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阳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池艳丽 牛忠生 闫世强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1期32-33,共2页
双阳区玉米种植面积约7.2万hm^2,长期以来双阳区玉米种植技术一直采用机械灭茬为主的耕整地方式,造成耕地越种越瘦,越种越硬,土壤有机质大幅度下降,风蚀与水蚀加剧,生产费用增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生态也受到破坏... 双阳区玉米种植面积约7.2万hm^2,长期以来双阳区玉米种植技术一直采用机械灭茬为主的耕整地方式,造成耕地越种越瘦,越种越硬,土壤有机质大幅度下降,风蚀与水蚀加剧,生产费用增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生态也受到破坏。此项目能够解决玉米生产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以增加土壤蓄水量、抵御春旱、控制风蚀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少耕播种及根茬秸秆覆盖还田和深松为重点。避免秸秆焚烧,改善社会和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区 玉米 农机 农艺融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作用
2
作者 王晓燕 王立民 韩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7期14-15,共2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本文从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培训,推广新技术,争取国家补贴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新时期如何完善网络建设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实地阐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发挥 农技推广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阳区优质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牛忠生 池艳丽 +2 位作者 姜宏仕 蒋丽 李岩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双阳区地处东北优质水稻主产区,通过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增施有机农肥,稀播育秧以及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等配套措施,产出稻米在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等多项指标上,均达到部颁标准要求。
关键词 双阳区 优质水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双阳区农民培训现状的思考
4
作者 孟东辉 肖丽华 +2 位作者 杨修槐 蒋丽 冯永忠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9期210-211,共2页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此,针对双阳区目前农民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年培训情况,初步形成了《关于双阳区农民培训现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区 农民培训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衣绍清 《农村科学实验》 2010年第10期8-9,共2页
看品种的需温指标和生育期是否与当地的有效积温和气候相符合.一般选择大致在8月10日前出穗的品种,、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有吉粳88、吉粳83、吉粳803(143天)、吉粳105(138天)、长选12(137天)、长白10(132天).原古丰8。
关键词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水稻 有效积温 吉粳88 品种 生育期 长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秀波 李坤山 牛忠生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3期167-168,共2页
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经历了从解决温饱到丰富食品类型再到目前的确保食品安全,每一个阶段都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针对现代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 农产品检测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控肥减药增效技术分析
7
作者 张爽 吉凡 冯永忠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3期48-49,72,共3页
在水稻常规种植过程中,采取控制化肥尤其是氮肥施用量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措施,可达到水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降低肥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品质。基于此,分析总结水稻控肥减药增效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控肥 减药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与单一施用化肥的试验结果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林 倪春青 +1 位作者 张丽 张爽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4期55-55,146,共2页
通过施用有机肥与单一施用化肥对比试验,了解和掌握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机理,为大面积推广有机肥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有机肥 作用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气化大有可为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淑香 王志林 +2 位作者 韩波 沈亚芹 李昆山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99-99,共1页
农作物秸秆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气化炉中进行气化处理,产生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热能,减少生活中将秸秆直接燃烧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节省大量秸秆可以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秸秆气化... 农作物秸秆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气化炉中进行气化处理,产生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热能,减少生活中将秸秆直接燃烧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节省大量秸秆可以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秸秆气化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气化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