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冉旭 黄显峰 +1 位作者 段利利 刘勇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38,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后冷压成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材料的摩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 采用机械合金化后冷压成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材料的摩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显著下降;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呈下降趋势。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显著改善是由于在磨损过程中形成一层覆盖表面的润滑膜。当形成的润滑膜几乎覆盖住整个磨损表面时,该润滑膜能够抑制滑动界面处金属与金属接触,使摩擦磨损特性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机械合金化 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8镁合金高周疲劳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6,共3页
采用升降法对MB8镁合金室温高周疲劳行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升降法计算出MB8镁合金在应力比R=0.1,循环基数为107条件下的疲劳强度为90.2MPa,相当于其抗拉强度的34%左右;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裂纹扩展区由小的平面状... 采用升降法对MB8镁合金室温高周疲劳行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升降法计算出MB8镁合金在应力比R=0.1,循环基数为107条件下的疲劳强度为90.2MPa,相当于其抗拉强度的34%左右;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裂纹扩展区由小的平面状断面组成,没有明显的疲劳辉纹存在,合金疲劳断口呈现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8镁合金 高周疲劳 升降法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包覆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Fe-6.5Si/MgO微胞软磁复合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曲晓静 赵占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Fe-6.5Si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MgO绝缘壳层,并通过放电等离子技术(SPS)制备了Fe-6.5Si/MgO微胞软磁复合材料。经SPS烧结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及力学性能,Fe-6.5Si/MgO复合材料的电阻率较Fe-6.5Si原始粉末...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Fe-6.5Si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MgO绝缘壳层,并通过放电等离子技术(SPS)制备了Fe-6.5Si/MgO微胞软磁复合材料。经SPS烧结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及力学性能,Fe-6.5Si/MgO复合材料的电阻率较Fe-6.5Si原始粉末提高了30倍,饱和磁感应强度Bs=1.498T;MgO颗粒形成了3D空间结构,使Fe-6.5Si/MgO软磁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最高达1 0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贝氏体组织中的应力诱发相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修文翠 吴化 +2 位作者 韩英 郭明阳 刘云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5-1121,共7页
为了研究钢中超级贝氏体产生应力诱发相变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60Mn2SiCr钢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在250℃~270℃盐浴炉中等温处理获得超级贝氏体,并通过在疲劳试验机上施加不同的拉-拉交变载荷来探讨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 为了研究钢中超级贝氏体产生应力诱发相变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60Mn2SiCr钢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在250℃~270℃盐浴炉中等温处理获得超级贝氏体,并通过在疲劳试验机上施加不同的拉-拉交变载荷来探讨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SEM、TEM和XRD对样品分别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和相组成的确定。显微组织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力诱发相变,转变为孪晶马氏体,致使钢的强塑积提高近32.4%。结果表明:超级贝氏体中的部分残余奥氏体能够通过产生应力诱发相变改善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 应力诱发相变 疲劳载荷 强塑积 等温处理 贝氏体铁素体 化学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AZ91D分层电镀镍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利利 吴化 刘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6,共4页
采用镁合金表面预镀镍工艺,用其代替氰化物电沉积铜。分析镁合金预处理技术、氟化物处理、化学浸锌、电镀铜锡、预镀镍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沉积层的影响,并比较各种工艺参数对铜锡合金层、镍层晶粒尺寸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各镀层... 采用镁合金表面预镀镍工艺,用其代替氰化物电沉积铜。分析镁合金预处理技术、氟化物处理、化学浸锌、电镀铜锡、预镀镍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沉积层的影响,并比较各种工艺参数对铜锡合金层、镍层晶粒尺寸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各镀层的表面形貌、XRD分析处理层的相组成,用极化曲线分析镀层的腐蚀倾向。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电镀过程中因与镍电位差过大、易腐蚀不易沉积的问题;可以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度高、孔隙率低、结合强度好且硬度高的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镀镍 超声波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表面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形貌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化 李雪松 +1 位作者 赵辰旭 朱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08-512,520,共6页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铜基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谱仪观察和检测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相及成分组成;讨论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铜基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谱仪观察和检测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相及成分组成;讨论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Si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由棱锥状转为油菜花状,织构发生改变,组织得到细化,显微硬度也随之增大,当镀液中纳米SiC为4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值达到638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镀 纳米SIC 组织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粉末冶金制件烧结时纳米铜在界面的作用
7
作者 张晓宇 吴迪 +2 位作者 季长涛 李军 刘云旭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77,共4页
