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拓展与升华
1
作者 付晓男 颜雨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理想归宿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是运用历史思维在洞察人类历史到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厘清历史大势,结合实际、科学审视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美丽世界的系列实践方略,是在主体、思维、实践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拓展 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兴海 孔茹意 谭晓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79,96,共4页
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可从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动力体系三个方面着手,从内容体系来看... 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可从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动力体系三个方面着手,从内容体系来看,要确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任务目标体系、建设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育的内容体系、确立清晰的任务分工责任体系、制定“青马工程”建设标准、建立工作落实的监督考核评价制度;从结构体系来看,要建设长效机制运行的领导推进体系、构建高校内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组织实施体系、构建有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建设协同合作机制;从动力体系来看,要加强传播科学理论的责任意识建设、强化新时代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落实好习近平关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海鹏 门瑞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5-47,共3页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转型及青年社会化需求的必要选择。新教育形势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全过程融入已成为高校探索立体化育人实践的关键命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药院校工作实际出发...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转型及青年社会化需求的必要选择。新教育形势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全过程融入已成为高校探索立体化育人实践的关键命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药院校工作实际出发,围绕思维转变、体系建立、课程重构、实践反馈等方面提出策略性指导,构建大思政格局,正确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理念转变 实践策略 教学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德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6-28,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和理论成果的历史性总结,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命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需要把握历史规律、尊重价值规律、根植实践智慧,构建“三位一体”的逻辑架构。历史逻辑回...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和理论成果的历史性总结,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命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需要把握历史规律、尊重价值规律、根植实践智慧,构建“三位一体”的逻辑架构。历史逻辑回答了“为什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疑问,价值逻辑解决了“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归旨”的疑义,实践逻辑破解了“理论与实践如何契合与兼容”的疑惑。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筑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完整链条,指明了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历史 价值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发展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晓男 张兴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3,共3页
媒体融合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关系变革和媒介话语转型的必要路径。文章提出,应利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媒体融合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关系变革和媒介话语转型的必要路径。文章提出,应利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进展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连瑨 徐德斌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176-179,共4页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当前我国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正发生动荡变革,国家内部安全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准确把握当前学界研究进展与前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十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347篇以“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当前我国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正发生动荡变革,国家内部安全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准确把握当前学界研究进展与前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十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347篇以“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明晰其研究特征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通过分析年发文量特征、文献研究机构特征、知识图谱特征,得出相关研究的热点分布和发展现状。当前学界研究热点聚焦于基本内容、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理论基础研究、基本要素研究、内生动力研究和机制建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现代应用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郝一丹 张兴海 +1 位作者 张钰 王喜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00-603,共4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及治疗,自提出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具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治未病思想旨在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倡导新时...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及治疗,自提出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具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治未病思想旨在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倡导新时代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节、慢性病的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养生保健 健康中国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庆霖 吴佩珂 陈磊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6期87-88,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重视英雄精神和价值。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大学生群体的英雄观培育既是时代之需,也是民族之要。以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为核心,调研了解高校开展英雄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英雄观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便从家...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重视英雄精神和价值。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大学生群体的英雄观培育既是时代之需,也是民族之要。以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为核心,调研了解高校开展英雄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英雄观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便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塑造英雄、发挥英雄积极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英雄观 英雄精神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党委推动思政课改革的核心动力
9
作者 张兴海 谭晓宇 孔茹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高校思政课改革是长期的课题,这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需要解决许多矛盾,需要有强大的核心推动力,高校党委是这种核心力量的唯一来源。文章通过问题分析和理论探讨,提出对于推进思政课改... 高校思政课改革是长期的课题,这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需要解决许多矛盾,需要有强大的核心推动力,高校党委是这种核心力量的唯一来源。文章通过问题分析和理论探讨,提出对于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高校党委要加深认识,担起发挥核心力量的主体责任;从理想信念的根子上解决核心动力的生成问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发挥核心力量;高质量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高校党委 改革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探究
10
作者 谷思雨 陈磊 《教师》 2025年第4期26-28,共3页
文章探讨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 文章探讨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土壤,使大学生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第二个结合”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论析
11
作者 魏恒 仇竹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增强社会号召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新时代,持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进一步全...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增强社会号召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新时代,持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要从加强思想引领、贯彻群众路线、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创新技术手段等方面着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有效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社会号召力 以人民为中心 自我革命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行”的教育助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12
作者 王新 杨斯淇 闫政谕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5-120,125,共7页
传统“行”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才培养具有“行”以促知、“行”以养德、“行”以致用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贯彻这一思想,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三行”新模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四维”评价体系,... 传统“行”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才培养具有“行”以促知、“行”以养德、“行”以致用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贯彻这一思想,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三行”新模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四维”评价体系,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不仅能够纾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痛点,而且能够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实践教育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透视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海鹏 门瑞雪 曲铁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86-89,共4页
短视频文化作为当下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主流,正日益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厘清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正向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实施路径是当前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显示,当前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 短视频文化作为当下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主流,正日益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厘清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正向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实施路径是当前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显示,当前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过分沉迷、模仿热衷、现实脱离、价值观趋同等困境。这可能是由于其存在低俗化的文化形态、同质化的审美标准以及过分满足大学生个性表达所致。对此,在国家监管的前提下,应发挥平台的正能量引导价值,形成“正能量,温情化”的传播风格,创新高校主流价值观宣传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向价值观,最终实现短视频文化从“入眼”到“入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价值观 困境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污名对听障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莎 门瑞雪 范志光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20期37-41,共5页
采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幸福感指数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对31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我污名对听障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污名与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尊均呈显著负相... 采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幸福感指数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对31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我污名对听障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污名与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自尊分别在自我污名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污名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到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自我污名 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萱 门瑞雪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24期107-108,共2页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多元、交互性强等显著特征。而纷繁的舆情导向、信息茧房效应等负面因素也为大学生国家认同带来了艰巨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与社会应当协同发力,着力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国家认同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嘉笠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思想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思想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只有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只有通过政府引导与农民自身努力相结合才能使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资金投入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探析
17
作者 徐德斌 姜皓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共4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突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从方法论角度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揭示了调查研究的规律性;从...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突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从方法论角度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揭示了调查研究的规律性;从功能论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明确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功能;从要求论角度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发现其指明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认识论 方法论 功能论 要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双重逻辑
18
作者 陈竞博 徐德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16,共4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加强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乎青年的健康成长,更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延安时期,党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事业中,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加强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乎青年的健康成长,更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延安时期,党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事业中,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梳理和总结党这一段历史的历史必然、实践逻辑、现实逻辑,有利于探寻新时代党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基础的新路径和新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青年 理想信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19
作者 付晓男 李一媛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优势和挑战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将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优势和挑战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将新媒体行之有效地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效果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新时代青年择业的现实启示
20
作者 付晓男 陈茂灵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5期167-168,共2页
新时代青年的择业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相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对青年认真择业的原因,青年择业时的三大影响因素,青年择业时应遵循的指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但是,在当前青年择业观存在误区,表现为青年... 新时代青年的择业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相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对青年认真择业的原因,青年择业时的三大影响因素,青年择业时应遵循的指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但是,在当前青年择业观存在误区,表现为青年认知不成熟、青年择业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这是青年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文章,为新时代青年的择业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新时代 择业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