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植物假俭草和牛鞭草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秦格格 韩炼 +7 位作者 何心雨 王玉生 任凡 陈兹舜 周存宇 杨朝东 谭德宝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4,共9页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差异所体现的耐水淹能力倾向,研究了两个物种根、茎解剖结构与组织化学特性。运用植物解剖切片法、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表明:1)假俭草和牛鞭草具有适应湿地环境的解剖结构特征,是典型的湿地植物。这些结构特征包括通气组织(茎部气腔和根部裂-溶生性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内皮层、外皮层、栓质化组织和角质层)等。假俭草和牛鞭草的不定根都具有内皮层和外皮层,其细胞壁上都有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2)牛鞭草的茎具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而假俭草的茎仅有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厚壁机械组织环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和皮层气腔。牛鞭草匍匐茎和根状茎均具连续的栓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而假俭草匍匐茎的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仅木质化且是不连续的,从而推测牛鞭草比假俭草适应更高强度的淹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假俭草 牛鞭草 解剖结构 通气组织 质外体屏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2改良晚粳品系WPA4的稻瘟病抗性
2
作者 孙娜娜 胡慧 +7 位作者 赵明卓 孙铭若 徐俊英 李志新 杨隆维 刘海洋 田雨 邱先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50-252,共3页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产抗稻瘟病的晚粳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品系WPA4 稻瘟病 产量 分子育种 基因Pi2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绿肥紫云英研究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朱宏相 朱杰 +4 位作者 蒋梦蝶 刘章勇 易丽霞 聂江文 朱波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33-241,共9页
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充分利用紫云英提高水稻产能和种粮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4年的文献,运用... 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充分利用紫云英提高水稻产能和种粮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4年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稻田紫云英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关于稻田紫云英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和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紫云英对稻田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氮素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土壤养分循环的作用机制、种植模式构建与优化以及紫云英产业路径的增值增效等方面将成为未来紫云英在稻田系统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紫云英 稻田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尾水经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后的浮游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陶玲 李晓丽 +1 位作者 朱建强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相同,均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门类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由进水中的46.72%显著降低至表面流出水中的41.82%和渗流出水中的34.77%;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由3.90%增加至表面流出水中的5.65%和渗流出水中的6.45%。属水平上优势浮游细菌组成也相同,但微囊藻属(Microcystis)的相对丰度由0.83%显著降低至渗流出水中的0.46%(P<0.05)。另外,稻田生态工程表面流出水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 1)显著提高,渗流出水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且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生态工程 稻田 浮游细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适应洪水胁迫的结构与生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霞 杨朝东 +3 位作者 周存宇 李腾 张梦迪 谭德宝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24-128,132,共6页
湿地植物主要通过形态结构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植物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为乳酸代谢途径和乙醇发酵途径等提供生命能量,以及逃避低氧胁迫的策略而适应洪水胁迫。屏障结构具界面保护功能,保护通气组织的氧气不易扩散出去。根尖无屏障结... 湿地植物主要通过形态结构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植物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为乳酸代谢途径和乙醇发酵途径等提供生命能量,以及逃避低氧胁迫的策略而适应洪水胁迫。屏障结构具界面保护功能,保护通气组织的氧气不易扩散出去。根尖无屏障结构,离子能透过并进入维管柱,同时释放氧气解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洪水胁迫引起湿地植物缺氧,促使产生活性氧,抗氧化防御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剂保护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同时体内CO_(2)含量增加促进以无氧呼吸、乙醇发酵途径和乳酸代谢途径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响应乙烯信号的转录因子SKs基因和Sub1A-1基因控制湿地植物采取伸长生长或生理静止逃避低氧胁迫来适应洪水胁迫。湿地植物在固定土壤和消除水体离子污染等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洪水胁迫 解剖结构 逆境生理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彭梦 黄城晨 +4 位作者 李立杰 余佳妮 杨帆 谭凤霞 柴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9-1563,共15页
