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吕忠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77,共3页
为适应测绘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案,建立了课程的新体系、新框架及内容的新模式,并指出改革的过程控制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 非测绘专业 应用型本科 工程测量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的制约
2
作者 门兰静 薛晓刚 +2 位作者 董福湘 宋海峰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804,共16页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是吉黑东部特大型矿床,主要发育隐爆角砾岩型、细脉浸染型和裂隙充填型等三种矿体类型。其中角砾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体共同构成上部为浅成高硫化热液型、下部为斑岩型的热液铜金成矿系统。本文以J-0号角砾岩...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是吉黑东部特大型矿床,主要发育隐爆角砾岩型、细脉浸染型和裂隙充填型等三种矿体类型。其中角砾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体共同构成上部为浅成高硫化热液型、下部为斑岩型的热液铜金成矿系统。本文以J-0号角砾岩型铜金矿体、J-1号角砾岩型金矿体和18号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试、稀有气体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铜金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起源及演化关系,并结合最新的年代学成果,深入探讨了该铜金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表明:下伏幔源岩浆通过初次沸腾形成高盐度、高氧化富含Cu的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二次沸腾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在浅部隐爆、深部裂隙充填分别形成J-0号角砾岩型铜金矿体、18号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且晚期大气降水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残余成矿元素的沉淀;地壳浅部的岩浆房直接出溶高盐度的含矿流体,该流体在上升到地壳浅部并与围岩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因温度、压力的降低,导致大量金等成矿元素在角砾岩及胶结物中沉淀,形成J-1号角砾岩型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成矿系统 金厂铜金矿床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提取农田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砷
3
作者 魏四平 李兵 +2 位作者 赵玉岩 魏俏巧 吴景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砷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其生物有效性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本文探讨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方法来提取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态砷(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砷的总... 砷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其生物有效性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本文探讨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方法来提取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态砷(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砷的总和)。基于L-半胱氨酸溶液能有效地与砷形成螯合物的特性,首先选取L-半胱氨酸溶液作为提取剂,对提取剂的质量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分别测定不同提取温度和不同提取剂质量浓度条件下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砷的质量分数;然后与顺序提取结果相比较,以确定L-半胱氨酸提取法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L-半胱氨酸质量浓度为10 g/L、超声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DT-1样品生物有效态砷的提取结果为7.37μg/g,与顺序提取生物有效态砷的结果(7.83μg/g)非常接近;相比顺序提取法,该方法只需要1步提取而且提取时间缩短了65 h,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L-半胱氨酸 风险评价 土壤 环境质量 顺序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粉质黏土融沉性质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乐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4854-14861,共8页
粉质黏土是一种对温度极其敏感且对建构筑物极易造成严重破坏的土,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以长春地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状土样进行融沉压缩试验、冻胀试验和导热系数试验,分析了融沉系数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 粉质黏土是一种对温度极其敏感且对建构筑物极易造成严重破坏的土,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以长春地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状土样进行融沉压缩试验、冻胀试验和导热系数试验,分析了融沉系数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融沉系数经验公式,并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融沉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融沉系数随含水率、超塑含水率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烧失量增大而减小,其中可塑性影响最大;(2)融沉性与冻胀性呈显著正相关,冻胀率和冻胀压力越大,融沉系数越大;(3)粉质黏土融沉系数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出现在9~12 m;(4)长春地区粉质黏土的最优干密度为1.625 g/cm^3;(5)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长春地区粉质黏土各影响因素对融沉性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塑性指数、干密度、含水率、超塑含水率、导热系数、冻胀率和冻胀压力。在实际工程中可采取控制最优干密度或调整级配的方法来提高地基土或回填土的密实性,研究结果可为长春地区进行公路、铁路、地铁深基坑、建筑基础施工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 融沉系数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冻胀率 导热系数 最优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地表沉降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5
作者 邵亚璇 马晶 +1 位作者 韩莉莉 姚冠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62,共8页
万柏林区被太原市列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为探究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地表沉降情况,针对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获取长时序、大范围的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研究区,基于36景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 万柏林区被太原市列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为探究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地表沉降情况,针对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获取长时序、大范围的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研究区,基于36景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7年7月—2020年6月的累计沉降量及变化速率等形变数据,并分别采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和GM(1,1)模型对地表特征点的监测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原市万柏林地区出现自东向西沉降愈加严重的不均匀现象,最明显的区域位于西部磺厂村附近,最大沉降速率可达-60 mm/a;②GM(1,1)模型无法对沉降监测期间波动幅度大的地表特征点进行有效预测,LSTM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城区沉降预测,且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LSTM 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
