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芃 李挪 +3 位作者 黄山 李铁男 郎晓峰 刘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HIC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为选择SHICH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SHIC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颞叶皮层组(皮层组,39例),沟裂显微手术组(沟裂组... 目的:探讨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HIC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为选择SHICH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SHIC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颞叶皮层组(皮层组,39例),沟裂显微手术组(沟裂组,31例)和钻孔引流组(钻孔组,48例)。记录3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24h病情好转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结果:沟裂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24h病情好转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皮层组(P<0.05)。3组患者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沟裂组和钻孔组中血肿量30~49mL和50~69mL亚组患者预后指标(血肿量、GCS评分、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钻孔组血肿量50~69mL亚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沟裂组(P<0.05)。结论:经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SHICH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好于颞叶皮层入路,对高龄、中等量以上脑出血患者更宜适时行钻孔引流术;大量血肿患者可采用沟裂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颞叶皮层入路 沟裂显微手术 侧裂 顶间沟 钻孔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芃 齐景伟 +3 位作者 甄勇 昌镜辉 索耀华 李铁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和缺血部位的作用。方法回顾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24h之内均行CT灌注检查,8例行CT血管成像,获取梗死侧与正常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参... 目的探讨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和缺血部位的作用。方法回顾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24h之内均行CT灌注检查,8例行CT血管成像,获取梗死侧与正常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和脑血管影像,将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16例,4例TIA患者,经CT灌注检查梗死侧缺血中心区的CBV、CBF为(2.1±0.6)ml/100g、(22.8±26.2)ml.100g-1.min-1,较正常侧明显减少,MTT为(7.6±3.2)s,与正常对照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5例可见缺血半暗带存在,CT血管成像8例,与CT灌注判断的梗塞血管基本相符。结论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缺血半暗带的部位、范围,结合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判断栓塞血管部位,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抓住动脉溶栓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梗塞 诊断显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像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芃 索耀华 +5 位作者 郎晓峰 刘伟 李铁男 李挪 黄山 周泽亚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angiograp hy,DSA)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nal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 目的探讨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angiograp hy,DSA)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nal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有无SICH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平扫CT和DSA影像。结果 5例确诊SICH,两组术前CT同一供血区内陈旧缺血病灶、DSA侧支循环分级及血管狭窄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前影像学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预测SIC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识别及在动脉溶栓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芃 索耀华 +5 位作者 甄勇 马首艳 郎晓峰 李铁男 刘伟 黄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动脉内局部溶栓(local intra-arterial lhrombolysis, LIAT)治疗颈动脉系统血管急性闭塞成为临床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在时间窗内快速选择合适的病例,成为日益受剑关注的问题。若基于病理生理学改变,而非单纯凭缺血时间来来选择患... 动脉内局部溶栓(local intra-arterial lhrombolysis, LIAT)治疗颈动脉系统血管急性闭塞成为临床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在时间窗内快速选择合适的病例,成为日益受剑关注的问题。若基于病理生理学改变,而非单纯凭缺血时间来来选择患者,能够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系统化治疗
5
作者 王芃 黄山 +2 位作者 张铁岩 李铁男 索耀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 3年来采用分时段的系统化治疗方法救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结果伤后 3个月以GOS评分评估预后 ,GOSⅤ级 14例 ,Ⅳ级 2 0例 ,Ⅲ级 17例 ,Ⅱ级 5例 ,GOS死亡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 3年来采用分时段的系统化治疗方法救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结果伤后 3个月以GOS评分评估预后 ,GOSⅤ级 14例 ,Ⅳ级 2 0例 ,Ⅲ级 17例 ,Ⅱ级 5例 ,GOS死亡 17例。结论分时段的系统化治疗可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锥孔血肿引流在重型进展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术前应用
6
作者 董长辉 黄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393-393,共1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进展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 6例患者床旁行锥孔血肿引流。引流后行血肿清除术。结果可在入院后 2 0min内开展手术 ,无死亡病例 ,无颅内感染发生。术后 3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Ⅴ级、Ⅳ级各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进展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 6例患者床旁行锥孔血肿引流。引流后行血肿清除术。结果可在入院后 2 0min内开展手术 ,无死亡病例 ,无颅内感染发生。术后 3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Ⅴ级、Ⅳ级各 2例 ,Ⅲ级、Ⅱ级各 1例。结论床旁锥孔血肿引流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锥孔血肿引流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