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作用对常规-非常规油气连续聚积耦合成藏控制机制——以川东南平桥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令宇 陈孔全 +5 位作者 陆建林 汤济广 庹秀松 张斗中 闫春明 庞一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5,共11页
为探索川东南平桥地区构造作用对常规和非常规气藏成藏过程的动态控制作用及差异,基于地震、地质和包裹体等资料,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剖析了该区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动态成藏过程及构造对两者影响的差异性,... 为探索川东南平桥地区构造作用对常规和非常规气藏成藏过程的动态控制作用及差异,基于地震、地质和包裹体等资料,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剖析了该区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动态成藏过程及构造对两者影响的差异性,建立了典型常规—非常规油气连续聚集耦合成藏模式。平桥地区位于川东南SE-NW前展式递进变形带中,受多套滑脱层和江南—雪峰造山带联合控制,发育断展构造和背冲构造。平桥背斜构造形成于燕山期。中燕山期,受江南—雪峰构造体系前展式扩展影响,研究区发生NE向强烈断褶作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川中隆起阻挡和青藏高原隆升使平桥背斜不断抬升;寒武系筇竹寺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早燕山期及以前主要经历了长期的埋藏生烃,中燕山期构造变形扩展至研究区,常规气藏储层(洗象池群)、盖层、油气圈闭及运移均受到影响,气藏保存条件较差。非常规气层被改造成为背斜构造,页岩气向背斜核部聚集,整体保存条件较好。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地层隆升泄压,两类气藏保存条件继续变差。因此,构造作用对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成藏控制差异体现在控制方式和改造时间上:中燕山期侧向供烃是常规气藏成藏的关键;晚白垩世构造活动改造和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影响了页岩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作用 常规气藏 非常规气藏 差异控制 洗象池群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2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化实验装置 演化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甜点”构成要素及富气特征分析——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38
3
作者 潘仁芳 龚琴 +1 位作者 鄢杰 金吉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3,共7页
"甜点"的识别对确定页岩气有利区分布,进而实现大规模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国内外大量优质含气页岩的分析资料和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阐述其"甜点"的地质要件:含气页岩有效厚度、... "甜点"的识别对确定页岩气有利区分布,进而实现大规模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国内外大量优质含气页岩的分析资料和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阐述其"甜点"的地质要件:含气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R_o)、岩石骨架及其物性(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天然裂缝发育状况等。然后,结合页岩气经济开采的特点以及各要素间的相关性,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四川盆地威远区块的情况,总结了页岩气富集的地质规律,明确了该区海相页岩气藏有利"甜点"的构成要素及其分布值:①有效页岩连续厚度大于30 m、TOC>2.0%、R_o介于2.4%~3.5%,保证了气源岩的质量;②脆性矿物含量介于30%~69%、黏土矿物含量小于30%、夹层厚度介于0.1~1.0 m,保证了储层的质量;③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50 nD、含气量大于1.45 m^3/t、地层压力介于常压—超压,决定了生产方式与产能。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页岩气藏"甜点"的主次控件,并探讨了其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甜点 构成要素 富气规律 早志留世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威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春燕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邓庆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8-512,共15页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圈定了各层序时期平面沉积相边界,并编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各体系域内层序-岩相古地理图,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一套较浅水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等4种相类型。雷口坡期受到早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内部呈现东高西低、大隆大凹的沉积格局。地壳抬升作用使得部分地层遭受长期暴露剥蚀作用并在顶部形成风化壳,致雷口坡组顶部部分地层缺失。以沉积相划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为依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盆地中部古隆起及其周缘白云岩坪和西北部绵竹-剑阁隆起的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有效的储盖组合特征,为盆地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因而成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最为有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坪 台缘滩 岩相古地理 层序地层 雷口坡组 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明毅 孙春燕 高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与演化规律,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古地貌特征,明确...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与演化规律,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古地貌特征,明确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局限-半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与斜坡-盆地相,又可划分为多个亚相和微相,沉积相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分带性和继承性。基于横跨盆地的二维地震测线精细解释,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主要沉积相类型的地震相响应特征,识别出了6种地震相(Seismic Facies)类型,分别为台内(丘)滩(SF1)、台内洼地(SF2)、丘(滩)间海(SF3)、膏盐湖(SF4)、台地边缘(SF5)和斜坡-盆地(SF6),进而圈定了各相带的平面沉积相边界,揭示了各相带发育分布与古构造和古地貌的联系。根据肖尔布拉克组厚度分布,明确了盆地南部存在东西走向的古隆起区,东部和中部存在两个洼陷区;盆地西南部存在一级阶地,以宽缓的一级坡折向中部低洼区过渡;盆地中部存在窄陡的二级坡折,向东快速过渡为深洼区。再结合地震解释成果、野外露头、取心井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编制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岩相古地理图,为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地震相 台内洼地 台内(丘)滩 肖尔布拉克组 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仁芳 李笑天 +2 位作者 金吉能 朱正平 