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交替语言数据重构方法的跨语言文本相似度模型
1
作者 王轶 王坤宁 刘铭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1-558,共8页
针对现有多语言模型在预训练过程中对多语言数据集的利用效率低,导致跨语言上下文学习能力不足,进而产生语言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替语言数据重构方法的跨语言文本相似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对称地替换平行语料中的中英文词语,形成重... 针对现有多语言模型在预训练过程中对多语言数据集的利用效率低,导致跨语言上下文学习能力不足,进而产生语言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替语言数据重构方法的跨语言文本相似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对称地替换平行语料中的中英文词语,形成重构的预训练文本对,并利用上述文本对对多语言大模型mBERT(BERT-based-multilingual)进行基于数据重构的针对性预训练和微调处理.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在联合国平行语料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相似度查准率优于mBERT和其他两种基线模型,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并且可以降低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研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ERT模型 文本相似度 多语言预训练模型 大模型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索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轶 崔婷婷 王青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一。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使原来乏味枯燥的"单一性平面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一。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使原来乏味枯燥的"单一性平面教学"变得生动和立体起来。本文从二者整合的理论基础出发,分别探讨了多媒体技术、自主学习中心和移动学习在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学习以及课余活动开展等方面的优势,剖析了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给出了课堂实践案例,以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整合 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36
3
作者 崔艳辉 王轶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下,起源于美国教育界的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和青睐。该文以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定...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下,起源于美国教育界的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和青睐。该文以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定义分析,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翻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给出了课堂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高校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网络教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志浩 朱海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0-202,共3页
遵循任务型教学理论,依托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教师细化课前任务,布置学生完成;课上认真检查,并让学生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课后进行严格考核,并完成文章结构分析,模拟作文训练等任务,探寻一条大学英语精读课教... 遵循任务型教学理论,依托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教师细化课前任务,布置学生完成;课上认真检查,并让学生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课后进行严格考核,并完成文章结构分析,模拟作文训练等任务,探寻一条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 自主学习 网络化教学 监督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俊锋 左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103-104,共2页
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上升,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压力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鳍袖半臂”丝制铠甲考略
6
作者 宋卓时 曾妍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7,共12页
在中国唐代,“鳍袖半臂”款式的皂绢甲通常被将士们穿在明光铠或长身铁甲之下,用来防寒保暖和消解冲击力。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存世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通过对比进一步考据唐代“鳍袖半臂”形制丝制铠甲的种类、穿着方式及制作方法。研究发... 在中国唐代,“鳍袖半臂”款式的皂绢甲通常被将士们穿在明光铠或长身铁甲之下,用来防寒保暖和消解冲击力。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存世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通过对比进一步考据唐代“鳍袖半臂”形制丝制铠甲的种类、穿着方式及制作方法。研究发现,以鳍袖半臂样式“皂绢甲”为代表的唐代丝制铠甲应该是以丝绸为主、混合了麻布等纺织品缝制而成的,并于其中填充丝絮或者碎麻布等,其主要的款式有喇叭袖上配有绑带的“鳍袖半臂”和“窄袖长身袍服”两种。“鳍袖半臂”可以分为长度过膝的长身袍袄式、长度及膝的半身套头式、长度及腰的短身套头式三种。在实战中“鳍袖半臂”可以套穿在大袖袍服或者“窄袖长身袍服”之外,为了活动便捷通常会把大袖收束在“鳍袖半臂”的袖管之内,此外还可以将“鳍袖半臂”套穿在铁甲之外形成“衷甲”式穿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绢甲 鳍袖半臂 丝绸 丝制铠甲 广袖 衷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视阈下的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以对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中汉诗选材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丽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8,共8页
"汉文"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础,而关于中国汉诗的学习则始终作为日本汉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纵观日本近年来高中国语教科书中的汉诗部分,均无一例外地大量采用了中国古代诗歌作为日本高中汉... "汉文"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础,而关于中国汉诗的学习则始终作为日本汉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纵观日本近年来高中国语教科书中的汉诗部分,均无一例外地大量采用了中国古代诗歌作为日本高中汉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唐诗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在汲取与借鉴中国汉诗的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深刻地影响着日本诗歌的创作风格、审美意境与文化心理。因此,从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中收录的中国汉诗这一全新视点出发,在对其选材特征进行考察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选材的诸方因素,对于深入探究日本在与汉文(或汉文化)接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接受与传承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教育 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 中国汉诗 选材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与方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8-129,共2页
文章从教育教学目标着手,首先提出了当今社会的英语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接着根据任务型学习理论,指出目前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进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英语应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 目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教育视域下大学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策略
9
作者 左欣 王俊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6,共2页
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也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以吉林省内四所大学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专业素质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教师专业素质 创新教育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杨希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3,共4页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它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好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还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举措。当前...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它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好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还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举措。当前,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要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架构课程思政体系,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辟研学实践大课堂,并且形成长效机制,把党史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党史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古代“绵襖甲”与唐代“皂绢甲”渊源考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卓时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51,共14页
