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与物理途径调控的低热释放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荣华 刘杰 唐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3-681,696,共10页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其大部分由碳氢元素组成且易燃,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是提高其火安全性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可挥发热解产物扩散到气相并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根本原因。因...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其大部分由碳氢元素组成且易燃,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是提高其火安全性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可挥发热解产物扩散到气相并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根本原因。因此,控制可挥发热解产物的生成量与扩散速度以及在气相中的燃烧反应是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的基本方法。介绍了作者团队基于化学与物理途径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种途径:①调控聚合物碳化反应,将降解产物尽可能固定在凝聚相区域,减少可燃挥发组分的释放;②采用不同策略对炭层结构进行优化,增强阻隔作用,抑制可燃组分的传质和传热;③抑制气相燃烧反应,降低燃烧效率。通过探索聚合物结构、残炭炭层结构与热释放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热分解机理和高质量炭层形成机制,为低热释放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合物材料 碳化反应 炭层结构 燃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生物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强 栾世方 +3 位作者 金晶 石恒冲 殷敬华 李勇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2-223,252,共13页
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用耗材及器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医用材料之一,血液相容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通用高分子的血液相容性可通过化学和生物修饰来实现。采用的方法大体分为本体改性和表面改... 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用耗材及器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医用材料之一,血液相容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通用高分子的血液相容性可通过化学和生物修饰来实现。采用的方法大体分为本体改性和表面改性。本体改性主要通过反应接枝和反应共混实现;而表面改性则主要通过在材料表面制备亲水性聚合物刷或亲水层、固定生物活性分子和形成生物仿生膜3种方法来实现。目前,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浆蛋白吸附、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溶血3个方面。结合本课题组近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生物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高分子 化学和生物改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栾世方 唐毓婧 +1 位作者 闫顺杰 殷敬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079,共9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提出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的五个趋势,最后展望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对糠醛加氢液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尹静波 陈学思 +4 位作者 张龙 柳翱 杨亚楠 尹民 娄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63-1365,共3页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高分子载体的种类、钯含量和催化剂用量对糠醛催化加氢生成四氢糠醇反应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 -水溶液和水中对糠醛常压液相加氢反应 ,钯 -高分子载体 (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催化剂均可使糠醛的加氢反应转化率达 1 0 0 % ,生成四氢糠醇的选择性达 98%以上 ,而用金属钯为催化剂的转化率达 70 %以上 ,选择性达97%以上 .同时用 XPS分析了高分子载体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反应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糖醛 加氢 四氢糖醇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永贵 由吉春 +3 位作者 李学 孙昭艳 石彤非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7-1779,共3页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shift of phase-separated PMMA/SAN thin film on silicon wafer were studied by in situ AFM with hot stage through the annealing and quasi-quen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shifts are di...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shift of phase-separated PMMA/SAN thin film on silicon wafer were studied by in situ AFM with hot stage through the annealing and quasi-quen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shif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high temperat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and between ultrahigh vacuum and ambient and between in situ and ex situ although the morphologies are almost invariable. The reasons were discussed sim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 薄膜 相分离 退火 淬火 原位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科学实验中异常数据的判别与剔除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连超 殷敬华 +1 位作者 温松明 张彦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简单介绍了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进行判别与剔除的三种统计判别方法——3σ准则、格鲁布斯准则和Q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高分子科学实验中的两个实例为代表,应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编写的程序模块,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 简单介绍了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进行判别与剔除的三种统计判别方法——3σ准则、格鲁布斯准则和Q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高分子科学实验中的两个实例为代表,应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编写的程序模块,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的判别与剔除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 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 异常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邵世洋 丁军桥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3-1004,共12页