孟江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6,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页岩气资源量较大,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呈常压特征,给页岩气的经济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深入认识该区页岩气储层的非均质性,借助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页岩气资源量较大,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呈常压特征,给页岩气的经济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深入认识该区页岩气储层的非均质性,借助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手段,从岩石骨架、储集空间的角度研究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该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骨架非均质性和孔隙非均质性两个方面,优质页岩层段与上覆页岩段在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丰度、孔隙度等方面差异较大,具有较强的纵向非均质性;(2)储层发育有机质孔、脆性矿物孔、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并且孔隙在形态、分布、孔径、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明显,具有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3)页岩岩石物理参数泊松比、杨氏模量也相应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是沉积环境差异导致的岩石骨架变化,构造缝及其多向性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成岩作用进一步改变了骨架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对孔隙类型及结构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结论认为,龙一下亚段应为该区下一步页岩气开发的首选目的层系,平面上以远离构造相对活动带和深大断裂为宜,区块上优选南川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 储集层 非均质性 骨架 孔隙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52
7
作者 黎荣 胡明毅 +1 位作者 杨威 刘满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研究。文章结合近期一些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和台洼相,其中中二叠统栖霞组早期以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为主,栖霞组中晚期和茅口组演变为镶边台地和孤立台凹模式。该区主要发育有台缘滩和台内滩两类主要的储集体,且主要集中在层序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期雅安-绵竹和剑阁-广元等区带,以及Sq2-HST时期雅安-绵竹-广元区带;台内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和Sq2-HST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以及Sq2-HST时期的威远-自贡区带,Sq2-HST时期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滩储集体受古岩溶和构造热液叠加影响呈条带状展布。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台缘滩和台内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体系域 台缘滩 台内滩 沉积相模式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连续循环短节的设计与本体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定 孙巧雷 +3 位作者 夏成宇 张红 陈敏 涂忆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气体钻井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钻井速度,但接单根工况需要中断循环,容易造成岩屑沉降、井壁垮塌、卡钻等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了一种在气体钻进中接、卸钻具可保持气体连续循环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短节,其主要结构包... 气体钻井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钻井速度,但接单根工况需要中断循环,容易造成岩屑沉降、井壁垮塌、卡钻等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了一种在气体钻进中接、卸钻具可保持气体连续循环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短节,其主要结构包括短节本体、主通阀、旁通阀和旁通接头,重点解决了其核心部件主通阀、旁通阀的结构设计;在对其本体进行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短节本体在受拉伸、扭转、内压工况下的受力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其应力分布趋势与弹塑性力学分析结果相符,在短节本体两处圆孔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变形量仍然处于材料弹性变形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弹塑性力学分析结果相符,能满足本体强度的要求。该成果为解决大位移井、欠平衡井、窄密度窗口井等安全钻井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连续循环短节 主通阀 旁通阀 本体 结构设计 强度校核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凡睿 周林 +2 位作者 吴俊 曾韬 周晓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1,105,共6页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主要储层流体类型有气层(低阻气层)、气水同层、干层和水层。而在开发生产中如何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却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为此...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主要储层流体类型有气层(低阻气层)、气水同层、干层和水层。而在开发生产中如何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却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为此,分析了难以准确识别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2种常规流体识别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流体进行了识别,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尝试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识别储层流体,结果发现:根据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很好地区分研究区储层流体类型,其判别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符合率达到了92.3%,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法在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流体识别 FISHER 判别分析法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的致密砂岩储层脆性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雪晴 张占松 +3 位作者 张超谟 张冲 聂昕 朱林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6,26,共8页
致密砂岩储层脆性评价对指导压裂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岩石脆性评价中存在的脆性矿物不明确以及忽略成岩作用对岩石脆性影响的问题,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某区块26块岩心样品的薄片、岩心资料和地层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应力... 致密砂岩储层脆性评价对指导压裂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岩石脆性评价中存在的脆性矿物不明确以及忽略成岩作用对岩石脆性影响的问题,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某区块26块岩心样品的薄片、岩心资料和地层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应力实验结果,系统地分析各矿物组分与岩石脆性的关系,明确石英和长石为研究区主要的脆性矿物;其次基于脆性指数与主要脆性矿物具有2种不同的相关关系,明确成岩作用、孔隙发育程度及类型差异对岩石脆性指数的影响;进而综合岩石中成岩矿物对孔隙发育程度及成岩作用的指示作用,利用石英和岩屑含量与长石含量的比值作为成岩作用的分类指标,将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分为Ⅰ类和Ⅱ类成岩作用储层;最终提出基于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的致密砂岩储层脆性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井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脆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致密砂岩储层脆性指数,为高脆性有利压裂目的层的识别及增产方案设计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脆性评价 测井曲线 矿物组分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古盐度恢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云飞 张昌民 +3 位作者 朱锐 易雪斐 瞿建华 唐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5,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的泥岩。