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凡修 艾俊哲 +1 位作者 戴捷 邹吉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786-12787,12790,共3页
针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设置偏少、校外实习基地短缺及实践导师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的相关对策,以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胶压裂返排液COD的电化学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望福 李赓 +1 位作者 尹先清 石东坡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1,共6页
为研究电化学法对胍胶压裂返排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本实验采用Al和Fe极板作为电极材料。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反应过程,并考察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Al极板在2.5 cm间距、135 mA/cm^(2)电流密度下,经过120 min处理,... 为研究电化学法对胍胶压裂返排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本实验采用Al和Fe极板作为电极材料。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反应过程,并考察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Al极板在2.5 cm间距、135 mA/cm^(2)电流密度下,经过120 min处理,可实现85.29%的COD去除率。响应面模型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模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均符合要求。去除COD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于Fe极板,同样的极板间距和电流密度条件下,90 min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60 min的二次电化学反应,并在每30 min加入40 mL H_(2)O_(2)。最终,COD去除率提升至97.65%,浓度降至80 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压裂返排液 电化学 响应曲面 反应动力学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北油田天然气水合物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辉 刘勇 +3 位作者 莫军 王崇先 杨玉忠 舒福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3,68,共5页
针对葡北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气井和采油井生成的水合物易堵塞井筒的问题,采用动力学抑制剂防止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抑制剂解除水合物堵塞。以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动力学... 针对葡北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气井和采油井生成的水合物易堵塞井筒的问题,采用动力学抑制剂防止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抑制剂解除水合物堵塞。以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动力学抑制剂HI-3,评价了动力学抑制剂HI-3对水合物生成的抑制性能以及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堵塞的解除效果。结果表明,在4℃、8 MPa条件下,1%HI-3抑制剂可将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延长至1380 min以上;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乙二醇>二甘醇>丙三醇>甲醇>乙醇,且升高热力学抑制剂乙二醇的温度,可加快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化学防治 动力学抑制剂 热力学抑制剂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化学破乳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泽俊 王占生 +1 位作者 张华 王庆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6,共10页
原油含有沥青质、胶质、环烷酸、脂肪酸、微晶石蜡、界面活性固体颗粒等天然表面活性剂。开采时地层孔隙、井筒、喷油嘴、管道阀的剪切、挤压和搅拌,驱油剂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和水,集输和转运过程中的泵压及管道湍流,极易形成稳定的原... 原油含有沥青质、胶质、环烷酸、脂肪酸、微晶石蜡、界面活性固体颗粒等天然表面活性剂。开采时地层孔隙、井筒、喷油嘴、管道阀的剪切、挤压和搅拌,驱油剂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和水,集输和转运过程中的泵压及管道湍流,极易形成稳定的原油乳液。原油乳液不仅会引起管道和泵的腐蚀、降低管道的集输效率,还会在下游炼化过程中造成催化剂中毒。化学破乳因其效率高、速度快、设备简易、能耗低等优势,是原油乳液高效分离的常用方式。离子液体(ILs)具有不易燃性、热稳定性好、可回收利用、蒸汽压低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破乳剂。通过总结ILs的特征及其作为化学破乳剂的应用现状,讨论了破乳机理及影响破乳性能的因素,指出ILs破乳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ILs适用于高盐度、高温度、高黏度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如超稠油)的破乳,破乳机理包括吸附、取代、离子交换等,影响破乳效果的因素包括ILs的种类和浓度、相对分子质量、盐度、温度和乳液类型等。通过选择合适的ILs及其用量,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可以提高破乳效率。虽然目前ILs破乳剂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存在很多关键问题和挑战,但低毒或无毒、低成本、低黏度的ILs及与纳米颗粒联用和聚ILs的研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原油乳状液 化学破乳 破乳机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的合成及其破乳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玉国 闫永赞 +3 位作者 郭波 马兆菲 米远祝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8,共7页
