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法合成(SBA-15)-Eu_2O_3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东梅 于辉 黄凤晓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3,共5页
本文采用了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介孔分子筛SBA-15,并创新性地利用微波液相介质法、微波固相法把纳米Eu2O3成功的组装到介孔分子筛SBA-15孔道内。所制备的(SBA-15)-Eu2O3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与Eu2O3不同的发光现象,它发出单色光,使光... 本文采用了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介孔分子筛SBA-15,并创新性地利用微波液相介质法、微波固相法把纳米Eu2O3成功的组装到介孔分子筛SBA-15孔道内。所制备的(SBA-15)-Eu2O3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与Eu2O3不同的发光现象,它发出单色光,使光谱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EU2O3 固相微波法 液相介质微波法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Al_2O_3粉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翟庆洲 赖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8-1461,共4页
利用硫酸铝铵为原料,以可溶性淀粉作分散剂,用固相法制备纳米-αA12O3粉体。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T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果表明,产品为-αA12O3,粉体粒径为50 nm;FTIR研究结果表... 利用硫酸铝铵为原料,以可溶性淀粉作分散剂,用固相法制备纳米-αA12O3粉体。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T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果表明,产品为-αA12O3,粉体粒径为50 nm;FTIR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样品在波数574 cm-1有一较强的吸收带,对应Al—O键的振动吸收,这是纳米Al2O3的特征吸收带;由热分析曲线判断出反应物热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α-Al2O3粉体 硫酸铝铵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纳米介孔分子筛对Cr(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东 翟庆洲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三嵌段表面活性剂P12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SBA-15纳米介孔分子筛,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其结构。考察了溶液酸度、吸附剂用量、Cr(Ⅲ)质量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对SBA-15吸附Cr(Ⅲ... 研究了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三嵌段表面活性剂P12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SBA-15纳米介孔分子筛,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其结构。考察了溶液酸度、吸附剂用量、Cr(Ⅲ)质量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对SBA-15吸附Cr(Ⅲ)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BA-15为直径333±10nm的纤维状晶粒;在适宜条件下,SBA-15对Cr(Ⅲ)的吸附容量为12.17mg/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为异相吸附,并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在25~55℃范围内,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中放热,ΔG^0<0,ΔH^0=-28.329kJ/mol,ΔS^0=-47.454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Ⅲ) 吸附 纳米 介孔材料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CM-41组装DBC-偶氮胂的研究
4
作者 刘磊 于辉 翟庆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5-979,共5页
以纳米MCM-41孔道为模版,组装制备了二溴对氯偶氮胂(DBC-ASA)纳米簇合物。采用化学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77 K N2吸附-解吸附、红外光谱、固体扩散漫反射光谱及发光光谱表征了制备的(MCM-41)-(DBC-ASA)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D... 以纳米MCM-41孔道为模版,组装制备了二溴对氯偶氮胂(DBC-ASA)纳米簇合物。采用化学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77 K N2吸附-解吸附、红外光谱、固体扩散漫反射光谱及发光光谱表征了制备的(MCM-41)-(DBC-ASA)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DBC-ASA成功地组装在了主体MCM-41中,并且处于主体分子筛材料的纳米孔道中。(MCM-41)-(DBC-ASA)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作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二溴对氯偶氮胂 MCM-41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光度分析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翟庆洲 胡伟华 +2 位作者 袁克英 王巍 江天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从经典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及计算光度法综述了近年来钒的光度分析进展,引用文献46篇。
关键词 痕量分析 含量测定 经典光度法 动力学光度法 流动注射光度法 计算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Ⅲ)对SBA-15分子筛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翟庆洲 王巍 +2 位作者 江天肃 王媛 陈明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2-1216,共5页
