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烃源岩中C30~32羊毛甾烷系列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包建平 申旭 朱翠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75,共15页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C30~32羊毛甾烷系列存在于下古生界到新生界的沉积地层、原油及沥青样品中,但目前还少有文献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地质样品中此类标志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新统阜二段烃...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C30~32羊毛甾烷系列存在于下古生界到新生界的沉积地层、原油及沥青样品中,但目前还少有文献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地质样品中此类标志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新统阜二段烃源岩和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烃源岩中C30~32 羊毛甾烷系列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系统对比,探讨了此类标志物的生物来源、成因、热稳定性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烃源岩中的羊毛甾烷系列基本都与异常偏低的姥植比、正构烷烃系列的偶碳优势、高含量的伽马蜡烷和明显的C35升藿烷优势相伴生,表明咸水、强还原的环境和高盐度的分层水体有利于该类化合物的形成或保存。该系列标志物的浓度与代表真核生物贡献的伽马蜡烷和C27~29甾烷系列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代表原核生物输入的C14~16补身烷系列和C27~35藿烷系列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说明烃源岩中C30~32 羊毛甾烷系列的生物来源可能是真核生物而非原核生物。此外,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地质样品中C30~32羊毛甾烷系列分布特征的相似性,及同一样品中C30~32羊毛甾烷系列的碳数组成与C28~30 4-甲基甾烷系列和C29~31 4, 4-二甲基甾烷系列碳数组成间的离散关系,暗示着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生物来源。换言之, 4-甲基甾类不可能是C30~32羊毛甾烷的前身物。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6%~1.0%之间的咸水湖相烃源岩中均可检测到完整的C30~32羊毛甾烷系列,只有在Ro值达到1.4%的高成熟烃源岩中才消失,这一事实表明此类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预料它在咸水-盐湖盆地的油源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甾烷系列 生物标志物 咸水环境 成熟度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友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8-1215,共8页
剖析塔东2井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对深化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具高伽马蜡烷、高C28甾烷... 剖析塔东2井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对深化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具高伽马蜡烷、高C28甾烷、低重排甾烷和高C27-三芳甾烷的特征,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分子特征类似,说明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源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东2井稠油中检出高丰度的稠环化合物(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芘),及全油的碳同位素值明显偏重,揭示了原油烃类经热蚀变发生稠化;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塔东2井原油的成藏期为450~44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岩对比 热蚀变 生物标志物组合 生烃史 稠油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扎鲁特地区鲁D2井林西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苏飞 卞雄飞 +3 位作者 王青海 蒋兴超 唐友军 张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7-1314,共8页
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定量评价是研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了鲁D2井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有机碳定量评价表明,林西组泥岩为中等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依据Pr/nC17、Ph/nC18... 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定量评价是研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了鲁D2井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有机碳定量评价表明,林西组泥岩为中等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依据Pr/nC17、Ph/nC18散点图揭示林西组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伽玛蜡烷指数指示有机质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伊利石结晶度分析表明,烃源岩演化进入过成熟阶段。结果表明,扎鲁特盆地林西组泥岩为中等丰度、Ⅱ型干酪根、过成熟烃源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类型 成熟度 烃源岩 生烃潜力 林西组 扎鲁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裂解过程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唐小强 黄光辉 +2 位作者 张敏 韩金平 李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2-378,共7页
采用高温模拟技术,对原油样品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其裂解过程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大量裂解生成气态烃之前,原油中的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已经开始裂解,以C1+5烃类裂解成C6~C14化合物为主。随成熟度... 采用高温模拟技术,对原油样品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其裂解过程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大量裂解生成气态烃之前,原油中的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已经开始裂解,以C1+5烃类裂解成C6~C14化合物为主。随成熟度的增加,C6~C14化合物进一步转化为C1~C5化合物,并伴随苯系物的产出,最终形成甲烷和裂解沥青。在正构烷烃的裂解过程中,苯及其同系物的丰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可以作为原油裂解程度的潜在判识标志。此外,利用同样的实验条件对正十六烷进行了对比模拟实验,其产物的组成和变化特征与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 模拟实验 正构烷烃 正十六烷 苯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28