6
作者 潘俊 肖艳 刘项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85-88,共4页
针对遥感影像在进行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时,常面临特征维数过高的问题,本次研究使用一种混合特征选择法,具体将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与ReliefF进行结合。这种新选择法的实现机制是将特征集作为对象,借助于后者根据重要性... 针对遥感影像在进行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时,常面临特征维数过高的问题,本次研究使用一种混合特征选择法,具体将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与ReliefF进行结合。这种新选择法的实现机制是将特征集作为对象,借助于后者根据重要性对特征进行排序,将关联性低的特征进行去除,随后利用前者算法,将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用作评定标准,进而完成最优特征组合的筛选,同时优化SVM的内核参数。通过eCognition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分类,以完整特征集作为基础,和3种特征选择法开展分类精度对比,结果显示,本次提出的混合特征选择法有着最高的分类精度,在处理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问题时,该方法有着最优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类 特征选择 面向对象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无人机影像道路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伟刚 汪伦 +1 位作者 陈田 邹博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8,共6页
道路裂缝的出现对道路使用寿命和人车安全带来明显影响,需及时检测出道路裂缝。针对无人机影像中裂缝目标小、图像背景复杂导致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以无人机采集裂缝图像作为研究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模型的深度学习道路裂缝检... 道路裂缝的出现对道路使用寿命和人车安全带来明显影响,需及时检测出道路裂缝。针对无人机影像中裂缝目标小、图像背景复杂导致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以无人机采集裂缝图像作为研究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模型的深度学习道路裂缝检测方法。在YOLOv5模型骨干网络中分别加入CBAM、SimAM、CA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裂缝的识别能力及检测精度,通过消融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YOLOv5模型上融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算法,改善裂缝特征提取能力。研究表明,改进后的YOLOv5网络模型相比于原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均值平均精度(mAP)提升20.6%,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可为道路裂缝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检测 YOLOv5 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离子束在金表面极限蚀刻宽度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于娜 秦宏宇 徐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能量为30 keV的Ga离子蚀刻Au表面产生的极限蚀刻宽度.模拟使用严格聚焦的离子束对Au(111)表面进行辐照,获取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蚀刻过程受到原子溅射和再沉积的双重因素影响.在...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能量为30 keV的Ga离子蚀刻Au表面产生的极限蚀刻宽度.模拟使用严格聚焦的离子束对Au(111)表面进行辐照,获取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蚀刻过程受到原子溅射和再沉积的双重因素影响.在辐照的初始阶段,浅层表面的蚀刻主要受表层原子溅射控制,极限蚀刻宽度为8 nm.然而,随着蚀刻深度的增加,蚀刻槽内壁的溅射使蚀刻宽度增加,表面平均蚀刻宽度增加到12 nm,部分区域甚至可达17 nm.这对于离子束精细纳米加工的尺度控制、航空器件以及核反应堆器壁材料辐照损伤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极限宽度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M技术的钢结构挠度检测方法
9
作者 朱伟刚 赵天恺 +2 位作者 刘明阳 金圣博 蒋少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钢结构在长期荷载及不均匀受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空间变形,挠度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常规挠度检测方法依赖于手动测量或固定传感器,在实时性、精度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准确捕捉结构变形的细微变化。本文基于同时定位与... 钢结构在长期荷载及不均匀受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空间变形,挠度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常规挠度检测方法依赖于手动测量或固定传感器,在实时性、精度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准确捕捉结构变形的细微变化。本文基于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钢结构网架进行顶升测量,以某汽车厂房项目为工程背景,并通过RANSAC算法提取钢结构节点球的球心进行挠度检测。研究表明,基于SLAM技术的钢结构挠度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钢结构网架的挠度变形,为钢结构挠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M 挠度检测 RANSAC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区早古生代O型埃达克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秦亚 梁一鸿 +2 位作者 邢济麟 张青伟 刘城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4,共9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区新民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给出(457±11)Ma和(423.1±9.9)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两年龄样品中均存在〉1000Ma的年龄值,说明该区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或微陆块。岩...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区新民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给出(457±11)Ma和(423.1±9.9)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两年龄样品中均存在〉1000Ma的年龄值,说明该区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或微陆块。岩石具有高Si(w(SiO2)=73.52%~74.68%〉56%)、富Al(w(Al2O03)=14.31%-15.26%)、富Na(w(Na2O)=3.82%~5.25%,Na2O/K2O值为1.26~2.5)、低Mg(侧(MgO)=0.29%~0.39%〈3%)的特点。较高的Sr含量((435.4~719.7)×10^-6〉400×10^-6),较低的Y((3.46-4.81)×10^-6〈18×10^-6)和Yb((0.38~O.48)×10^-6〈1.9×10^-6)含量;较大的Sr/Y值(103.544177.09〉40)。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20.98-40.7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8.32~16.90)。具有正铕异常(δEu:1.18~2.2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富集LILE(Ba、K、Sr、Rb),亏损HFSE(Th、U、Nb、Ta、P、Ti),为O型埃达克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新民岩体的形成指示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消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LA-ICP-MS定年 早古生代 埃达克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三维全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骆祖江 曾峰 李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0-1086,共7页
