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实验: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和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 被引量:19
1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曾鑫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对208名流动儿童(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施前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然后,对实验组实施13周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家庭间接辅导和教师专门辅导;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施后测。结果:(1)经过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实验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整合性教育干预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流动儿童(即心理疾患组)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3)整合性教育干预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可塑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整合性教育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整合性模式 双因素模型 教育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红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8,共6页
审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内容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培养手段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制度注重多元合理,培养评价注重采纳... 审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内容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培养手段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制度注重多元合理,培养评价注重采纳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其给予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启示是:促进培养机构多元开放,促进培养目标分层定位,促进课程设置权威认证,促进培养方式实践取向,促进培养端口把关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师资 职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嬗变及美日相关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成功 向佳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28,共6页
后大众阶段是大众高等教育后期转向"终身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终点不是"普及高等教育",而是"学习化社会";在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将处于教育网络的中心。"横向扩大"、&qu... 后大众阶段是大众高等教育后期转向"终身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终点不是"普及高等教育",而是"学习化社会";在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将处于教育网络的中心。"横向扩大"、"纵向延长"是后大众阶段并存的两种有着不同学习特征的就学形态,就其促进学习化社会建设的实质而言,前者体现的主要是量变,后者更多地蕴涵着质变。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发挥高等教育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应加快自身变革,自觉地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阶段 横向扩大 纵向延长 学习特征 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何在?——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方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16-I0016,共1页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为标志,而教育界真正的心理健康活动最早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其后,随着1994年《...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为标志,而教育界真正的心理健康活动最早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其后,随着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德育中的地位也得以确定。21世纪以来,教育部更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出台了多个不同类别的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予以重视。三十余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价值承载问题就是其中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普通高等学校 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德育工作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亚南 陈方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436-437,共2页
结合目前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看,由于其缺乏必要的创新与优化,从而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实施效果。本文拟从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展现和相对不足分析,通过融入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价值认知... 结合目前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看,由于其缺乏必要的创新与优化,从而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实施效果。本文拟从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展现和相对不足分析,通过融入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价值认知,结合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中的可行性,进而分析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作用,并且尝试性探究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应用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体系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应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管理由制度化向机制化变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永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3,共3页
实现大学生管理由制度化向机制化变革是强化高校管理框架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要手段。高校需要规避由于学生群体庞大带来的多元化利益格局与管理机制的实用性匹配,以及市场、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冲击与波动。通过完善现有的服务性功能建... 实现大学生管理由制度化向机制化变革是强化高校管理框架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要手段。高校需要规避由于学生群体庞大带来的多元化利益格局与管理机制的实用性匹配,以及市场、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冲击与波动。通过完善现有的服务性功能建设,增强整体管理机制中的学生自主管理,实现校方与学生的双向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格局,为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提供机会,还要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监控与效果评价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管理 制度化 机制化 双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知识生产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文武 唐青才 李雅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被纳入社会分配和消费领域中,始现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逻辑"开始向大学知识生产领域渗透,知识生产工具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其表征。大学知识生产的物化逻辑具有...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被纳入社会分配和消费领域中,始现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逻辑"开始向大学知识生产领域渗透,知识生产工具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其表征。大学知识生产的物化逻辑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其合理性体现在大学知识生产资源的获得、现代化大学知识生产组织制度的建立及大学教师创造性与价值性的展现等方面;不合理性则突出表现在大学组织内主体间关系的异化、大学及其个体内在精神超越性与丰富性的消释、大学知识生产的学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方面。客观认识这种物化逻辑的内涵及合理与否的二重性,通过制度建设、精神塑造等可有效规避大学知识生产的过度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知识生产 物化逻辑 二重性 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在洲 张春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乡村振兴的视角,追寻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认为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文化逻辑、社会逻辑、教育逻辑和公平逻辑使然,是普及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乡村振兴的视角,追寻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认为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文化逻辑、社会逻辑、教育逻辑和公平逻辑使然,是普及高等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所在。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方略,即: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创建农村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办在农村,创新农村高等教育模式;社会积极参与办学,创造条件促进农村高等教育发展;倡导学习型社会,促进民众逐步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乡村振兴 农村高等教育 农村农业现代化 终身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知识治理的现实审视与理性实践——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文武 徐红 戴雨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8,共5页
知识生产模式经历着从模式1到模式2再到模式3的转型过程,知识的分立性、异质性特征及知识势差的存在促使大学进行知识治理,将自身知识活动与政府、企业、市场等知识生产主体的知识活动联合起来,实现知识共享与整合。大学知识治理包括&qu... 知识生产模式经历着从模式1到模式2再到模式3的转型过程,知识的分立性、异质性特征及知识势差的存在促使大学进行知识治理,将自身知识活动与政府、企业、市场等知识生产主体的知识活动联合起来,实现知识共享与整合。大学知识治理包括"对知识进行治理"和"用知识进行治理"两个方面。通过交互创新平台的建构、运行与保障机制的建立及共治文化的营造实现大学知识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治理 知识分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成长: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拓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永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8,共6页