5
作者 包建平 刘玉瑞 +1 位作者 朱翠山 倪春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8,共6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表现为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低,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高的特征,表明该盆地北部和南部在沉积环境的性质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原油中甾、藿烷系列的浓度与芳烃浓度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不同凹陷所产原油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南部福山凹陷与迈陈凹陷的原油分属不同的成因类型,而乌石凹陷的原油则介于两者之间,显示过渡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浓度 芳烃浓度 原油 成因类型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一类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包建平 孔婕 +4 位作者 朱翠山 张秋茶 李梅 卢玉红 张文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0-587,共8页
对塔中52等井奥陶系储层产出的原油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三环萜烷系列较为特殊,主要表现为其相对丰度呈C19>C20>C21>C23>C24>C25>C26阶梯状的模式,C24四环萜烷异常丰富,且其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这一分布模式... 对塔中52等井奥陶系储层产出的原油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三环萜烷系列较为特殊,主要表现为其相对丰度呈C19>C20>C21>C23>C24>C25>C26阶梯状的模式,C24四环萜烷异常丰富,且其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这一分布模式一般出现在淡水沼泽相和浅湖相沉积地层与原油中。在三萜烷分布特征上,其伽马蜡烷含量很低,甾烷系列和藿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特征与该地区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海相原油十分接近,同时它们的全油均具有轻的碳同位素组成,其δ13C值都小于-30‰,具有海相成因原油的特征。而塔中12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4-5段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原油与那些富含宏观藻残片,且有机质类型偏腐殖型的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关系密切,是该地区油气勘探中值得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原油 生物标志物 三环萜烷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大庆升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袁志华 孙宏亮 张玉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根据它可检测微生物异常区,可以评价和预测下伏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能适用于大庆升平油田。笔者等在大庆升平油田内,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根据它可检测微生物异常区,可以评价和预测下伏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能适用于大庆升平油田。笔者等在大庆升平油田内,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圈定了一个明显的异常区。通过升平油田微生物异常区与邻区的异常对比,对升平油田的油气远景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在以微生物异常为主要前提下,结合区内断层、地质特征以及整体部署,共建议了2口控制评价井,并经过钻井实践所证实,2口井的含油气性与微生物异常预测结果均吻合。依据微生物勘探结果,为升平油田新增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充分显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平油田 油气微生物 勘探 异常值 油气远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志华 许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137,共4页
在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合区域沉积相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分流河道砂体、河口砂坝以及远砂坝等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即油气基本上分布于构造较宽缓的平台区... 在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合区域沉积相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分流河道砂体、河口砂坝以及远砂坝等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即油气基本上分布于构造较宽缓的平台区域,或是具有微幅鼻状构造处,或是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流处,为现场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松辽盆地西斜坡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异常 油气微生物勘探 油气富集区 杜75块 松辽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表甲烷氧化菌异常勘探天然气藏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廷生 周俊初 袁志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用最大或然数(MPN)微生物计数法测定油田深度为1.0~1.5 m地表土壤样品的甲烷氧化菌数量,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消耗甲烷的速率,来分析供试地区甲烷氧化菌的异常,推断地下天然气藏的分布.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其活性具有正... 用最大或然数(MPN)微生物计数法测定油田深度为1.0~1.5 m地表土壤样品的甲烷氧化菌数量,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消耗甲烷的速率,来分析供试地区甲烷氧化菌的异常,推断地下天然气藏的分布.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其活性具有正相关性,但不具有明显的规律特征.甲烷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背景值.供试油田土壤的湿度、pH值和岩性对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活性影响不明显.通过对油田20个测点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数量及相关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可以作为指示天然气藏分布的指标.试验油田东部及东南部为有利气勘探区.该方法作为天然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快速、低成本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甲烷氧化菌 关井 试油 天然气勘探 井位 天然气藏 异常 地表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承文 朱筱敏 +2 位作者 李进福 李军 陈伟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1-763,共3页
