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智能制造中心为例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鑫 刘宁 +4 位作者 隋秀梅 王姗珊 韩玉辉 李楠舟 高玉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32,共5页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双高”建设要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为核心,理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逻辑,开展专业群建设。具体举措为:以“双高”建设发展为契机,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智能制造相关先进技术网络教学和培训资源平台,开...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双高”建设要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为核心,理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逻辑,开展专业群建设。具体举措为:以“双高”建设发展为契机,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智能制造相关先进技术网络教学和培训资源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和培训,打造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社会服务平台,将专业群打造成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群,为吉林高等职业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长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高”建设 专业群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春梅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4期79-80,共2页
唯有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 唯有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人才培养角度入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提供优质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提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最后介绍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线技术的工业网络控制实训装置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唐敏 鲁子卉 隋欣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满足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课程教学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工业网络控制实训装置进行设计,涵盖了PLC技术、总线技术、伺服技术、变频器技术、通信技术、组态技术等,具有易维护、实用性强、可拓展等特点。并以该装置为实训教学对象... 为了满足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课程教学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工业网络控制实训装置进行设计,涵盖了PLC技术、总线技术、伺服技术、变频器技术、通信技术、组态技术等,具有易维护、实用性强、可拓展等特点。并以该装置为实训教学对象,结合课程教学需求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网络控制技术,提升职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 PLC技术 实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仿真的扭力梁正向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欢 于飞 +4 位作者 刘宁 余振龙 张明远 刘宇 杨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针对扭力梁正向开发的常见问题和关键技术,利用数值仿真手段,以封闭管梁和开口板梁这2种结构的扭力梁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包括扭力梁方案设计、DMU校核、产品和工艺CAE校核、扭力梁变形数值仿真以及变形补偿等关键技术,为主机厂正向开... 针对扭力梁正向开发的常见问题和关键技术,利用数值仿真手段,以封闭管梁和开口板梁这2种结构的扭力梁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包括扭力梁方案设计、DMU校核、产品和工艺CAE校核、扭力梁变形数值仿真以及变形补偿等关键技术,为主机厂正向开发扭力梁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研究如下:1)依据设计输入,首先需进行横梁位置和截面设计,重点是确定横梁剪切中心,由数值仿真结果可知不同的横梁截面设计对剪切中心的Z向距离影响较大;2)在扭力梁式悬架运动间隙校核中,相比平行轮跳工况,反向轮跳工况严苛,易导致轮胎和轮罩产生干涉磨损风险;3)利用数值仿真技术研究了2种扭力梁结构的扭转刚度,相比开口板梁,封闭管梁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利用数值仿真技术研究了2种扭力梁结构在扭转工况下的外应力、2种横梁成形过程中的内应力,如果横梁同位置处的内、外应力叠加,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疲劳开裂风险,应从材料、结构和工艺角度给出解决方案;4)在整车下线弹簧载荷作用下,扭力梁的变形对前束和外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应给予扭力梁前束和外倾等值、反向机加角度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梁 正向开发 数值仿真 反向轮跳 前束和外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工电子技术”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马骏 方振龙 《南方农机》 2022年第8期162-165,共4页
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体系性的变革,并且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精品在线课程的完善,师生也逐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在线课程的在线资源、在线... 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体系性的变革,并且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精品在线课程的完善,师生也逐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在线课程的在线资源、在线评价优势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教学实施平台。本研究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角度阐述了应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境搭建、考核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职业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建设思路,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线课程 教育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摩擦估计和补偿控制的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锐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8-292,共5页