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获得专业知能提升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正面临着时代审视与现实拷问:这种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不仅造成了教师学习能力的退化、教师求知兴趣的式微,教师主体价值的萎缩,而且导致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匮乏。新一轮教师教育... 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获得专业知能提升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正面临着时代审视与现实拷问:这种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不仅造成了教师学习能力的退化、教师求知兴趣的式微,教师主体价值的萎缩,而且导致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匮乏。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需以教师的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成长,以关注知识学习对于教师个体发展的本体论意义为鹄的,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意志,强调教师教育生活的自觉反思、鼓励教师教学实践的主动创生、发展教师教育批判的理性精神,从而以生动的求知开启教师人生走向智慧之境,最终实现教师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的和谐统一与自洽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 知识学习 精神成长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结构的探讨——基于加快吸纳成人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雅旎 胡成功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3,共7页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横向扩大”就学形态一直占绝对优势,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顺利实现后大众化,进而向终身学习阶段转变,为此,亟须优化就学形态结构,努力扩大“纵向延长”。应用信息技术是优化就学形态结构的必然选择:可扩大民...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横向扩大”就学形态一直占绝对优势,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顺利实现后大众化,进而向终身学习阶段转变,为此,亟须优化就学形态结构,努力扩大“纵向延长”。应用信息技术是优化就学形态结构的必然选择:可扩大民众参与高等教育的渠道;可促进高等教育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可有效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扩大“纵向延长”的现实途径:创新知识传播方式,扩大成人学生潜在学习机会;重塑教学系统,适应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创新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类型,方便成人学生灵活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阶段 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 就学形态结构 优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在洲 谭梦媛 曾中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76-80,共5页
科研育人是大学“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其价值追求是:引领学生树立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激发学生追求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勉励学生修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鞭策学生发扬勤奋刻苦、潜心钻研的拼搏精神;督... 科研育人是大学“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其价值追求是:引领学生树立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激发学生追求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勉励学生修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鞭策学生发扬勤奋刻苦、潜心钻研的拼搏精神;督促学生磨练不怕失败、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引导学生传承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规训学生养成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启迪学生增强敢于怀疑、善于批判的问题意识;教育学生坚守求善求美、有律有度的科技伦理;指导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科研育人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实验活动——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例
13
作者 陈竞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0-64,共5页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现代最早从事职业教育实验活动的团体。上世纪20、30年代,该社进行的中华职业学校教育实验活动和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 中华职业教育社 职业教育 实验活动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教育如何改进人的生存和发展
14
作者 肖凯 熊湘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0-92,共3页
今日“位育失当”的问题,比八十年前潘光旦提出这一概念时表现得更为广泛。重新研究潘光旦“中和位育”教育思想依旧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中和位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即教育是要教人得到位育,个人与社会相位相育,讲求本末的教育才是真... 今日“位育失当”的问题,比八十年前潘光旦提出这一概念时表现得更为广泛。重新研究潘光旦“中和位育”教育思想依旧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中和位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即教育是要教人得到位育,个人与社会相位相育,讲求本末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位育,一切教育从“己”开始,教育不是只教人“吃饭的本领”。今日教育改革可以从中获得启迪:生存与发展是一体两面,教育必须以每一个个人为目的,致“中和”才能得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位育 自由教育 生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县级骨干教师知识观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北省184名县级骨干教师为例
15
作者 熊湘 肖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1,共5页
以"什么是好的知识教学"为核心问题,对来自宜昌、十堰等地5个县的18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知识的属性观上难以跳出知识是普遍客观的传统思维局限;在特性观上忽略了知识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价值观上更看重... 以"什么是好的知识教学"为核心问题,对来自宜昌、十堰等地5个县的18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知识的属性观上难以跳出知识是普遍客观的传统思维局限;在特性观上忽略了知识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价值观上更看重知识的社会价值;在传播观上对分科还是综合教学各执一词;评价观上将灵活运用知识作为评价标准。由此表明,所调查教师在知识观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其中性别差异较小,学科尤其是学历差异较为显著,可见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学习经历对其知识观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知识观 县级骨干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 被引量:240
16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8-453,共16页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RD)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目前,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个体–群体RD与认知–情感RD的二维垂直...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RD)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目前,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个体–群体RD与认知–情感RD的二维垂直结构模型、认知–情感RD的双维结构模型、个体–群体RD的双维结构模型以及RD的三维结构模型。影响相对剥夺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特征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影响效应方面,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健康、个体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以及群际态度、集群行为等群体水平变量的关系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完善相对剥夺感的概念与结构、注重青少年及特殊群体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和视角、强化纵向干预研究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心理健康 个体行为 群际态度 集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红 刘在洲 陈承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2,共6页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权集。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科研条件质量、科研过程质量和科研成果质量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套...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权集。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科研条件质量、科研过程质量和科研成果质量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及62个三级指标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科研质量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权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资本的结构、功能及干预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18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2-849,共8页
积极心理资本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积极心理要素。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和多维结构说,并据... 积极心理资本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积极心理要素。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和多维结构说,并据此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在后果变量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幸福感等方面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中介与调节变量,而PCI干预模型可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的加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结构 后果变量 作用机制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永欣 周宗奎 +1 位作者 朱晓伟 连帅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 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的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的消极社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舒俊 郭永玉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7,共6页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经内容分析后初步构建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理论结构,并进一步借鉴西方已有马基雅弗利主义相关项目,编制了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经内容分析后初步构建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理论结构,并进一步借鉴西方已有马基雅弗利主义相关项目,编制了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人厚黑人格是一个包括性恶推断、手段扭曲、感情冷漠、利益执着的四维结构;(2)编制的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弗利主义 厚黑人格 结构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