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期,日本曾仿照唐代甲胄样式大规模制造并装备了一种由丝绸制成的“绵襖甲”。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现存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日本“绵襖甲”源于《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一种用丝绸缝制并以丝絮填充的新型纺... 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期,日本曾仿照唐代甲胄样式大规模制造并装备了一种由丝绸制成的“绵襖甲”。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现存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日本“绵襖甲”源于《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一种用丝绸缝制并以丝絮填充的新型纺织物软甲。这种丝绸铠甲既能御寒又能抵御矢石,还可以穿着在铁甲之下缓冲铁甲所受冲击力,但最终因不符合日本实际战争情况而遭日本方面废止。而后通过将中日两国现存的图像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对唐代“皂绢甲”的真实规制与成造进行解析与探究,推测《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以“鳍袖半臂”的形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六典》 丝絮 皂绢甲 绵襖甲 襖甲组配 鳍袖半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被引量:86
12
作者 王轶 石纬林 崔艳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给出了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系统阐述了青年教师所需掌握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青年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希燕 杨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笔者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展现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多角度探究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改革与创新的途径,提出包括培养终身学习在内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内涵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话语二元构成视角下的中国翻译绘画类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庞秀成 刘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类比 二元构成 相似性 对话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管理对构建教学情境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艳辉 索明茹 孟宪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在学校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共同构成了学习组织,实现知识创造和转移是这一组织的重要目的。依据Nonaka的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组织实现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是发生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与内化(In... 在学校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共同构成了学习组织,实现知识创造和转移是这一组织的重要目的。依据Nonaka的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组织实现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是发生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与内化(Internalization)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基本过程都是在相应的"Ba"(情境)中完成的,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过程是经由这四个阶段构成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由于知识创造和转移是产生在一定情境下的,所以学校组织中学习者高绩效的知识创造和转移客观上要求必然有系统、完整的教学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知识管理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石纬林 王轶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7-141,共5页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与领域,高等院校也不例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科学利用源于高校各个层面的海量数据,并使之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参考与方向,是...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与领域,高等院校也不例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科学利用源于高校各个层面的海量数据,并使之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参考与方向,是众多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在解读大数据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师资队伍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以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审核式评估为例,着重阐述了大数据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典型应用,以期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找到一条符合大数据时代特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师资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其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欣 李小琳 +1 位作者 连伟 王利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对英语教师口语语料的分析,从母语使用、教师提问语和指令语等角度,运用关联规则探讨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学生隐性知识构建的认知过程,统计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关联规则 隐性知识 口语语料 知识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写作: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灵魂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影 赵沛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文学批评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文学的生态批评首先致力于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价值观。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潮流并无高度统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但毫无疑问,其诗歌创作却... 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文学批评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文学的生态批评首先致力于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价值观。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潮流并无高度统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但毫无疑问,其诗歌创作却具有明显一致的自然写作倾向,特别是充满大量的田园生活描写。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在描摹自然界和人的自然本性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辨证水平,奠定了现代自然观和现代人性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浪漫主义 生态批评 自然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文化理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凤春 李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6-288,共3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当代诉求,是现代化发展趋势中赶超世界先进高等教育水平的理性选择。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面对不同文化差异,如何在国际...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当代诉求,是现代化发展趋势中赶超世界先进高等教育水平的理性选择。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面对不同文化差异,如何在国际化平台上取长补短,实现优势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跨文化知识立场出发,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质上是跨越地域性文化边际,实现人类性、整合性、发展性的文化理性,是一种新的跨越地域边际的知识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与时的对话——菲利普·罗斯早期批评思想概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万锋 李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身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云际会、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菲利普·罗斯敏锐地意识到文学创作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指出在日益复杂的后工业时代,美国犹太作家在保存民族苦难记忆的同时,更应通过自我展示、自我伸张的方式宣示自身... 身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云际会、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菲利普·罗斯敏锐地意识到文学创作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指出在日益复杂的后工业时代,美国犹太作家在保存民族苦难记忆的同时,更应通过自我展示、自我伸张的方式宣示自身的存在。唯如此,才能使美国犹太人不再成为各种偏见的受害者,真正成为多元社会的平等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批评思想 历史语境 美国犹太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