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能够利用热活化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将三线态激子转变为单线态激子而发出荧光,理论上可以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突破了传统高分子荧光材料内量子效率不超过25%的极限,因而代表了未来低成本高效率高分子发光材料... 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能够利用热活化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将三线态激子转变为单线态激子而发出荧光,理论上可以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突破了传统高分子荧光材料内量子效率不超过25%的极限,因而代表了未来低成本高效率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在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主链型、侧链型和树枝状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等材料体系,同时其器件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部分材料的器件效率达到了高分子磷光材料的水平。本文从材料和器件两个方面,围绕高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光物理特性和器件性能,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该领域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延迟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 高分子发光材料 溶液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自适应表面构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石强 关兴华 +3 位作者 马志方 侯建文 项泽鸿 殷敬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0-237,共8页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引发的凝血、溶血等问题是造成治疗失效、医疗事故和治疗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为降低生物材料引发的血栓等副作用及提高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人们发展了选择性、响应性和响应-反馈性等多种类型的自...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引发的凝血、溶血等问题是造成治疗失效、医疗事故和治疗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为降低生物材料引发的血栓等副作用及提高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人们发展了选择性、响应性和响应-反馈性等多种类型的自适应表面。调控范围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接触的起始反应逐步深入到凝血及溶血、炎症和细胞反应的多级复杂途径,并与多种抗凝血、抗溶血技术联合,极大提升了医疗器械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和服役期限。文中简要阐述了生物材料诱发血液的凝血和溶血机理,评述了自适应表面在血液接触类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年在该领域从事的部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器械 血液接触表面 血液相容性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辑序言:应用化学-追求卓越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立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6-976,共1页
为庆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70周年华诞,特邀请化学及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一期纪念刊专辑。本专辑收录了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团队所撰写的17篇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专辑 序言 专家学者 研究论文 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研究高分子单链在基体中扩散的拓扑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永彪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9-394,共6页
采用基于格子模型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高分子基体中扩散的4种不同拓扑组合(环形或线形高分子链)体系中目标单链的静态和动态性质.结果表明,环形目标单链的性质受基体分子拓扑结构的影响大于线形目标单链;其中环/线这一拓扑组... 采用基于格子模型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高分子基体中扩散的4种不同拓扑组合(环形或线形高分子链)体系中目标单链的静态和动态性质.结果表明,环形目标单链的性质受基体分子拓扑结构的影响大于线形目标单链;其中环/线这一拓扑组合中目标单链的扩散机理相比其本体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链末端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模拟 拓扑效应 环形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彬 吕建华 +1 位作者 金晶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7-1136,共10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分析检测技术,可实时在线提供石英晶体表面吸附层质量、厚度、粘弹性等信息,由此获得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关系。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因其独特的对粘弹性的解析,使其在高分子材料...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分析检测技术,可实时在线提供石英晶体表面吸附层质量、厚度、粘弹性等信息,由此获得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关系。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因其独特的对粘弹性的解析,使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已用来评价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相互作用,力学和生物相容性等。本文简单介绍了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及理论模型,重点综述了近几年QCM-D在高分子链构象、蛋白质吸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药物释放以及水凝胶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QCM-D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高分子材料抗凝血表面构建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栾轲 班雨 +1 位作者 施德安 石恒冲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种材料/器械在植/介入人体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在几秒钟内吸附到材料/器械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以及补体激活,形成凝血及血栓,严重危...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种材料/器械在植/介入人体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在几秒钟内吸附到材料/器械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以及补体激活,形成凝血及血栓,严重危及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赋予材料/器械表面抗凝血性能,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抗凝血表面构建,其方法主要为:生物惰性涂层、生物活性涂层、具有内皮(EC)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面涂层和复合抗凝涂层。本文结合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动态及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抗凝血表面构建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抗凝血表面构建及其在医疗器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抗凝血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子的疫苗递送系统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勇 齐延新 +1 位作者 李晓媛 黄宇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2-591,共10页
疫苗是人类用于抵御病原体入侵所开发的一类生物制品,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而现有的一些疫苗由于其成分和结构的缺陷,使得其免疫原性较差,不能很好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使用合适的... 疫苗是人类用于抵御病原体入侵所开发的一类生物制品,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而现有的一些疫苗由于其成分和结构的缺陷,使得其免疫原性较差,不能很好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使用合适的载体和佐剂构建有效的疫苗递送系统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重点。本文回顾了现有疫苗递送系统的进展,并阐述了现有疫苗递送系统的不足和高分子疫苗递送系统的优势,随后结合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从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方面系统阐述了高分子疫苗递送系统在各种类型疫苗中的应用,同时思考了高分子疫苗递送系统在开发新的免疫方式上的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并展望了高分子疫苗递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疫苗 递送系统 载体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亲水型高分子的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志 李炳睿 +5 位作者 潘艳雄 石凯 王伟财 彭超 王哲 姬相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9-677,共9页