为了解生态调控后的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和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节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对浮游... 为了解生态调控后的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和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节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对浮游植物优势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四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7属、78种;优势种19种。长湖属于绿藻+蓝藻+硅藻为主的水体。其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为四季共有优势种,对水环境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显示长湖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根据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的结果,19个优势种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02-0.96,季节差异明显,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方差比率的结果显示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优势种间总体呈现显著正联结,群落较稳定;春夏季节优势种间总体呈现不显著负联结,群落处于波动状态。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综合显示:优势种对间联结性的显著率较低,群落种间联结不紧密。且冬季和春季负联结种对数较多,群落处于演替早期;夏季和秋季正联结种对数较多,群落处于演替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浮游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郢 赵培森 +4 位作者 谢伶俐 徐劲松 程勇 张学昆 许本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数、苗期长势以及抗倒性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665;长江中游组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抗倒性和苗期长势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和全生育期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为0.529;长江下游地区产量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和苗期长势显著正相关;密度、病情指数与产量负相关,对长江下游地区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694。综合考虑,在育种策略上应加强群体选择;其中,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在常规选择基础上,要加强角粒数和抗倒性选择;长江下游地区应该在保障单株有效角果数前提下注重籽粒千粒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 育种策略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种植制度对长江中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心雨 邓姣 +5 位作者 朱杰 李成伟 蒋梦蝶 刘章勇 聂江文 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5-1927,共13页
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种植制度下温室气体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连续监测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再生稻和春玉米-晚稻(玉稻)3种稻作模式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相... 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种植制度下温室气体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连续监测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再生稻和春玉米-晚稻(玉稻)3种稻作模式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双季稻和再生稻周年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比玉稻模式高175.5%和203.4%(秸秆还田)及109.6%和126.4%(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导致双季稻周年CH_(4)累积排放量提高了31.4%,再生稻提高了33.9%,但对玉稻模式周年CH_(4)累积排放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否秸秆还田,玉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秸秆还田导致玉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36.3%,双季稻模式增加43.7%,但对再生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显示,CH_(4)排放量与气温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N_(2)O排放量与硝态氮、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在100年尺度CO_(2)当量下,玉稻模式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显著低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相对于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下双季稻模式的周年GWP显著增加31.8%,再生稻模式周年GWP显著增加32.8%,玉稻模式的周年GWP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下无显著差异。在所有处理中,周年GWP主要由CH_(4)排放贡献,N_(2)O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占比较小,表明减少稻作系统CH_(4)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至关重要。无论秸秆是否还田,玉稻模式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低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秸秆还田对不同稻作系统的周年GHGI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程度因稻作模式而异,玉米-晚稻轮作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稻田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玉米水稻轮作 甲烷 氧化亚氮 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南部油菜产区低产原因及育种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左萃宸 曾涛 +5 位作者 何永强 唐浩蓝 彭万祥 杨成志 张学昆 徐劲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76,共8页
为明确长江中游南部地区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提高油菜育种效率,本文以长江中游2018-2020三年试验点的气象数据及参加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的106个油菜品种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油菜品种栽培条件下,南部地区的单产为2... 为明确长江中游南部地区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提高油菜育种效率,本文以长江中游2018-2020三年试验点的气象数据及参加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的106个油菜品种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油菜品种栽培条件下,南部地区的单产为2307.15 kg/hm^(2),比北部偏低25.28%,其中千粒重、每角粒数、有效分枝数和菌核病病情指数差异最大,分别降低16.09%、4.43%、9.19%和27.84%。通径分析表明南部地区油菜品种产量构成与北部显著不同,南部地区对小区产量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0.2538)>千粒重(0.2887)>每角粒数(0.1469)>菌核病病情指数(-0.3981),北部地区对小区产量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0.5798)>单株有效角果数(0.2128)>每角粒数(0.1624)>千粒重(-0.1630)。气象因子与产量回归分析表明,南部地区油菜产量与11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1月和3月昼夜温差显著正相关,11月和12月最低温显著负相关,2月和4月最低温极显著正相关,2月和4月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从整个生育期看,长江中游南部地区主要影响油菜产量气象因子为昼夜温差、最低温度和降雨量。育种策略中,南部地区除了选育耐高温性和耐渍涝的油菜品种外,还应加强对千粒重、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的选择,为进一步提高南部地区油菜单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长江中游南部 气象因子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如 李滔 杨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79-185,共7页