以PEG400和十八烷基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合成了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PE-CL,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E-CL浓度、破乳温度、乳液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基于动... 以PEG400和十八烷基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合成了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PE-CL,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E-CL浓度、破乳温度、乳液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基于动态界面张力、Zeta电位、三相接触角、聚结时间、光学偏光显微镜等探讨了PE-CL的界面行为及其在W/O型乳液中的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当PE-CL浓度为500 mg·L^(-1)、破乳温度为45℃、破乳时间为3 h时,PE-CL的破乳效率接近100.0%,且水相清澈,油水界面整齐。PE-CL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界面张力降低能力,通过与油水界面沥青质的竞争吸附,破坏界面膜引发水滴聚结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界面活性 W/O型乳液 破乳机理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贾虎 李仲国 +2 位作者 聂一凡 李志杰 余维初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明确单体聚合类凝胶在暂堵作业结束后的氧化破胶降解机理,开展了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运用Horowitz-Metzger、Coats-Redfern和Flynn-Wall-Ozawa模型,计算得到超高强度凝胶(USGel)降解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得到适合USGel的降解... 为明确单体聚合类凝胶在暂堵作业结束后的氧化破胶降解机理,开展了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运用Horowitz-Metzger、Coats-Redfern和Flynn-Wall-Ozawa模型,计算得到超高强度凝胶(USGel)降解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得到适合USGel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实验,揭示了破胶剂破碎降解USGel的机理,并得到低温、中温、高温修正后的降解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预测USGel中高温降解时间;根据凝胶降解机理,破胶剂逐步消耗USGel酰胺基团的氨基(—NH_(2))和羧酸基团的羟基(—OH)等化学键,聚合物分子链逐步断裂,最终USGel破碎变成液体。研究结果为改进油气井暂堵破胶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动力学 降解预测 降解机理 氧化破胶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技术迭代升级历史与发展方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凤银 甄怀宾 +9 位作者 李曙光 王峰 张雷 王玉斌 余维初 朱卫平 徐博瑞 杨贇 赵海峰 白坤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2019年,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通过对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埋藏深度大于2000 m的深部8号煤层,实施了储层改造适应性技术攻关,取得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的颠覆性突破,有力地推动全国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由此带动中国煤层气... 2019年,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通过对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埋藏深度大于2000 m的深部8号煤层,实施了储层改造适应性技术攻关,取得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的颠覆性突破,有力地推动全国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由此带动中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发展史上最佳时期。5 a多来的实践证明,储层改造技术进步和迭代升级是推动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关键技术路径。针对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以来储层改造技术所经历的阶段与迭代历程,系统梳理出体积酸化、大规模体积、超大规模体积、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益等4种压裂迭代技术,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价,也对相应压裂液体系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追求基质改造到大规模缝网形成,从追求极限改造体积到井网缝网精益弥合,逐步上升到多种储层改造的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将基于地质特征的精细化压裂设计在实践中应用,取得显著效果;指出深部煤储层改造仍面临5方面问题挑战和优化空间,包括:超大规模压裂水资源消耗及返排液处理难度大、智能化压裂模式攻关、协同压裂方法尚不成熟、深部中低阶煤层压裂技术体系亟待建立、压裂液功能仍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六大发展方向:①深化推动减水压裂;②开展鱼骨水平井+基质酸化大规模减水增产技术攻关;③加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压裂和压后评估中的应用突破;④开展基于井组缝网弥合协同压裂工艺研发和应用;⑤加强深部中低阶煤储层改造技术体系研发和实践;⑥研发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深部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压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储层改造 压裂技术 迭代升级 压裂液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绍伟 南源 +3 位作者 劳文韬 卢辰 张耀元 董浩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从海上平台对水质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海上平台作业环境,自主研发了一套耐腐蚀、集成度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的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DC-01。30 d的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测定水质6项参数。DC... 从海上平台对水质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海上平台作业环境,自主研发了一套耐腐蚀、集成度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的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DC-01。