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将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接枝到丝瓜络上,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接枝率可高达161.3%.选择典型的Cu^(2+)和Pb^(2+)体系,研究亲水型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离子体系中,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于描述亲... 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将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接枝到丝瓜络上,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接枝率可高达161.3%.选择典型的Cu^(2+)和Pb^(2+)体系,研究亲水型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离子体系中,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于描述亲水型丝瓜络吸附动力学过程,饱和吸附量随着接枝率和pH值增加而增大,对Cu^(2+)和Pb^(2+)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47和887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适合描述等温吸附过程.8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实验表明,饱和吸附量基本保持恒定,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接枝聚合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田 尹静波 +2 位作者 罗坤 陈红丹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n(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输注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6
作者 栾世方 朱连超 +1 位作者 殷敬华 李忠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5-592,共8页
对国内外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聚氯乙烯用于医疗输注器械存在的增塑剂析出、污染药液和血液以及器械吸附药物、贻误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报道了用改性聚烯烃材料取代聚氯乙烯的优点及该类材料的... 对国内外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聚氯乙烯用于医疗输注器械存在的增塑剂析出、污染药液和血液以及器械吸附药物、贻误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报道了用改性聚烯烃材料取代聚氯乙烯的优点及该类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的进展,分析和预测了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烯烃 医疗输注器械 采血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薄膜双向拉伸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润忠 吴淑芳 姚卫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05-1509,共5页
采用速率形式的弹塑性大变形静力显式有限元方法和单向拉伸的KMM模型对高聚物薄膜的双向拉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
关键词 双向拉伸塑料薄膜成型 数值模拟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化高分子涂层的制备与评价
18
作者 卢天成 邓超 +3 位作者 孙静 陈学思 章培标 景遐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7-841,共5页
制备了一种能固载目标蛋白质,却没有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高分子涂层.该涂层是可生物降解的油水两亲性的三嵌段聚合物,即生物素偶联的聚乙二醇-聚丙交酯-聚赖氨酸共聚物.将高分子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涂布在预先包被了聚赖氨酸... 制备了一种能固载目标蛋白质,却没有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高分子涂层.该涂层是可生物降解的油水两亲性的三嵌段聚合物,即生物素偶联的聚乙二醇-聚丙交酯-聚赖氨酸共聚物.将高分子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涂布在预先包被了聚赖氨酸的脱脂玻片基质上,形成高分子涂层,在其表面包被一层由明胶和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组成的封闭剂.使用酶标免疫分析法,对高分子涂层表面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依次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亲和素和生物素偶联的小鼠球蛋白抗原和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马抗小鼠抗体固载在高分子涂层表面上,通过标记酶与底物作用生色.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封闭以后,生物素化的高分子涂层表面能够排斥非特异性的蛋白质;同时特异性蛋白质之间(如生物素和链亲和素之间、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依然保留,并且固定在表面的蛋白质依然保留其生物活性.因此生物素化的聚乙二醇-聚丙交酯-聚赖氨酸三嵌段高分子可以作为生物活性材料,用于蛋白质固载和蛋白质分离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涂层 生物素 链亲和素 蛋白质吸附 蛋白质固载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倩 李文斐 +3 位作者 张健夫 徐登圆 马国玲 姚占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3,共6页
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接枝率为18%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UHMWPE-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聚苯醚(PPO)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利用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 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接枝率为18%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UHMWPE-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聚苯醚(PPO)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利用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PPO/UHMWPE-g-PS/UHMW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HMWPE-g-PS的增加,PPO与UHMWPE相容性提高;增加UHMWPE-g-PS百分含量,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冲击强度达纯PPO的3倍以上;当PPO/UHMWPE-g-PS/UHMWPE质量比为95/5/0时,磨损体积降为PPO的5.2%,摩擦系数降低了49%,共混物的耐磨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预辐照 韧性 耐磨性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测定高分子双水相系统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梓良 李琦 +3 位作者 薛彦虎 姬相玲 薄淑琴 刘勇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利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研究葡聚糖-聚乙二醇双水相系统相分离后上下两相中2种高分子组分的含量、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由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法得到的两相组成(即系线端点)与用浊点滴定法得到的浊点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二者仅在靠近临界点的聚... 利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研究葡聚糖-聚乙二醇双水相系统相分离后上下两相中2种高分子组分的含量、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由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法得到的两相组成(即系线端点)与用浊点滴定法得到的浊点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二者仅在靠近临界点的聚乙二醇富集相有一定偏差.同时,利用体积排除色谱测得两相中葡聚糖和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由系线端点得到的体系两相共存线与浊点曲线的偏差是由于相分离过程中,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组分在两相的非均匀分配造成的.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布较窄,发生相分离后,在两相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相差不大.而葡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在相分离后两相中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即葡聚糖组分在葡聚糖富集相中的分子量显著高于其在聚乙二醇富集相中的分子量.随着葡聚糖-聚乙二醇体系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相中葡聚糖的分子量差异变大.定量体积排除色谱可以准确得到高分子双水相系统的相平衡数据及两相中2组分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信息,其结果不仅为深入理解葡聚糖-聚乙二醇-水三元溶液的相平衡提供基础,而且为双水相系统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排除色谱 双水相系统 相分离 葡聚糖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