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慧
施辉
吴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6,共7页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I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I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于隆升I期的B阶段(E32)、II期的C(N21)阶段和E阶段(N23),配合沸腾包裹体群的发现,说明该区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隆升所产生的远程构造应力。高压系统内的烃源岩进行"突发式"排烃,经开启的断裂向常压系统内运移和聚集。青藏高原隆升晚期强烈构造活动是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可以判断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高原咸化湖盆内岩性油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柴西南区
岩性油藏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昌吉凹陷西斜坡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文礼
王利
+3 位作者
刘诗茵
侯玉花
白天阳
刘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49,共5页
为了明确昌吉凹陷西斜坡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文中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整合结构的宏观样式及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不整合的宏观样式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岩性组合的...
为了明确昌吉凹陷西斜坡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文中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整合结构的宏观样式及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不整合的宏观样式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岩性组合的配置方式,研究了地层圈闭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由凹陷区向凸起区依次发育平行式、平超式、截超式以及截平式等4种不整合宏观样式;针对不同宏观样式,系统开展盖层条件(泥岩顶板、风化黏土层)、遮挡条件(断裂、地层超覆线及地层削蚀线)等圈闭要素分析是在斜坡区寻找地层圈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宏观样式
岩性配置
地层圈闭
西斜坡
昌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学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4,127,共10页
以单井层序划分为基础,结合岩心、地震和测井资料,研究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沉积相带分布,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茅口组可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层序平均延时5 Ma;主要发育白云岩、生物碎...
以单井层序划分为基础,结合岩心、地震和测井资料,研究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沉积相带分布,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茅口组可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层序平均延时5 Ma;主要发育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微晶灰岩3种岩石类型;研究区自西向东再向北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斜坡相和盆地相等沉积相。台地边缘相和开阔台地相发育滩体,其中台缘滩和台内滩储集物性更好,可作为有利勘探区;垂向上,台地边缘相发育于茅二段中晚期—茅三段(SQ1高位体系域时期);平面上,台地边缘相位于广元—绵阳—雅安一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茅口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台地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
13
4
作者
宋学锋
魏慧蕊
+3 位作者
李文杰
张蕾
朱英斌
邓德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饱和度越低,水锁损害率越高,当初始含水饱和度为15%和35%时,驱替120 min后水锁损害率分别为74.5%和59.1%;含裂缝岩心水锁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基质岩心,岩心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实验流体矿化度和黏度越高,水锁损害率也越高,而实验流体表面张力越小,水锁损害率越低。塔里木盆地M区块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作业流体和施工压差,尽可能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水锁损害程度。另外,可以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水力压裂、注入解水锁剂及干氮气等措施解除水锁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含水饱和度
水锁损害
影响因素
方法措施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油气充注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关系的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慧
吴瑾
于保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1,共9页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
青藏高原隆升
油气充注
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慧
施辉
吴瑾
机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中国科
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
资源
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078)资助
文摘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I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于隆升I期的B阶段(E32)、II期的C(N21)阶段和E阶段(N23),配合沸腾包裹体群的发现,说明该区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隆升所产生的远程构造应力。高压系统内的烃源岩进行"突发式"排烃,经开启的断裂向常压系统内运移和聚集。青藏高原隆升晚期强烈构造活动是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可以判断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高原咸化湖盆内岩性油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输导体系。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柴西南区
岩性油藏
富集规律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s
accumulation regulation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昌吉凹陷西斜坡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文礼
王利
刘诗茵
侯玉花
白天阳
刘群
机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
工程
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作业区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文摘
为了明确昌吉凹陷西斜坡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文中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整合结构的宏观样式及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不整合的宏观样式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岩性组合的配置方式,研究了地层圈闭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由凹陷区向凸起区依次发育平行式、平超式、截超式以及截平式等4种不整合宏观样式;针对不同宏观样式,系统开展盖层条件(泥岩顶板、风化黏土层)、遮挡条件(断裂、地层超覆线及地层削蚀线)等圈闭要素分析是在斜坡区寻找地层圈闭的关键。
关键词
不整合
宏观样式
岩性配置
地层圈闭
西斜坡
昌吉凹陷
Keywords
unconformity
macro-styles of unconformity
lithologic configuration
stratigraphic trap
west slope
Changji Sag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学锋
机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4,127,共10页
基金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14j0103)
文摘
以单井层序划分为基础,结合岩心、地震和测井资料,研究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沉积相带分布,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茅口组可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层序平均延时5 Ma;主要发育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微晶灰岩3种岩石类型;研究区自西向东再向北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斜坡相和盆地相等沉积相。台地边缘相和开阔台地相发育滩体,其中台缘滩和台内滩储集物性更好,可作为有利勘探区;垂向上,台地边缘相发育于茅二段中晚期—茅三段(SQ1高位体系域时期);平面上,台地边缘相位于广元—绵阳—雅安一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茅口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台地边缘
Keywords
northwestern Sichuan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models
platform marg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
13
4
作者
宋学锋
魏慧蕊
李文杰
张蕾
朱英斌
邓德坤
机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
工程
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气三厂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石油
工程
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致密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6ZX05040-004)。
文摘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饱和度越低,水锁损害率越高,当初始含水饱和度为15%和35%时,驱替120 min后水锁损害率分别为74.5%和59.1%;含裂缝岩心水锁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基质岩心,岩心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实验流体矿化度和黏度越高,水锁损害率也越高,而实验流体表面张力越小,水锁损害率越低。塔里木盆地M区块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作业流体和施工压差,尽可能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水锁损害程度。另外,可以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水力压裂、注入解水锁剂及干氮气等措施解除水锁损害。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含水饱和度
水锁损害
影响因素
方法措施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water saturation
water lock damag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and measures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油气充注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关系的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慧
吴瑾
于保禄
机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三厂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1,共9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7441)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科研基金(2017KY04)资助
文摘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
青藏高原隆升
油气充注
包裹体
Keywords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hydrocarbon charging
fluid inclusion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
李慧
施辉
吴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昌吉凹陷西斜坡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
姚文礼
王利
刘诗茵
侯玉花
白天阳
刘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模式
宋学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评价
宋学锋
魏慧蕊
李文杰
张蕾
朱英斌
邓德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油气充注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关系的包裹体证据
李慧
吴瑾
于保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