30 d的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测定水质6项参数。DC-01与标准方法(《油田水分析方法》(SY/T 5523—2016))对水中油、悬浮物、溶解氧、总铁、硫化物和pH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7、0.965、0.999、0.999和0.963,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监测系统大幅缩短了水质分析时间,具有测量精度高、检测效率高、可实时上传监测数据等优点,同时自动清洗功能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可满足监测海域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 海上平台 石油开采 自动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油田化学剂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及破乳剂筛选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洪特 赖璐 +2 位作者 刘杰 陈武 梅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在温度55℃,破乳剂加量60 mg/L条件下考察了一些油田化学剂对破乳脱水的影响。含水油样由冀东油田G59-51井原油与伴生水配制而成,化学剂加量为含水油体积的0.5%-2.0%。对于性能良好的商品破乳剂AR134、TK-01、AE1910,在含水油中加入盐... 在温度55℃,破乳剂加量60 mg/L条件下考察了一些油田化学剂对破乳脱水的影响。含水油样由冀东油田G59-51井原油与伴生水配制而成,化学剂加量为含水油体积的0.5%-2.0%。对于性能良好的商品破乳剂AR134、TK-01、AE1910,在含水油中加入盐酸使脱水率增大且脱出水清,油水界面齐;加入聚合醇、正电胶、土酸使脱水率减小,脱出水变浑,油水界面不齐;影响程度随破乳剂、含水油来源、化学剂加量而有所不同。制备了几种改性/复配破乳剂,用于加入2.0%单一或混合化学剂(等体积比的4种化学剂)的含水油样的破乳脱水,其中CH2064(SP169+AR134,质量比3:2)对于加有聚合醇、盐酸的含水油,CH2067(TD I扩链酚醛起始嵌段聚醚JAR-7+AR134,质量比1∶2),对于加有聚合醇、正电胶的含水油,CH2068(TD I扩链酚胺起始嵌段聚醚JTA-8+SP169,质量比3∶2),对于加有正电胶、盐酸、土酸、混合化学剂的含水油破乳脱水性能优良,90 m in脱水率≥96%,脱出水含油〈3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破乳脱水 破乳剂 改性 复配 聚合醇 正电胶 无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0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张万忠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综述了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环境污染物在光催化纳米材料表面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对光催化纳米材料在降解化工废水、农药废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等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自来水净化、大气污染治理等方... 综述了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环境污染物在光催化纳米材料表面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对光催化纳米材料在降解化工废水、农药废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等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自来水净化、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简要介绍了该材料在自清洁涂料、光催化消毒剂、吸收紫外线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目前光催化纳米材料在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合成出对可见光有高响应率的光催化剂以及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纳米材料 降解机理 环境保护 二氧化钛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深度处理油田污水COD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健 靖波 +2 位作者 李庆 杨梦颖 尹先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0-154,共5页
电化学法降解COD技术具有适应面广、可控性强、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有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还原法、电絮凝法、内电解法、电渗析法等;阳极材料的选择是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关键。从电化学法处理含油... 电化学法降解COD技术具有适应面广、可控性强、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有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还原法、电絮凝法、内电解法、电渗析法等;阳极材料的选择是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关键。从电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水COD的技术条件及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电化学技术用于降解油田污水COD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电化学处理含油污水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法 COD 含油污水 阳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储层与环境的深水钻井液室内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松 魏霞 +2 位作者 胡三清 宋明全 喻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0,共6页