借助水热法,利用三嵌段共聚物聚(1,2-亚乙基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嵌段-聚(1,2-亚乙基二醇)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强酸性条件下制备了分子筛SBA-15.分别以水及水+乙醇为介质采用LaCl3溶液与煅烧的主体材料SBA-15分子筛固-液相... 借助水热法,利用三嵌段共聚物聚(1,2-亚乙基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嵌段-聚(1,2-亚乙基二醇)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强酸性条件下制备了分子筛SBA-15.分别以水及水+乙醇为介质采用LaCl3溶液与煅烧的主体材料SBA-15分子筛固-液相交换法,制备了La-(SBA-15)复合材料.利用化学分析、粉末XRD、N2吸附技术、IR评价了制备方法的有效性及对SBA-15分子筛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镧已并入SBA-15分子筛中,SBA-15内表面上的硅羟基团是镧进入的主要位置,部分客体在分子筛孔道内.制得的材料La-(SBA-15)保持高度有序的介孔二维六角结构,不改变载体SBA-15的介孔孔道结构.此外,考察了La-(SBA-15)产物的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SBA—15分子筛改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V)-(DBS-偶氮胂)-KBrO_3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翟庆洲 张晓霞 +2 位作者 于辉 王昊 陈丽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2-764,共3页
在6.80×10^-3~2.72×10^-2~mol·L^-1磷酸介质及柠檬酸存在下,痕量钒(v)可催化溴酸钾氧化DBS-偶氮胂的褪色反应,藉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2mn=2.70... 在6.80×10^-3~2.72×10^-2~mol·L^-1磷酸介质及柠檬酸存在下,痕量钒(v)可催化溴酸钾氧化DBS-偶氮胂的褪色反应,藉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2mn=2.70×10^6L·mol^-1·cm^-1,方法线性范围为0~20μg·L^-1,检出限为10.6ng·L^-1.本法用于水样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钒(V)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DBS-偶氮胂 溴酸钾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分子筛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于辉 翟庆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利用微波进行化学合成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微波的基本概念和微波热处理的特点。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模板剂脱除和分子筛材料负载活性组分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在分子筛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 利用微波进行化学合成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微波的基本概念和微波热处理的特点。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模板剂脱除和分子筛材料负载活性组分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在分子筛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分子筛 合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介孔分子筛及其主-客体复合材料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于辉 翟庆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对分子筛的发展历程、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近年来以SBA-15介孔分子筛作主体合成主-客体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SBA-15分子筛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SBA-15介孔分子筛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SBA-15 介孔分子筛 主-客体复合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粒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伟华 翟庆洲 汪海云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和酸性条件下,合成了形貌可控的TiO2纳米粒子。应用粉末XRD、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热-热重分析等现代表征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形貌等,初步探讨了高晶化度、高规整性和高分...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和酸性条件下,合成了形貌可控的TiO2纳米粒子。应用粉末XRD、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热-热重分析等现代表征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形貌等,初步探讨了高晶化度、高规整性和高分散性的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结果表明:所制备产物为锐钛矿相纳米TiO2,具有Ti—O—Ti和Ti—O结构,粒径均匀,大小为150 nm,纳米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过程是缓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纳米TIO2 锐钛矿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近年来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辉 翟庆洲 蔡建岩 《湿法冶金》 CAS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战略,国内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近年来纳米材料研发动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发展 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ZnS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志堃 翟庆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2-1538,共7页
本研究在SBA-15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纳米ZnS。Zn2+首先通过离子交换交换到SBA-15中,通过水热法在SBA-15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纳米ZnS。(SBA-15)-ZnS复合物由粉末X-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低温氮气吸附-解析附技术,固体扩散漫反射光谱... 本研究在SBA-15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纳米ZnS。Zn2+首先通过离子交换交换到SBA-15中,通过水热法在SBA-15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纳米ZnS。(SBA-15)-ZnS复合物由粉末X-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低温氮气吸附-解析附技术,固体扩散漫反射光谱以及发光研究进行了表征。粉末X-线衍射研究说明在制备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中分子筛骨架未被制备过程所破坏,保持完整且结晶度仍很高。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制备的材料骨架完好。77K低温氮气吸附-解析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孔体积,孔尺寸以及表面积相对于SBA-15分子筛降低,证明客体ZnS已成功地组装入分子筛孔道中。