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1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法和二维地震勘探在太康隆起西部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胥博文 朱怀亮 +7 位作者 杨忠彦 叶高峰 张德森 闻爽 邵炳松 郭充 闫晋龙 孙健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为探明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地区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在研究区布设了两条大地电测探测(MT)剖面和两条二维地震勘探测线,其中MT剖面共获得63个测深点,二维地震测线共布设16.24 km。MT数据和地震资料运用不同的数据处理和... 为探明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地区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在研究区布设了两条大地电测探测(MT)剖面和两条二维地震勘探测线,其中MT剖面共获得63个测深点,二维地震测线共布设16.24 km。MT数据和地震资料运用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分别得到了可靠的地下介质二维地电模型和较明显的反射波组。探测结果表明,本次勘探精细标定出了新近系热储层底板和奥陶系热储层顶板构造形态和埋深,解译断裂5条。结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孔勘探资料,绘制了研究区新近系底板埋深等值线图和奥陶系顶板埋深等值线图。WR-1井深3306.80 m,钻遇地层为第四系、新近系、三叠系、石炭系—二叠系和寒武系—奥陶系,钻探结果与物探预测较一致。通过对新近系馆陶组降压试验,其最大出水量为100.39 m3/h,出水温度为55℃,达到了本次勘查工作的目标,为后续地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新的证据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二维地震勘探 地热资源 勘探远景 太康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研制与裂缝宽度测井计算方法
3
作者 秦瑞宝 李雄炎 +7 位作者 张占松 张冲 曹景记 聂昕 汪鹏 方思南 叶信宇 尹中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3-2711,共9页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像测井仪器ERMI可以采集数据的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其次,采用测宽仪测量物理模型中的裂缝宽度,精确到1μm;最后,在不同泥浆矿化度条件下,采集物理模型中FMI和ERMI电成像测井数据,并对比分析不同宽度、不同形态裂缝在不同地层对比度条件下的电成像测井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电成像测井仪器,随着地层对比度的增加,FMI和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越大;(2)相同条件下,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比F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略宽;(3)采用准确的仪器系数时,FMI和ERMI计算的裂缝宽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论与认识为裂缝宽度及其他裂缝参数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实验基础,也为中国海上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性储层 花岗岩 物理模型 裂缝宽度 电成像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勘探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评《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指导手册》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爱林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地表环境浸出遭到破坏,甚至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资源出现枯竭、能源浪费等问题。尤其是金属矿产在开发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加之浅层矿产资源被开发利用,目前金属矿产资...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地表环境浸出遭到破坏,甚至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资源出现枯竭、能源浪费等问题。尤其是金属矿产在开发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加之浅层矿产资源被开发利用,目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已经是深部金属矿产资源,这会涉及到地球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产资源 指导手册 地球物理勘探 能源浪费 地表环境 矿产资源开发 开发利用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被引量:27
5
作者 师学明 王家映 +3 位作者 易远元 苑新喜 王晓明 张云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5-312,共8页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种与原子跃迁过程相对应的非线性随机跃迁数学模型和模型解跃迁搜索准则,导出了适用于一般地球物理资料的模拟原子跃迁的非线性反演算法.用理论测试函数对这种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解不依赖于初始模型、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反演 全局最优化 局部最优化 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裂缝段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与裂缝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振宇 汪勇 +3 位作者 蔡伟祥 兰天 李彬 黄凤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7-14,共8页
