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南四省(区)川滇高山栎潜在适生区的影响
1
作者 张政 简毅 +7 位作者 王丽华 陈姝含 李娇 袁亚玲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45,65,共11页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er&E.H.Wilson in Sarg.)未来潜在适生区的影响,利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了当前(1970—2000年)及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时期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er&E.H.Wilson in Sarg.)未来潜在适生区的影响,利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了当前(1970—2000年)及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时期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川滇高山栎在西南四省(区)的潜在分布,并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滇高山栎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当前,川滇高山栎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0654 km^(2),占西南四省(区)面积的29.46%,四川是主要分布区,面积达326831 km^(2);其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33342、180966、446346 km^(2)。②在2041—2060年,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川滇高山栎适生区总面积将分别增加0.92%、6.71%、1.63%,在2061—2080年将分别增加5.65%、1.39%、10.66%。③适生区主要在云南和贵州的相对高海拔地区扩张,在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相对低海拔地区出现收缩。④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川滇高山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0%、14.0%、25.9%、18.8%。在未来,四川仍为川滇高山栎的最大适生区,但需在四川东部加强保护。除此之外,可考虑在云南东北部以及贵州西南部地区进行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