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1
1
作者 边静 张为民 +2 位作者 王宇峰 丛德毓 宋柏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95例)。2组患者均予以间歇性导尿和...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95例)。2组患者均予以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同时予以电针(20min/次,每天1次,每周6d)和推拿(20min/次,每天1次,每周6d)治疗,2周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膀胱安全容量明显升高(P<0.01),膀胱内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但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减少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且疗效明显优于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现代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康复疗法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姚俊杰 商强强 +3 位作者 王宇峰 栗嘉徽 刘畅 庞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50-3455,共6页
背景临床中,中医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有明确疗效,其起效机制和生物力学效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应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进行分析,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综合疗法的作用优势。... 背景临床中,中医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有明确疗效,其起效机制和生物力学效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应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进行分析,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综合疗法的作用优势。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治疗且入院诊断为LDH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下肢疼痛侧、基线BMI、住院时间、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相关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收集步态分析相关参数。结果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18例下肢疼痛侧在左侧,8例下肢疼痛侧在右侧,14例下肢疼痛侧为双侧。患者平均年龄(52.3±15.2)岁,平均BMI(25.2±4.2)kg/m2,平均住院时间(17.5±6.2)d。治疗后共35例有效或显效,5例无效,总体有效率为87.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升高(P<0.05);患者治疗后步频、步速、步幅、步行周期、摆动相占比、胫骨和足底冲击力升高,支撑相占比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内收外展、髋关节旋转、膝关节内外翻、膝关节旋转、踝关节旋转活动度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骨盆侧倾指数、骨盆侧斜指数、髋关节内收外展指数、髋关节屈伸指数、髋关节旋转指数、膝关节旋转指数、踝关节内外翻指数、踝关节屈伸指数、踝关节旋转指数升高(P<0.05)。40例LDH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在随访过程中有5例患者症状反复或再次入院治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增加步行状态中的动态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突出 步态分析 中医药疗法 推拿 脊柱 针灸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