潜山油藏中裂缝发育是证明其高储油、高产油的重要标志,可靠地识别和预测潜山裂缝发育段是实现该类油藏有效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首先对井点裂缝进行岩性成分与裂缝特征分析,认为呈浅色矿物的岩性中由于脆性成分含量高,岩石易破碎,裂缝更... 潜山油藏中裂缝发育是证明其高储油、高产油的重要标志,可靠地识别和预测潜山裂缝发育段是实现该类油藏有效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首先对井点裂缝进行岩性成分与裂缝特征分析,认为呈浅色矿物的岩性中由于脆性成分含量高,岩石易破碎,裂缝更易发育;在井曲线上,双侧向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是对裂缝响应较为敏感的常规曲线;并结合地震反射剖面及实际油气井产量,发现在裂缝发育区地震反射呈错乱断续特征且其区域井产能较高,进一步总结出裂缝-地震反射-产能之间的关系;在裂缝检测方面,通过提取对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从单一属性证明了裂缝检测的可行性,再利用敏感的裂缝属性进行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综合预测该区在东胜堡和法哈牛构造带、静安堡裂缝最发育,其次为边台、平安堡、静北、前进构造带,而安福屯和曹台构造带裂缝相对欠发育。基于点-线-面逐步推进分析的原则,总结了大民屯地区裂缝段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该区裂缝预测提供依据,进一步指导变质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工作和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裂缝预测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反射-产能 多属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及原油降解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文 向廷生 +1 位作者 刘文涛 齐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4-158,共5页
为研究在自然界条件下内源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机理,从辽河原油中发现具有较强原油降解能力的混合菌种,进行分离纯化,选择3#和9#菌株进行原油降解实验研究。通过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降解后液体表面张力测定和原油降解前后饱和烃、芳烃G... 为研究在自然界条件下内源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机理,从辽河原油中发现具有较强原油降解能力的混合菌种,进行分离纯化,选择3#和9#菌株进行原油降解实验研究。通过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降解后液体表面张力测定和原油降解前后饱和烃、芳烃GC—MS定量分析,将两菌株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菌株虽然不具备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但具有较强降解饱和烃的能力,且较易降解正构烷烃,同时发现9#群菌株具更强的降解正构烷烃及姥鲛烷和植烷的能力,而3#菌株对三环萜烷和甾烷系列的降解能力较好。3#和9#菌株对萘系列和菲系列的降解效果均不明显,且对萘和菲系列的芳香烃化合物的降解有选择性。研究结果可为MEOR矿场试验及微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族组分 GC—MS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武汉段天兴洲低滩沉积物粒度端元对河流-风成沙丘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瑞 冯文杰 +6 位作者 张昌民 赵康 刘家乐 付文俊 王泽宇 孟庆昊 王令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48,共13页
河床沙波向风成沙丘演变的过程具有特殊的沉积动力机制。笔者等以68份长江武汉段天兴洲洲头低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数据为例,利用端元分析方法从每个粒度分布中分离提取4个粒度端元组分(EM1、EM2、EM3和EM4),探讨了河流—风成沙丘不同沉... 河床沙波向风成沙丘演变的过程具有特殊的沉积动力机制。笔者等以68份长江武汉段天兴洲洲头低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数据为例,利用端元分析方法从每个粒度分布中分离提取4个粒度端元组分(EM1、EM2、EM3和EM4),探讨了河流—风成沙丘不同沉积环境中粒度端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EM1和EM3组分在粒度分布中占比与沉积物粒度中值分别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河流沉积物主要由EM1、EM2和EM3组成的跳跃方式搬运,对应滚动次总体的EM4组分占比5%~10%,少悬浮搬运;风成沙纹沉积物主要包括两段跳跃次总体,以EM2组分为主、EM1和EM3组分为辅,少EM4组分;沙丘背风面沉积物主要靠颗粒流顺坡滑塌,以EM2组分为主、EM1和EM3组分为辅,含占比约为5%的EM4组分;未被风成沙纹覆盖的沙丘波谷沉积物记录了河流和小型滞水洼地的沉积特征,代表滚动次总体的EM4组分占比7%~15%,悬浮次总体占比可达20%。本文提取的沉积物粒度端元为弱风环境中河道内局部小型河流—风成沙丘的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端元分析 长江天兴洲 河流 风成沙纹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煤体结构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肖航 张占松 +2 位作者 郭建宏 秦瑞宝 余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174-10180,共7页