为了能较好地克服直接驱动机电伺服系统控制过程中摩擦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使控制结果更为准确,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摩擦估计和补偿控制的高精度直接驱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对直接驱动伺服系统的运动学进行分析,获取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方程... 为了能较好地克服直接驱动机电伺服系统控制过程中摩擦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使控制结果更为准确,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摩擦估计和补偿控制的高精度直接驱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对直接驱动伺服系统的运动学进行分析,获取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方程,并利用该方程得出黏性摩擦、库仑摩擦以及摩擦力矩的方程,利用可变电压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器设计了直接驱动伺服控制系统。在电磁转矩模型的基础上,求取了伺服系统的控制方程。采用自适应的PID控制器以及最佳跟踪模型,构造了一个具有补偿反馈和比例积分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模型,通过该模型自适应地对摩擦值进行估计和补偿,以实现对直接驱动机电伺服系统的准确控制。实验中采用了不同波形作为参考信号的激励,利用本文方法对参考信号进行了拟合。从实验结果可见,本文方法对直接驱动机电伺服系统的控制准确度较高,对不同激励信号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伺服系统控制 自适应摩擦估计和补偿 自适应控制模型 补偿反馈 比例积分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在温室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敏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1期42-44,共3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温室监控系统,对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现场总线技术特点,提出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到温室控制系统中,系统采用西门子PLC作为控制器,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使用WinCC组态软件进行...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温室监控系统,对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现场总线技术特点,提出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到温室控制系统中,系统采用西门子PLC作为控制器,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使用WinCC组态软件进行系统监控界面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构建方法、控制系统通信原理以及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农作物对温室因子温湿度、CO2浓度等参数的监控要求,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BUS 温室控制 PLC WIN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材料超声滚压加工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采用普通滚压加工工艺对钛合金材料进行加工时,存在因低频冲击造成的工件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和表面硬度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钛合金材料超声振动滚压工艺仿真及实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超声滚压加工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找出... 采用普通滚压加工工艺对钛合金材料进行加工时,存在因低频冲击造成的工件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和表面硬度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钛合金材料超声振动滚压工艺仿真及实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超声滚压加工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找出了影响超声滚压加工性能的相关因素;然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钛合金材料的仿真模型,分析了超声滚压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强化机理;最后,设计了钛合金工件的超声滚压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指标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仿真模型和残余应力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静载荷和超声振幅的增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相对均匀且趋于平稳,表面粗糙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表面硬度随强化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振幅为20μm时,工件表面质量和性能相对较好,此时残余应力均值为849 MPa,表面粗糙度均值为0.1μm。该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滚压制造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材料表面强化技术 超声振动滚压工艺 残余应力 表面硬度 表面粗糙度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玻璃磨削亚表面损伤预测模型及DOE实验设计
9
作者 杨晓辉 周凌宇 +1 位作者 刘宁 孟宪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5,共6页
为了掌握光学玻璃材料杯型砂轮研磨与表面粗糙度(SR)和亚表面损伤(SSD)机理,本文建立BK7光学玻璃杯型砂轮研磨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通过改变磨削参数来研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DOE试验,研究影响SR与SSD的显著性特征因子,并分析了... 为了掌握光学玻璃材料杯型砂轮研磨与表面粗糙度(SR)和亚表面损伤(SSD)机理,本文建立BK7光学玻璃杯型砂轮研磨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通过改变磨削参数来研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DOE试验,研究影响SR与SSD的显著性特征因子,并分析了各因子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5.47%。采用角抛光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表面裂纹,并测量裂纹的深度。最后,基于Li的模型,建立基于磨削工艺参数的亚表面损伤的新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和预测模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6.19%,并且新预测模型结果要优于Li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亚表面损伤 BK7光学玻璃 预测模型 杯形砂轮磨削 DOE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仿真的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欢 李柏週 +2 位作者 毛成明 刘宁 刘志波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目的实现吸能盒的高碰撞吸能性和低成本化设计。方法以传统的方形冲焊结构吸能盒为研究对象,将其优化为十字型冲焊和十字型内高压成形结构吸能盒,并利用成形数值仿真技术对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进行了成形性研究,还利用碰撞数值仿真... 目的实现吸能盒的高碰撞吸能性和低成本化设计。方法以传统的方形冲焊结构吸能盒为研究对象,将其优化为十字型冲焊和十字型内高压成形结构吸能盒,并利用成形数值仿真技术对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进行了成形性研究,还利用碰撞数值仿真技术对3种吸能盒结构进行了碰撞性能研究。结果为提高碰撞吸能性,将传统方形冲焊结构吸能盒的4条主吸能常规传力路径,优化为十字型冲焊和十字型内高压成形结构吸能盒的12条主吸能传力路径,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同时能实现减重6.4%;利用成形数值仿真技术对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进行了成形性研究,结果显示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通过一模十二件生产,能具备优良的可制造性和经济性,相比方形冲焊吸能盒,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可实现降成本5.7%;利用碰撞数值仿真技术对3种吸能盒进行正面100%碰撞和正面40%偏置碰撞性能研究,相比方形冲焊吸能盒,结果显示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吸收能量分别增加12.8%和32.0%,碰撞力峰值分别降低8.4%和39.2%,比吸能分别增加20.5%和41.0%。结论相比方形冲焊吸能盒,十字型内高压成形吸能盒可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和高碰撞吸能性,同时还兼具优良的可制造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盒 十字型 内高压成形 数值仿真 碰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仿真的扭力梁变形对前束外倾影响的分析