深水区域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但深水钻井面临低温、安全密度窗口窄、存在水合物及浅层流、井眼稳定等技术难题,对深水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配制了一种深水水基钻井液:在海水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优质膨润... 深水区域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但深水钻井面临低温、安全密度窗口窄、存在水合物及浅层流、井眼稳定等技术难题,对深水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配制了一种深水水基钻井液:在海水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优质膨润土、增黏剂、降滤失剂、防塌剂及水合物抑制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能够有效抑制水合物的形成,加重后的流变性好,抗侵污能力较强,抗钻屑达10%,抗NaCl达15%,抗CaCl2达0.3%;热滚回收率高,抑制性强,在相同条件下与合成基钻井液的热滚回收率相等;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好,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0%以上;其所选用的处理剂及配制的钻井液的EC50值均大于10 000mg/L,无生物毒性,可以满足海洋深水钻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低温 油气层保护 环境保护 钻井液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康乐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钟宁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11,共6页
利用高压釜对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及K2SO4等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400℃时Fe2(SO4)3、Al2(SO4)3和MgSO4都能与正庚烷发生强烈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主要生成金... 利用高压釜对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及K2SO4等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400℃时Fe2(SO4)3、Al2(SO4)3和MgSO4都能与正庚烷发生强烈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主要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化物、硫化氢、炭以及硫醚、硫醇、噻吩等有机硫化物;而相同条件下CaSO4、Na2SO4及K2SO4参与TSR的程度则很低。根据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反应后气油固三相产物的分析结果,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正庚烷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基元步骤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类型臭氧污染日的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亳州市为例
14
作者 张丹丹 毋振海 +7 位作者 吴渴 毕方 李云凤 安聪 韩翼昕 刘正阳 朱玲 王学中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0-730,共11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O_(3)污染日关键O_(3)前体物和气象因素差异及其影响,在研究2017-2022年中国重点区域不同类型O_(3)污染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以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典型城市亳州市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O_(3)污染日下O_(3)前体物和气象因... 为了解不同类型O_(3)污染日关键O_(3)前体物和气象因素差异及其影响,在研究2017-2022年中国重点区域不同类型O_(3)污染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以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典型城市亳州市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O_(3)污染日下O_(3)前体物和气象因素变化特征及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随机森林等方法研究了O_(3)污染气象条件、气团来源,及前体物与气象因素影响大小。结果表明,1)O_(3)高值超标(O_(3)质量浓度小时值和日最大8 h均值均超标)和O_(3)低值超标(O_(3)质量浓度小时值不超标,但日最大8 h均值超标)天数的占比与其前体物质量浓度的高低整体呈现一致的变化关系;NO_(2)质量浓度日均值在30-40μg·m^(-3)区间时,O_(3)高值超标日占比高达71.4%;CO质量浓度日均值<0.4 mg·m^(-3)时,O_(3)低值超标日占比为83.3%。2)O_(3)污染状态与气象条件较为密切。当日均气温在35℃以下时,气温的升高有利于O_(3)质量浓度的升高且高值超标天数出现频率占比呈增加趋势;当相对湿度在50%-60%区间时,更有利于O_(3)高值超标天的出现;当相对湿度在60%-70%区间时,更有利于O_(3)低值超标天的出现。3)O_(3)高值超标日受西北和东南气团影响较大,低值超标日受南部和东北方向气团影响较大。4)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O_(3)高值超标日相对湿度(40.9%)和气温(26.4%)影响较大;O_(3)低值超标日相对湿度(30.4%)和NO_(2)(26.0%)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高低值超标 前体物 气象因素 后向轨迹 随机森林 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接枝改性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李杨 刘亭 +6 位作者 杨杰 黄金召 郭利 刘博 赵雪 靳筱宜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8,共6页
以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胺化和疏水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破乳剂CN-18,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破乳性能并探究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CN-18具有优异的破乳性能,在55℃下,500mg·L^(-1) CN... 以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胺化和疏水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破乳剂CN-18,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破乳性能并探究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CN-18具有优异的破乳性能,在55℃下,500mg·L^(-1) CN-18对O/W型乳液的180min破乳效率能达到96.40%;在65℃下,500mg·L^(-1) CN-18对O/W型乳液的120min破乳效率能达到98.73%;CN-18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在较宽的pH值(2~8)范围具有较高的破乳性能,破乳效率超过95.23%。CN-18可能的破乳机理为:CN-18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界面张力降低能力,可以取代油水界面的沥青质并破坏由沥青质构成的界面膜,促使水滴聚结,实现油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油水乳液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料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方敏 于广超 樱井雄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3,共6页
