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郢 赵培森 +4 位作者 谢伶俐 徐劲松 程勇 张学昆 许本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数、苗期长势以及抗倒性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665;长江中游组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抗倒性和苗期长势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和全生育期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为0.529;长江下游地区产量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和苗期长势显著正相关;密度、病情指数与产量负相关,对长江下游地区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694。综合考虑,在育种策略上应加强群体选择;其中,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在常规选择基础上,要加强角粒数和抗倒性选择;长江下游地区应该在保障单株有效角果数前提下注重籽粒千粒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 育种策略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2
作者 何勇 张诗骞 +5 位作者 王志成 詹逍康 丁一可 刘晓瑞 马素素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合施用三种处理方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不会影响印度梨形孢在水稻根部的正常定殖,可以将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两者的组合施用不仅能显著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还能促进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生长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印度梨形孢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机插秧育秧环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机插秧育秧 秧苗素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疫霉与茄科劳尔氏菌共存时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3
作者 王清 汤梅 +3 位作者 蔡刘体 周凤 汪汉成 章松柏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烟草青枯病与烟草黑胫病为制约烟草生产的两种主要根茎类病害,本文旨在探究两病原菌共存时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病际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通过“十字交叉”法、孢子计数法测定病原菌共存时烟草疫霉菌丝生长速率、孢子囊数量、游动... 烟草青枯病与烟草黑胫病为制约烟草生产的两种主要根茎类病害,本文旨在探究两病原菌共存时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病际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通过“十字交叉”法、孢子计数法测定病原菌共存时烟草疫霉菌丝生长速率、孢子囊数量、游动孢子的形成与释放情况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际微生物的碳源代谢功能,分析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与茄科劳尔氏菌共培养时,烟草疫霉菌丝生长速率达13.71 mm/d;培养过程中菌丝鲜重增加,孢子囊数量增加且不影响烟草疫霉游动孢子的形成与释放;致病性增强、叶片黄化加快。(2)烟叶病际微生物可高效代谢β-甲基-D-葡萄糖苷、L-天冬酰胺酸、γ-羟基丁酸等14种碳源,共培养时病际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减弱,仅可高效代谢甘氨酰-L-谷氨酸、α-D-乳糖、D-苹果酸等13种碳源。茄科劳尔氏菌与烟草疫霉共存时会促进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致病性增强,病际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疫霉 茄科劳尔氏菌 生物量 孢子囊 碳源代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对黑荞麦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松超 隋勇 +5 位作者 熊添 蔡芳 范凯 梅新 施建斌 蒋修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合粉的SRC呈上升的趋势,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也呈上升的趋势,但弱化度C1-C2值和淀粉回生特性C5-C4值呈下降的趋势,在3%时分别下降了0.18 N·m和1.14 N·m。黑荞麦面条的蒸煮时间、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随KGM添加呈下降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和剪切力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2.5%时最大,分别为31.11 g和426.07 g。此外,添加KGM后黑荞麦面条的巯基含量总体无明显差异,二硫键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消化特性的研究中发现,KGM添加后黑荞麦面条的淀粉水解率、RS含量和eGI值无明显差异,与常规工艺制备的黑荞麦面条相近。综合各指标,黑荞麦面团的品质在KGM添加量3%时最佳,因为在此添加量下混合面粉的SRC和混合特性最佳;而面条的品质在KGM添加量为2.5%时提升最大,在此添加量下面条的蒸煮和质构等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荞麦粉 魔芋葡甘聚糖 混合特性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豇豆根腐病、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婧霞 李金泉 +9 位作者 周勇 周义权 陈伟 李奎 易菊平 焦忠久 矫正彪 唐霞珍 胡洪涛 杨亚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为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豇豆根腐病发病率、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态的影响,在豇豆连作田中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T1(小麦—豇豆轮作)、T2(苋菜—豇豆轮作)和CK(豇豆连作)。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 为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豇豆根腐病发病率、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态的影响,在豇豆连作田中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T1(小麦—豇豆轮作)、T2(苋菜—豇豆轮作)和CK(豇豆连作)。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理豇豆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4.47、5.17百分点,差异均显著,豇豆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片SPAD值不同程度增加。在T1处理中,豇豆产量和营养成分(粗蛋白和VC)含量显著增加。T1和T2处理的土壤pH、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较CK无显著差异,但T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轮作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增加了真菌和细菌的α多样性(幅度为4.44%~28.29%)。PCA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真菌和土壤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LEfSe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土壤中镰刀菌数量分别下降92.37%和55.16%,差异均显著,土壤真菌和细菌分别有46个和91个分类单元显著变化。综上,轮作模式,尤其是小麦—豇豆轮作,有效降低了豇豆根腐病的发病率、提升了豇豆产量和品质,同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根腐病 小麦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辉 刘丹 +8 位作者 刘敏 吴琼 李凌丹 宾晨 李伟 李国攀 陈红心 周启立 熊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3,共7页