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属于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是现存长江故道湿地的重要代表之一,已被列入我国重要湿地名录。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现有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和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系统多样... 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属于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是现存长江故道湿地的重要代表之一,已被列入我国重要湿地名录。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现有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和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系统多样,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从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入手,系统探讨了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如实施通江工程,改善故道水体环境;改善湿地旱化,促进生境修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以期为长江天鹅洲湿地及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其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天鹅洲故道湿地 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对再生稻产量、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振远 刘阳 +4 位作者 曾茜倩 蒋梦蝶 聂江文 刘冬 金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Si)]下再生稻田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再生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性质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和N+Si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再生稻两季产量,以及再生稻头季CH_(4)累积排放量与CH_(4)排放强度(P<0.05)。与N处理相比,2022年和2023年N+Si处理头季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75%和3.85%(P<0.05),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38.66%和25.99%(P<0.05),CH_(4)排放强度头季分别显著降低43.51%和26.52%(P<0.05),再生季分别降低18.65%和41.1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性质对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处理以及水稻生长季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再生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头季持续淹水期间,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N+Si处理下CH_(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Q_(10))值最高,为8.86,这意味着添加硅藻土使CH_(4)排放通量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综上所述,硅藻土的施用通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温度等关键因子,调节CH_(4)排放,以上有助于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减排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CH_(4)排放 硅藻土 氮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易涝易渍农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琳 刘章勇 +2 位作者 王彬 曹鹏 金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解决江汉平原易涝易渍农田高效利用问题,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对荆州市一般渍害条件下西瓜、玉米、一般涝害条件下稻虾混作和严重涝害条件下薏苡单作3种新模式,与相同涝渍条件下传统种植方式中稻单作(CK)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解决江汉平原易涝易渍农田高效利用问题,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对荆州市一般渍害条件下西瓜、玉米、一般涝害条件下稻虾混作和严重涝害条件下薏苡单作3种新模式,与相同涝渍条件下传统种植方式中稻单作(CK)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稻相比,3种涝渍稻田新模式的经济效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西瓜、玉米模式表现尤为明显,其纯收入是中稻(CK1)的4.2倍,稻虾混作模式纯收入是中稻(CK2)的2.8倍,薏苡模式纯收入是中稻(CK3)的2.6倍。各涝渍条件下,新模式的CH4累积排放量均低于同条件下中稻,其中稻虾混作模式与同条件下中稻田CH4累积排放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薏苡模式与同条件下中稻田CH4累积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新模式既能明显减轻易涝易渍稻田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收入,又能减少易涝易渍稻田中温室气体CH4的排放量,综合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涝易渍农田 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水产药物对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坤 罗鸣钟 +2 位作者 阮国良 魏巍 李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601,共6页
在水温(25.0±1.5)℃、pH 7.2~7.8、溶解氧(6.0±0.5)mg/L条件下,将体质量(0.062±0.006)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置于10 cm×10 cm×5 cm的80目网袋中,网袋浸于40 cm×50 cm×30 cm的塑料水箱中并固定,采用半静... 在水温(25.0±1.5)℃、pH 7.2~7.8、溶解氧(6.0±0.5)mg/L条件下,将体质量(0.062±0.006)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置于10 cm×10 cm×5 cm的80目网袋中,网袋浸于40 cm×50 cm×30 cm的塑料水箱中并固定,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硫酸铜、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铜、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幼苗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79、78.173、3.956、0.978 mg/L;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89、67.898、3.327、0.836 mg/L;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0、62.747、2.703、0.611 mg/L;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41、56.058、2.313、0.493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3、15.367、0.706、0.183 mg/L。对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毒性分类标准,硫酸铜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幼苗属高毒物,高锰酸钾属中毒物,而聚维酮碘属低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夏季陆源输入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14