为研究微量纳米铜添加到铁基粉末冶金件中烧结时对粒界扩散的作用.试验选择添加0.5%纳米铜的铁基粉末,通过高能球磨混合压制成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及相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进行烧结,将上述试样冲击产生断口,通过SEM观察断口... 为研究微量纳米铜添加到铁基粉末冶金件中烧结时对粒界扩散的作用.试验选择添加0.5%纳米铜的铁基粉末,通过高能球磨混合压制成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及相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进行烧结,将上述试样冲击产生断口,通过SEM观察断口上纳米铜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铜在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烧结过程中,保温时间相同随烧结温度升高和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在界面上发生快速吸附、溶解和扩散,使其团聚长大,在较低温度溶解于铁基粉末颗粒表面,明显降低烧结温度,由传统的工艺温度1180℃降低到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铁基粉末 烧结 扩散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锌钢板点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8
作者 陈立伟 于燕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1-534,共4页
采用了合理的电阻点焊焊接参数对镀锌钢板进行焊接,研究了点焊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和拉伸断口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着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焊缝区铁... 采用了合理的电阻点焊焊接参数对镀锌钢板进行焊接,研究了点焊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和拉伸断口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着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焊缝区铁素体组织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现象明显,而焊缝区铁素体组织却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而变得细密;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的硬度均匀,且高出母材很多;焊接接头断口表现出明显的延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电阻点焊 工艺参数 硬度 拉伸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流程钢SS400CL的焊接性分析
9
作者 吴化 李凤伟 曹正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11期3-5,共3页
以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为目的,将其与普通流程钢SS400在埋弧自动焊的条件下进行了焊接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材质在相同焊接规范下,焊后接头处的组织、断口和力学性能变化情况,确定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的可... 以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为目的,将其与普通流程钢SS400在埋弧自动焊的条件下进行了焊接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材质在相同焊接规范下,焊后接头处的组织、断口和力学性能变化情况,确定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的可能性。测试结果表明,SS400CL钢焊后接头处强度略有上升,塑性下降,韧性基本保持不变,可以作为车轮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短流程 焊接性分析 力学性能变化 汽车车轮 焊接性试验 埋弧自动焊 SS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导率聚苯胺的合成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程程 吴广峰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0,132,共3页
采用樟脑磺酸(CSA)做掺杂剂,对聚苯胺(PANI)进行了掺杂研究,考查了掺杂时间、温度、掺杂剂用量及间甲酚(m-c)与三氯甲烷(ch)的混合溶剂比例对其导电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温度对聚苯胺的电导率影响... 采用樟脑磺酸(CSA)做掺杂剂,对聚苯胺(PANI)进行了掺杂研究,考查了掺杂时间、温度、掺杂剂用量及间甲酚(m-c)与三氯甲烷(ch)的混合溶剂比例对其导电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温度对聚苯胺的电导率影响较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制备出电导率达400S.cm-1的磺化聚苯胺薄膜,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6个月,其电导率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樟脑磺酸 掺杂 高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参数对Fe_(76)Si_9B_(10)P_5非晶合金致密化及晶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少龙 郭薇 +1 位作者 罗少波 赵占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5-259,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方法,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和烧结压力下,固结Fe76Si9B10P5非晶粉末。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了非晶粉末的过冷液相温区,用X-ray衍射方法分析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前后样品的...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方法,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和烧结压力下,固结Fe76Si9B10P5非晶粉末。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了非晶粉末的过冷液相温区,用X-ray衍射方法分析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前后样品的相结构,研究了SPS法烧结参数对Fe76Si9B10P5非晶样品致密化及结晶化的影响,并在非晶粉末的玻璃转变温度以下快速烧结制备了尺寸为Ф15×3 mm的块体非晶合金,致密度达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B-P非晶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致密化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法制备CoCrMoW合金粉末的特性及显微组织
12
作者 宋子威 于燕 +1 位作者 朱义新 刘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在30000 r/min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钴铬合金粉末,对粉末的形貌、粒度、物相组成以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金粉末以球形颗粒为主,存在少量异形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22~58μm,粒径d≥42.16μm的合金粉...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在30000 r/min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钴铬合金粉末,对粉末的形貌、粒度、物相组成以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金粉末以球形颗粒为主,存在少量异形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22~58μm,粒径d≥42.16μm的合金粉末表面为枝晶组织,而粒径d≤27.91μm的合金粉末表面则为部分光滑的微晶组织,粒径d在27.91~42.16μm的合金粉末表面同时具有胞状晶和枝晶组织。晶界间观察到难溶的W元素相,其起到钉扎作用并抑制晶粒的长大;粉末的组成物相为γ相、Co_(7)Mo_(6)相和Co_(3)W相;Cr原子自粉末芯部向表面扩散,产生表面偏析;原始铸态棒材组织中存在30~50μm的Co_(7)Mo_(6)、Co_(3)W相富集区,熔融半扩散状态下制备微米级粉末导致粉末的颗粒间Mo、W含量不同,CoCrMoW细粉的制备与随机分布,可改善快速成形工艺中高熔点元素偏析所产生的性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钼钨合金粉末 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 粒度分布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参数对Al_(70)Si_(30)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鹏超 曹弘 赵占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探讨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对Al70Si30合金中初晶硅分布、生长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谱分析发现,在500MPa,590K的烧结条件下,合金中的初晶硅尺寸保持在10μm... 探讨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对Al70Si30合金中初晶硅分布、生长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谱分析发现,在500MPa,590K的烧结条件下,合金中的初晶硅尺寸保持在10μm左右。烧结后块体合金的维氏硬度达到190,致密度达到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铝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