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实验: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和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 |
熊猛
叶一舵
曾鑫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2
|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徐红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3
|
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嬗变及美日相关实践的分析 |
胡成功
向佳文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何在?——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 |
陈方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5
|
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作用分析 |
李亚南
陈方
|
《福建茶叶》
|
2018 |
4
|
|
6
|
大学生管理由制度化向机制化变革研究 |
于永伟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大学知识生产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
黄文武
唐青才
李雅娟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8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方略 |
刘在洲
张春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9
|
大学知识治理的现实审视与理性实践——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
黄文武
徐红
戴雨婷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0
|
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成长: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拓思 |
于永伟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1
|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结构的探讨——基于加快吸纳成人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视角 |
胡雅旎
胡成功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2
|
试论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追求 |
刘在洲
谭梦媛
曾中良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3
|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实验活动——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例 |
陈竞蓉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4
|
试析教育如何改进人的生存和发展 |
肖凯
熊湘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5
|
义务教育阶段县级骨干教师知识观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北省184名县级骨干教师为例 |
熊湘
肖凯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 |
熊猛
叶一舵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40
|
|
17
|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徐红
刘在洲
陈承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8
|
积极心理资本的结构、功能及干预研究述评 |
熊猛
叶一舵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5
|
|
19
|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张永欣
周宗奎
朱晓伟
连帅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20
|
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
汤舒俊
郭永玉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