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伏亚萍 李鱼 +3 位作者 王健 曹周礼 段勇 郭书海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添加稠油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分离出33株能以稠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J1和SJ4,9株高效稠油降解菌.XJ1和SJ4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2.4mN/m分别降到36.1mN/m和36.2mN/m;14d摇瓶油降解率分... 添加稠油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分离出33株能以稠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J1和SJ4,9株高效稠油降解菌.XJ1和SJ4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2.4mN/m分别降到36.1mN/m和36.2mN/m;14d摇瓶油降解率分别为35.89%和31.59%,降解效率在各单菌中最高.同时研究了发酵液中XJ1和SJ4的生长量与其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经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为糖脂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降解菌 土壤微生物修复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鱼类中汞含量的演变趋势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路永正 阎百兴 +2 位作者 李宏伟 王明军 郭立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30-2433,共4页
对第二松花江门山、哨口、五棵树以及松花江干流肇源、依兰、佳木斯和同江7个断面中12种鱼类中总汞含量分析,并利用单项评定指数法埘鱼类r卜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白山至五棵树江段鱼类总汞含量逐渐增加,主要... 对第二松花江门山、哨口、五棵树以及松花江干流肇源、依兰、佳木斯和同江7个断面中12种鱼类中总汞含量分析,并利用单项评定指数法埘鱼类r卜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白山至五棵树江段鱼类总汞含量逐渐增加,主要与江中的采沙活动有关,而松花江十流肇源至同江江段变化不显著。肉食性鱼类总汞含量最高(0.103~0.220mg·kg^-1),而草食性鱼类最低,为0.006mg·kg^-1、松花江鱼类总汞含罐自1973年以来逐渐降低并且趋于平稳。目前,大多数鱼类都处于无生态风险或低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鱼类 演变趋势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视觉的宏/微双驱动微动台系统 被引量:6
3
作者 于保军 杨志刚 +1 位作者 齐会良 程光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174,共6页
提出了基于PZT的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显微... 提出了基于PZT的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显微视觉反馈控制微动台的移动和定位,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同时提出了带运动规划和估算的运动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实验研究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能良好,该微动台的最大行程80mm,定位精度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双重驱动 精密定位 显微视觉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视镜压电除雨器理论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建芳 王文成 +3 位作者 李晓韬 孙威 聂彩霞 谷峰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为了解决汽车后视镜雨天视线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振子作为驱动源的汽车后视镜除雨器,设计了除雨器的结构,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整体和关键部件压电振子进行了仿真分析。制作了样机,并对影响后视镜除雨效果的镜面振幅变... 为了解决汽车后视镜雨天视线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振子作为驱动源的汽车后视镜除雨器,设计了除雨器的结构,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整体和关键部件压电振子进行了仿真分析。制作了样机,并对影响后视镜除雨效果的镜面振幅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测试了在对称波正弦波作用下振幅随频率、电压幅值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除雨效果与Z型振子的角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镜面振幅在谐振频率处得到最优除雨效果;镜面振幅随电压增大而增大;除雨器的除雨效果随Z型振子角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Z型振子角度为60°时除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镜 压电驱动 除雨 椭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湖水体多相介质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丽 李鱼 +3 位作者 吴雨华 曹周礼 袁懋 李绪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以南湖水体中的水、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和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控PAHs中13种PAHs的分布与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12种PAHs,生物膜和水相中均检出11种PAHs,而悬浮物中只检出7种PAHs;生物膜和... 以南湖水体中的水、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和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控PAHs中13种PAHs的分布与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12种PAHs,生物膜和水相中均检出11种PAHs,而悬浮物中只检出7种PAHs;生物膜和悬浮物富集PAHs的能力相近,比表层沉积物的富集能力大一个数量级;相关分析表明,生物膜和悬浮物富集PAHs的能力归因于其有机质(TOC)的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根据菲/蒽比值和PAHs环数相对丰度对南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湖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表层沉积物 生物膜 悬浮物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