作者 章叶飞 李滔 +4 位作者 张露 胡琴 刘章勇 朱建强 杨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探讨夏季高温背景下不同陆源输入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长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2021年夏季在长湖试验基地设置无陆源输入(CK)、低输入(LR)、中输入(MR)、高输入(HR)4个处理,以模拟夏季高温多雨背景下陆... 探讨夏季高温背景下不同陆源输入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长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2021年夏季在长湖试验基地设置无陆源输入(CK)、低输入(LR)、中输入(MR)、高输入(HR)4个处理,以模拟夏季高温多雨背景下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9种,其中CK、LR、MR和HR处理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8、71、69和64种,且均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分别达29、28、27和26种,CK处理优势种主要为小球藻属(Chlorella sp.)、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而陆源输入处理优势种主要为色球藻属(Chroococcus sp.)、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和惠氏微囊藻。陆源输入的增加提高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及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转换率,其中LR、MR和HR处理的浮游植物群落转换率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34.95%、35.01%和37.64%,但浮游植物资源利用效率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4.25%、10.80%和25.52%,群落结构向以蓝藻为优势的方向发展。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不同处理浮游植物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其中CK和LR处理浮游植物与溶解氧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MR处理浮游植物与水温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HR处理浮游植物与总磷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陆源输入 浮游植物 资源利用效率 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和生物炭对稻田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15
作者 田黎霞 李双龙 +4 位作者 刘章勇 刘冬 蒋梦蝶 聂江文 金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81,共13页
为明确硅藻土、生物炭及二者配施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产甲烷菌(mcrA基因)和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群落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无改良剂添加(CK)、添加全量生物炭(B)、添加全量硅藻土(S)、添加半量生物炭和半量硅藻土(BS)4个处理,... 为明确硅藻土、生物炭及二者配施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产甲烷菌(mcrA基因)和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群落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无改良剂添加(CK)、添加全量生物炭(B)、添加全量硅藻土(S)、添加半量生物炭和半量硅藻土(BS)4个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监测不同处理的CH_(4)排放量,测定并比较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铵态氮(NH_(4)^(+)-N)含量、氧化还原电位(Eh)及mcrA、pmoA基因丰度和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B、S和BS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的总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3.47%、29.95%、32.51%;S和B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H_(4)^(+)-N含量。4个处理的mcrA、pmoA基因丰度及mcrA/pmoA值均在分蘖期最高;与CK相比,B、S和BS处理全生育期的平均mcrA/pmoA值分别降低40.82%、49.78%、55.31%。与CK相比,B、S和BS处理的产甲烷菌群落多样性增加,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降低。B、S和BS处理显著降低了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甲基球菌属(Met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S和BS处理显著增加了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CH_(4)排放通量与mcrA/pmoA值分别在0.001、0.01、0.05、0.05水平上正相关。综上,生物炭、硅藻土以及生物炭和硅藻土配施均具有降低稻田CH_(4)排放的潜力,其中生物炭和硅藻土配施对CH_(4)减排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物炭 硅藻土 甲烷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科 何爱斌 +3 位作者 范胜利 龙继锐 田小海 张运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 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N3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大量的氮肥后移(N1)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杂交稻有效穗数的下降,同时后期氮肥的大量施入,造成杂交稻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模式(N5)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使得灌浆期氮素供应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N3模式的干物质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酸和五价砷联合暴露对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的影响
17
