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S接枝协同MoS_(2)-PDA改性PVDF超滤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晨瑶 毕凤鸣 +1 位作者 徐文钰 谭志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6-951,957,共7页
将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AMPS)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了PVDF-g-AMPS共聚物,并以聚多巴胺修饰的二硫化钼(MoS_(2)-PDA)为亲水性填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MoS_(2)-PDA/PVDF-g-AMPS超滤膜。结果表明,随着A... 将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AMPS)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了PVDF-g-AMPS共聚物,并以聚多巴胺修饰的二硫化钼(MoS_(2)-PDA)为亲水性填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MoS_(2)-PDA/PVDF-g-AMPS超滤膜。结果表明,随着AMPS接枝量的提高,纯水通量、染料废水通量进一步提高。铸膜体系中AMPS占比为15%的改性膜较未添加AMPS改性的复合膜表面水接触角由71.5°降低到52.3°,纯水通量由107.8 L/(m^(2)·h)提高到202 L/(m^(2)·h),染料的通量恢复率高达98%,蛋白污染物(BSA)的不可逆污染率下降到10.26%,有效改善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AMPS接枝改性PVDF与MoS_(2)-PDA的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超滤膜的截留率、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聚偏氟乙烯 亲水性 抗污染性 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的冲击韧性极限及形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想 陈明 +2 位作者 郑邦婞 张春军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7,共6页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和拉伸行为的影响,以及ABS树脂的微观...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和拉伸行为的影响,以及ABS树脂的微观形态及形变机理。结果表明,ABS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含量较少时,橡胶粒子在基体相中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分散性较好;随着橡胶粒子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是由空洞化到银纹再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橡胶含量 冲击强度 微观形态 形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增强PA6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鹏 金涛 +2 位作者 田帅 谭志勇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07,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GF)进行处理,与PA6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PA6/GF)。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的浓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以附着在玻璃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浓度对处理效果有...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GF)进行处理,与PA6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PA6/GF)。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的浓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以附着在玻璃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浓度对处理效果有影响。PA6/GF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随玻璃纤维处理液浓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硅烷处理液浓度为1.5%时,出现最大值。硅烷处理液浓度对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玻璃纤维 PA6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文迪 李明哲 +3 位作者 张鼎武 张庭瑜 吴广峰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
采用蒸馏水、Na OH溶液、干法接枝马来酸酐(MAH)、酰化接枝月桂酸(GML)四种方式处理剑麻纤维(SF),用压制成型法制备纤维/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处理后的剑麻纤维。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随着纤... 采用蒸馏水、Na OH溶液、干法接枝马来酸酐(MAH)、酰化接枝月桂酸(GML)四种方式处理剑麻纤维(SF),用压制成型法制备纤维/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处理后的剑麻纤维。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多、层数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加入70%的同向交错四层纤维时,S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到104.5 MPa、冲击强度提高到135.86 J/m。纤维表面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剑麻纤维 力学性能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拉伸性能及形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微 周超 +2 位作者 蔡诗俊 张会轩 陶朝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拉伸速率时的拉伸行为以及物理老化对其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屈服强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断裂伸长率并不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直到测试温度升高到接近ABS树...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拉伸速率时的拉伸行为以及物理老化对其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屈服强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断裂伸长率并不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直到测试温度升高到接近ABS树脂塑料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断裂伸长率才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的拉伸速率下,ABS的形变区内均可观察到银纹现象;在较高的拉伸速率下,形成的银纹数量较多,但银纹较短,银纹的扩展得到了有效抑制;ABS树脂经物理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银纹数量增加并出现了空洞成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断裂伸长率 拉伸速率 物理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次膦酸铝的合成及其协同阻燃软线材料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胜男 郑洋洋 +2 位作者 赵井博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采用格氏试剂法合成了二乙基次膦酸铝,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特征峰均与二乙基次膦酸铝的特征峰相吻合,通过热失重分析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热稳定性较好。将其作为阻燃剂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阻... 采用格氏试剂法合成了二乙基次膦酸铝,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特征峰均与二乙基次膦酸铝的特征峰相吻合,通过热失重分析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热稳定性较好。将其作为阻燃剂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阻燃成炭剂聚苯醚(PPO)共同加入到软线材料中。测试软线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软线材料的垂直燃烧级别可达到UL94 V-0级,达到了较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次膦酸铝 阻燃剂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贾育霖 邓云娇 +2 位作者 李松松 刘微 黄新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以及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EP,E-44)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PUE)复合乳液。探讨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复合乳液...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以及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EP,E-44)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PUE)复合乳液。探讨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接触角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环氧树脂改性过后的复合乳液比较稳定;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和黏度增大,同时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水的接触角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增加。E-44质量分数为7%~9%时,复合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用水性抗氧剂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高澄 陈兴郁 +2 位作者 段福江 王佰佳 刘伯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5,159,共6页
