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原胶固化红黏土力学裂隙及微观机理研究
1
作者 邓宏稷 陈月顺 +1 位作者 殷操 董环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0-3074,共15页
为解决传统固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环保型生物胶对红黏土进行固化研究。通过室内力学和微观试验,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XG)对红黏土的力学裂隙特性、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和微观性的... 为解决传统固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环保型生物胶对红黏土进行固化研究。通过室内力学和微观试验,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XG)对红黏土的力学裂隙特性、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和微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加XG固化土的抗剪强度近似线性增加,随着XG含量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先增后减。随着XG含量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8 d间增长最快;未固化试样破坏以劈裂为主,固化试样中间出现鼓胀;固化土的变形模量(E_(50))随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28 d后E50增加了7.71%。随着循环次数增多固化土裂隙发展缓慢,主要是次生裂隙向主裂隙演化。固化土的内摩擦角随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黏聚力和抗压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多呈减小趋势。CBR随XG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峰值达24.1%。掺XG后生成片状/针状水化物覆盖在土颗粒表面,将孔隙进行填充,形成密实团聚体。28 d后固化土中亲水性矿物减少,共减少53.99%。孔隙分析表明,XG固化土的平均孔隙率减小,总孔隙率减小。研究结果为解决红黏土路基承载力不足、多裂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化方法,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和黄原胶 力学性能 加州承载比 干湿循环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底剂与改性麦饭石协同作用下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栾知明 盛又聪 +2 位作者 李世汨 徐扬帆 陈文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4,共9页
该文从调节富营养化水体底质环境和沉水植物生态恢复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并探索针对城市浅水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高效复合底泥改良剂。实验选取水环境治理常用的4种改底剂:氧化钙、过氧化钙、硝酸钙、过硫酸氢钾,联合镁元素负载改性麦饭... 该文从调节富营养化水体底质环境和沉水植物生态恢复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并探索针对城市浅水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高效复合底泥改良剂。实验选取水环境治理常用的4种改底剂:氧化钙、过氧化钙、硝酸钙、过硫酸氢钾,联合镁元素负载改性麦饭石对污染底泥进行复合改良处理,同时结合沉水植物苦草种植生长效果综合评价不同改底剂与镁改性麦饭石组合对于苦草的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镁改性麦饭石复合处理过程中,氧化钙对于上覆水体中总磷及底泥氨氮的固定作用最好,但处理后水体环境对于苦草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效果;硝酸钙处理后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处理后苦草生长效果较差;过氧化钙和过硫酸氢钾进行底泥复合改良后植物生长状态较好,其中过氧化钙实验组沉水植物净重增长倍数最大,同时过氧化钙对于将富营养状态下的显著影响环境因子(底泥中氨氮、总磷、总有机碳)含量控制在适宜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范围内的效果优于过硫酸氢钾。过氧化钙+镁改性麦饭石复合改良底泥的措施较其他改底剂组合更适合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沉水植物生态修复的底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改底剂 改性麦饭石 原位修复 湖泊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平原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静 宋梦林 +1 位作者 臧超 殷仁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选取松辽平原典型地下水监测站点,收集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月尺度数据资料,并从松辽流域水资源公报中获取降水、农田灌溉用水、地下水开采等数据。基于M-K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贡献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辽平原地下水埋深年内、年... 选取松辽平原典型地下水监测站点,收集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月尺度数据资料,并从松辽流域水资源公报中获取降水、农田灌溉用水、地下水开采等数据。基于M-K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贡献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辽平原地下水埋深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识别出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松辽平原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4%,农业用水的增加导致松辽平原用水总量显著增长;(2)松辽平原的3个亚平原区中,松嫩平原地下水埋深呈现出显著的减小趋势,而三江平原与辽河平原的地下水埋深呈现出增长趋势;(3)GDP、工业用水是辽河平原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而对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田灌溉用水、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M-K趋势分析 关键因子 相对贡献率 松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