针对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到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及土体的渗透性随应力状态的动态变化,引入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和渗透率动态模型,将地下水渗流场和土体应力场耦合起来,并以吴江市浅... 针对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到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及土体的渗透性随应力状态的动态变化,引入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和渗透率动态模型,将地下水渗流场和土体应力场耦合起来,并以吴江市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例,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校正、识别的基础上,以微承压含水层未来10 a内地下水位埋深不低于含水层顶板、地面沉降量不超过50 mm为约束条件,预测了吴江市各镇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合计为1203.59×104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奥固结理论 地面沉降 三维全耦合模型 非线性 地下水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地铁深基坑开挖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郎秋玲 王伟 高成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3-1832,共10页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在开挖过程中如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成都地铁十七号线凤溪站深基坑支护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层次分析确定的主观权重与利用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获得...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在开挖过程中如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成都地铁十七号线凤溪站深基坑支护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层次分析确定的主观权重与利用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获得组合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并进行综合评判,客观评价地铁深基坑开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监测项目对基坑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桩顶水平位移(0.29)、地表沉降(0.24)、建筑物沉降(0.19)、桩顶沉降(0.18)、内支撑轴力(0.10),基坑稳定性综合评判结果等级为"非常好"。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为类似地铁深基坑开挖稳定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卵石地层 深基坑开挖 组合权重 灰色关联度分析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滩海地区沙一段下部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董福湘 刘立 马艳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对大港滩海地区沙一段下部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的12个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 范围在-9.58‰~+13.61‰,平均为5.29‰;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范围在-12.46‰~+0.09‰,平均为-6.28‰。探讨了碳酸 ... 对大港滩海地区沙一段下部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的12个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 范围在-9.58‰~+13.61‰,平均为5.29‰;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范围在-12.46‰~+0.09‰,平均为-6.28‰。探讨了碳酸 盐岩的成岩流体盐度及碳的来源和成因等问题,认为本区的方解石胶结物成岩流体为高盐度流体,方解石胶结物主要来自层内碎屑 碳酸盐颗粒或者邻近碳酸盐岩层的溶解,其碳来源主要为还原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成岩流体盐度 碳来源 方解石胶结物 沙一下亚段 大港滩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跃 张兴洲 +2 位作者 宋海峰 张春艳 熊小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的变质相带,说明了牡丹江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3个相带的出露与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事件有关。根据黑龙江杂岩变质变形特征和其年代学资料,将本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305~296 Ma之前的陆间洋洋壳俯冲及闭合阶段;(2)170.26~154 Ma佳木斯和兴凯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和后期作为整体统一受西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阶段;(3)154 Ma之后敦密断裂左行走滑并对黑龙江杂岩进行改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变形相带 黑龙江杂岩 佳木斯地块 兴凯地块 地球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浅成高硫化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起源与演化:以杜荒岭和九三沟矿床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门兰静 孙景贵 +4 位作者 王好均 柴鹏 赵克强 古阿雷 刘城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5-1382,共18页
杜荒岭和九三沟矿床是延边地区两个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两者距离不足10km。本文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试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对这两个矿床的蚀变岩和矿石中的石英内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以便揭示成矿流体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杜荒岭和九三沟矿床是延边地区两个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两者距离不足10km。本文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试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对这两个矿床的蚀变岩和矿石中的石英内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以便揭示成矿流体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测温及拉曼测试结果表明:蚀变早期矿化阶段主要气体成分为CO_2、N_2的两相流体包裹体,发育少量高盐度(33.4%~48.1%)高温(410~470℃)的流体包裹体,其为深部斑岩成矿系统与后期浅成矿化流体叠加的产物;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90~330℃,盐度为0.4%~44.9%,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的CO_2;富气相、富液相及含石盐子晶多相的流体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这些流体包裹体被捕获的深度为100~500 m,代表浅成矿化的主要流体。稀有气体同位素结果表明:3 He/4 He值为0.009 6~0.020 6Ra,20 Ne/22 Ne、21 Ne/22 Ne值分别为9.734~9.987和0.030 9~0.040 6,40 Ar/36 Ar为1 302.4~4 433.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杜荒岭和九三沟金矿早期成矿流体为携带Au、Ag、Cu等成矿元素的高温、高氧化的岩浆气,主成矿阶段地壳流体的混入导致沸腾作用,晚期转以低温低盐度的大气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杜荒岭金矿 九三沟金矿 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深部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热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春晓 李铁刚 刘城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5,共7页
