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中红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赵达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57-357,共1页
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中红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赵达(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长春130026)近年来,长春地质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郯庐断裂带中段进行1/5万遥感地质填图过程中,于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五莲群坤山组内,发现... 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中红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赵达(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长春130026)近年来,长春地质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郯庐断裂带中段进行1/5万遥感地质填图过程中,于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五莲群坤山组内,发现了丰富的微古藻类植物化石及可能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红藻类 化石 地质意义 胶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调查中的电法勘探供电系统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赵容 董瑞春 +1 位作者 刘国兴 郝志刚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30-333,共4页
介绍了能用于TEM、IP、p_n法微机控制大功率自动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电路的技术特点及在野外实战中的应用。该系统引用了微机实时控制和隔离、光电耦合等先进电子技术,并对抗干扰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几年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 介绍了能用于TEM、IP、p_n法微机控制大功率自动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电路的技术特点及在野外实战中的应用。该系统引用了微机实时控制和隔离、光电耦合等先进电子技术,并对抗干扰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几年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中经受了各种环境和各种恶劣条件的考验,至今从未出现过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系统 电法勘探 地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杨宝俊 穆石敏 +1 位作者 金旭 刘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2-782,共11页
叙述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成果.断面全长1300km,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以及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了断... 叙述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成果.断面全长1300km,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以及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了断面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资料,包括重力、磁力、大地电磁(MT)、地震(广角地震测深、垂直反射地震与天然地震)、地热、古地磁以及综合解释,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讨论了松辽盆地基底的性质、莫霍界面的性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特征与成因,以及断面域地块拼合过程.研究结果认为,东北亚大地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小地块碰撞拼合时受大洋板块俯冲的应力场作用形成的盆、山相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岩石层构造 断裂构造 满洲里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三忠 杨振升 +1 位作者 刘永江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侵位模式 隆滑构造 古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东部地区元古宙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景贵 胡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9-450,共12页
胶东东部地区的元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杂岩,可分为:(1)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2)二长花岗质-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和(3)淡色花岗岩三套岩石。它们之间可识别侵位先后关系,岩相中普遍存在残留的斜长石板状... 胶东东部地区的元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杂岩,可分为:(1)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2)二长花岗质-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和(3)淡色花岗岩三套岩石。它们之间可识别侵位先后关系,岩相中普遍存在残留的斜长石板状晶体、并具环带结构为主的原生深成岩的矿物相组构,地球化学成分演化各具独立性,并具有深熔花岗岩的性质,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确立它们是元古宙不同造山阶段形成的花岗岩。岩石中普遍存在Ti、Y、Sr、Ni及Mg等元素的强烈亏损,表明岩浆来源并非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它们是元古宙不同阶段已形成的岩石发生深熔作用形成的。这一认识有助于了解华北地台南缘东段元古宙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地壳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海城-大石桥超大型菱镁矿矿床的地质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本智 朱国林 +1 位作者 董清水 曾志刚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中国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床举世闻名,矿床分布于辽东元古宙裂谷海槽北缘的次一级盒地中。含镁建造属元古宙上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的上部.按含矿建造组成岩石的各种成因标志,确定建造的沉积岩相为闭塞台地相,因此.推测它形成于裂谷边... 中国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床举世闻名,矿床分布于辽东元古宙裂谷海槽北缘的次一级盒地中。含镁建造属元古宙上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的上部.按含矿建造组成岩石的各种成因标志,确定建造的沉积岩相为闭塞台地相,因此.推测它形成于裂谷边缘的泻湖环境。由于长期潮汐作用,泻湖内有充分的富镁海水周期性地供给,在当时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泻湖中的卤水不断浓缩,并通过化学与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在泻湖盆地内形成了大型-超大型的菱镁矿矿床。元古宙末期矿床遭受了绿片岩-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菱镁矿床 矿床地质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广深 米家榕 +2 位作者 戚长谋 林学钰 杨春雷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22-427,共6页