综述了控释/缓释肥料在降低氨挥发、减少肥料养分淋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并对今后开展控释肥料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控释肥料 环境效应 氨挥发 养分淋溶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水平段超深井连续管钻塞作业受力分析
17
作者 张宇敏 付悦 +3 位作者 曲宝龙 马卫国 刘少胡 付必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4,共8页
为了准确预测连续管钻塞作业的下入深度,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在考虑井眼轨迹、连续管浮重、管套摩擦力、连续管屈曲以及工具组合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软绳模型,采用变摩擦因数、变壁厚连续管,考虑流体拖曳力影响,建立了... 为了准确预测连续管钻塞作业的下入深度,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在考虑井眼轨迹、连续管浮重、管套摩擦力、连续管屈曲以及工具组合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软绳模型,采用变摩擦因数、变壁厚连续管,考虑流体拖曳力影响,建立了连续管作业力学分析模型;结合超深井(S9P1H井)现场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结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井液拖曳力会导致连续管载荷增大,变摩擦因数有利于减小连续管载荷;变壁厚减小了连续管应力,减轻了连续管疲劳,延长使用寿命;采用直径60.3 mm连续管,即使在高达20和25 kN的钻压下,连续管仍可钻至井底,说明变摩擦因数、变刚度力学模型能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强钻塞作业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超深井钻塞作业连续管延伸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塞作业 超深井 力学模型 变壁厚连续管 下入深度 拖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处理海上油田含聚污水矿场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庆 尹先清 +1 位作者 翟磊 靖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1,共4页
针对渤海油田聚驱采油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出电化学降解除油一体化技术,形成"旋流混合加药→电化学除油→斜管除油→核桃壳过滤"的工艺流程,并加工成一套撬装式含聚污水处理装置,在海上油田开展含聚污水矿场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 针对渤海油田聚驱采油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出电化学降解除油一体化技术,形成"旋流混合加药→电化学除油→斜管除油→核桃壳过滤"的工艺流程,并加工成一套撬装式含聚污水处理装置,在海上油田开展含聚污水矿场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工艺除油率98%以上,与清水剂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在清水剂加量50~150 mg/L时,滤后水含油8~18 mg/L、粒径中值1.9~2.26μm、固体悬浮物1.39~2.09 mg/L,全面达到现场注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油 含聚污水 协同作用 矿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稻体系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19
作者 黎亿状 彭瑞雪 +5 位作者 陈晶 陈晨 李方敏 刘波 杨利 洪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4-2295,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4种调理剂的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赋存形态、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系数,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4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含量(P<0.05),其降低率依次为37.82%(OSC1处理)、68.21%(OSC2处理)、69.14%(ISC2处理)和83.96%(ISC1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无机类和有机类调理剂相较于CK分别显著提升土壤pH 1.19~1.29个单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31.90%~45.58%(P<0.05),且分别倾向将土壤中活性较高形态的Cd向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无机类调理剂对Cd在水稻植株内转运和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有机类调理剂。研究表明,无机类调理剂和有机类调理剂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生物活性以及水稻体内Cd的吸收转运,从而降低籽粒中Cd含量,实现稻田Cd污染的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水稻 土壤调理剂 迁移转化 修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优化电化学处理油田污水的工艺参数 被引量:8
20
作者 尹先清 陈文娟 +2 位作者 靖波 刘倩 杨航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82,共6页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将Box-Behnken设计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实验参数优化软件相结合,优化电化学去除油田污水COD的工艺参数。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SVM算法参数进行优化,从建立的回归模型中找到工艺参数的全局最佳点:电解时间...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将Box-Behnken设计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实验参数优化软件相结合,优化电化学去除油田污水COD的工艺参数。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SVM算法参数进行优化,从建立的回归模型中找到工艺参数的全局最佳点:电解时间60 min,电解电流3 A,三维电极填充料中石英砂质量695 g。模型得到的COD理论最优去除率为92.48%,验证实验得到的COD去除率为9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量子粒子群算法 电化学处理 过程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