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改性E-51/MeTHPA的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在乾 冯文平 张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161,165,共5页
本体法制备了聚氨酯接枝及互穿网络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酸酐为固化剂的条件下,制备工艺及聚合物结构对聚氨酯(PU)改性E-51环氧树脂(EP)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异氰酸酯的官能度、聚丙二醇(PPG)的分子量及聚氨酯预聚体含量等对改性产物... 本体法制备了聚氨酯接枝及互穿网络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酸酐为固化剂的条件下,制备工艺及聚合物结构对聚氨酯(PU)改性E-51环氧树脂(EP)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异氰酸酯的官能度、聚丙二醇(PPG)的分子量及聚氨酯预聚体含量等对改性产物冲击强度、微观形貌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冲击强度随PPG分子量的增高而增大;互穿网络(IPN)结构改性E-51的抗冲击性能优于接枝改性,冲击断裂面上阻碍裂纹发展的点明显多于后者;支化PU改性E-51热稳定性高于线形PU改性,280℃热失重接近未改性环氧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本体法 环氧树脂改性 互穿网络 接枝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二氧化硅微粉制备新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龙 文彬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以硅酸钠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沉淀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为结构调控剂,常温反应制备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的新工艺。确定了反应过程条件的变化对产物二氧化硅粉末形貌及产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6... 以硅酸钠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沉淀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为结构调控剂,常温反应制备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的新工艺。确定了反应过程条件的变化对产物二氧化硅粉末形貌及产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6mol/L,复配型表面活性剂PEG-1000和SDBS(质量比为20∶1)的总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1%,无水乙醇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0%,乙酸乙酯用量为原料质量的8.0%,搅拌速度600r/min,反应时间4.0h,在此条件下,得到了平均粒径400nm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粉,最高产率93.8%。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球形微粉 化学沉淀法 工艺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2基环硫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洋 李宏涛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73,共3页
以R-122环氧树脂与硫脲为原料,马来酸酐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R-122基环硫树脂的工艺。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环硫树脂的合成影响规律,确定适合的工艺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催化剂质量为环氧树脂的0.06%,环氧树脂与硫脲的... 以R-122环氧树脂与硫脲为原料,马来酸酐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R-122基环硫树脂的工艺。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环硫树脂的合成影响规律,确定适合的工艺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催化剂质量为环氧树脂的0.06%,环氧树脂与硫脲的摩尔比为5∶1,反应时间3h,环硫树脂的收率为69.9%。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树脂为目的产物,为R-122基环硫树脂与R-122基环氧-环硫树脂的混合物,产物的熔点为125~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2基环硫树脂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色高软化点C_5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强 张万喜 +3 位作者 梁继才 陈广义 魏志勇 张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共4页
利用阳离子聚合法合成了间戊二烯树脂。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阳离子聚合产物的影响,利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色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间戊二烯树脂的软化点、相对分... 利用阳离子聚合法合成了间戊二烯树脂。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阳离子聚合产物的影响,利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色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间戊二烯树脂的软化点、相对分子质量、环化度、色度和结构。结果表明,在二氯甲烷中,比甲苯中制备的树脂的软化点高50℃左右,二氯甲烷中制备的间戊二烯树脂软化点最高为139℃,是目前报道的间戊二烯树脂中软化点最高的。树脂的软化点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催化剂用量对软化点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戊二烯 阳离子聚合 高软化点 浅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制备新工艺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婷 王道武 张龙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实验以苯为原料、氨水为胺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TS-1分子筛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苯直接制硝基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对苯直接硝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时间2 h,应温度3... 实验以苯为原料、氨水为胺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TS-1分子筛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苯直接制硝基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对苯直接硝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时间2 h,应温度343 K,n(氨水):n(催化剂):n(双氧水):n(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苯)=2.80:0.10:2.52:0.005:1,硝基苯产率达54.67%,提出了由苯制硝基苯反应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1分子筛 H_2O_2 氨水 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文平 于在乾 +1 位作者 赵洋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0,共3页
