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7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胸外科收治的16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另12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两...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胸外科收治的16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另12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差错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胸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次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男性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超 王劲松 +3 位作者 张哲 孟宪锋 杨伟忠 杨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治疗男性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名轻中度ED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以每周3次和每周2次的治疗频率进行干预。于初始治疗前(基线)、第8次治疗后(中期)、第16次...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治疗男性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名轻中度ED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以每周3次和每周2次的治疗频率进行干预。于初始治疗前(基线)、第8次治疗后(中期)、第16次治疗后(后期)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远期)进行国际勃起功能障碍症状评分(IIEF-5)、男性勃起硬度分级(EHS)、阴茎勃起角度、性生活日记(SEP)和总体评估问卷(GAQ)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后1年对性生活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30名患者完成本研究。与基线相比,A组自第8次治疗后IIEF-5评分显著提高(P<0.05),B组第16次治疗后IIEF-5评分显著提高(P<0.05),2组末次治疗后1个月IIEF-5评分均较基线显著提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男性勃起功能分级、阴茎勃起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SEP与GAQ问题肯定回答率均显著提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随着时间延长,主观治疗满意率呈下降趋势,组间主观治疗满意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全程中研究对象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不同频次的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轻中度ED均有疗效,且末次治疗后1个月仍可保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淫羊藿次苷Ⅱ单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永德 关瑞礼 +3 位作者 孙东翀 辛钟成 田野 杨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生物样品中淫羊藿次苷Ⅱ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方法制备淫羊藿次苷Ⅱ免疫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建立并筛选稳定分泌淫羊藿次苷Ⅱ单克隆抗体(mAb6A9)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此细胞通过小鼠体内诱...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生物样品中淫羊藿次苷Ⅱ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方法制备淫羊藿次苷Ⅱ免疫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建立并筛选稳定分泌淫羊藿次苷Ⅱ单克隆抗体(mAb6A9)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此细胞通过小鼠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制备抗体;利用mAb6A9建立检测淫羊藿次苷Ⅱ的icELISA方法,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验其可靠性。结果当血清淫羊藿次苷Ⅱ浓度为4.6~50.2 ng·mL^-1时,icELISA法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256 9X + 3.488 8,R2=0.993),IC50为15.2 ng·mL^-1,回收率为86.3%~103.8%。对淫羊藿次苷Ⅱ的血药浓度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icELISA与UPLC-MS/MS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8),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血清中淫羊藿次苷Ⅱ的icELISA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有望用于生物样品中淫羊藿次苷Ⅱ的快速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云臣 刘洋 +1 位作者 杨勇 孙东翀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模型对照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及治疗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熊果酸治疗),每组6...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模型对照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及治疗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熊果酸治疗),每组6只。大鼠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后1 d,治疗组给予熊果酸灌胃治疗,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以等体积溶剂载体灌胃,4周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应用马拉瑞改良法(Masson’s)三色染色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平滑肌与胶原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平滑肌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水平。比较三组大鼠ICP最大值(ICPmax)、平均动脉压(MAP)、ICP最大值与MAP比值(ICPmax/MAP)、平滑肌/胶原比值、平滑肌含量及nNOS、α-SM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对照组ICPmax和ICPmax/MAP分别为(96±20)mm Hg(1 mm Hg=0.133 kPa)、(0.775±0.050),治疗组ICPmax和ICPmax/MAP分别为(70±12)mm Hg、(0.640±0.010),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21)mm Hg、(0.392±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对照组和治疗组平滑肌/胶原比值、平滑肌含量及nNOS、α-SM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果酸能够通过抑制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有效改善神经损伤性ED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熊果酸对神经损伤性ED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勃起功能障碍 海绵体神经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