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生态修复曝气技术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佐京通 张训 +2 位作者 潘红忠 廉晶晶 姚华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84,100,共10页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日益被社会各界重视,并成为水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曝气技术因见效快、施工维护简便,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领域。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作...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日益被社会各界重视,并成为水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曝气技术因见效快、施工维护简便,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领域。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捜索引擎,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揭示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际河流曝气研究的发文量在整个研究期内均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增速显著,尤其是近3~5 a,中国英文文献发表数量跃居世界首位。曝气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耦合治理效应、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曝气技术参与或者介导下相关建模研究应是当前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国际机构间的合作较为密切,国内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程度不高,企业参与度小。未来应加强中国科研院校机构之间及其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在相互协作中推动河道曝气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治理 生态修复 曝气技术 文献计量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烨 李杰 潘红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3,共5页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更好地研究上游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对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基于黄家港、皇庄、仙桃站1990~2016年流量数据,分别计算了调水前后上...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更好地研究上游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对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基于黄家港、皇庄、仙桃站1990~2016年流量数据,分别计算了调水前后上述3个河段流量特征值的变化,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调水后,各种历时的年平均流量和丰枯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流量在2014年由于调水发生突变;调水后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变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特征值 年内分配 汉江中下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揭西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秋爽 罗杰 +5 位作者 蔡立梅 穆桂珍 王涵植 蒋慧豪 王硕 何明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6-1133,共8页
以揭西县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332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86个深层土壤样品(> 150 cm)。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揭西县土壤中全硒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西县土... 以揭西县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332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86个深层土壤样品(> 150 cm)。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揭西县土壤中全硒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16~1.61 mg/kg,平均值为0.53 mg/kg,总体上以富硒土壤为主,不存在硒不足和硒过剩土壤。不同成土母质中,凝灰岩、花岗岩和页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未利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高,其次是农用耕地,建设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低。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铁铝氧化物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铁铝含量、海拔以及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西县 土壤全硒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溴示踪法评价潜水蒸发可行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登 霍思远 +2 位作者 孙芳 曾娟 伊明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潜水蒸发是四水转换的重要环节。人工溴示踪法是指示非饱和带水流运动的有效手段,详细分析蒸发条件下包气带中溴离子运移规律以及示踪剂投放条件对潜水蒸发评价效果的影响,对于论证利用人工溴示踪法评价潜水蒸发的可行性,丰富潜水蒸发... 潜水蒸发是四水转换的重要环节。人工溴示踪法是指示非饱和带水流运动的有效手段,详细分析蒸发条件下包气带中溴离子运移规律以及示踪剂投放条件对潜水蒸发评价效果的影响,对于论证利用人工溴示踪法评价潜水蒸发的可行性,丰富潜水蒸发评价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HYDRUS软件构建多组一维非饱和水流-溶质运移模型,分析不同水位埋深、不同岩性条件下的溴离子运移规律,进而探究示踪剂投放深度、投放浓度对潜水蒸发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埋深越浅、包气带土壤颗粒越细,潜水蒸发强度越大,溴离子向上运移越快,其对不同包气带特征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过程响应显著,能够有效指示潜水蒸发规律及变化。示踪剂投放深度和投放浓度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人为因素,投放深度越小,潜水蒸发计算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示踪剂投放浓度决定其峰值浓度,弥散作用使示踪剂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浓度分布趋于均一而难以确定浓度峰值位置,增大投放浓度有助于延长评价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溴离子 示踪 数值模拟 HYDRUS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纳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烨 陈燕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8,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采用中点概化法和均匀概化法分析不同设计流量下调水前后高锰酸盐指数、NH3-N纳污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时,不同保证率下高锰酸盐指数及NH3-N...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采用中点概化法和均匀概化法分析不同设计流量下调水前后高锰酸盐指数、NH3-N纳污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时,不同保证率下高锰酸盐指数及NH3-N纳污能力下降幅度分别为35.02%~36.69%、34.00%~52.16%,加入引江济汉工程后下降幅度均减少,分别为12.86%~17.49%、13.50%~37.30%。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环保部门水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中点概化 均匀概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