在更加复杂的地质因素影响下,常规测井方法识别煤体结构准确度低,为精确识别煤体结构,研究了煤体结构测井曲线响应机理以及随机森林决策树个数的优选,从而建立煤体结构与测井曲线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煤体结构识别。结果表明:决策树... 在更加复杂的地质因素影响下,常规测井方法识别煤体结构准确度低,为精确识别煤体结构,研究了煤体结构测井曲线响应机理以及随机森林决策树个数的优选,从而建立煤体结构与测井曲线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煤体结构识别。结果表明:决策树个数为500时,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效果最佳;通过袋外误差和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预测结果可知,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结果稳定且泛化性强,并且适合处理非均衡数据,预测精度较高。可见随机森林算法能有效识别煤体结构,为煤层气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体结构 测井曲线 随机森林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锆矿资源特征、矿床类型、关键应用及找矿远景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传凯 王春连 +5 位作者 游超 刘殿鹤 颜开 孙珮婕 梁震 宁鹏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0-1945,共16页
【研究目的 】锆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关键金属矿产之一,因其耐高温、抗腐蚀、易加工、机械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锆金属和锆的化合物在军事工业、耐火材料、陶瓷等行业均有关键应用,锆石在地质定年和示踪岩浆源区方面应用广泛。【... 【研究目的 】锆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关键金属矿产之一,因其耐高温、抗腐蚀、易加工、机械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锆金属和锆的化合物在军事工业、耐火材料、陶瓷等行业均有关键应用,锆石在地质定年和示踪岩浆源区方面应用广泛。【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对中国锆矿资源分布、锆矿床类型特征以及锆金属及其合金的关键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 】中国锆矿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海南、广东、云南和广西5省,这5个省区的锆矿储量之和占全国储量的97.6%。中国锆矿资源禀赋较差,储量约50万t(以ZrO_(2)计),仅占全球储量的0.7%。中国每年锆矿需求量约120万t,但中国每年锆矿进口量约110万t,锆矿对外依赖程度高达90%以上。中国锆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两类,其中内生矿床可分为碱性花岗岩型、伟晶岩型、碱性岩型和变粒岩型,外生矿床可分为滨海沉积型、河流冲积型、风化壳和残坡积型。【结论 】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内生矿床与碱性岩、碱性花岗岩、伟晶岩关系密切,塔里木—华北克拉通北缘断裂带和大兴安岭南段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外生矿床以砂矿床为主,主要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带和环渤海—黄海地带,海南岛东部海域、西部昌化江河口和胶东半岛东南沿海区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矿 矿床类型 内生矿床 外生矿床 矿床特征 开发利用 找矿远景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式持气率计和反距离加权算法在水平井气—水两相流持气率评价与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郭海敏 吴玉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5,共8页
在气—水两相流动中,由于气相与水相在井筒内常出现分层或非均匀分布,传统测量仪器在应对不同流型和相分离现象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为克服上述局限性,可采用模块化的多相流传感器组合,如阵列式电容持率仪(CAT)、阵列式电阻率持率... 在气—水两相流动中,由于气相与水相在井筒内常出现分层或非均匀分布,传统测量仪器在应对不同流型和相分离现象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为克服上述局限性,可采用模块化的多相流传感器组合,如阵列式电容持率仪(CAT)、阵列式电阻率持率仪(RAT)、阵列式涡轮流量仪(SAT)以及阵列式持气率计(GAT),实现灵活配置,从而提升测井系统的适应性与测量效率。尤其是GAT,利用光学传感器在多种工况下进行多次测量,有效提高了测量结果的鲁棒性和分辨率。文中评估了GAT和RAT在不同流量和含水率条件下的持气率测量表现,并采用反距离加权(IDW)算法对测得的持气率分布数据进行插值成像。实验结果表明,GAT在成像效果、测量精度以及低到中等含水率和高流量工况下的适应性方面均优于RAT,为水平井气—水两相流的产出剖面解释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水平井 光学传感器 阵列式持气率计 持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粒度分布沉积信息挖掘方法进展
12
作者 袁瑞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5,共15页
