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地区359例正常男性骨密度定量CT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桂芝 吕文秀 吕俊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索正常男性骨密度 (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QCT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 BMD值。结果 :腰椎 L2~ 4 和股骨颈的 BMD最高值均见于 2 0~ 2 9岁组 ,4 0岁以后 BMD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目的 :探索正常男性骨密度 (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QCT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 BMD值。结果 :腰椎 L2~ 4 和股骨颈的 BMD最高值均见于 2 0~ 2 9岁组 ,4 0岁以后 BMD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各部位骨量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股骨颈骨量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男性腰椎和股骨颈 BMD的总体相关系数 r=0 .66。结论 :腰椎 BMD可以反映股骨颈 BMD,但不能准确评价后者 BMD水平。对于腰椎 BMD正常 ,有骨质疏松临床症状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腰椎 股骨颈 骨密度 定量CT 骨质疏松 防治 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俊峰 韩雪立 +3 位作者 吴恩余 吕文秀 李祎 王维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1-524,共4页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d0.001),股骨近端BMD-236.0-1.99×年龄(r=-0.5967,Pd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69.52.77×年龄(r=-0.7085,P〈0.001),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放射摄影术 股骨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