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坳陷期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巍 刘招君 +3 位作者 崔宝琛 郭少斌 李想 董清水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坳陷期的低位体系域是半干热气候下构造沉降速率较大时的产物;湖进体系域是构造沉降率较大、气候温湿及海侵补给的共同作用结果,其中海侵补给是主要因素,构造沉降和气候条件是基本因素;高位体系域是湿热气候下构...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坳陷期的低位体系域是半干热气候下构造沉降速率较大时的产物;湖进体系域是构造沉降率较大、气候温湿及海侵补给的共同作用结果,其中海侵补给是主要因素,构造沉降和气候条件是基本因素;高位体系域是湿热气候下构造沉降与沉积物供给持平时的产物;湖退体系域是气候由湿热渐变干热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坳陷期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认识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少斌 孙少波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1期54-60,共7页
作者在全面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陆相层序及体系域发育仍受控于湖平面相对变化。构造、气候及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最终通过湖平面变化表现出来。而湖平面变化可分完整旋回与不完整旋回两种情况,进而提出了所形成... 作者在全面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陆相层序及体系域发育仍受控于湖平面相对变化。构造、气候及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最终通过湖平面变化表现出来。而湖平面变化可分完整旋回与不完整旋回两种情况,进而提出了所形成的层序及体系域模式:在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和湖泊萎缩四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Ⅰ型层序;在不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三个体系域,或者湖泊扩张、湖泛、湖泊萎缩三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Ⅱ型层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实际工作为例,提出了中生代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较前人研究有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层序地层 新认识 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要素分形几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袁宝远 杨志法 肖树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岩体结构诸要素,包括结构面形态、结构面厚度、结构面分布、产状分布、孔隙分布颗粒表面形态等的分形表征,目的是提高岩体结构的定量描述程度,为岩体工程的定量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岩体 结构要素 分形几何 岩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元古宙旧庙基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景贵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辽西旧庙基性杂岩主要由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它们是由同源岩浆演化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的拉斑玄武系列。痕量元素、REE及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低的Ni、较高的H2O,说明初始岩... 辽西旧庙基性杂岩主要由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它们是由同源岩浆演化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的拉斑玄武系列。痕量元素、REE及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低的Ni、较高的H2O,说明初始岩浆起源于富含H2O的富集型地幔源区,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形成。w(Rb)/w(Ba)、w(Rb)/w(Sr)值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杂岩 地球化学 物源区 杂岩 元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北票中侏罗世海房沟组水生生物群落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建平 孙跃武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辽宁北票盆地中侏罗世海房沟组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其中的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叶肢介、水生软体动物和鱼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根据其营养水平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关键词 生物群落 中侏罗世 海房沟组 水生生物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