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对激素依赖性前葡萄膜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清艳 李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观察激素依赖性前葡萄膜炎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72眼患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5眼,对照组30例37眼,治疗组中药常规新方案组,对照组:即激素组。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 目的:观察激素依赖性前葡萄膜炎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72眼患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5眼,对照组30例37眼,治疗组中药常规新方案组,对照组:即激素组。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1.0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中药治疗组远远低于激素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对激素依赖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减少本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前葡萄膜炎 中医药 规范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桂霞 周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748-174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对照组人工泪液点眼,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统计学...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对照组人工泪液点眼,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统计学统计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针刺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桂霞 唐海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74-217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有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穴位封闭疗法,30天为1疗程。主要对其视力、眼底、血糖以及有效率4项指标进行观...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有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穴位封闭疗法,30天为1疗程。主要对其视力、眼底、血糖以及有效率4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视力、眼底、血糖、有效率改变情况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离子导入 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桂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567,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有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有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型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丸治疗急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桂霞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6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丸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葡萄膜炎丸,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丸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葡萄膜炎丸,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膜炎丸治疗急性葡萄膜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丸 葡萄膜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8
6
作者 沈童 王洋 +2 位作者 金巍 林志辉 闫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风险模型。方法:收集20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AIL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明确患者有无认知衰弱,并分为认知衰弱组(n=75)和非认知衰弱组(n=132)。采...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风险模型。方法:收集20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AIL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明确患者有无认知衰弱,并分为认知衰弱组(n=75)和非认知衰弱组(n=13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所纳入的207例老年患者中,共计75例(36.23%)存在认知衰弱,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体育锻炼情况、工作性质、社交活动情况、夜间睡眠情况、日间精神状态及患慢性病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因素进行倾向性匹配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BMI、工作性质为体力劳动、夜间睡眠时间≤5 h、日间精神状态差和患慢性病数>2个是影响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模型鉴别患者是否发生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结论: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障碍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模型 老年 认知衰弱 危险因素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王帆 宋柏林 +1 位作者 徐丽伟 Christian Ohrloff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共同刺激通路 荧光活化细胞分类计 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