首次报道了采用超声、高速剪切分散的方法制备二氧化双环戊二烯与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对制得的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电镜扫描、热失重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当二氧化硅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 首次报道了采用超声、高速剪切分散的方法制备二氧化双环戊二烯与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对制得的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电镜扫描、热失重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当二氧化硅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了36.57J/M,比纯树脂提高了252%。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断口呈复杂的鱼鳞状,说明复合材料形成的新表面多,吸收的冲击能多。热失重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二氧化硅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的复合材料在400℃时失重率比纯树脂减少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蒙脱土改性R-12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霍纯青 文彬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以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插层剂,成功地制备出有机蒙脱土(OMMT),对其结构分析表明: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3nm增加到1.925~3.85nm。用该有机蒙脱土对R-122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R-122复合材料,当有机蒙脱... 以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插层剂,成功地制备出有机蒙脱土(OMMT),对其结构分析表明: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3nm增加到1.925~3.85nm。用该有机蒙脱土对R-122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R-122复合材料,当有机蒙脱土的在树脂中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0%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21.2J/m,比纯树脂的提高了92.7%;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断口呈复杂的层状分布,说明复合材料形成的新表面多,吸收的冲击能多;差示扫描热量分析表明,蒙脱土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利用有机蒙脱土对R-122树脂改性同时提高了韧性和耐热性,为R-122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R-122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寇大凯 李宏涛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61,共4页
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乙酯AB2单体;以季戊四醇为反应中心核,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乙酯为单体,用"准一步法"制得了1~5代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并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法... 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乙酯AB2单体;以季戊四醇为反应中心核,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乙酯为单体,用"准一步法"制得了1~5代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并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法对其端羟基进行改性,首次制得了1~5代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FT-IR、GC-MS、环氧滴定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黏度在30~554mPa.s之间,远低于同分子量线性分子的黏度;各代聚合物环氧值均较高,在0.288~0.512mol/100g之间,该聚合物将在改善传统聚合物加工性能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胺-酯) 环氧化 合成 MICHAEL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VA/氧化沥青-g-MAH/纳米填料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京东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4,共3页
报道了聚丙烯(PP)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及填料对改性氧化沥青共混改性的影响,分析了改性组分的含量及种类对改性后沥青的力学性能及结构形态的影响规律。当氧化沥青-g-MAH∶PP∶EVA∶碳酸钙=63∶9∶27∶1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优... 报道了聚丙烯(PP)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及填料对改性氧化沥青共混改性的影响,分析了改性组分的含量及种类对改性后沥青的力学性能及结构形态的影响规律。当氧化沥青-g-MAH∶PP∶EVA∶碳酸钙=63∶9∶27∶1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优,断裂应变达到2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沥青-g—MAH PP EVA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的活性
10
作者 王洪宇 吴振豪 张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以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与Cu(CH3COO)2·H2O为原料,在甲醇溶液中成功合成了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利用FT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为催化剂... 以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与Cu(CH3COO)2·H2O为原料,在甲醇溶液中成功合成了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利用FT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2,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为催化剂,进行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50 mg、苯酚浓度1.0 mol/L、30%(w)H2O21.8 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苯酚转化率达63.5%,苯二酚的选择性达到100%(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选择性分别为50.2%和49.8%)。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吡咯甲烷 2 2'-(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铜配合物 苯酚羟基化反应 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化稻壳制CO新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11
作者 陈志敏 张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41,共7页
以CO2为气化剂,稻壳为原料,进行CO2气化稻壳制备CO的实验研究,考察和比较Fe2O3、CoO、NiO、CuO、ZnO这5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发现650℃焙烧下的ZnO催化效果3好。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负载量、空速和稻壳粒径等因素对反... 以CO2为气化剂,稻壳为原料,进行CO2气化稻壳制备CO的实验研究,考察和比较Fe2O3、CoO、NiO、CuO、ZnO这5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发现650℃焙烧下的ZnO催化效果3好。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负载量、空速和稻壳粒径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温和低压更有利于催化气化反应;ZnO负载量7.5%,空速4.0h-1,稻壳粒径0.200~0.300mm时催化反应效果较好,CO含量最高可达22.1%,CO2转化率达22.4%,稻壳转化率达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催化剂 固定床 稻壳 CO2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