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外语阅读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巾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175,共3页
元认知理论体现了认知主体对于其思维的思维和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从理论领域扩展到应用领域。文章以阅读策略的习得与培训为切入点,对元认知理论在外语阅读策略培养中的作... 元认知理论体现了认知主体对于其思维的思维和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从理论领域扩展到应用领域。文章以阅读策略的习得与培训为切入点,对元认知理论在外语阅读策略培养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在外语阅读策略培养中,应大力提倡体验元认知策略,促进阅读策略的习得与应用,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自主学习,而基于元认知理念的外语阅读策略教学中的显性教学则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 阅读策略 显性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亮氨酸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晓波 李晨洁 +4 位作者 王佐成 喻小继 闫红彦 杨晓翠 佟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2条通道a和b,分别是质子H只以氨基和以羰基与氨基顺次为桥,从手性碳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结构分析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2条通道a和b,分别是质子H只以氨基和以羰基与氨基顺次为桥,从手性碳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结构分析表明:过渡态a TS2·2H_2O分子内的7元环结构基本共面,7元环结构的各个氢键角接近平角。势能面计算表明:a是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49.5 k J·mol^(-1),由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产生;2个水分子作H迁移媒介,同时考虑连续介质模型的水溶剂化效应时,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13.2 k 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5.85×10^(-8)s^(-1);水溶剂化效应使氨基异构反应的能垒从裸反应的13.4 k J·mol^(-1)升高到19.3 k J·mol^(-1)。结果表明:水溶剂化效应对非质子迁移的异构反应具有阻碍作用;水分子的催化和水溶剂化效应的共同作用,使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迁移反应的能垒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亮氨酸 自洽反应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冲突中的挑衅话语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苗宁 杜冰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173,共5页
挑衅话语是说话人有意识地在言语上攻击或伤害对方,故意实施不礼貌行为或言语上的冒犯。挑衅话语往往具有蓄意性、工具性和明显的言后效果的语用特征。挑衅话语可以通过特定言语行为类型实现各种挑衅,而挑衅话语之所以构成挑衅是说话人... 挑衅话语是说话人有意识地在言语上攻击或伤害对方,故意实施不礼貌行为或言语上的冒犯。挑衅话语往往具有蓄意性、工具性和明显的言后效果的语用特征。挑衅话语可以通过特定言语行为类型实现各种挑衅,而挑衅话语之所以构成挑衅是说话人实施了关系管理中和谐-挑战取向行为,是对听话人关系管理体系中的面子或社交权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衅话语 人际冲突 言语行为类型 关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语教师专业标准构建及其专业发展路径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吕云峰 刘旭彩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59,共3页
汉英双语教学实验和国际课程、国际学校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国家对国际化、专业化双语师资的需求。然而,我国当前双语师资培养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在职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持续性、有效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文章尝试... 汉英双语教学实验和国际课程、国际学校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国家对国际化、专业化双语师资的需求。然而,我国当前双语师资培养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在职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持续性、有效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文章尝试探讨双语教师专业标准构建及其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师专业标准 专业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回民族价值的支点——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探寻 被引量:3
5
作者 许适琳 于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苏联解体后,以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被取缔,由此带来转型期的俄罗斯社会价值冲突不断加剧。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估各种价值观并试图寻求重建当代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体系。2009年,《俄罗斯公民精神道德发展及德育构想》这... 苏联解体后,以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被取缔,由此带来转型期的俄罗斯社会价值冲突不断加剧。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估各种价值观并试图寻求重建当代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体系。2009年,《俄罗斯公民精神道德发展及德育构想》这一俄罗斯当代德育纲领性文件出台,提出了"民族德育典范"与"基本民族价值"两个核心概念,究其思想根源正是回归于斯拉夫派所倡导的民族传统精神的立场,又融合了西方派现代性精神的有益观点。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在中小学主要是通过"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必修课程"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该课程的开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精神道德教育 民族德育典范 基本民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香传》从民间传说到小说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皓 尹允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20,共8页
《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与《沈清传》《兴夫传》并称韩国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不同于朝鲜民族其他类型的古典小说,它的故事素材... 《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与《沈清传》《兴夫传》并称韩国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不同于朝鲜民族其他类型的古典小说,它的故事素材源于民间传说,故事内容在长期口传基础上经过文人反复润色,为了迎合不同社会阶层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口味进行着变化。因此,较之于有真实作者可考、且一开始就以叙事文学的形式进行传承的其他古典小说来说,《春香传》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异本体系,而且凭借其庶民文学的特点、盘索里类文学所具有的音乐性特点长期受到读者的喜爱,这也是几百年来春香文学能够保持其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文本旨在对《春香传》从民间传说到小说形式的演进过程和异本情况进行考查,从而窥视这部朝鲜民族文学经典之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香传 盘索里类小说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实验为个案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旭彩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3-74,共2页
