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页岩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健 卞雄飞 +5 位作者 陈树旺 郑月娟 唐友军 蒋兴超 公繁浩 黄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7-1306,共10页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达到生气阶段,是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综合评价认为,林西组具有较高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是本区晚古生代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新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南部 林西组 烃源岩 页岩气 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油砂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以SZK02井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坤 李永飞 +4 位作者 唐友军 郜晓勇 孙守亮 周铁锁 孙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9-1937,共9页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含量高,指示为偏氧化性的湖沼相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依据生物标志物特征,油砂可分为2种类型:Ⅰ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浅部,以高重排补身烷、Ts、C30重排藿烷及未知结构的C30-早洗脱重排藿烷的组合为特征;Ⅱ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深部,以较高含量的8β-升补身烷、相对低的Ts/Tm值,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为主峰的组合为特征。初步的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其来源于2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羊盆地 北票组 油砂 饱和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突泉盆地ZK-WJT钻井下侏罗统红旗组生烃潜力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兴超 陈树旺 +2 位作者 唐友军 张健 苏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6-1242,共7页
对突泉盆地西南缘ZK-WJT井红旗组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研究表明,下侏罗统红旗组暗色泥岩发育,厚度达113.0m.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在0.56%~6.24%之间,平均值为1.90%.应用Pr/n-C17与Ph/n-C18的相关关系及C27、C28... 对突泉盆地西南缘ZK-WJT井红旗组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研究表明,下侏罗统红旗组暗色泥岩发育,厚度达113.0m.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在0.56%~6.24%之间,平均值为1.90%.应用Pr/n-C17与Ph/n-C18的相关关系及C27、C28、C29甾烷(ααα-20R)三者的相对含量,判断其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组反射率R.主要分布于1.26%~1.73%之间,平均值为1.37%;岩石热解参数Tmax主要为489.0~517.0℃,平均值为507.6℃,红旗组烃源岩属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突泉盆地下侏罗统红旗组具备较好的生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泉盆地 红旗组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友军 马忠梅 蒋兴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5-1321,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林西组烃源岩饱和烃气色谱以"前峰型&qu...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林西组烃源岩饱和烃气色谱以"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为主,主峰碳以C23为主,表明有机质来源以混合有机质为主;Pr/Ph值主要介于0.3~0.6之间,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林西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的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分子化石组合特征,伽马蜡烷比值为0.15~0.29,平均值为0.19,说明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环境;藿烷与甾烷的含量比值主要分布于0.6~1.0之间,平均值为0.84,表明细菌和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大致相当;C27甾烷丰度较高,C27(甾烷)/C29(甾烷)的比值为1.13,表明生烃母质生源构成是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来源的有机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鲁特盆地 林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威 文志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致密油是指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一深湖相区,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 致密油是指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一深湖相区,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是最典型的层系。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马岭地区长7致密油密度为0.84~0.86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t/Pb为0.85~1.10),致密油的δ^13 CPDB值为-31.7‰,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Tm比值高,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以马岭地区长71致密油具有高异常的C30-重排藿烷、低异常的C30藿烷;长72致密油具有低异常的C30-重排藿烷、高异常的C30藿烷,这一显著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的油源对比表明,马岭地区长71、长72储集层致密油与长7黑色泥岩、油页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重排藿 致密油 油岩对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