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证候表现与差异表达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晓巍 张思琪 +6 位作者 张译心 刘博 王鑫 纪凤兰 杨润泽 徐惠波 丁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5-633,共9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学测序筛选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其与气阴两虚型证候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1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 目的:利用转录组学测序筛选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其与气阴两虚型证候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1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6周根据血糖和体质量均衡原则将造模成功的31只大鼠分为模型组14只和药物佐证组17只,模型组大鼠继续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药物佐证组大鼠灌胃消渴灵2.2 g·kg^(-1)·d^(-1),实验持续至第21周。模型制备期间定期检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评分、运动评分、足温、抓力、脉搏幅度、呼吸频率和舌象积分,评价大鼠生理体征,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采血,分离血清,氧化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直接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D4、CD8、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取大鼠肝组织,采用转录组学测序,筛选模型组与空白组和模型组与药物佐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生理体征基本符合气阴两虚的证候表现;与模型组比较,药物佐证组大鼠部分气阴两虚的生理体征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和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佐证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明显升高(P<0.01),cGM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佐证组大鼠血清中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1),cGMP水平明显升高(P<0.01),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包括早期生长应答因子2(Egr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下调表达基因主要为G_(0)/G_(1)开关2(G0s2)、中线1相互作用蛋白1(Mid1ip1)和螺旋-环-螺旋家族成员e40(Bhlhe40);与模型组比较,药物佐证组大鼠上述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证候表现可能与Egr2、Igfbp1和Adamts4基因上调及G0s2、Mid1ip1和Bhlhe40基因下调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2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 证候表现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野生品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喆 王泰栋 +6 位作者 黄晓巍 马超 庄雪峰 王雨辰 林贺 郭骏骐 律广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尾根部和左后足跖处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地塞米松组大鼠给予地塞米松(2mg·kg^(-1)),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给予防风野生品(0.45和0.90 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和足肿胀程度,计算各组大鼠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IκB-α激酶β(IKK-β)、环氧化酶2(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评分明显升高(P<0.01),足肿胀程度明显加重(P<0.01),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低及高剂量防风组大鼠AI评分明显降低(P<0.01),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或P<0.01),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低及高剂量防风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IKK-β、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IKK-β、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防风野生品能够通过降低机体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和抑制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改善关节组织损伤,从而发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野生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因子ΚB 地塞米松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大黄诱导大鼠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庄雪峰 律广富 +6 位作者 林贺 黄晓巍 周佳 李禹墨 赵嘉睿 林喆 王雨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6-1166,共11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于大黄诱导腹泻大鼠肠道炎症、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468 g·kg^(-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1.35 g·kg^(-1))黄芪组和高剂... 目的:探讨黄芪对于大黄诱导腹泻大鼠肠道炎症、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468 g·kg^(-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1.35 g·kg^(-1))黄芪组和高剂量(2.70 g·kg^(-1))黄芪组,每组10只。采用大黄灌胃结合饮食不节复制大鼠腹泻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腹泻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磷酸化p38 (p-p38)、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闭锁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Toll样受体4 (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RAF6)、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和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丙二醛(MDA)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6S r D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情况。结结果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粪便含水量和腹泻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MTL和GA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1),粪便含水量和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MTL和GAS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黏膜损伤,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腺体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黄芪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黏膜结构较规则,炎症细胞浸润较少,未见明显腺体紊乱,低剂量黄芪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黏膜结构可见轻微损伤,有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腺体排列较整齐。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AR-2、 MLCK、 TLR4、 TRAF6、MyD88、 NF-κB、 p-p38和p-ML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AR-2、MLCK、TLR4、TRAF6、MyD88、NF-κB、p-p38和p-ML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0和SIgA水平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和SIg A水平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检测,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芪组大鼠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黄芪组大鼠肠道菌群中ε-变形菌门丰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芪对大黄诱导的腹泻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肠道炎症,进而修复肠道屏障,恢复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肠道屏障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 革兰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肝轴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朝政 黄晓巍 +2 位作者 张泽鹏 石妍玉 陈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9-1676,共8页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双向通道,具有调节机体糖脂和炎症的作用。肠-肝轴主要通过维持机体肝肠循环的动态平衡,影响肝脏和肠道功能来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BAs)代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进而调节机体的脂质代...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双向通道,具有调节机体糖脂和炎症的作用。肠-肝轴主要通过维持机体肝肠循环的动态平衡,影响肝脏和肠道功能来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BAs)代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进而调节机体的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脂代谢异常的炎症性疾病,是引发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关于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AS与糖脂和炎症相关,因此肠-肝轴与AS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肝轴与AS的相关研究,从AS的发病机制、肠-肝轴的概念和肠-肝轴调控AS进程的相关机制,包括肠道菌群、BAs代谢、胆固醇代谢、炎症反应和中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肝轴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肝-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