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被视为最为关键的人性因素。当前,基础教育汉英双语教学实验以及国际课程和国际学校蓬勃发展,对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型双语师资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长春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实验为个案,从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被视为最为关键的人性因素。当前,基础教育汉英双语教学实验以及国际课程和国际学校蓬勃发展,对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型双语师资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长春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实验为个案,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规格与标准的界定、培养模式的构建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融合四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 双语师资培养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者的“回心”:大江健三郎“最后的小说”《晚年样式集》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立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49,共5页
《晚年样式集》是大江健三郎的新作,也是至今为止他的"最后的小说"。作品以日本的"三·一一"惨事为背景,描写了灾害引发的核泄露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绝望中的大希... 《晚年样式集》是大江健三郎的新作,也是至今为止他的"最后的小说"。作品以日本的"三·一一"惨事为背景,描写了灾害引发的核泄露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绝望中的大希望。与大江同期的其他作品相比,尽管有大量运用互文手法的相似性,却在重复中显示着差异。年老的父亲与智障儿子在冲突后达成了最后的和解,希望也因此而出现。此部小说作家突破了以往作品里叙述者作为被动的行动者的界限,以具有自主性的行动者姿态,在绝望中满怀大希望前行,实现了"回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绝望 和解 回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改编电影《相助》的多重主题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不仅是将文学文本改编成为电影剧本,实现叙事语言的转化与对接,同时还要在文学语境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影像结构,利用导演的审美标准对改编剧本进行立体的影像加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常常对...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不仅是将文学文本改编成为电影剧本,实现叙事语言的转化与对接,同时还要在文学语境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影像结构,利用导演的审美标准对改编剧本进行立体的影像加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常常对于故事内容有所取舍,对主题思想也会有所侧重甚至改变。电影《相助》将原著的叙事视野扩大,在影像的建构之下实现了多重主题的表达,并通过温暖的镜头画面直接传递出了原著字里行间蕴含的脉脉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相助》 主题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语言课堂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铭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11-12,共2页
语言课堂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前人的研究中,多是从整体上看待教学的方式技巧,而对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鲜有涉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首选... 语言课堂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前人的研究中,多是从整体上看待教学的方式技巧,而对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鲜有涉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首选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文章从教师在语言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我国语言课堂的现状及现阶段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可做出的变化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对信息化背景下语言课堂教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背景 语言课堂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威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130-131,共2页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好的教授课程知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接受教学知识,使教学效果呈现出不良的趋势。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一种"沉默课堂"的现...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好的教授课程知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接受教学知识,使教学效果呈现出不良的趋势。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一种"沉默课堂"的现象较为明显和普遍,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成效。本文通过探究茶文化与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结合,分析茶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指导高校英语教学方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语 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与差异——觉醒、救赎与超人主题在鲁迅和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变奏
12
作者 冯立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日本文学界吸收鲁迅的文学理念,并将其用于文学实践,大江健三郎应是其中之一。鲁迅对大江文学的影响究其根底应为思想层面的,不过也有文学形式上的,但不是简单的模仿。大江健三郎70年代的小说《需要献祭之男吗》也是描绘了一个人吃人的... 日本文学界吸收鲁迅的文学理念,并将其用于文学实践,大江健三郎应是其中之一。鲁迅对大江文学的影响究其根底应为思想层面的,不过也有文学形式上的,但不是简单的模仿。大江健三郎70年代的小说《需要献祭之男吗》也是描绘了一个人吃人的世界,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小说所表现的觉醒、救赎与超人的主题,在接受了鲁迅影响的同时,表现了别样的色彩。同时,大江的"重复中存在差异"的文学理念开始出现在小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觉醒 救赎 超人 接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的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刍议
13