荆州某鸡场出现了疑似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为确定该病病因,用PCR初步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阳性;将阳性病料经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至5代,收集出现痘斑和增厚的绒毛尿囊膜及尿囊液,对其进行PCR检测、病毒... 荆州某鸡场出现了疑似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为确定该病病因,用PCR初步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阳性;将阳性病料经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至5代,收集出现痘斑和增厚的绒毛尿囊膜及尿囊液,对其进行PCR检测、病毒滴度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分离到1株ILTV毒株,命名为JZCD202302株。参照GenBank公布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设计了gB、gC、gD、gE、gK、TK基因特异性引物,用MEGA6.0软件绘制了遗传进化树。gB-gC-gD-gE-gK-TK串联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澳大利亚疫苗相关野外重组流行毒株7b、ACC78、CL9和实验室疫苗重组株ILTV.157/19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分离鉴定 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氏绿僵菌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的显微观察
7
作者 徐鹏飞 龙秀珍 +5 位作者 何瞻 高旭渊 曾宪儒 韦德卫 熊涛 于永浩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1-711,共11页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微观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接种CDTLJ1菌株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及在幼虫体腔中增殖...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微观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接种CDTLJ1菌株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及在幼虫体腔中增殖的过程。结果表明,CDTLJ1菌株分生孢子在瘤状突起结构区的萌发率为80.36%,显著高于平缓结构区的72.44%(P<0.01)。孢子萌发后可形成芽管和附着胞,但大部分是以芽管为侵染结构。分生孢子在接种后8h内萌发,穿透幼虫体壁的高峰期为16~24h;接种后24~32h幼虫蜕皮,其表面有孢子附着。最早在接种后48h观察到幼虫体腔中出现虫菌体。接种后96h虫体死亡,死亡后2h,电镜下可见菌丝由寄主体内穿透体壁向外生长。CDTLJ1菌株分生孢子在离体表皮上的萌发时间为16h,显著晚于活虫表皮上的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草地贪夜蛾 扫描电镜 虫菌体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8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琪 殷朝敏 +6 位作者 高虹 范秀芝 史德芳 陈盛 刘吉发 徐建华 李真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5-333,共9页
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 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提取物(AE)的得率、总多酚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2.91%、37.38%和8.11%,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复配溶剂提取物(MSE)(P<0.05);EE的总黄酮含量为14.90%,高于AE、EAE和MSE;而EAE的总甾醇含量为12.61%,高于EE、AE和MSE。桑黄多酚组分及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发现,AE中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分别为602.09、90.25、6.24和5.57μg/100 mg,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且7种酚酸总含量最高。此外,AE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EAE和MSE,而其还原力和蛋白氧化损伤抑制能力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EA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AE和MSE,而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NA氧化损伤保护能力显著高于EE、AE和MSE(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强。综上,丙酮溶剂对桑黄多酚的提取率高,其提取物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结果可为桑黄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活性成分 组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渍性的生理机制
10
作者 周果曦 周香玉 +3 位作者 李超 谢伶俐 许本波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723,共10页
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渍害胁迫。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害的缓解机制,测定了强耐渍品系YZ12、中等耐渍品系YZ45、不耐渍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试验设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拟渍害+喷水)、T2(淹水模拟渍害+... 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渍害胁迫。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害的缓解机制,测定了强耐渍品系YZ12、中等耐渍品系YZ45、不耐渍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试验设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拟渍害+喷水)、T2(淹水模拟渍害+喷施GA抑制剂烯效唑Uniconazole)、T3(淹水模拟渍害+喷施ABA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4个处理,检测渍害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内源激素(GA、ABA)含量和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T1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GA、ABA含量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渍害降低油菜光合作用,但油菜可通过生理响应减缓渍害。T2处理可有效缓解渍害对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但T3处理效果不明显,且不同耐渍性甘蓝型油菜对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存在差异。T2处理通过抑制内源GA合成,使油菜幼苗G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胞间CO_(2)浓度显著低于T1,但不同耐渍性品系之间存在差异。