利用塔中地区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深部流体活动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热作用。通过奥陶系岩石热液矿化蚀变、古地温异常及CO2无机成因气与储层包裹体测温等研究后认为:深部流体通过地震、火山或其它各种通道,如... 利用塔中地区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深部流体活动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热作用。通过奥陶系岩石热液矿化蚀变、古地温异常及CO2无机成因气与储层包裹体测温等研究后认为:深部流体通过地震、火山或其它各种通道,如断裂、不整合面等向浅部运移;深部流体提高生烃量及生烃速率,而且降低烃源岩中残余有机质含量,影响有效烃源岩评价;深部流体对油气储层的影响,既有热液方解石充填的破坏性,又有热液溶蚀、热液次生矿物带的建设性;深部流体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形成异常高压,为油气二次运移提供动力。深部流体对天然气形成的热作用、储层改造与成藏动力学方面,不仅在能量上,而且在物质上都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影响,并使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因更加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流体动力学 热作用 油气藏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东北缘西岔地区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烨 孙金磊 +4 位作者 李予晋 于娜 刘金龙 李碧乐 孙丰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7-1150,共24页
西岔地区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研究区经历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形成,元古宙"辽吉洋"的构造演化,中生代早期遭受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影响,中-新生代又有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改造,造就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同时也记录了... 西岔地区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研究区经历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形成,元古宙"辽吉洋"的构造演化,中生代早期遭受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影响,中-新生代又有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改造,造就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同时也记录了丰富的成矿信息。为厘清区内多金属矿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研究区不同成矿地质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具有条带状贱金属矿化的荒岔沟组变粒岩锆石年龄为2157Ma,其形成与辽吉洋洋壳俯冲产生的强烈海底火山喷发密切相关,在火山喷发的间歇期形成了条带状矿化的火山-沉积岩;(2)正岔矽卡岩型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正岔岩体)由具有埃达克属性的高镁闪长岩和低镁花岗岩组成,形成于晚三叠世(224.3~218.5Ma),是古亚洲洋闭合和持续碰撞造山导致的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暗示华北地台北缘岩石圈规模有限的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可能为晚三叠世;(3)西岔金银矿的成矿地质体西岔正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将西岔金银矿的成矿时代限定在~121.1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岔金银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伸展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矿 华北地台东北缘 辽吉洋 古亚洲洋闭合 古太平洋俯冲 华北克拉通减薄 西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丽萍 杨志刚 +2 位作者 曾平 程光明 吴银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8-630,共3页
以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为测试参数,通过实验不仅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而且对压电泵结构及参数对输出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驱动电压的前提下,双腔体... 以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为测试参数,通过实验不仅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而且对压电泵结构及参数对输出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驱动电压的前提下,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流量为单腔体压电泵输出流量的1.82倍,并且输出压力随驱动电压的增高而增高,缓冲腔、进水口以及止回阀等结构对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结果为优化压电泵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振子双腔体 压电泵 输出性能 测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小松 高锐 +3 位作者 侯贺晟 李文辉 李洪强 刘城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4-705,共12页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离断层,而是一条超壳断裂,控制了大兴安岭的物质东移和松辽盆地的中生代沉积;现今的嫩江断裂带同晚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嫩江构造拼贴带并没有继承性关系;莫霍面可能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滑脱层的作用,致使向西俯冲的地幔体向东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断裂带 深地震反射剖面 几何形态 超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化作用类型及机理——以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福红 张永胜 +2 位作者 蒲秀刚 杨杨 张鐘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369,共15页
通过镜下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对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段白云岩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微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颗粒白云岩;Sr/Ba值为0.44.9,V/Ni值为1.37.1,Z值(盐... 通过镜下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对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段白云岩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微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颗粒白云岩;Sr/Ba值为0.44.9,V/Ni值为1.37.1,Z值(盐度指数)分布在122.6162.5;87Sr/86Sr值和同期海水极为接近,因此推断湖盆遭受了海侵作用,海侵为白云岩化作用提供了Mg^(2+);有序度分布在0.22 0.53,整体较低;Mg/Ca值为0.730.91,反映了富钙低镁的特征,表明白云岩形成于准同生阶段。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白云岩形成于浅埋藏环境,并且受到了发酵作用的影响,异常高的Sr值也反映了微生物活动的存在。通过以上证据推断本区白云岩是在准同生期、浅埋藏环境、经渗透回流作用形成的,并且受到了发酵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白云岩化 碳氧同位素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