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个陆地棉表型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强 杨祖荣 +1 位作者 王谧 范玉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25-26,共2页
以15个陆地棉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产量、品质两类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选材料产量与品质性状上的遗传距离其相关系数为0.88,表现为极显著;两类遗传距离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指、大样衣分、衣分均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系数... 以15个陆地棉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产量、品质两类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选材料产量与品质性状上的遗传距离其相关系数为0.88,表现为极显著;两类遗传距离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指、大样衣分、衣分均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8^-0.017,且不显著;两类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程度低,其相关系数为-0.319~0.055,均不显著。品质性状遗传距离与各品质性状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均优于产量性状遗传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表型遗传距离 产量 品质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与纤维品质表型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强 王谧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6,共2页
以15个陆地棉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产量、品质两类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所选材料产量与品质性状上的遗传距离其相关系数为0.88,表现为极显著;两类遗传距离均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指、大样衣分与衣分均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系... 以15个陆地棉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产量、品质两类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所选材料产量与品质性状上的遗传距离其相关系数为0.88,表现为极显著;两类遗传距离均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指、大样衣分与衣分均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居于-0.228^-0.017,且不显著;两类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程度低,其变幅为-0.319~0.055,均不显著。比较而言,品质性状遗传距离与各品质性状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均优于产量性状遗传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表型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第5节间长度与出穗促进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志新 王美欢 +2 位作者 徐超飞 李华军 李晓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2-1876,共5页
出穗促进率和株高变化是反映水稻品种光温生态响应的重要指标。能否在育种阶段采用相对容易识别的性状来判断水稻品种的生态响应能力,对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12个水稻亲本聚合杂交后代选出的36个高代稳定自交系及其亲本... 出穗促进率和株高变化是反映水稻品种光温生态响应的重要指标。能否在育种阶段采用相对容易识别的性状来判断水稻品种的生态响应能力,对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12个水稻亲本聚合杂交后代选出的36个高代稳定自交系及其亲本共48份材料,在湖北荆州作中稻以及在广州作早稻和晚稻,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株高及各组成成分变化与出穗促进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5节间长度是株高成分中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部分,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出穗促进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早稻和中稻、中稻和晚稻、早稻和晚稻3种情况下,第5节间长度变化和出穗促进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52和0.49,均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43和0.36,也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第5节间长度容易受光温条件的影响,是生态响应变化的重要指标,越是敏感的材料响应越大,适应性越差。因此,不同环境条件下第5节间长度可用作判断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的响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出穗促进率 第5节间长度变化 相关性 广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无土旱育苗技术——带拮抗菌和带基质移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谧 王维东 +3 位作者 范玉刚 张罡 刘平 钟雪芬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育苗技术 移栽 基质 棉花 拮抗菌 木质化 下胚轴 无土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两带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谧 王维东 +3 位作者 范玉刚 赵志华 刘平 卜群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33-5034,共2页
[目的]完善棉花"两带育苗"(带基质移栽和带拮抗作用的无土旱育苗技术)的配方结构。[方法]以棉苗发芽率为测定指标,在单质试验基础上采用DPS均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拟、优化求解,再验证最优配方。[结果]最... [目的]完善棉花"两带育苗"(带基质移栽和带拮抗作用的无土旱育苗技术)的配方结构。[方法]以棉苗发芽率为测定指标,在单质试验基础上采用DPS均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拟、优化求解,再验证最优配方。[结果]最佳基质配方为:X1占69.72%,X2占30.82%,X3占2.31%,X4占1.59%,X5占0.25%。此时的出苗率预测值达到81.63%。[结论]均匀设计法用于基质配方的筛选,能明显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费用,并在保证提整性、保水性等关键性能上得出较为理想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两带育苗 无土旱育苗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陆地棉MAGIC群体定位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QTL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聪 李晓方 +1 位作者 李定国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0-1333,共14页
棉花的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着棉花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方式。为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8个亲本构建的包含960个株系的陆地棉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和SSR标记对这些性状进行... 棉花的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着棉花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方式。为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8个亲本构建的包含960个株系的陆地棉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和SSR标记对这些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共8个相关性状进行了3年3个地点共5个环境的田间试验。经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综合多环境的表型数据,发现MAGIC群体比亲本有更丰富的表型变异。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变化范围为0.17~0.71。结合284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51、27和9个显著关联的位点,这些位点都表现出微效性,表明该陆地棉MAGIC群体在性状位点的挖掘方面具有高效性。检测到20个标记位点或区间控制多个性状,还发现单株有效铃数、单铃皮棉重、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存在染色体热点区域,对多性状综合研究或单性状深入挖掘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后续深入利用MAGIC群体进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一些表型优良的材料和关联到的位点为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MAGIC群体 产量 生育期 株高 SSR标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半胱氨酸蛋白酶FaRD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结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正武 景雄 刘志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09-5611,共3页