将库车前陆盆地高压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按岩性、物性分为3种类型,通过对单井测井资料裂缝处理分析,结合构造背景,分别总结了致密裂缝性砂岩测井响应特征,并认识了本区裂缝分布规律。综合应用井壁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定量分析... 将库车前陆盆地高压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按岩性、物性分为3种类型,通过对单井测井资料裂缝处理分析,结合构造背景,分别总结了致密裂缝性砂岩测井响应特征,并认识了本区裂缝分布规律。综合应用井壁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定量分析砂岩裂缝性储集层特性,深入评价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建立了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评价标准图版,为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复杂的油气储集层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低渗 裂缝性砂岩 前陆盆地 测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平 姚红舵 +2 位作者 余逸凡 陈玉琨 杨海林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地化录井参数较多,每一个参数都有其在油、气勘探和评价方面的意义。从地化录井的原理出发,建立了热解地化录井在生油岩、储集岩方面的评价技术。同时依据多个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定量解释模版,克服了单个参数解释的不足,提高油气解... 地化录井参数较多,每一个参数都有其在油、气勘探和评价方面的意义。从地化录井的原理出发,建立了热解地化录井在生油岩、储集岩方面的评价技术。同时依据多个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定量解释模版,克服了单个参数解释的不足,提高油气解释精度。依据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理论,总结了其在油、气、水层的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录井 油气评价 气相色谱 定量解释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复兴Ⅰ号断块近地表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志华 张杨 张玉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5,共5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南部转移。最后,通过对研究区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之后所完钻的12口井中,其含油情况均与微生物异常结果相符,充分展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复兴Ⅰ号断块 微生物异常 有利富集区 快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辽河盆地原油中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詹兆文 包建平 +3 位作者 朱翠山 袁莉 徐文 施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成保持基本稳定,仍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但进入中等及以上程度降解作用后,抗生物降解能力出现差异,相对组成发生变异,失去其环境意义。在甲基三芴系列中,甲基硫芴的抗降解能力强于甲基芴和甲基氧芴,降解速率不一致,组成特征不断变化,使甲基三芴系列相对组成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三芴系列"被细菌消耗的速率不同,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其相对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无论其降解程度如何,"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特征均不能有效的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三芴系列 原油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表征原油裂解程度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金平 黄光辉 +2 位作者 张敏 李碧 唐小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9,共8页
原油裂解程度反映了原油在地质体中经历高演化阶段后向天然气转变的程度。定量表征原油裂解程度,可为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讨论了原油热裂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包括化合物... 原油裂解程度反映了原油在地质体中经历高演化阶段后向天然气转变的程度。定量表征原油裂解程度,可为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讨论了原油热裂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包括化合物组成和浓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特征是原油裂解程度量化描述的基础。因此,可建立模拟实验过程中原油裂解程度与变化特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将这种定量关系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原油研究,从而为研究区海相原油裂解程度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程度 定量表征 量化判识 甲基菲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井隔热套管完井工艺技术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冬进 张凡 +2 位作者 徐海民 孙星云 丁崇飞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普通油管转抽,导致频繁作业,下入井下工具多,事故风险大。隔热套管完井技术,采用隔热套管完井,配套注汽和生产一体化普通油管生产管柱,可有效解决井筒隔热问题,提高套管、水泥环的安全性和蒸汽热能的利用率,且可在放喷后马上转抽,使注采工艺得以简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费用。在河南油田的超稠油区块现场应用中,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的2口直井产量是该区块同类型井的2倍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也为在同类油藏水平井实施先导试验作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采 井筒隔热 隔热套管 完井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坳陷过成熟海相烃源岩中的25-降藿烷系列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建平 张润合 +3 位作者 蒋兴超 王鹏万 朱翠山 马立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0-369,共10页