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相对于体相ZnS显示出蓝移表明,ZnS已限制在分子筛的孔道中且复合材料中分子筛的孔道对ZnS具有明显的立体限域效应,ZnS成功地组装在SBA-15分子筛的孔道中。发光研究表明,(SBA-15)-ZnS样品出现明显发光现象。主-客体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有望在发光材料领域中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SBA-15分子筛 纳米复合材料 主-客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化纳米MCM-41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庆洲 刘磊 +1 位作者 李晓东 胡伟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9-684,共6页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对纳米MCM-41分子筛进行了有机改性,制备了苯基改性的纳米MCM-41分子筛MCM-41(m)。利用元素分析、粉末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氮气吸附-解吸附、扫描电镜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对纳米MCM-41分子筛进行了有机改性,制备了苯基改性的纳米MCM-41分子筛MCM-41(m)。利用元素分析、粉末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氮气吸附-解吸附、扫描电镜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中,分子筛骨架未被破坏,并且所制备MCM-41(m)分子筛结晶度依然很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苯官能团已经成功地接枝到了分子筛的孔道表面,且所得产物的骨架依然完好;低温氮气吸附-解吸附分析结果表明,MCM-41(m)分子筛孔道具有高度有序性,改性的纳米MCM-41分子筛孔道内的硅羟基与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发生了硅烷化反应,苯基成功地接枝到了分子筛的孔道表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制得的苯基改性纳米MCM-41平均尺寸为110nm。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说明了所制备的苯基化的纳米MCM-41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骨架稳定温度为823℃。苯基化的纳米MCM-41材料具有作为催化剂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CM-41分子筛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化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结合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景梅 张晓霞 +2 位作者 范丽颖 董平 翟庆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688,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arsenazo Ⅲ with serum albumin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were investig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In a Clark—Lubs buffer solution of pH 3.0,arsenazo Ⅲ interacts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arsenazo Ⅲ with serum albumin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were investig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In a Clark—Lubs buffer solution of pH 3.0,arsenazo Ⅲ interact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they form a compound with an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550 nm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 OP.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the compound is ε550nm=4.36×105L·mol-1·cm-1.Beer’s law is obeyed over 0~80mg·L-1of protein.The proteins in huma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分光光度法 偶氮胂Ⅲ 乳化剂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C-偶氮胂与铬(Ⅲ)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庆洲 焦德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7-1140,共4页
在pH 2.0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DBC-偶氮胂与铬(Ⅲ)反应形成组成比为1∶1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 nm,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6ε00 nm=1.87×10^4L.mol^-1.cm^-1,Cr(Ⅲ)浓度在0-3 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 在pH 2.0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DBC-偶氮胂与铬(Ⅲ)反应形成组成比为1∶1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 nm,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6ε00 nm=1.87×10^4L.mol^-1.cm^-1,Cr(Ⅲ)浓度在0-3 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本法已成功地用于白菜样品中铬的测定,分析结果与对照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相符。测定铬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2%,13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铬(Ⅲ) DBC-偶氮胂 分光光度法 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与DBC-偶氮胂褪色光度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晶 王巍 +2 位作者 江天肃 张璐 翟庆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566,共2页
