存量少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民族招生政策 理论基础 现实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杂居山区农民工与农民土地意识变迁——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个案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希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田野调查点,探究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农民土地意识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土地意识的变迁是工业化冲击下中国农民对传统土地制度和土地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田野调查点,探究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农民土地意识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土地意识的变迁是工业化冲击下中国农民对传统土地制度和土地观念的一种强烈反弹,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下游 民族杂居山区 农民工 土地意识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深远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良品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明代是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官学的设置、书院的创建、专科学校的兴起、乡村社学的发展,是该地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类型。当时学校教育呈现的特点有四:一是中原文化从巴蜀地区渐次传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 明代是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官学的设置、书院的创建、专科学校的兴起、乡村社学的发展,是该地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类型。当时学校教育呈现的特点有四:一是中原文化从巴蜀地区渐次传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二是初步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三是地方教育逐步普及,四是区域间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发展改变了土司统治集团的风俗习惯,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深入研究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深刻认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明代 学校教育 发展 特点 深远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构我国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运行制度的原则与方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玉兰 李泽彧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38,共6页
制度建构是一个组织或政策运行的必要保障,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运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认为该政策的运行制度应坚持公正性原则,并需要健全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政策的组织制度、创建研究生培养单位政策执行的监评制... 制度建构是一个组织或政策运行的必要保障,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运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认为该政策的运行制度应坚持公正性原则,并需要健全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政策的组织制度、创建研究生培养单位政策执行的监评制度以及完善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民族招生政策 制度 公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9
18
作者 陶少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必须通过建立梯度旅游增长极和建立遗产廊道,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促进旅游...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必须通过建立梯度旅游增长极和建立遗产廊道,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促进旅游业更加健康、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民族地区 梯度旅游增长极 遗产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民族地区黄连种植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问题初探——基于石柱黄水镇的调研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正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573-6575,共3页
重庆石柱县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产量规模居世界之最,但在生产过程中其生态环境破坏、销售方式单一、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严重制约黄连产业化发展。基于实地调研,提出几点相关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黄连 生态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祝国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其类型有五:一是中央王朝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二是流官、卫所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三是土司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土司政权与辖区民众的关系,五是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对社会发展...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其类型有五:一是中央王朝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二是流官、卫所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三是土司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土司政权与辖区民众的关系,五是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而影响地区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民族关系中的民族权利是否平等、民族利益是否公平和民族发展是否均衡。土司时期乌江流域各民族只有与中央王朝之间形成信任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反之,则阻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破坏民族团结稳定,这进一步佐证了"只有信任、和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双方共生"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时期 民族关系 乌江流域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