采用低能相反转法,研究了水性抗氧剂乳液的制备工艺及机理及其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抗氧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效能要优于单表面活性剂,最终乳液的粒子尺寸可达208 nm,单峰分布,Zeta电位值为-45.6... 采用低能相反转法,研究了水性抗氧剂乳液的制备工艺及机理及其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抗氧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效能要优于单表面活性剂,最终乳液的粒子尺寸可达208 nm,单峰分布,Zeta电位值为-45.6 mV。从水性抗氧剂乳液的贮藏稳定性曲线图中并没有观察到分层现象。与抗氧剂粉末相比,水性抗氧剂乳液能快速均匀分散在ABS乳液中,有效降低了聚合物的降解。在ABS乳液中加入水性抗氧剂乳液后,氧化诱导时间达51.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水性抗氧剂乳液 相反转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聚氨酯-聚脲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孔磊 吴昆鹏 +2 位作者 刘鑫 谭志勇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5,160,共5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醇的比例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正丁胺法、红外光谱(FT-IR)、拉伸强度、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对涂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左右体系反应时间最短,得到的涂料体系稳定。预聚体中R值增加,涂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断裂应变减小,R=4时,涂膜有良好力学性能。当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1∶1时,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3∶1时接触角最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双组分 4 4′-亚甲基双(2-氯苯胺)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ACR的合成及在PVC中的应用
10
作者 薛茗心 程洪鹏 +2 位作者 赵旭 刘鑫 谭志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8,共8页
针对聚氯乙烯(PVC)/CaCO_(3)在混炼过程中存在的塑化困难、共混时间较长、不完全塑化等加工难点以及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等市场痛点,以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为链转移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加工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P)。探究了TDDM和AC... 针对聚氯乙烯(PVC)/CaCO_(3)在混炼过程中存在的塑化困难、共混时间较长、不完全塑化等加工难点以及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等市场痛点,以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为链转移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加工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P)。探究了TDDM和ACR-P的添加量对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及塑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DDM添加量的增加,ACR-P特性黏度逐渐下降,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明显提高,塑化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冲击强度略有增加。当TDDM添加质量分数为0.8%时,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52.79 MPa,与PVC/CaCO_(3)相比,提高了50.27%;塑化时间由71 s缩至32 s。ACR-P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地影响了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当ACR-P添加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61.12 MPa,与PVC/CaCO_(3)相比,提高了87.6%;塑化时间由115 s缩至25 s。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显示PVC/ACR-P复合材料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峰,说明PVC树脂和ACR-P两相是一个相容体系。从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PVC/CaCO_(3)复合材料中两相界面清晰,ACR-P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界面变得模糊,这表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脂类共聚物 聚氯乙烯 塑化时间 加工性能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凌寒 曹春雷 +2 位作者 谭志勇 陈敏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溶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马来酸酐投料质量百分比的条件下,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co-MAH)。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以及滴定法对合成的P(MMA-co-MAH)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 通过溶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马来酸酐投料质量百分比的条件下,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co-MAH)。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以及滴定法对合成的P(MMA-co-MAH)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马来酸酐(MAH)均能发生共聚合反应。提高共聚合反应温度以及马来酸酐的投料比都能够显著提高P(MMA-co-MAH)共聚物中的马来酸酐含量。通过对P(MMA-co-MAH)共聚物的热失重分析,利用Ozawa及Kissinger方程研究了共聚物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MMA-co-MAH)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受聚合反应温度和马来酸酐投料比的共同影响,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含量对P(MMA-co-MAH)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马来酸酐 共聚合 热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反应基团接枝POE增韧PET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世纯 崔秀丽 谭志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7,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聚烯烃弹性体(POE)上分别接枝三种不同的反应性单体马来酸酐(MAH)、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制备了POE-g-GMA,POE-g-MAH,POE-g-AA,考察了三种不同反应基团接枝的POE对PET的增韧效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聚烯烃弹性体(POE)上分别接枝三种不同的反应性单体马来酸酐(MAH)、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制备了POE-g-GMA,POE-g-MAH,POE-g-AA,考察了三种不同反应基团接枝的POE对PET的增韧效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三种反应单体成功接枝到POE分子链上。结果表明,PET/POE-g-GMA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相容性明显高于PET/POE-g-AA与PET/POE-g-MAH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明显降低。POE-g-AA与POE-g-MAH不能有效增韧PET,而POE-g-GMA是PET的有效增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增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官能化弹性体增韧PET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志勇 刘世纯 +1 位作者 崔秀丽 杨曼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6,共5页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分别在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上成功接枝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制备出SEBS-g-GMA、EPDM-g-GMA、POE-g-GMA,考察了3种弹性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分别在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上成功接枝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制备出SEBS-g-GMA、EPDM-g-GMA、POE-g-GMA,考察了3种弹性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熔融接枝GMA后,在弹性体与PET之间引入了化学反应,明显减小了三种弹性体在PET中的分散相尺寸,降低了共混物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加了PET与弹性体间的相容性。