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姗姗 邱智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15,共6页
以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78个招生专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搜集法与文本研究法分析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现状,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形成了以医学类专业为主、非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的专业格局;契合新医科发展趋向,新兴专业与紧缺专业加速增设;... 以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78个招生专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搜集法与文本研究法分析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现状,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形成了以医学类专业为主、非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的专业格局;契合新医科发展趋向,新兴专业与紧缺专业加速增设;开展专业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方式促进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新建专业的中医药特质不足、非医学类部分专业建设基础薄弱与部分专业培养口径窄化的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坚持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与促进宽口径专业发展向度来整体提振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透视下的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基于全国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Nvivo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姗姗 王健 关守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2-66,共5页
运用Nvivo12Plus软件对全国53所院校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本开展质性研究,发现目前的中医学专业人才依照职业性、专业性与主体性维度进行素养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同质化倾向、目标的主体表达性弱化、素质养成性空泛、时代契... 运用Nvivo12Plus软件对全国53所院校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本开展质性研究,发现目前的中医学专业人才依照职业性、专业性与主体性维度进行素养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同质化倾向、目标的主体表达性弱化、素质养成性空泛、时代契合度缺乏等问题。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研究,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建构“中医学专业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结构”,进一步厘清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层次与内容,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背景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研究
3
作者 宋丹宁 朴喜航 《职业技术教育》 2025年第23期37-42,共6页
在教育强国战略与现代中药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面对新要求,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困境: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个性成长发展缺位;课程体系设置单一,理论与实... 在教育强国战略与现代中药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面对新要求,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困境: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个性成长发展缺位;课程体系设置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双师育人效能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协同育人机制乏力;实践教学资源供给不足,专业实训与创新平台建设亟待升级。未来,需要构建中高本贯通的分层培养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深度优化,建设双师队伍体,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实践教学资源,以提升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协同创新 中药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满时期卫生防疫研究
4
作者 李磊 班秀丽 聂海洋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鼠疫、霍乱、天花、结核、麻风、性病等急慢性传染病流行,危及民众健康。日本侵略者为了保护在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人的健康,构建了现代卫生防疫体系,设立卫生防疫机构,出台卫生防疫法律,改善居民卫生状况,开展全面的...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鼠疫、霍乱、天花、结核、麻风、性病等急慢性传染病流行,危及民众健康。日本侵略者为了保护在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人的健康,构建了现代卫生防疫体系,设立卫生防疫机构,出台卫生防疫法律,改善居民卫生状况,开展全面的卫生宣传教育,企图通过发展医疗卫生缓和东北民众的反抗情绪,维护其长期统治。在伪满洲国,教育、公共卫生和各项事业不可能扩展到全体中国人口。卫生防疫是日本对殖民地进行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定义日本殖民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卫生防疫 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6
5
作者 治丁铭 关守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47,共4页
地方高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推动,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信仰、教师合作交流、发挥团体功能、发挥产教融合作用。针对地方高校"双师型&q... 地方高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推动,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信仰、教师合作交流、发挥团体功能、发挥产教融合作用。针对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存在观念比较淡薄、参与动力不足、结构有待优化、政策有待完善、企业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对策: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强化能力建设、促进双向流动、加强督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双师型”教师团队 保障机制 能力建设 督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