25-降藿烷系列是常用来指示原油遭受深度生物降解作用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但在黔北坳陷几个露头和钻井剖面上的前寒武-下古生界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馏分中普遍检测到了这类生物标志物,且丰度较高,说明25-降藿烷系列在高、... 25-降藿烷系列是常用来指示原油遭受深度生物降解作用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但在黔北坳陷几个露头和钻井剖面上的前寒武-下古生界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馏分中普遍检测到了这类生物标志物,且丰度较高,说明25-降藿烷系列在高、过成熟烃源岩中的存在是个客观现象,它应该与生物降解作用无关。不同样品中25-降藿烷同系物与相应碳数17α(H)-藿烷同系物的比值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但这一相关性与层位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表明样品自身的特征决定了25-降藿烷系列的组成。与17?(H)-藿烷系列相比,25-降藿烷系列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这是它们出现在高演化烃源岩中的内在因素。尽管其确切的形成机理目前并不清楚,但推测它们可能源于键合在干酪根结构中具有藿烷骨架的结构单元在高演化阶段发生断裂后的产物。换言之,高温热裂解作用可能是这些地质样品中25-降藿烷系列的重要形成机理,此时它们可能与正常藿烷系列一样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降藿烷系列 前寒武-下古生界 海相烃源岩 过成熟作用 抽提物 黔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吉4H井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宏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为评价吐哈盆地丘东构造西翼J1s含油气性,扩大储量规模,部署了一口预探井-吉4H井,利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提高产能。通过收集邻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在分析该井施工难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长水平段配套技术措施,选用高速PDC钻头配合螺杆钻... 为评价吐哈盆地丘东构造西翼J1s含油气性,扩大储量规模,部署了一口预探井-吉4H井,利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提高产能。通过收集邻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在分析该井施工难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长水平段配套技术措施,选用高速PDC钻头配合螺杆钻具及随钻MWD和Power Drive旋转系统随钻导向模式,优选钻井液体系,结合实时测量曲线、钻井参数等资料,不断调整优选钻具组合,使其满足斜井段和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要求,控制井眼轨迹在储层中有效穿行,水平段长1 006 m,目的层砂层钻遇率达到98%。该井的成功完钻,积累了大位移及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经验,为吐哈水平井的钻探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井眼轨迹 优化设计 钻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宋芳屯油田石油微生物勘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苗成浩 袁志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2-725,共4页
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较系统地论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两方面。并详细地叙述了MPOG的原理,特别是轻烃"微泡上浮"的垂直运移机理。全面阐述了MPOG方... 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较系统地论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两方面。并详细地叙述了MPOG的原理,特别是轻烃"微泡上浮"的垂直运移机理。全面阐述了MPOG方法的实用运作过程,包括地质调查与样品采集、微生物实验技术、数据处理与指标系统、综合评价与远景预测等。论述了宋芳屯油田的MPOG结果,研究微生物异常区与地质构造位置、油井位置的吻合程度,检查微生物异常与现有勘探开发成果的符合率。剖析最有利勘探区重点油藏剖面上的微生物异常与下伏潜在的含油气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对该区块的微生物异常及其勘探前景作了评价,进而提出了井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烃氧化菌 油显示 微生物异常 宋芳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许冬进 廖锐全 +2 位作者 石善志 承宁 李建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51,共6页
随着全球油气公司逐步加大对致密油气藏、页岩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实施勘探开发力度,水平井压裂技术目前己成为提高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综合效益的主体技术。而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离不开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目前,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也逐步... 随着全球油气公司逐步加大对致密油气藏、页岩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实施勘探开发力度,水平井压裂技术目前己成为提高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综合效益的主体技术。而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离不开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目前,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也逐步向多级分段压裂、大规模分段多簇的"体积压裂"的趋势发展,工厂化作业已经成为致密油气高效率低成本开发的模式。通过研究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体积压裂工艺的完井方式、储层改造方式和工厂化的作业模式,围绕致密油开发技术、生产作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开发模式和规范,为国内各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技术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工厂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地区砂岩裂缝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军 张超谟 +2 位作者 肖承文 李进福 袁仕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7,共3页
库车地区致密砂砾岩中普遍发育裂缝,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以加深对该类储层的认识与评价。对高分辨率井壁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确定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并采用模拟实验手段对其可靠... 库车地区致密砂砾岩中普遍发育裂缝,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以加深对该类储层的认识与评价。对高分辨率井壁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确定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并采用模拟实验手段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以此为基础对双侧向测井响应进行校正和刻度,提出基于双侧向测井资料的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计算方法和模型,实现了在没有井壁成像测井资料的条件下定量计算与评价裂缝参数的目的。斯通利波传播特性与地层渗透性有关,从斯通利波中提取流动指数,建立渗透率模型,从而计算裂缝性砂砾岩储层总渗透率。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库车地区低孔低渗复杂储层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地区 砂岩裂缝 储集层 测井 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