【意义】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反映了颗粒的搬运方式、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等沉积因素,利用粒度分布数据揭示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之一。经典的粒度分析方法一直存在定量化不足和多解性突出的缺陷。随着数学理论的完善和计... 【意义】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反映了颗粒的搬运方式、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等沉积因素,利用粒度分布数据揭示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之一。经典的粒度分析方法一直存在定量化不足和多解性突出的缺陷。随着数学理论的完善和计算机的发展,非传统的粒度分布沉积学分析技术为定量表征沉积属性提供了新思路。【进展】系统梳理了沉积物粒级划分标准、粒度参数计算和传统沉积环境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粒度分布聚类和多重分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对比论述了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单个粒度分布分解和基于端元模型的粒度分布数据集分解的次总体分离方法及工具。【结论与展望】最终归纳了粒度分布沉积学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其大数据特点,展望了粒度分布沉积学研究的两个发展方向,包括粒度分布沉积信息的智能挖掘和大数据库的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粒度分布大数据技术将为深度挖掘沉积属性提供新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粒度分布 沉积信息 智能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地层岩性智能识别方法与应用——以新疆轮南侏罗系岩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明 周庆文 +6 位作者 杨聪 陈枫 伍东 林旺 章成广 张远君 苗雨欣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4,共10页
【目的】岩性识别是储层精细评价的基础,传统方法一般仅用2~3种测井参数的交互关系进行岩性识别,测井信息利用率低,对于岩性测井响应差异小的地层岩性识别精度低,严重制约了老井复查效果。高效的智能分类算法CatBoost可充分挖掘多源测... 【目的】岩性识别是储层精细评价的基础,传统方法一般仅用2~3种测井参数的交互关系进行岩性识别,测井信息利用率低,对于岩性测井响应差异小的地层岩性识别精度低,严重制约了老井复查效果。高效的智能分类算法CatBoost可充分挖掘多源测井信息与岩性的关联。【方法】以新疆轮南地区侏罗系砂泥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敏感性分析选取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深浅电阻率比值、声波时差和密度5个测井参数,构建基于CatBoost算法的岩性智能识别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处理实际井资料以进行地层岩性识别,通过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综合评估模型的岩性识别效果,并对比分析了其与随机森林和KNN算法模型的识别效果。【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轮南侏罗系大类岩性包括泥岩、砂岩和砾岩,细分岩性复杂;根据岩性敏感测井参数利用CatBoost算法建立的岩性智能预测模型对目标储层细分岩性的识别准确率达92.64%,显著高于随机森林模型的82.95%和KNN模型的70.16%,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研究区的岩性识别问题。研究成果不仅为轮南地区老井复查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复杂岩性精细识别方法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岩性识别 人工智能 CatBoost 梯度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N-GRU模型在克里金插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天良 宋强功 +1 位作者 郭淑文 许辉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克里金插值是一种可以结合经验知识的建模方法,其中变差函数的求取精度决定了插值的效果,从而影响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地震反演低频模型的构建。传统的克里金插值方法难以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变差函数理论模型来提高低频模型构建的精度,而... 克里金插值是一种可以结合经验知识的建模方法,其中变差函数的求取精度决定了插值的效果,从而影响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地震反演低频模型的构建。传统的克里金插值方法难以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变差函数理论模型来提高低频模型构建的精度,而仅仅利用单一的理论模型实现变差函数求解,存在理论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变差函数拟合值偏低的平滑效应以及井距较远产生的空洞效应。为此,引入神经网络CNN-GRU模型,能够自适应拟合向量到对应井之间半方差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实现球状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和空洞效应模型的有效融合,从而解决变差函数的不确定性、平滑效应和空洞效应。该模型考虑了井间的相关性,可便捷地实现逐点的变差分析,处理过程方便,可较好匹配变差函数选取参数的随机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CNN-GRU模型的克里金法可建立一个高精度的低频地震反演模型,其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GRU 变差函数 克里金 低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28
15
作者 肖克炎 娄德波 +2 位作者 孙莉 李景朝 叶天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3-1082,共10页
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 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问题 矿床模型 三维预测 地质参数 定量预测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中生代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的陆地环境剧变与生物群演替响应 被引量:23
16
作者 柳永清 旷红伟 +6 位作者 姬书安 吕君昌 刘燕学 江小均 彭楠 陈铭培 李家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7,共11页