SEBS-g-GMA不能有效增韧PET,而POE-g-GMA与EPDM-g-GMA是PET的有效增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弹性体 环氧官能团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ABS共混物中游离SAN链段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涛 田帅 +1 位作者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核/壳质量比为60/4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将ABS改性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熔融共混,制备PBT/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苯乙烯-丙烯腈(SAN)链段对PBT/ABS性能的影响...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核/壳质量比为60/4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将ABS改性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熔融共混,制备PBT/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苯乙烯-丙烯腈(SAN)链段对PBT/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链段对共混物相容性影响不大,但能够显著降低共混物的加工黏度,并且可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就是说,ABS改性剂中游离链段的存在对共混物的性能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核-壳 游离链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012/SMA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学进 吕广超 +3 位作者 许彦冰 刘佰润 吴广峰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29,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方法制备尼龙1012(PA1012)/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物,研究了SMA含量对PA1012/SMA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A1012/SMA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加入SMA,共混物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 采用双螺杆挤出方法制备尼龙1012(PA1012)/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物,研究了SMA含量对PA1012/SMA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A1012/SMA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加入SMA,共混物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共混物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当SMA含量为0.5%时,PA1012/SMA共混物冲击强度最大,高达298 J/m,为韧性断裂,力学性能较优;PA1012/SMA共混物比纯PA1012结晶温度升高10℃,有利于结晶;SEM观察到随着SMA分散相粒子含量的增加,在PA1012基质中分散更明显且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 尼龙1012 力学性能 结晶温度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思晴 刘华 周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来研究PLA/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MMA摩尔质量范围内,无定形聚乳酸(DL-PLA)与PMM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符合Gordon-T...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来研究PLA/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MMA摩尔质量范围内,无定形聚乳酸(DL-PLA)与PMM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符合Gordon-Taylor公式。当结晶型聚乳酸(PLLA)与PMMA熔融共混时,PMMA的引入破坏了PLLA的结晶,PLLA与PMMA也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g-MAH增韧PA1012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学进 许彦冰 +1 位作者 白钰 吴广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26,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ACR—g—MAH),经熔融挤出、注塑制备尼龙1012(PA1012)/ACR—g—MAH共混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和冲击实验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壳相中MA...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ACR—g—MAH),经熔融挤出、注塑制备尼龙1012(PA1012)/ACR—g—MAH共混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和冲击实验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壳相中MAH比例和ACR—g—MAH添加量对PA1012/ACR—g—MAH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H占壳相比例为3%,ACR—g—MAH增韧剂的添加量在15~20phr时,PA1012/ACR—g—MAH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随着壳相中MAH比例的增加,ACR壳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区移动,核相tan8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聚合 丙烯酸酯共聚物接枝顺丁烯二酸酐 尼龙1012 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环氧扩链剂与PET的反应共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世纯 崔秀丽 谭志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3,共5页
采用连续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大分子环氧扩链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PMMA-co-GMA)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改性剂,考察了大分子环氧扩链剂的用量及聚合度对PET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 采用连续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大分子环氧扩链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PMMA-co-GMA)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改性剂,考察了大分子环氧扩链剂的用量及聚合度对PET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用量及聚合度的增加,PET共混物的扭矩和温度都明显提高,到达最大扭矩及温度的时间均提前;大分子环氧扩链剂的引入使PET共混物的结晶温度降低,结晶峰峰值降低,峰面积减小,PET的结晶度降低;PET共混物经热处理后结晶行为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扩链剂 反应共混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EPDM/EPDM-g-GMA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志勇 崔秀丽 刘世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8,共4页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EPDM-g-GMA)作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尼龙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DM/EPDM-g-GMA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PDM-g-GMA可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EPDM-g-GMA)作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尼龙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DM/EPDM-g-GMA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PDM-g-GMA可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PA6和EPDM的相容性,随着EPDM-g-G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径更加细化,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PA6的结晶度,当PA6/EPDM/EPDM-gGMA的配比为80/15/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尼龙6 增韧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共聚物与PA6的反应共混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志勇 崔秀丽 +1 位作者 刘世纯 杨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7,共5页
选取4种不同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改性剂,在转矩流变仪中与尼龙(PA)6熔融共混,考察了共聚物用量对PA6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与PA6发生了化学反应,共混物的扭矩值均比纯PA6和纯共聚物高,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扭矩... 选取4种不同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改性剂,在转矩流变仪中与尼龙(PA)6熔融共混,考察了共聚物用量对PA6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与PA6发生了化学反应,共混物的扭矩值均比纯PA6和纯共聚物高,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扭矩值逐渐增加,达到某一含量时有最大值,再继续增加时,扭矩变小。共聚物种类不同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所需用量也不同。引入共聚物后,共混物中PA6的结晶度降低。用量和共聚物种类对PA6结晶度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反应共混 流变性能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