T3处理抑制ABA合成,对油菜受到的渍害胁迫缓解程度较小,分析发现抑制ABA合成,强耐渍品系中GA含量显著降低,并且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对耐渍性无显著影响。由此认为,烯效唑可通过降低油菜幼苗GA水平,抑制渍害胁迫过程中幼苗生长,提高依赖ABA途径的油菜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光合和通气状况以提高油菜幼苗耐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渍害胁迫 植物长调节剂 烯效唑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希瓦氏菌噬菌体的分离、表征和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敏 齐海涛 +5 位作者 袁辉 余伟生 李国攀 李伟 李进 熊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探讨噬菌体对厦门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感染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成功分离鉴定了1株厦门希瓦氏菌的特异性噬菌体ZP9,用双层平板法和全基因组分析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征,同时在体内、外条件下测定ZP9杀菌活性。结果显... 为探讨噬菌体对厦门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感染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成功分离鉴定了1株厦门希瓦氏菌的特异性噬菌体ZP9,用双层平板法和全基因组分析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征,同时在体内、外条件下测定ZP9杀菌活性。结果显示,ZP9属短尾噬菌体科,头部和尾部大小分别为58 nm±1 nm和16 nm±1 nm,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10 min。在25~55℃和pH3~12下表现出良好活性,对氯仿不敏感,体外能有效裂解宿主菌。动物治疗试验显示,噬菌体治疗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存活率,饲喂效果优于注射。ZP9基因组长35376 bp,G+C含量42.69%,包含50个开放阅读框,无毒力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证明其作为生物治疗剂的可行性,为治疗厦门希瓦氏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希瓦氏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全基因组分析 噬菌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α干扰素8s突变体原核表达及其体内外活性鉴定
12
作者 吴琼 李凌丹 +7 位作者 袁辉 宾晨 邓可 李伟 叶十一 李国攀 沈青春 熊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3-2423,共11页
猪α干扰素(PoIFN-α)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但天然猪α干扰素抗病毒活性低,寻找高生物活性的突变体序列对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比对PoIFN-α的各亚型氨基酸序列,对天然PoIFN-α序列... 猪α干扰素(PoIFN-α)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但天然猪α干扰素抗病毒活性低,寻找高生物活性的突变体序列对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比对PoIFN-α的各亚型氨基酸序列,对天然PoIFN-α序列的八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构建PoIFN-α8s突变体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后在PK-15细胞上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进行活性测定,同时在小鼠体内验证PoIFN-α8s突变体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抑制能力。结果发现,重组PoIFN-α8s测得抗病毒活性为1.13×10^(7)IU·mg^(-1),对比PoIFN-α产品,PoIFN-α8s可降低PK-15细胞上VSV的病毒滴度和基因拷贝数达10倍以上,具有更高的体外抑制VSV增殖能力;动物试验表明,PoIFN-α8s可降低感染PRV小鼠体内各器官的病毒载量。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高效的PoIFN-α8s突变体,并验证了其良好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Α干扰素 原核表达 突变 生物信息学分析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化时间对“黄滩酱油”理化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姚建华 于巍 +3 位作者 李佳剑 罗忠英 范凯 李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该实验以“黄滩酱油”陈化7年、陈化4年、陈化2年的头油和二油为原料,研究陈化时间对原油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头油和二油的品质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头油和二油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 该实验以“黄滩酱油”陈化7年、陈化4年、陈化2年的头油和二油为原料,研究陈化时间对原油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头油和二油的品质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头油和二油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色率值增高,还原糖及氯化钠含量降低;头油的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二油(P<0.05),其中陈化7年头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约是陈化2年二油的5.2倍。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可知,酱油中氮氧化物、硫化合物、烷类含量较高,其中陈化7年头油含量最高,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酸味值、涩味、苦味回味以及鲜味丰富度逐渐增高。综上,延长陈化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原油的品质,头油比二油品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滩酱油” 陈化时间 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植物秋茄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凋落叶有机组分的分解动态分析
14
作者 宋晓英 王飞杰 +4 位作者 海菁珺 刘永华 王淏林 魏淑东 陈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目的]探究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方法]以本地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分解袋法比较分析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内秋茄和... [目的]探究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方法]以本地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分解袋法比较分析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内秋茄和互花米草凋落叶在本地红树林样地和外来盐沼样地中有机组分(水溶性组分、酸溶性组分和酸不溶性组分)的分解动态.[结果]秋茄凋落叶水溶性和酸不溶性组分初始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互花米草(P<0.05),酸溶性组分初始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互花米草(P<0.05).