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14-220,共7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值为0.520,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区域中,上游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大,下游位居第二,中游则最低。各省(市)中,上海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重庆市次之,湖南省和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低。②普惠金融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③农业技术进步在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来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游和中游产生促进作用,通过降低农业技术进步来对下游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浩然 孔令成 徐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3,共12页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厘清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理并驱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和熵值法,分别对该区...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厘清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理并驱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和熵值法,分别对该区域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数字经济水平进行了有效测度,并深入探讨了该区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①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②加入三种要素配置中介变量之后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进而提高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③异质性分析得出,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等,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该结论为国家倡导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兴农”提供了实证支撑,且对推动长江经济带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该区域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超效率SBM-GML 中介KHB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育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鹏豪 张育超 姚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尤为匮乏。农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从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尤为匮乏。农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从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培育2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当前高等教育中农经类专业人才培育存在无岗位就业、摆烂不就业、课程内容脱节、专业教师躺平、学生两极分化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增设乡村振兴就业岗位、转变学习与就业态度、丰富并完善课程实践内容、建立教师教学内驱制度等建议,以期为高等教育农经人才培育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提供匹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人才 高质量就业 人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4
作者 田雅倩 涂维亮 《农业展望》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从“双碳”目标视角,采用2010—2022年数据,本研究选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逐年提高,但存在区域差异。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双碳”目标下长江经济带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 从“双碳”目标视角,采用2010—2022年数据,本研究选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逐年提高,但存在区域差异。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双碳”目标下长江经济带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即农村三产融合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畜禽养殖与农地利用等对缩小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双碳”目标下绿色农业效益滞后,短期有消极作用,但长期利好;财政支农投入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双碳”目标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异质性显著,其中下游地区省份农村三产融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的农村三产融合产业链、培养农业新业态、实施绿色转型工程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农村三产融合 城乡收入差距 熵权法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
作者 葛诗晴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07-211,245,共6页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2011—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情况,同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绿色金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2011—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情况,同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绿色金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绿色金融对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为正。同时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对外开放水平与受灾程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应该加快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严格监管资金流向;拓宽绿色金融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介入;以市场化方式长远擘画绿色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SBM-GML指数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6
作者 彭航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17-221,共5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调关系对我国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调关系对我国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其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均正向显著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创新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介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地区差异及障碍因子研究
7
作者 王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差异,以及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探索其制... 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差异,以及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探索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地区在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以及生活保障维度发展更好,上游地区在环境友好维度发展更好;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逐步减小。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子不断变动,各维度障碍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活保障>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依据指标层结果,制约流域内各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有七项,分别是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农机效率水平、化肥使用强度、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医疗保障。基于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农机效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熵值法 障碍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空间溢出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
8
作者 张燎原 孔令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304-2312,共9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有效测度该区域经济带2010-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有效测度该区域经济带2010-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长江经济带内的数字乡村建设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为领先,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则相对滞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对周边区域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并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政策,以加快推动农村数字化转型进而更好地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长江经济带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彭兰思 《农业展望》 2025年第6期32-39,共8页
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深入研究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农民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扶持政策与发展规划。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面板数据... 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深入研究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农民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扶持政策与发展规划。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和低经济密度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影响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应大力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加强区域内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经济 农村创新创业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县域经济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徐津亭 孔一 李亚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23-226,共4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劳动力流动的现实,选取2009—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在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基于长江经济带劳动力流动的现实,选取2009—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在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农村金融支持效率、财政支农和农村交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向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受灾水平等因素呈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呈向正影响,对中下游地区呈负向影响。提出了强化地方政府职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业劳动力转移 双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赋能低碳农业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现实
11
作者 李亚妮 张天晓 孔一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8-234,共7页
“数字化”和“低碳化”融合发展是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该研究选取2009—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数字化”和“低碳化”融合发展是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该研究选取2009—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农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替换变量法、剔除直辖市样本和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处理后的结论具有稳健性。此外,该研究通过异质性分析揭示了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下游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其中农业数字化在下游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降碳减排效果更好。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以助推低碳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碳排放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康玉梅 王嘉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9-95,共7页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在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在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够显著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其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新质生产力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上游地区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中游地区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扩散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上游和中游地区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下游地区影响不显著;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扩散 循环经济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云 姚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63-265,270,共4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个体价值、助力学科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课程思政能力不强、思政方式与体系有待改善、思政内容有待丰富等问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应当培育高质量的教研团队...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个体价值、助力学科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课程思政能力不强、思政方式与体系有待改善、思政内容有待丰富等问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应当培育高质量的教研团队,探索适宜的思政教学方式,深挖具有农经特色的思政教学内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改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思政 路径优化 三全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14
作者 刘露 孔令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稳步上升,近年来呈现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3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系统变化趋势,发现未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区域都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空间上地区差异将继续保持。因此,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绿色生产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区域性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荀 涂维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10-213,218,共5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对该经济带9省2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各区域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并运用σ收敛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不高,且...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对该经济带9省2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各区域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并运用σ收敛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不高,且呈曲折发展趋势。各区域中,中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下游居中,上游最低,但三者之间区别并不大。(2)区域间差异指数发展趋势和长江经济带整体指数发展趋势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中间虽有上升,但仍呈缩小趋势。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总体发展趋势极为平缓。各区域中,仅有上游区域差异表现出增大趋势,其余各区域虽有波动,但最终仍呈缩小趋势。(3)σ收敛发展趋势与泰尔指数发展趋势较为一致,长江经济带及中游和下游中间虽有波动,但最终各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表现出缩小趋势,具有一定的收敛特征,仅有上游在最终阶段表现出发散趋势,并未呈现出σ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熵权法 泰尔指数 收敛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世钊 谢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211,共6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数字经济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淼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92-197,共6页
基于200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SBM-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 基于200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SBM-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06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不尽人意,但2007—2021年该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显著提升,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更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挖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潜力,建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提升当地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助力,同时还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农村电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非合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GML指数法 面板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荀 涂维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构建OLS模型分析该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该经济带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缩小效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则有显著的扩...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构建OLS模型分析该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该经济带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缩小效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则有显著的扩大效应,且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扩大效应小于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扩大效应。区域回归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城乡消费差距均有显著的缩小效应,且对中游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效应更强,对上游的缩小效应次之,下游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城乡消费差距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该经济带的农业生产效率,构建OLS模型分析该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表现出先减后增的趋...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该经济带的农业生产效率,构建OLS模型分析该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表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各区域当中,下游的农业生产效率值最高,上游最低,但各区域的效率值并无较大差距。各省(市)中,上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最高,而重庆市的效率值最低,且仅有重庆市的效率均值小于1。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上游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中游和下游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业生产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澳 吴雪莲 李傲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提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机社会化服务 城乡经济融合 劳动力流动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