11
作者 李欢 余振龙 +2 位作者 于飞 刘宁 张鑫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73,共6页
为研究扭力梁悬架车辆在整车下线状态下由于扭力梁变形对前束外倾角产生的影响,以某电动出租车扭力梁前束外倾角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和台架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在扭力梁零/部件开发阶段就完成前束外倾角的机加工补偿和台架验证。... 为研究扭力梁悬架车辆在整车下线状态下由于扭力梁变形对前束外倾角产生的影响,以某电动出租车扭力梁前束外倾角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和台架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在扭力梁零/部件开发阶段就完成前束外倾角的机加工补偿和台架验证。相比传统利用小批量整车前束外倾角的统计分析结果对扭力梁前束外倾角进行机加工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为主机厂对扭力梁悬架前束外倾角的机加工补偿提供了新的设计和验证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扭力梁变形数值仿真方法,计算求得弹簧对扭力梁施加下线载荷后的扭力梁前束角变化为2.7′、外倾角变化为-31.5′;2)扭力梁结构对前束角变化影响较小,对外倾角变化影响较大;3)基于扭力梁前束外倾角数值仿真变形结果,给与扭力梁前束外倾角等值、反向的机加工角度补偿,利用扭力梁悬架系统台架进行实物验证;4)对比扭力梁前束外倾角变化的数值仿真数据和台架验证数据,误差均在10%以内,扭力梁变形数值仿真结果与台架验证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最后,通过整车批量验证,较好地满足了主机厂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梁变形 前束外倾角 数值仿真 台架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艳华 范业鹏 +3 位作者 张潇月 高亚非 袁宗杰 冯竞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了解决复杂部件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物流和工业互联等技术进行产线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 为了解决复杂部件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物流和工业互联等技术进行产线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不仅满足生产要求、工作运行稳定,而且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定制化混流生产,达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生产线 设施布局 设计与仿真 叶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高压成形的副车架管梁逆向重构降内压研究
13
作者 李欢 李云鹏 +3 位作者 雷娇娇 刘宁 余振龙 罗大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在保证成形精度的前提下,为实现内高压成形零件的低成形内压化设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某副车架内高压成形管梁,提出了一种正向设计和逆向重构的低成形内压化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应用正向设计技术完成内高压成形管梁结构设计;利用数... 在保证成形精度的前提下,为实现内高压成形零件的低成形内压化设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某副车架内高压成形管梁,提出了一种正向设计和逆向重构的低成形内压化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应用正向设计技术完成内高压成形管梁结构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成形内压在205 MPa较高水平时,可以保证管梁的成形精度,高成形内压不利于内高压成形管梁生产成本的控制;利用逆向重构技术对管梁完成逆向重构,其在95 MPa成形内压下的成形精度,即可达到初始模型在205 MPa成形内压下的成形精度水平;依据管梁的逆向重构模型完成样件试制和工艺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相比初始模型205 MPa成形内压下的仿真结果,该方法最终实现成形内压降低53.7%,最大贴模偏差降低25.0%,同时实现最小壁厚增加2.9%;应用内高压成形管梁的副车架总成最终通过了台架试验150%耐久性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高压成形管梁 数值仿真 成形内压 正向设计 逆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纳米孔内电渗现象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张琳 陈思航 +1 位作者 冯竞慧 李明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电渗现象是在外加电场下,电解质溶液通过带电多孔介质或毛细管时的液体运动。电渗现象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控的液体输运方式,广泛应用于微流控、生物医学检测、化学分析、土壤修复和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高通量基因测序。电渗现象受电场强... 电渗现象是在外加电场下,电解质溶液通过带电多孔介质或毛细管时的液体运动。电渗现象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控的液体输运方式,广泛应用于微流控、生物医学检测、化学分析、土壤修复和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高通量基因测序。电渗现象受电场强度、液体黏度、电导率和介质孔隙结构影响,系统研究纳米限域内电渗流的物理性质对优化其应用非常重要。由于纳米级研究的挑战,实验上测量电渗流性质较为困难,理论和数值模拟成为研究电渗现象的有效方法。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蛋白质纳米孔内电渗流(EOF)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在不同电场强度和溶液盐浓度条件下的行为。采用Poisson-Nernst-Planck和Navier-Stokes方程组耦合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详细分析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分布和流体流动。研究发现,电渗流速度和电场强度的分布在纳米孔中极不均匀,且受到外加电势和溶液盐浓度的显著影响。在高盐浓度环境下,电渗流速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孔的中心区域。此外,电场强度的梯度显著影响了电渗流速度的分布,揭示了通过调控电场控制电渗流的可能性。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纳米孔内的电动特性提供了视角,并指出了其在分子分离和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纳米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薄壁件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福权 方振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在钛合金薄壁件的铣削加工过程中,存在薄壁件变形大、加工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振动的辅助铣削加工工艺方法。首先,分析了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变形机理,得到了影响工件变形的关键因素,为后续参数指标分析提供参考;然后,利... 在钛合金薄壁件的铣削加工过程中,存在薄壁件变形大、加工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振动的辅助铣削加工工艺方法。首先,分析了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变形机理,得到了影响工件变形的关键因素,为后续参数指标分析提供参考;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钛合金薄壁件的形变和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超声振动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后,在超声辅助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薄壁件铣削形变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加工可有效解决薄壁件铣削变形问题,大幅提高其加工精度;随着主轴转速和超声功率的增加,薄壁件的变形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薄壁变形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该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与理论值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由此可见,该结论可为钛合金薄壁件铣削加工中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 加工精度 工艺参数 薄壁件铣削变形 进给速度 超声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伺服电机部件加工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鑫 李国斌 +2 位作者 高亚非 熊艳华 刘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7-202,共6页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和大众消费理念的更新,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势在必行。