在分解过程中,秋茄和互花米草凋落叶水溶性组分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酸溶性组分质量分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而酸不溶性组分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在红树林样地,秋茄凋落叶水溶性和酸溶性组分的分解速率高于互花米草,酸不溶性组分的分解速率低于互花米草;两者水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16.438±1.997)d和(17.773±1.227)d,酸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6.100±1.602)d和(9.735±6.271)d,酸不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93.153±2.927)d和(44.680±5.837)d.在盐沼样地,秋茄凋落叶各有机组分的分解速率都高于互花米草;两者水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16.865±2.555)d和(24.231±4.145)d,酸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6.188±1.928)d和(16.617±2.175)d,酸不溶性组分的半分解周期分别为(187.587±6.798)d和(224.012±5.681)d.两者水溶性和酸溶性组分质量分数均与剩余率呈显著正相关,而酸不溶性组分质量分数与剩余率呈显著负相关.分解时间对凋落叶水溶性组分、酸溶性组分和酸不溶性组分的质量分数和剩余率都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因其较高的酸溶性有机组分质量分数和较低的分解速率,改变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内凋落叶有机组分的分解动态.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和修复过程中的凋落物分解动态,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内和周边消费者的有机物输入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红树林湿地 生物入侵 有机组分 互花米草 秋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OF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朱志炎 周厚英 +3 位作者 刘柳 张德清 何勇 田志宏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4-975,共12页
【目的】卵形家族蛋白(OFPs)是一类植物特有蛋白质,能够从多个方面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块茎是半夏(Pinellia ternata)主要的药用部位,其大小对半夏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本研究拟探究半夏OFPs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性及在半夏块茎形成中... 【目的】卵形家族蛋白(OFPs)是一类植物特有蛋白质,能够从多个方面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块茎是半夏(Pinellia ternata)主要的药用部位,其大小对半夏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本研究拟探究半夏OFPs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性及在半夏块茎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基于已发布的半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草图,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半夏OFP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系统发育、共线性以及基因扩增和丢失情况分析,并通过转录组数据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5个PtOFP基因成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PtOFPs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通过保守基序、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蛋白三级结构分析,发现PtOFPs在序列和结构上相对保守,部分成员可能具有功能冗余。系统发育、共线性以及基因扩增和丢失情况分析揭示半夏主要通过片段复制和串联重复实现家族成员扩张,在进化上与水稻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暗示PtOFPs可能参与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并通过激素响应调控半夏生长与发育。半夏OFPs基因在块茎不同发育时期和外源芸苔素内酯处理条件下块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tOFPs极有可能通过芸苔素内酯(BR)途径参与半夏块茎的发育过程调控,对维持块茎大小有一定作用,PtOFP9、PtOFP13和PtOFP16尤为值得关注。【结论】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PtOFPs在半夏块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将来半夏种质资源创制、品种改良、高效栽培和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OFP基因家族 基因鉴定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 块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正云 伍乔 +3 位作者 毛雨 尹小丽 严军 谷惠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1-58,75,共9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C_(MIC))和化学成分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1#和2#山胡椒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与对照组相近,其余样品抑菌圈直径从小到大依次为湖南2#山胡椒油(10.0±0.3 mm)、湖南1#山胡椒油(10.3±0.1 mm)、广东1#山胡椒油(10.3±0.2 mm)、广东2#山胡椒油(12.6±0.4 mm);(2)江西1#和2#山胡椒油、湖南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32μL/mL,湖南1#山胡椒油、广东1#和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16μL/mL;(3)GC-MS结果显示3个产地的山胡椒油均含有柠檬醛,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96.21%)、湖南(48.10%)、江西(19.77%)。总之,抑菌圈和MIC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广东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最好,湖南的次之,江西的最差。通过GC-MS的结果对上述抑菌机理进行了解释,可能是由于柠檬醛和柠檬烯含量与其抑菌活性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圈 最低抑菌浓度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ARF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朱志炎 张德清 +2 位作者 周厚英 何勇 田志宏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5-1106,共12页
