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触发下砂岩侵入体变形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作松 易雪斐 +1 位作者 吉霞 向建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0-1542,共13页
砂岩侵入体形成的触发机制有差异压实、地震、流体注入、波浪、重力滑动等,但普遍认为地震是最常见的一种触发机制。目前对于地震触发的砂岩侵入体的变形机理研究还相对薄弱,通过建立一套模拟地震触发砂岩侵入体的实验装置,成功地模拟... 砂岩侵入体形成的触发机制有差异压实、地震、流体注入、波浪、重力滑动等,但普遍认为地震是最常见的一种触发机制。目前对于地震触发的砂岩侵入体的变形机理研究还相对薄弱,通过建立一套模拟地震触发砂岩侵入体的实验装置,成功地模拟了地震发生不同阶段的砂质变化过程。基于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将地震触发砂岩侵入体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演化阶段,即:(1)震前阶段,局部地层因差异压实或地层饱含流体,导致砂质地层微弱起伏变形或无变化;(2)震中阶段,由于地震循环剪切波的影响以及不同介质内地震波波速存在差异,地层异常压力迅速增大并突破上覆盖层破裂强度,产生裂缝,同时砂质发生液化、流化形成一系列的变形构造;(3)震后阶段,伴随余震的产生,液化砂质会继续进行小规模的迁移改动直到地震完全结束,砂岩侵入体整体形态固定。地震作用可以独立触发砂岩侵入,也可以诱发其他地质作用,共同控制砂岩侵入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砂岩侵入体 物理模拟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杜家元 陈维涛 张昌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561,共7页
伴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地层岩性圈闭已经成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为此,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这一主力含油层段进行了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的分析。认为盆地新近纪以来多期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多种沉积体系的共同发... 伴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地层岩性圈闭已经成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为此,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这一主力含油层段进行了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的分析。认为盆地新近纪以来多期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多种沉积体系的共同发育,2种类型坡折及其对应的低位体,以及2次构造运动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呈现出陆架区、坡折区各具特色、层序界面附近层段最为有利、油气运移通道是成藏主控因素等规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圈闭 形成条件 发育规律 新近系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林 黄光辉 +2 位作者 李剑 李志生 杨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5,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该区域天然气的来源存在争议.在大量资料统计和实验分析工作基础上,对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呼图壁气田、霍尔果斯油气田的天然气均来自侏罗纪煤层烃源岩,为同源、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天然... 准噶尔盆地南缘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该区域天然气的来源存在争议.在大量资料统计和实验分析工作基础上,对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呼图壁气田、霍尔果斯油气田的天然气均来自侏罗纪煤层烃源岩,为同源、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天然气中的甲烷氢同位素较重,且分布集中,属陆相淡水湖沉积环境;呼图壁气田的天然气属于成熟—高成熟煤型气,霍尔果斯油气田的天然气属于成熟煤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然气 地球化学参数 成因分析 甲烷氢同位素 庚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岩石电性和弹性参数求取地层储层参数 被引量:4
4
作者 池美瑶 唐新功 +1 位作者 向葵 孙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1-46,共6页
储层参数的准确求取可为提高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的精度、减少勘探开发的风险提供帮助。通过基于Auto Scan-Ⅱ和Auto Lab-1000平台的岩石物理实验获取了低孔致密泥质砂岩岩石的弹性及电性参数,对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 储层参数的准确求取可为提高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的精度、减少勘探开发的风险提供帮助。通过基于Auto Scan-Ⅱ和Auto Lab-1000平台的岩石物理实验获取了低孔致密泥质砂岩岩石的弹性及电性参数,对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的转换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认为由电阻率与孔渗饱三种储层参数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得到了针对W-S公式胶结系数取值的最佳范围,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储层参数的确定及储层预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岩石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参数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密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丹 唐新功 熊治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6-951,共16页
青藏高原东缘是高原物质向E及SE扩展的重要通道,掌握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密度结构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地面实测的9条交叉的重力测线数据,以深地震反射剖面为约束,采用人机交... 青藏高原东缘是高原物质向E及SE扩展的重要通道,掌握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密度结构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地面实测的9条交叉的重力测线数据,以深地震反射剖面为约束,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缘地下的二维密度结构,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三维密度结果。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具有巨厚的地壳,莫霍面埋深最深约为61km,而四川盆地的莫霍面埋深约为42km,以龙门山-安宁河-小金河断裂为界,两侧形成了莫霍面深度变化梯度带;从反演得到的沉积层厚度来看,沉积层在青藏高原东缘几个块体内呈现中心普遍厚度较大、边缘厚度较薄的特点。结合该地区的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青藏高原东缘的莫霍面和沉积层厚度分布与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对未来地震预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壳密度结构 莫霍面 沉积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