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沥青质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延龙 佘跃惠 +2 位作者 蒲春生 张凡 董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原油的四组分和气相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饱和烃碳链分布范围较广,直连烷烃主峰碳为C16,原油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石蜡组分少,芳烃组成非常复杂,其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和高盐度海相沉积环境;胶体不稳定系数及原油的流...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原油的四组分和气相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饱和烃碳链分布范围较广,直连烷烃主峰碳为C16,原油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石蜡组分少,芳烃组成非常复杂,其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和高盐度海相沉积环境;胶体不稳定系数及原油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原油容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对伊朗原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和沉淀量的研究发现,剂油比为0.21 mL/g时,伊朗原油沥青质开始发生絮凝,利用标度方程对沥青质沉积的预测表明,当剂油比为0.27 mL/g时,伊朗原油开始出现沥青质沉积,分子量较大的沉淀剂需要较大浓度才能引发沥青质沉淀,沥青质的沉淀量随沉淀剂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析注入不同体积天然气的特征化原油拟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气举采油会导致沥青质的沉积初始压力升高,沥青质容易在井筒内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原油 沥青质沉积 沉积特征 二苯并噻吩 标度方程 拟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金水 许良华 +2 位作者 佘跃惠 李兴利 张忠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27,共4页
采用微生物富集培养分离法对南洋油田不同油样中的菲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得到2株以菲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菌株S17和S28,经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形态观察,发现两者都是具有极生单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根据生理生化... 采用微生物富集培养分离法对南洋油田不同油样中的菲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得到2株以菲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菌株S17和S28,经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形态观察,发现两者都是具有极生单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两者属于假单胞菌属的不同种。菌株S17与食树脂假单孢菌(Pseudomonas resinovorans)序列同源性为97%;菌株S28则为高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ermaerum),其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在以菲为唯一底物的条件下,菌株S28的生长速度是S17的2倍多,第4天即达到最大生长量,但是对于菲的降解而言,两者都在第10天达到最大,降解率分别为88.86%和82.02%,但是二者在起始的两天内对菲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达到70.21%和72.74%,因此可用于菲污染的快速治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16S RDNA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R水基极压润滑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罗春芝 刘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3,28+82-83,共5页
针对油基润滑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常规水基润滑剂极压润滑持效性差的问题,室内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基极压润滑剂XCR。XCR极压润滑剂是一种含S、P、Zn等活性元素的润滑剂,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无机、有机、聚合物多层复合膜,将金属与金属之间... 针对油基润滑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常规水基润滑剂极压润滑持效性差的问题,室内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基极压润滑剂XCR。XCR极压润滑剂是一种含S、P、Zn等活性元素的润滑剂,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无机、有机、聚合物多层复合膜,将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转化为金属与多层复合膜间的摩擦。对其性能评价表明,该剂润滑效果好,加量为2%时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在65%以上,而且极压润滑持效性强;抗温为150℃;对钻井液流变性基本无影响,略有降滤失作用,有一定的抑制性,可使钻井液钻屑回收率提高7%以上。该剂已在河南、中原、四川、江汉等油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钻井液添加剂 钻井液性能 水基极压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四~六面积北部聚驱后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延龙 佘跃惠 +1 位作者 张凡 董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697-6704,共8页
2001年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部开始聚驱,油水样品选自该区两口试验井,通过对两种不同激活配方培养20 d后的培养液评价得到:微生物在②号原油降解样品激活体系中的生长情况较好,20 d后菌浓可以达到108,排油圈在7 d后达到最大17 cm;微... 2001年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部开始聚驱,油水样品选自该区两口试验井,通过对两种不同激活配方培养20 d后的培养液评价得到:微生物在②号原油降解样品激活体系中的生长情况较好,20 d后菌浓可以达到108,排油圈在7 d后达到最大17 cm;微生物菌群分布结构较所加入水样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非优势菌被激活;其中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油杆菌属(Petrobacter)、拟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等都在采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作用后原油的四组分变化明显,其中饱和烃由原始样品的63.11%增加到66.27%,沥青质由4.57%下降为2.81%;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数据显示:原油经微生物降解后主峰碳由C21变为C23,①原油降解样品的Pr/Ph值由原始的1.062增加为1.156,且随生物降解作用的进行,Pr/nC17和Ph/nC18值均不断增大,大庆原油的∑nC21-/∑nC22+值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②原油降解样由原始的0.915下降为0.685;大庆原油中萘系列化合物和菲系列化合物含量占到了芳烃化合物含量的80%以上,菲系列化合物的含量达到52.71%,"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含量为11.28%,艹屈系列和联苯系列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76%和0.59%,其他芳烃化合物的总含量为4.34%;在微生物作用下多环芳烃中支链的甲基很容易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 16S rDNA克隆文库 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高效原油降解混合菌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兴丽 佘跃惠 张忠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从青海花土沟油田分离出两株高效原油降解混合菌bios2-1,bios2-2,经细菌的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bios2-1与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的相似性为99%,bios2-2与短芽孢杆菌属中的Brevibacillus levickii的相似性为... 从青海花土沟油田分离出两株高效原油降解混合菌bios2-1,bios2-2,经细菌的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bios2-1与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的相似性为99%,bios2-2与短芽孢杆菌属中的Brevibacillus levickii的相似性为95%,认为是短芽孢杆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当以花土沟原油为惟一碳源时,培养7d后,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70%左右。气相色谱和族组分分析表明,混合菌作用后,原油的轻质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重质组分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原油的粘度也降低了30.26%,凝固点降低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原油 生物降解 气相色谱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降解菌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良华 杨金水 +4 位作者 佘跃惠 张忠智 高桂霞 王正良 向廷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1,共3页
对大港油田的不同油样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到2株可将菲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菌株S17和S28,其可降解温度为20-65℃,最适宜降解温度为37℃。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两者属于假单孢菌属的不同种。菌株S17与食树脂假单孢茵(Pseudo... 对大港油田的不同油样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到2株可将菲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菌株S17和S28,其可降解温度为20-65℃,最适宜降解温度为37℃。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两者属于假单孢菌属的不同种。菌株S17与食树脂假单孢茵(Pseudomonas resinovorans)的序列同源性为97%;菌株S28与高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ermaerum)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初步推测S28为高温假单胞菌。将两者用于原油的降解,7d后2株菌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4.7%和80.7%,经原油族组分分析,2株菌都可降解原油中的重烃组分。外加碳源蔗糖和氮源酵母膏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2株菌对原油的降解。岩心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的混合发酵液可提高聚合物驱后岩心的原油采收率1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ME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