作者 顾佳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35,共3页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向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为特征的交互式网络,它改变了信息和资源的传播途径,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得语言习得的方式更加丰富。本文主要从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托以...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向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为特征的交互式网络,它改变了信息和资源的传播途径,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得语言习得的方式更加丰富。本文主要从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托以及在该环境下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第二语言的有效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网络 俄罗斯文化 语言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竞争现状对职业英语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14
作者 邢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94-95,共2页
文章首先简要剖析了职业英语教育现状,其次分析了就业竞争现状对职业英语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最后探讨总结了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英语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就业竞争现状 职业英语 教育改革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15
作者 曹叶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71,共2页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中西文化中的众多不同。本文从风俗习惯、对待隐私的态度以及婚恋观三方面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之间仍然留存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西文化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一天》的审美特征
16
作者 王书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一天》是一部充满痛楚和爱意的浪漫电影,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并由曾担任《成长教育》的导演罗勒·莎菲执导。影片描写了帅气、浪荡、出身较好的男主人公德克斯特毕业之际巧遇出身普通的聪明女孩... 《一天》是一部充满痛楚和爱意的浪漫电影,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并由曾担任《成长教育》的导演罗勒·莎菲执导。影片描写了帅气、浪荡、出身较好的男主人公德克斯特毕业之际巧遇出身普通的聪明女孩艾玛,从而展开了一段持续20年的感情纠葛,反映了爱情之美和生活之美。本文试图通过环形结构的叙事风格、荡气回肠的伤感爱情主题、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的意义深层揭示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天》 审美特征 守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中老鼠的形象分析
17
作者 丁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5-36,共2页
老鼠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反派形象一直活跃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并往往以鲜活生动的救赎者形象示人。坦普尔顿是电影《夏洛特的网》中一只自私贪吃的小老鼠,但是这只本应令人生厌的小老鼠在关键时刻往往扮演着拯救他人的角色;与之相反,电影... 老鼠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反派形象一直活跃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并往往以鲜活生动的救赎者形象示人。坦普尔顿是电影《夏洛特的网》中一只自私贪吃的小老鼠,但是这只本应令人生厌的小老鼠在关键时刻往往扮演着拯救他人的角色;与之相反,电影《浪漫鼠德斯佩罗》中的小老鼠德斯佩罗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并珍爱荣誉的老鼠骑士。无论是被动参与还是积极介入,这种一反老鼠传统形象的角色演绎都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老鼠 形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演变的东西方哲学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影 马建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语义本质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身体词为例,人们对身体词的认识是与身体哲学分不开的。身体词不只是人类最早的词汇之一,也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的元语言。身体词的语义演变是建立在身体活动和身体经验的基础...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语义本质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身体词为例,人们对身体词的认识是与身体哲学分不开的。身体词不只是人类最早的词汇之一,也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的元语言。身体词的语义演变是建立在身体活动和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从形而下的世界扩大到形而上的世界,从而完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语义 身体 身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最稳定构型色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英杰 喻小继 +1 位作者 王佐成 佟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8-1316,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色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色氨酸分子均有3条手性转变通道a,b,c;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色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色氨酸分子均有3条手性转变通道a,b,c;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决速步骤自由能垒为256.7kJ/mol,构型2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和c,决速步骤自由能垒分别为258.8,256.7kJ/mol,决速步骤能垒均来自于质子从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水溶剂效应使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骤能垒降至113.4kJ/mol;单体色氨酸分子具有稳定性,水溶剂环境下色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可以缓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手性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理论 自洽反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克斯作品改编电影中的后殖民女性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4-76,共3页
女性形象是马尔克斯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马尔克斯认为,女人是这个世界的柱石,延续着历史,而男人总是在推翻历史。对马尔克斯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没人写信给上校》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 女性形象是马尔克斯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马尔克斯认为,女人是这个世界的柱石,延续着历史,而男人总是在推翻历史。对马尔克斯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没人写信给上校》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和重构后,发现马尔克斯的后殖民主义女性观,即相信女性可以摆脱男性霸权主义或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从而争取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女性形象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