In the medium of 0.60 mol/L nitric acid,chromium(Ⅵ)reacts with DBC-arsenazo to produce color-fading reaction.Chromium(Ⅵ)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is reaction.The aqq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the method is ε5... In the medium of 0.60 mol/L nitric acid,chromium(Ⅵ)reacts with DBC-arsenazo to produce color-fading reaction.Chromium(Ⅵ)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is reaction.The aqq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the method is ε520nm=2.31×105L·mol-1·cm-1.Beer’s law is obeyed over the range of 1.0-8.0μg/25mL of chromium(Ⅵ).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in the soi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褪色光度法 DBC-偶氮胂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催化氧化三溴偶氮胂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清爽 胡伟华 翟庆洲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9-332,共4页
建立了Fe(Ⅲ)-三溴偶氮胂-高碘酸钾体系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10-3 mol/L的硫酸介质中,痕量Fe(Ⅲ)对KIO4氧化三溴偶氮胂有强烈催化作用。根据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建立了Fe(Ⅲ)-三溴偶氮胂-高碘酸钾体系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10-3 mol/L的硫酸介质中,痕量Fe(Ⅲ)对KIO4氧化三溴偶氮胂有强烈催化作用。根据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新方法,Fe(Ⅲ)质量浓度在0.5~4.5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差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393ng/mL,已成功用于测定海鱼中的痕量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铁 三溴偶氮胂 高碘酸钾 催化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Fs吸附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清爽 翟庆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5-1163,共9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了介孔泡沫(Mesocellular foams,MCFs)二氧化硅材料,本文采用物理吸附法将纤维素酶(1,4-β-D-葡聚糖葡糖苷水解酶)成功地吸附到介孔分子筛MCFs中,吸附的酶容量为65.42 mg/g。通过对MCFs对纤维素酶的吸附条件进行优...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了介孔泡沫(Mesocellular foams,MCFs)二氧化硅材料,本文采用物理吸附法将纤维素酶(1,4-β-D-葡聚糖葡糖苷水解酶)成功地吸附到介孔分子筛MCFs中,吸附的酶容量为65.42 mg/g。通过对MCFs对纤维素酶的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吸附最佳条件为pH 5.0,MCFs∶纤维素酶=15∶1(质量比),吸附温度4℃,接触时间20 h。本研究进行了纤维素酶的活性测定,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法测得,吸附前CMC酶活性=2.96 mg/g,吸附后CMC酶活性=2.53 mg/g。MCFs吸附纤维素酶的过程属于准二阶动力学。该吸附反应在4-20℃之间,ΔG<0,吸附处于自发反应。焓变ΔH=-33.76 kJ/mol<0,熵变ΔS=-109.65 J/(mol·K)>0,说明MCFs吸附纤维素酶的过程属于放热的熵减过程。本研究所获得的4-20℃之间ΔG^0值在0^-20 kJ/mol之间,说明MCFs吸附纤维素酶属于物理吸附过程。当温度处于298 K及其以上时,吸附处于非自发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吸附 MCFs 介孔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CM-41)-AgI主-客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19
作者 蔡建岩 翟庆洲 于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46,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MCM-41,并用热扩散法将半导体材料AgI装入其中,制备了(纳米MCM-41)-AgI复合材料,同时制备了用来比较的(微米MCM-41)-AgI复合材料,并以粉末XRD、红外光谱、N2吸附等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粉末XRD分析结果表...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MCM-41,并用热扩散法将半导体材料AgI装入其中,制备了(纳米MCM-41)-AgI复合材料,同时制备了用来比较的(微米MCM-41)-AgI复合材料,并以粉末XRD、红外光谱、N2吸附等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粉末XRD分析结果表明:AgI组装进MCM-41孔道后,MCM-41仍能保持其骨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组装AgI后样品的骨架振动峰蓝移,这主要是由组装了AgI引起的。吸附研究表明:AgI已进入MCM-41孔道内。通过比较,AgI的进入对纳米MCM-41的影响大于微米MCM-41。样品的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发光研究表明:所制备的2种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立体限域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在(纳米MCM-41)-AgI材料中立体限域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MCM-41主体 AgI客体 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Fs吸附茜素红S的研究
20
作者 耿爱芳 翟庆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07-3212,3219,共7页
以水热法合成出介孔泡沫二氧化硅材料(MCFs),以MCFs吸附茜素红S得到最佳吸附条件,最大吸附容量为3.750 mg/g。从293.15~323.15 K温度区间获得了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反应焓变△H0=48.038 k J/mol>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属于... 以水热法合成出介孔泡沫二氧化硅材料(MCFs),以MCFs吸附茜素红S得到最佳吸附条件,最大吸附容量为3.750 mg/g。从293.15~323.15 K温度区间获得了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反应焓变△H0=48.038 k J/mol>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熵变△S0=243.3 J/(mol·K)>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为熵增加过程。该温度区间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值△G0<0,该吸附处于自发反应,而且吸附反应同时伴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二阶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效果较之Langmuir更好,吸附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该吸附过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吸附 MCFs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