作者 李立杰 余佳妮 +4 位作者 马永华 廖木兰 葛恒 谭凤霞 柴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水环境中砷(As)和全氟辛酸(PFOA)的毒性及其高检出率和逐年增高的浓度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探究全氟辛酸和砷联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为全氟化合物和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的联合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 水环境中砷(As)和全氟辛酸(PFOA)的毒性及其高检出率和逐年增高的浓度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探究全氟辛酸和砷联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为全氟化合物和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的联合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浓度PFOA+As^(5+)(0、0.1、0.5、1、1.2和1.5 TU)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Chl)含量、初级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6 h胁迫时,各处理组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5 TU处理组抑制率最高,为63.6%,96 h-IC50为1.104 TU(PFOA和As^(5+)浓度分别为154.28和1.06 mg/L),联合作用模式为部分相加作用,生态风险增加;藻细胞T-Chl、Chl-a、Chl-a/b、总蛋白(TP)、胞内多糖含量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Chl-b无明显变化。而胞外多糖和中性脂质呈显著上升;细胞膜通透性、活性氧自由基(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线粒体膜电位(MMP)显著下降;联合胁迫下,藻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显著下降,而总巯基(-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上升;TEM和SEM结果表明,联合胁迫会破坏藻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藻细胞对PFOA和As^(5+)的吸收降解并不显著,但在实际环境浓度长期暴露下,藻细胞对其吸收降解和生物富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普通小球藻 联合毒性 抗氧化酶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志红 李俊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共6页
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其高选择性、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生态安全而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农药,一直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和高活性化合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双酰肼类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化合物的设计和合... 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其高选择性、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生态安全而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农药,一直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和高活性化合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双酰肼类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长调节剂 双酰肼类 作用机理 合成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有机肥条件下油菜化肥氮减施潜力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锐 熊廷浩 +4 位作者 资涛 胡宇倩 陈历儒 许本波 宋海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44,共6页
探明湖南省油菜种植区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化肥氮减施潜力,为该地区油菜生产中氮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田间试验在湖南省郴州市进行,供试油菜品种为湘油420,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配施等量(2250 kg/hm^(2))有机肥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0、90、135... 探明湖南省油菜种植区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化肥氮减施潜力,为该地区油菜生产中氮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田间试验在湖南省郴州市进行,供试油菜品种为湘油420,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配施等量(2250 kg/hm^(2))有机肥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油菜生长、产量、理论产油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氮肥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均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在低氮水平下增产效果更加明显,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主要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来实现。在不施与施有机肥条件下,施氮量分别为213和199 kg/hm^(2)时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1754和2514 kg/hm^(2),氮肥减少了6.6%、产量提高了43.3%;施用有机肥条件下达到不施有机肥的最高产量值仅需127 kg/hm^(2)氮肥,减少了44.1%。所有供氮水平下,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氮素积累量、理论产油量和经济效益,包括有机肥氮的氮肥偏生产力也呈增加趋势,而包括有机肥氮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变化较小;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有机肥的最高理论产油量施氮量减少了3.0%,最高效益施氮量减少了20.0%,而理论产油量和效益分别增加了41.1%和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有机无机配施 最佳氮肥施用量 减肥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棉花叶片SPAD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启侠 李晋波 +3 位作者 朱建强 晏军 苏荣瑞 徐笑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9-588,共10页
【目的】建立淹水胁迫下棉花叶片SPAD的高光谱模型。【方法】利用灌排可控的试验田在棉花花铃期模拟淹水处理,分析受涝1 d、3 d、6 d、9 d后棉花叶片光谱反射率、SPAD值的变化特征;并对淹水胁迫后棉花叶片高光谱特征参数与SPAD值进行相... 【目的】建立淹水胁迫下棉花叶片SPAD的高光谱模型。【方法】利用灌排可控的试验田在棉花花铃期模拟淹水处理,分析受涝1 d、3 d、6 d、9 d后棉花叶片光谱反射率、SPAD值的变化特征;并对淹水胁迫后棉花叶片高光谱特征参数与SPAD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探寻用于估算淹水胁迫下棉花叶片SPAD变化的高光谱模型。【结果】(1)受涝3 d时棉花倒4叶SPAD值就显著低于对照,到受涝9 d时SPAD值比对照减少15%左右。(2)棉花花铃期受涝后倒4叶绿光波段反射峰变陡,近红外短波段的反射率升高。花铃期受涝使棉花倒4叶红边位置"蓝移",涝害持续9 d时红边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了4~5 nm,红边幅度和红边面积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受涝6 d时达到最大,红边偏度和红边峰度增大。(3)涝后棉花叶片SPAD值与红边幅值(Dr)、红边位置(λr)、绿峰反射率(Rg)、绿峰位置(λg)、红谷位置(λo)、蓝边面积(SDb)、黄边偏度(Sy)、黄边峰度(Ky)、红边偏度(Sr)、红边峰度(Kr)等光谱特征参数极显著相关;分别以Sy、Sr、Kr为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多项式和指数模型估算SPAD值较优,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以λg、SDr/SDb(VI3)、Sb、Sy、Ky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估算SPAD值较优,R^2高达0.973,RMSE为0.393。【结论】该模型可以作为估算淹水胁迫棉花叶片SPAD值的遥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胁迫 光谱特征参数 SPAD 棉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