利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序列可以较为灵敏地记录降水变化的特性,以长白山树轮δ13Ct序列为降水变化的自然记录体,探讨太阳活动对长白山乃至东北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的影响。研究指出:1)200年来长白山及东北... 利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序列可以较为灵敏地记录降水变化的特性,以长白山树轮δ13Ct序列为降水变化的自然记录体,探讨太阳活动对长白山乃至东北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的影响。研究指出:1)200年来长白山及东北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有准22年的周期性波动;2)东北季风气候区里,东南季风强弱变化具有准22年的周期性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降水 周期性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平 李舟波 戴丽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67-278,共12页
为探索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的关系,在4种类型的9个油气藏上收集了310口井的放射性测井数据,同时在5个油气藏上补充进行了地面放射性测量工作。测量结果表明,放射性异常从油层到地表具有延续性;在同一油层上方异常随测... 为探索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的关系,在4种类型的9个油气藏上收集了310口井的放射性测井数据,同时在5个油气藏上补充进行了地面放射性测量工作。测量结果表明,放射性异常从油层到地表具有延续性;在同一油层上方异常随测点与油层距离加大而减弱;复合式油气藏各油层异常独立存在;不同类型油藏异常总体形态相似,异常幅值与油藏圈闭条件有关;地表放射性异常形态和幅度受油藏埋深影响不大,但与油藏规模有一定关系。这些为油气物质垂直运移及放射性异常深部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油田放射性物质来源主要是生油岩的观点和油气盆地内流体微运移循环的设想,建立了放射性异常综合成因模式,即:放射性物质伴随油气运移,在重力分异作用下,聚集在油藏周围水中;由于盖层对油水的排替压力不同,形成有利于水穿过盖层的条件;放射性物质与水一起在流体微运移循环作用下,沿微裂隙和孔隙运移到地表,形成油田边界高值放射性异常;油藏顶部地表放射性值的高低受氧化还原条件、潜水面深度和其他地表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异常 油气藏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元艺 马志红 冯本智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8-54,共7页
区域铜的高背景带为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多宝山组一段为矿源层;由矿带内→外有Cu,Mo,Ag→Pb,Zn的水平分带,矿体轴向分带为:(上)Sb-As-Zn-Pb-Ag-Cu-Au-Mo-Bi-W(下),属于正常... 区域铜的高背景带为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多宝山组一段为矿源层;由矿带内→外有Cu,Mo,Ag→Pb,Zn的水平分带,矿体轴向分带为:(上)Sb-As-Zn-Pb-Ag-Cu-Au-Mo-Bi-W(下),属于正常序列;根据该序列统计了矿体前缘、矿体头部、矿体中部及矿体尾部的单元素、元素对比值、元素累加后比值判别标志。并建立了区域、矿田及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层次模型(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球化学 找矿标志 找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西部狐狸山含金韧性剪切带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宏 王安建 +1 位作者 李晓峰 周继华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7-42,共6页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g、Cu和两性元素As、Sb含量差别显著,尤其是Au含量,前者是后者的百倍~几万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与韧性变形后期富金流体的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 剪切带 岩石化学 稀土族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平衡温度的控制作用研究──以内蒙古东南部孔兹岩系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福来 董永胜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根据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研究,指出变质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对脱水变质反应的平衡温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以热力学理论对这种控制作用的机制和程度加以解释和计算,据此阐明变质流体在划分变质相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变质流体 变质反应 孔兹石 变质岩 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一带早元古宙钾长花岗岩系的深熔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林 曲以秀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4-30,共7页
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钾长花岗岩系同早元古宙再造岩系密切相伴生,其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早元古宙时陆-陆碰撞挤压-逆冲作用引发陆壳物质的变质-深熔作用,生成钾长花岗质岩浆,经团结先后生成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钾长花岗岩系同早元古宙再造岩系密切相伴生,其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早元古宙时陆-陆碰撞挤压-逆冲作用引发陆壳物质的变质-深熔作用,生成钾长花岗质岩浆,经团结先后生成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因其经受了由北向南的挤压-逆冲作用,也就构成了东西向的钾长花岗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元古宙 钾长花岗岩系 溶熔作用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磁、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成果在清原地区金矿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汝俭 焦新华 周富祥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73-80,共8页