半夏(Pinellia ternate)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和温度极为敏感,易发生倒苗现象,导致产量降低。本研究基于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的半夏基因组数据,鉴定出25个PtARF家族成员,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亚族。... 半夏(Pinellia ternate)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和温度极为敏感,易发生倒苗现象,导致产量降低。本研究基于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的半夏基因组数据,鉴定出25个PtARF家族成员,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亚族。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半夏PtARF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大部分PtARF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亲缘关系较近的PtARF家族成员的三级结构高度相似,表明部分PtARF可能存在功能冗余。系统进化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和水稻的ARF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半夏ARF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中,数量最多的顺式作用元件为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其次是植物激素响应元件,植物生长与发育响应元件数量最少。这一结果表明,PtARF可能广泛参与半夏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PtARF能够响应弱光胁迫和高温胁迫,可能参与半夏倒苗和块茎发育的调控。本研究为半夏抗逆育种及栽培技术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ARF转录因子家族 倒苗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精油/植物糖原/海藻酸钠膜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李瑞 尚书游 +3 位作者 王张硕 高梦祥 王劲松 刘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132,共8页
以牛至精油、植物糖原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改善单一薄膜的性能,并且,研究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膜的厚度、色差、水溶性、溶胀度等性能,探究最佳制备复合膜溶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膜溶液的最佳配方为1.... 以牛至精油、植物糖原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改善单一薄膜的性能,并且,研究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膜的厚度、色差、水溶性、溶胀度等性能,探究最佳制备复合膜溶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膜溶液的最佳配方为1.0 g/L牛至精油、1.0 g/L植物糖原、10 g/L海藻酸钠、1%甘油(v/v)、1%吐温80(v/v)及0.1 g/L氯化钙。同时,该膜溶液制备的复合膜能有效地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为食用膜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 复合膜 鲜切苹果 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宋唯维 黄菲 +5 位作者 张瑞芬 贾栩超 董丽红 马勤 梁珊 马永轩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目的】探究乳酸菌复合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为开发龙眼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 【目的】探究乳酸菌复合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为开发龙眼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复合发酵龙眼果肉,以未发酵的龙眼果肉为对照,分析发酵对果肉基本组成含量、益生菌活菌数、胃肠消化前后各成分含量、消化率、透析前后成分含量和透析保留率的影响。【结果】龙眼果肉主要由糖类组成,含量为67.8%,同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32和0.86%。经发酵后,龙眼果肉中多糖和游离糖含量分别减少6.03%和4.27%,蛋白质含量增加24.2%;益生活性试验发现,发酵后的龙眼果肉促进发酵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增殖效果显著,发酵24 h和48 h平均增殖数量增加0.12~0.21 lg CFU/mL;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显著提升龙眼果肉中多糖和蛋白质在胃肠消化阶段的消化率,胃阶段多糖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升0.87%和3.83%,肠阶段分别提升0.88%和4.98%;采用透析模拟肠道吸收,发现经乳酸菌发酵后龙眼果肉中可被吸收的多糖、蛋白质、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2.99%、8.34%、0.11%和0.28%。【结论】龙眼果肉经乳酸菌发酵后不仅含糖量降低,且具有更好的益生活性和体外消化特性,因此乳酸菌发酵适用于高活性龙眼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龙眼果肉 发酵 基本组成 消化 益生活性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AP2/ERF转录因子NtESR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
作者 卢勇杰 夏海乾 +6 位作者 李永铃 张文建 余婧 赵会纳 王兵 许本波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6-277,共12页
【目的】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SR2基因对植物叶芽发育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克隆烟草NtESR2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烟草叶芽的发育调控提供靶标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从栽培烟草(Nicotiana t... 【目的】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SR2基因对植物叶芽发育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克隆烟草NtESR2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烟草叶芽的发育调控提供靶标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从栽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克隆NtESR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激素响应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创制NtESR2a和NtESR2b双突变体ntesr2,观察ntesr2突变体的表型。【结果】NtESR2在栽培烟草中具有2个拷贝(NtESR2a和NtESR2b),其CDS长度分别为1188 bp和1200 bp,分别编码395和399个氨基酸;NtESR2a蛋白定位于细胞核,NtESR2b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2个蛋白都具有1个AP2结构域,属于ERF亚族,其中NtESR2a来自林烟草,NtESR2b来自绒毛状烟草。NtESR2基因在烟草的根、茎、叶、顶芽、腋芽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顶芽和腋芽表达较高。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和外源激素处理,表明该基因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ntesr2突变体表现出子叶融合和分生组织缺失的性状,NtCUC2、NtLAS、NtREV、NtYUCCA和NtPIN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从烟草中克隆得到ERF转录因子NtESR2的2个成员,在烟草顶芽和腋芽中表达较高,受到生长素等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NtESR2通过调控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烟草叶芽的形态建立过程,研究结果为调控烟草叶芽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ESR2 CRISPR/Cas9 子叶融合 分生组织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