以伺服电机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首先描述了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主要包含生产线的功能需求分析、工艺设计分析、模块...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和大众消费理念的更新,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势在必行。以伺服电机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首先描述了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主要包含生产线的功能需求分析、工艺设计分析、模块设计分析、生产线整体设计分析等;其次,依据伺服电机核心零部件加工相关工艺以及智能生产线设计方案结果,采用高德生产线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生产线进行场地布局优化和模拟仿真调试;最后,根据生产线仿真结果,组建生产线并进行调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生产线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生产效率相对于传统生产线提高40%以上,同时也为生产其他复杂零部件生产线的组建提供一种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生产线 设计分析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载荷下液压缸非线性动态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鹏霏 和鹏 +1 位作者 于泰龙 贺宇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9,共8页
针对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液压缸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液压弹簧刚度非线性变化引起的软硬弹簧现象,以及时变摩擦力随速度变化呈现出负阻尼特征的产生机理,指出二者耦合作用是造成液压缸出现非线性动态特性的根本... 针对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液压缸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液压弹簧刚度非线性变化引起的软硬弹簧现象,以及时变摩擦力随速度变化呈现出负阻尼特征的产生机理,指出二者耦合作用是造成液压缸出现非线性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之后,采用数值方法离散时间域步长,基于Taylor展开法确定摩擦阻尼,通过迭代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获得活塞的速度、位移等性能参数曲线;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采用MATLAB软件对交变载荷作用下液压缸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实测出现的时域波形复杂、尖峰繁多等现象相符,可以较好地模拟液压缸的非线性运动规律,能够对工程实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弹簧刚度 时变摩擦力 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 数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传感器测量联合最小二乘法的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宏超 邱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7-52,共6页
为提高机器人跟踪期望路径的准确性,以改善机器人的工作质量,结合传感器测量和最小二乘法设计一种机器人路径控制方法。通过3个激光距离传感器构造机器人测量系统,利用距离传感器得出平面上3个点的测量距离,从而计算出末端执行器和曲面... 为提高机器人跟踪期望路径的准确性,以改善机器人的工作质量,结合传感器测量和最小二乘法设计一种机器人路径控制方法。通过3个激光距离传感器构造机器人测量系统,利用距离传感器得出平面上3个点的测量距离,从而计算出末端执行器和曲面之间的距离。采用曲面的法向量描述曲面上任意点处的曲面。通过刀具中心点位置和旋转矩阵,求取曲面上每个测量点的位置,进而计算出刀具中心点到曲面上任意点的距离与交点位置。使用二次系数矩阵求取近似曲面的z分量,采用距离传感器测量所得的当前和先前测量点,进行最小二乘近似来确定未知平面和抛物面参数,进而根据期望路径求取路径方向和刀具方向,从而实现对期望路径的跟踪。结果表明:与模糊PI控制方法相比,利用所提方法跟踪平面和立体期望路径时准确度较高,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控制机器人对期望路径进行准确跟踪,为改善机器人的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路径跟踪 传感器测量 最小二乘法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有限元仿真的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吕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导致切削性下降、刀具磨损加剧,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为研究钛合金切削性能和刀具磨损机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钛合金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 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导致切削性下降、刀具磨损加剧,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为研究钛合金切削性能和刀具磨损机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钛合金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制;设计Ti6Al4V钛合金车削实验,研究不同加工参数对刀具磨损程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钛合金时,刀具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尖和后刀面位置,刀具的磨损长度随车削速度的增加而变大,随车削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进给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变大的情况,实验和仿真结果趋于一致,平均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硬质合金刀具 刀具磨损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超声振动刻划BK7玻璃的亚表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针对光学玻璃磨削加工中出现的加工困难、工件表面质量较差以及工件内部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方法对BK7玻璃进行刻划,研究超声振动功率、刻划速度和刻划深度对亚表面裂纹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刻划相比于普通刻... 针对光学玻璃磨削加工中出现的加工困难、工件表面质量较差以及工件内部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方法对BK7玻璃进行刻划,研究超声振动功率、刻划速度和刻划深度对亚表面裂纹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刻划相比于普通刻划,亚表面裂纹深度最大下降了19.7%;随着刻划速度的增大,刻划后沟槽底部的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逐渐增大;随着沟槽截取深度的增加,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整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出现明显的分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加工 BK7玻璃 有限元仿真 亚表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