为了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并与上二叠统乌尔禾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的古盐度对比,对上述3个组岩心中的泥岩样品开展了全岩...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的泥岩。为了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并与上二叠统乌尔禾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的古盐度对比,对上述3个组岩心中的泥岩样品开展了全岩黏土矿物分析和微量元素测试,采用硼元素法、锶钡比、硼镓比等方法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结果表明,泥岩样品中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适合用科奇公式恢复古盐度。玛湖凹陷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一段、百口泉组二段、百口泉组三段和克拉玛依组的平均古盐度分别为7.0‰,5.0‰,7.2‰,8.9‰和8.4‰,反映当时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环境;黄羊泉扇与夏子街扇百口泉组表现出不同的古盐度变化趋势,黄羊泉扇的古盐度值较低,而夏子街扇的古盐度值相对较高,可能与所选井位的古沉积环境有关。此外,锶钡比和硼镓比也指示玛湖凹陷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黏土矿物 微量元素 古盐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以在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应用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善法 赵成洋 +1 位作者 田磊 周天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并按行业标准SY/T 5107—2005评价了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清洁压裂液性能,用FT—IR和1H—NMR谱图确认了产物为所需的合成结构,水溶性实验确立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解温度为34~65℃。黏度测试结果表明:①疏水链碳数越多,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能力越强,溶液黏度突变升高对应活性剂浓度越小;②疏水链碳数相同,联结基碳数增加,其增稠能力越强,耐温性越好;③ 0.04%纳米ZnO可使3%DC16-4-16溶液高温(100℃)黏度由10 m Pa·s升至30 m Pa·s;④最优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配方是3%DC16-4-16+0.04%纳米ZnO,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剪切稳定性、携砂稳定性及快速破胶性。该清洁压裂液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 纳米粒子 黏度 高温 塔里木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雪晴 张占松 +3 位作者 张超谟 聂昕 朱林奇 张宏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33,共7页
针对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原有岩性识别方法精度较低、泛化能力不足、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基于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利用邻域粗糙集的属性约简选取岩性敏感曲线,在不影响岩性识别基础上将不必要曲线删除,能有效去... 针对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原有岩性识别方法精度较低、泛化能力不足、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基于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利用邻域粗糙集的属性约简选取岩性敏感曲线,在不影响岩性识别基础上将不必要曲线删除,能有效去除冗余信息;其次将筛选出的曲线作为随机森林模型输入,建立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岩性识别模型。通过对某区块502块岩心数据处理,该模型岩性判别率稳定到88.3%,比Fisher判别、Bayes判别等方法精度高,且实现简单,有较强泛化能力。该方法可作为复杂岩性储层岩性识别方法,为复杂岩性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性储层 碳酸盐岩 岩性识别 邻域粗糙集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内储层砂体发育特征——以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春燕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邓庆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9-1031,共13页
为了刻画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为该区隐蔽性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证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以及区域地震资料,识别出六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样式,建... 为了刻画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为该区隐蔽性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证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以及区域地震资料,识别出六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样式,建立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进而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砂体发育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泉三、泉四段内部可划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Q3-LSC1—Q4-LSC1)、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Q3-MSC1—Q4-MSC3)、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Q3-SSC1—Q4-SSC7)。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发育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结构(A_1、A_2、A_3)、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接近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结构(C2)、以上升半旋回或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结构(C1,C3)。泉三、泉四段垂向上表现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变规律,发育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纵向沉积演化序列,河道砂体发育样式从较少叠置到较多垂向或侧向叠置型,再逐渐过渡到孤立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下,解剖曲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剖面及内部旋回结构特征,其中Q4-SSC1和Q3-SSC5沉积时期河道砂体普遍油浸,砂体连续沉积厚度相对较大,为最有利的砂体分布层位。由于储层内部存在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进行河道砂体精细解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泉头组 州311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别凡 万宇 +1 位作者 聂昕 张超谟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6期-,共3页
对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评价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利用有机质在电阻率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中的不同响应特征以及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模拟的结果,提出了双泥质含量评价TOC含量的方法。利用双泥质含量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对处... 对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评价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利用有机质在电阻率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中的不同响应特征以及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模拟的结果,提出了双泥质含量评价TOC含量的方法。利用双泥质含量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结果与岩心TOC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双泥质含量法评价TOC方法精度较高,且方便易行,对于仅有常规测井曲线的地区可选择该方法进行TOC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页岩气 总有机碳 泥质含量 有机质 岩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关键地质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孔全 李君军 +4 位作者 唐协华 沈均均 王鹏万 彭军 孟江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0,共13页