晚中生代时期华北东北部发育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和阜新生物群陆地生物群。它们的快速演变过程和华北克拉通上同时期发育的岩石圈减薄、大面积强烈岩浆活动、变质核杂岩及伴随的伸展盆地等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并行发生,表现着地壳... 晚中生代时期华北东北部发育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和阜新生物群陆地生物群。它们的快速演变过程和华北克拉通上同时期发育的岩石圈减薄、大面积强烈岩浆活动、变质核杂岩及伴随的伸展盆地等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并行发生,表现着地壳表层系统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响应。生物群的繁盛与灭绝与地球表层大规模岩浆-火山活动(髫髻山组—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义县组)发育时代高度协同一致。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改造着地球表层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生物群只得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和生态背景的改变。火山-岩浆活动改变着地质-生态环境,生物群都紧密联系多期次火山-岩浆活动,化石也都被埋葬在沉积-火山碎屑岩中。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地质事件发生响应于全球变化和统一地球表层系统。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特殊陆相环境沉积建造、特殊环境沉积物等记录了响应的古地理、古环境变化与响应。陆地生物群分布、演化、更替与精确定年,脊椎-无脊椎生物(化石)埋葬特征,生物演化速率、消长关系和生物群(组合)更替的形式和性质,以及脊椎动物骨骼、牙齿的常量、微量元素、H-B-C-N-O-S和C-O-Sr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古生态环境和古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地壳表层 地质事件 环境 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单元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7
17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2 位作者 张秋茶 李梅 卢玉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4-668,67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主要构造上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坳陷内部大北一克拉苏构造带上的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干燥系数接近于1.00,属于典型的干气;而前缘隆起带上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相对较低,其干燥系数一般小于0.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主要构造上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坳陷内部大北一克拉苏构造带上的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干燥系数接近于1.00,属于典型的干气;而前缘隆起带上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相对较低,其干燥系数一般小于0.95,属于典型的湿气。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上,大北-克拉苏构造带上天然气中甲烷、乙烷碳同位素明显偏重,分别大于-31‰和-20‰;比较而言,前缘隆起带上的天然气中甲烷、乙烷碳同位素明显偏轻,分别小于-33‰和-20‰。成熟度计算结果表明,大北-克拉苏构造带上的天然气属于过成熟天然气,其镜质体反射率尺。值为1.65%-2.25%;而前缘隆起带上的天然气属于高成熟天然气,其镜质体反射率尺。值为1.00%~1.35%。由此表明,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单元聚集了烃源岩中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成熟度 干燥系数 天然气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地球化学及埋藏学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旷红伟 许克民 +5 位作者 柳永清 董超 彭楠 王克柏 陈树清 张艳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1023,共23页
胶东诸城发育了世界罕见的晚白垩世中晚期恐龙化石集群埋藏点,主要分布在诸城市东南的库沟、恐龙涧、西见屯和臧家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方法技术,系统研究了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微观特征与地球化学... 胶东诸城发育了世界罕见的晚白垩世中晚期恐龙化石集群埋藏点,主要分布在诸城市东南的库沟、恐龙涧、西见屯和臧家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方法技术,系统研究了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微观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恐龙骨骼埋藏成岩过程,厘定4个化石集群埋藏层的相对层位关系和骨骼沉积物来源方向,探讨了恐龙死亡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研究区恐龙骨骼化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磷灰石和方解石,也零星含有Fe、Mn、BaSO4及SiO2等矿物成分;骨骼化石和围岩主量、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显示,CaO、P2O5、F、REE、Y、Sr和Ba、U高值且远高于围岩,其中CaO、P2O5、F、Sr和Ba的高值是由于原始骨骼组成中这