通过航磁、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成果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清原地区深部构造、区域构造、花岗岩体及太古宙变质杂岩的展布特征与金矿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该区金矿成矿的远景地段。
关键词 航磁勘探 重力勘探 深部构造 金矿床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高分辨率高保真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世学 刘起元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如何对增加辩信息量、提高分辨率和数据的高保真问题有直接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改进其性能。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高保真 采集系统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区域地球化学图示方法─—移动变异法
15
作者 赵元艺 马志红 仲崇学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70-72,共3页
在评述运用方差及均值成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区域地球化学图示方法即移动变异法,并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效果。
关键词 方差 变异系数 移动变异法 区域地球化学 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测井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的方法及资料解释技术
16
作者 陈森鑫 刘海滨 康国军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16-221,共6页
论述了流量测井的基本理论,涡轮流量计的结构和响应特性,重点分析、讨论利用二次混合抽水二次降深所测得的流量测井曲线,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和静止水位的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流量测井 混合抽水 渗透系数 含水层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dylodus proavus-Cordylodus lindstromi的线系进化
17
作者 赵达 吴水忠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11,共5页
Cordyloduslindstromi不是从Cordylodusintermedius进化而来,也不是从Cordy-loduscaboti演化来的,而是从Cordylodusproavus直接进化的,中间经过两次突... Cordyloduslindstromi不是从Cordylodusintermedius进化而来,也不是从Cordy-loduscaboti演化来的,而是从Cordylodusproavus直接进化的,中间经过两次突变C.proavusdeformisn.subsp.和C.proavusambiguusn.subsp.,而达到C.prolindstromi,再由此而演化成C.lindstromi。上述过程是在同一海侵期内,同一地区连续发生的线系进化。由此可见,标志奥陶系底界的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氏肿牙形石 线系进化 牙形石 奥陶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沟硼矿床中硼铝镁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黄作良 莫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在对辽宁省宽甸县花园沟硼矿床的研究中,发现了硼铝镁石,它与遂安石、袁复礼石、硬石膏等并生,产于硼矿体中.硼铝镁石是一种比较稀少的硼酸盐矿物,为此,对其进行了矿物特征的研究.硼铝镁石为黄色,粒状;晶体形态呈短柱状和权状... 在对辽宁省宽甸县花园沟硼矿床的研究中,发现了硼铝镁石,它与遂安石、袁复礼石、硬石膏等并生,产于硼矿体中.硼铝镁石是一种比较稀少的硼酸盐矿物,为此,对其进行了矿物特征的研究.硼铝镁石为黄色,粒状;晶体形态呈短柱状和权状,类似于橄榄石的晶体形态,弱多色性、Ng-淡黄、Np-近于无色;折射率Ng=1.7076,Np=1.6708,Nm=1.6962;-2V=54°,H=6-7,VHN100=1215kg/mm2;D测=3.50.化学成分除Al和Mg外,其次是Fe2+和Fe3+,且Fe2+>Fe3+晶体化学式为: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空间群pnma,a=9.893(6)A,b=5.076(4)A,c=4.335(3)A,Z=4.成因分析表明,硼铝镁石富Al、Mg、B,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矿床 硼铝镁石 辽宁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茅排金矿控矿断裂地球物理场特征
19
作者 王祝文 刘菁华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通过对茅排金矿床控矿断裂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结合元素的构造地球化学性质,得出该矿床的控矿断裂具低放射性场、中等视频散率异常场的特征。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基本上能够圈定控矿断裂的位置,从而达到间接寻找金矿体的目的。
关键词 金矿床 控矿断裂 地球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的温压条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雅琴 康维国 王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为陆壳岩石经变质而成,其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蓝晶石黄玉石英岩。矿物温压计估算其p-T条件为T=700℃,p=1.2GPa;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黄玉组合在T=1000~1200℃,P=...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为陆壳岩石经变质而成,其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蓝晶石黄玉石英岩。矿物温压计估算其p-T条件为T=700℃,p=1.2GPa;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黄玉组合在T=1000~1200℃,P=3.1~3.77GPa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在蓝晶石石英岩中发现柯石英及柯石英假象,区域上其它岩石组合也有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变质富铝岩石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产物,从而证明陆壳岩石可以经历>2.0GPa的变质压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作用 富铝岩石 温压条件 榴辉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