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目前对于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认识尚不够全面,制约了其勘探成效。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单井储... 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目前对于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认识尚不够全面,制约了其勘探成效。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单井储层综合评价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岩心、露头及分析测试数据,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储层发育特征及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关键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并与四川盆地焦石坝和长宁等页岩气主产区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富有机质页岩段形成于五峰组—龙一3亚段沉积期,为深水陆棚沉积,厚度介于15~39 m,由南至北逐渐增厚;②优质页岩段储层岩石相类型以硅质页岩相为主,孔隙度介于1.60%~7.44%,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连通性较好,总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较好,可压裂性好;③当阳复向斜内地层保存较好、产状平缓、断裂发育少、顶底板厚度大且分布稳定,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④较之于长宁、焦石坝等区块,中扬子地区具有埋藏深、两向应力差较大和地层压力系数较低的特点。结论认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富集条件,具备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的潜力;但其高应力差、大埋深和相对较低的压力系数也给后期的页岩气经济开发和规模上产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复杂地质背景 晚奥陶世五峰期—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页岩气 气藏形成 富集条件 高应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环境下流体对管柱单元XYZ方向作用力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成宇 孙巧雷 +3 位作者 冯定 钱利勤 施雷 涂忆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2,368,共8页
通过对液压环境(即静流体作用)下的管柱进行离散分析,说明了现有模型在分析静流体对管柱单元作用力时的不足。采用微元法结合高斯公式对静流体下管柱单元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运用先补全,再减去所补面积的等效方法,得到了静流体对管柱单元... 通过对液压环境(即静流体作用)下的管柱进行离散分析,说明了现有模型在分析静流体对管柱单元作用力时的不足。采用微元法结合高斯公式对静流体下管柱单元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运用先补全,再减去所补面积的等效方法,得到了静流体对管柱单元侧面产生的作用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液压环境下,静流体对任意管柱单元(直线单元或曲线单元)X、Y、Z方向作用力和浮力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基于相关理论计算模型,结合ANSYS有限元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在水深300m^3000m处,30°和90°等曲率圆弧管柱的X、Y、Z方向作用力的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模拟分析结果。相关结果对比表明: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间最大的绝对误差不足0.4%,验证了本文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系数 管柱单元 力学分析 管柱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岩脆性指数的煤体结构测井定量判识 被引量:15
18
作者 艾林 周明顺 +3 位作者 张杰 梁霄 钱博文 刘迪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准确判识煤体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的煤层,因孔隙大小、裂隙网络和破碎程度不同,对煤层气富集和运移的影响也不相同。根据煤体的破碎程度,将沁水盆地F区块3#煤层煤体结构类型划分为原生结构、过渡... 准确判识煤体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的煤层,因孔隙大小、裂隙网络和破碎程度不同,对煤层气富集和运移的影响也不相同。根据煤体的破碎程度,将沁水盆地F区块3#煤层煤体结构类型划分为原生结构、过渡结构和碎裂结构,并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表明:随着煤体破碎程度增加,测井曲线上通常表现为密度与电阻率均降低、井径扩大、声波时差增大。在测井资料定性划分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煤岩脆性指数来定量判识煤体结构。通过实际应用认为,用煤岩脆性指数定量判识煤体结构是可行的,判识结果与实际钻井取心资料符合率较高,能够提高煤体结构研究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体结构 阵列声波测井 定量判识 煤岩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林 陈波 +2 位作者 凡睿 郝景宇 汪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50,560,共9页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岩石类型的分区性与盆地北部周缘三物源体系分布息息相关;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以小孔、细吼为主要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复杂,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和破裂作用。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在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使储层孔隙度损失77.52%左右;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使孔隙度损失30%左右;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增加孔隙度3.28%;后期构造作用对储层有建设性影响,进而形成现今以次生溶孔-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致密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演化 致密砂岩 须四段 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的差异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新善 陈娟萍 +2 位作者 吕奇奇 赵小会 贾亚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4-301,共8页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量宏观与微观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是一种金字塔数据结构,常规储层比例一般为15%~20%,是砂岩或白云岩致密储层的"甜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发育,孔、喉连通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储层孔、渗关系较好,表现为相对高孔和低渗;白云岩致密储层质量尽管具有孔、喉连通性差和孔、渗关系较差的不利因素,但也具有相对高渗、低束缚水饱和度、低排驱压力及裂缝网络发育等有利因素,天然气渗流能力较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我国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应加强致密白云岩气藏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白云岩 储层质量 致密储层 天然气 靖边气田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