些元素背景含量高,而REE、Y及U的异常高值是成岩过程中吸附作用所致;骨骼中Rb、Th、Nb、SiO2、Al2O3、TiO2、Zr、Hf含量低于围岩是由于它们属于亲沉积碎屑元素,都来自母岩的风化产物;骨骼化石中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与上地壳相似,并具有Eu轻微正异常和Ce负异常特点;研究认为,骨骼与围岩较高的Sr、Ba含量及稀土元素异常系源于干旱气候与氧化环境的浅埋藏成岩作用;依据不同化石点骨骼中磷灰石矿物与方解石矿物组成的对比、骨骼与围岩主量元素分子风化率指数及REE、HREE、LREE与(La/Yb)N、(Ce/Yb)N和(La/Sm)N、δEu、δCe等参数的对比,研究区4个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层相对层位关系由下至上分别厘定为库沟、西见屯、恐龙涧与臧家庄;骨骼围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下伏青山群火山岩与莱阳群沉积岩的剥蚀产物;研究区上白垩统红土崖组下部不到100m厚的地层中恐龙化石异地集群埋藏层的多次出现表明,集群埋藏不是一个简单孤立事件,恐龙的死亡也可能受制于干旱气候的影响,特别是环境背景的Sr和Ba等元素有可能是环境毒素;干旱缺水、缺少食物、有毒元素散布可以导致恐龙集群死亡;骨骼在季节性洪水或阵发性泥石流的作用下由诸城西北向东南搬运和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诸城 晚白垩世 恐龙 骨骼化石 地球化学 埋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胡明毅 钱勇 +2 位作者 胡忠贵 王延奇 向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发育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陆棚-盆地两大类沉积体系和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和盆地等4种相类型。通过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在该区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两类层序界面,以此为依据将该区奥陶系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发育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陆棚-盆地两大类沉积体系和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和盆地等4种相类型。通过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在该区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两类层序界面,以此为依据将该区奥陶系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通过对层序格架内碳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表明,不同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C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出有规律性变化,反映出该区奥陶纪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研究表明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辅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地区 奥陶系 层序地层 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成因及其在元古宙地球演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35
20
作者 孟祥化 葛铭 +1 位作者 旷红伟 JKNiels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33-2143,共11页
本文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微亮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成因从宏观至微观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证明,它是早期成岩过程中,在超高压的大气 CO_2,水平急剧下降的转折期,快速石化作用形成的具等粒结构... 本文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微亮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成因从宏观至微观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证明,它是早期成岩过程中,在超高压的大气 CO_2,水平急剧下降的转折期,快速石化作用形成的具等粒结构μm级的微亮晶方解石集合体。MT 碳酸盐岩微亮晶成岩作用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要发生在海底沉积软泥中,在其底基质软泥中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褶皱肠状及复杂形的 MT 构造;二是直接在海水中或重力流搬运过程中形成的微亮晶球粒(核)。简言之,MT 碳酸盐岩石是在地球早期浅海环境下,由于微生物自养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成因产物。微亮晶碳酸盐岩是约束古大气圈和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最灵敏标志。通过详测 MT 丰度值和编制地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演化模式等,在前寒武纪发现有太古宙末期、早元古宙末期、中元古宙中期和新元古宙早-中期四个 MT 碳酸盐岩发育高峰值期,证明全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发生过四次不连续性、跳跃式下降周期,直到晚新元古宙未,全球雪球事件的发生,导致了 MT 碳酸盐岩的消失。其后,才进入显生宙的 CO_2低水平状态。MT 碳酸盐岩具有重要的油气资源远景,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亮晶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成因机制 元古宙 地球演化大气圈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