同源克隆结合RACE(Ro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花芽中克隆到了半胱氨酸蛋白酶FaRDL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605352)。结果表明,其cDNA全长1 298 bp,包括1个编码362个氨基酸共1 089 bp... 同源克隆结合RACE(Ro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花芽中克隆到了半胱氨酸蛋白酶FaRDL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605352)。结果表明,其cDNA全长1 298 bp,包括1个编码362个氨基酸共1 08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蛋白与拟南芥中木瓜蛋白酶GCP1的同源性最高,属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木瓜蛋白酶亚家族,有1个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1个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体肽和1个由Cys149-His285-Asn305木瓜蛋白酶家族保守的催化三联体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半胱氨酸蛋白酶 FaRDL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苦荞子粒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敏 刘志雄 方正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076-6078,共3页
分析了5个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在湖北省五峰县2个不同海拔高度生态试验点的子粒黄酮、氨基酸和多酚含量变化,旨在为摸索苦荞高效栽培模式,并为选育生态弱响应苦荞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海拔种植可提高苦荞... 分析了5个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在湖北省五峰县2个不同海拔高度生态试验点的子粒黄酮、氨基酸和多酚含量变化,旨在为摸索苦荞高效栽培模式,并为选育生态弱响应苦荞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海拔种植可提高苦荞黄酮、氨基酸与多酚的含量;相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品种间的黄酮、氨基酸和多酚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西农9909在2个生态试验点的子粒黄酮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与海拔1 400 m种植相比,海拔780 m种植条件下品种间3种营养成分下降幅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黄酮含量各品种下降幅度较小,为2.86%~10.53%,多酚含量下降幅度为4.74%~28.57%,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为9.52%~77.59%;不同品种对海拔高度变化的敏感性也不同,在供试的5个品种中,SNKQ-1对生态环境因子变化钝感,而云荞2号对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 黄酮 多酚 氨基酸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射“9311”水稻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德建 梁发茂 +2 位作者 胡刚 邢永忠 李志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6-882,共7页
突变体的创建和筛选是挖掘基因功能的重要来源,也是扩充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60Coγ射线处理籼稻"9311"种子,经过M2筛选及M3鉴定,共获得128份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0.24%。突变类型包括生育期及育性突变、叶片性状突变... 突变体的创建和筛选是挖掘基因功能的重要来源,也是扩充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60Coγ射线处理籼稻"9311"种子,经过M2筛选及M3鉴定,共获得128份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0.24%。突变类型包括生育期及育性突变、叶片性状突变、茎秆形态突变、穗部形态突变、子粒形态突变等,此外,还发现一个植株变矮、节间和叶片变短且不能进入生殖生长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在湖北和海南连续种植都不能开花结实。筛选的突变体不仅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部分突变体还可直接作为育种材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诱变 Γ射线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开花时间调控基因SVP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丹丹 毛群飞 +2 位作者 张金顺 杨丹 赵福永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应用同源克隆法和RT-PCR技术分别从异源四倍体油菜湘油15号和四川黄籽花序组织中克隆了Short veg-etative phase(SVP)基因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BnSVP-1、BnSVP-2、BnSVP-3、BnSVP-4、BnSVP-5和BjSVP-1、BjSVP-2、BjSVP-3,GenBank登录... 应用同源克隆法和RT-PCR技术分别从异源四倍体油菜湘油15号和四川黄籽花序组织中克隆了Short veg-etative phase(SVP)基因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BnSVP-1、BnSVP-2、BnSVP-3、BnSVP-4、BnSVP-5和BjSVP-1、BjSVP-2、BjSVP-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906717、JQ906718、JQ906719、JQ906720、JQ316471和JQ906715、JQ906716、JQ31647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SVP同源基因编码区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MIKC结构域,是一类MADS-box调控基因。表达结果分析表明,光周期和GA3处理会使SVP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而春化处理后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相似,其表达模式的改变会导致开花时间提早;在开花前,SVP基因在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花期,在花器官的雄蕊、雌蕊和萼片中均有表达,在花瓣中无表达;幼角果的角果皮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幼嫩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开花时间 SVP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粲 王中梅 +1 位作者 刘炜 李志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403-11404,共2页
以转基因植物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生物反应器 外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田间抗病丰产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能 张露元 +4 位作者 范金娇 刘斌 余选礼 李晓方 王云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号和广尤1号共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以单一基因型优质高产籼稻品种红优7号为对照,在云南省籼稻区德宏州芒市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田间稻瘟病病情指数为0.41~2.49,属于轻发生和偏轻发生;稻曲病病情指数为3.23~7.62,属于偏轻发生;田间未发生白叶枯病。品种群体内株高变异系数较小,介于3.25~4.56,农艺性状一致。参试品种产量为9459.0~10960.5 kg/ha,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结论】供试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籼稻区德宏田间整齐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在云南德宏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基因型种群品种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 丰产性 云南德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3号的选育和相关问题说明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超飞 李华军 李晓方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71-73,共3页
以第一个商业化的多基因型种群水稻品种多集新3号为例,从育种技术、种子生产和种子执法3个层面,澄清了人们对精准化多基因型种群品种所存在的一些疑惑问题,并分析了精准化多基因型种群育种对作物育种的价值和种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多基因型种群 品种形态 种子生产 多集新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