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在真菌毒素分离富集与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威 徐之薇 +2 位作者 王睿 赵雨 贾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1-900,共10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严重危害,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色谱法是常用的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但由于真菌毒...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严重危害,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色谱法是常用的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但由于真菌毒素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样品基质复杂,且各类真菌毒素在实际样品中含量极低,难以对其进行直接分析。因此,发展适宜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用于真菌毒素的高效分离富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近年来,以金属有机框架(MOF)、共价有机框架(COF)为代表的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可调的孔径、多样的框架结构、活性位点分布均匀、结构可修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样品前处理领域。同时,这些优点赋予MOF/COF材料以优异的荧光性质、电化学性质,使其在真菌毒素的分析传感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MOF/COF材料在真菌毒素分离富集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免疫磁珠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MOF/COF材料在真菌毒素荧光传感、电化学传感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MOF/COF材料在真菌毒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共价有机框架 真菌毒素 富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胆酸盐吸附活性分析
2
作者 邱潮楠 刘昕 +3 位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高阳 徐多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01-3010,共10页
对昆布多糖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胆酸盐吸附活性。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柠檬酸、乳酸、醋酸、苹果酸、草酸以及磷酸提取溶剂对昆布多糖的提取效果差异,以胆酸盐吸附率为指标,考察不同酸试剂提取得到多糖的胆酸盐吸附效果,... 对昆布多糖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胆酸盐吸附活性。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柠檬酸、乳酸、醋酸、苹果酸、草酸以及磷酸提取溶剂对昆布多糖的提取效果差异,以胆酸盐吸附率为指标,考察不同酸试剂提取得到多糖的胆酸盐吸附效果,结合二者筛选出最优的溶剂,再借助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乳酸提取昆布多糖的多糖得率和胆酸盐吸附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106℃、时间2 h、液料比33mL/g、pH值2,多糖得率预测为7.1558%,实际测量为6.95%±0.0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胆酸盐实验表明,昆布多糖在2mg/mL浓度下,对甘氨胆酸盐和牛磺胆酸盐的结合率最高,达到86.96%,且对牛磺胆酸盐的结合率高于甘氨胆酸。经过优化,昆布多糖得率显著升高,昆布多糖能较好的吸附胆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多糖 酸提 响应面 胆酸盐吸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稳态在类风湿关节炎致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贾东晔 潘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7,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关节和关节外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眼睛、皮肤和神经系统。在RA期间,线粒体稳态发生改变并通过影响软骨和滑膜组织,导致炎症因子的产...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关节和关节外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眼睛、皮肤和神经系统。在RA期间,线粒体稳态发生改变并通过影响软骨和滑膜组织,导致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关节损伤,从而加速RA的发展。调控线粒体稳态是延缓RA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类风湿关节炎”和“线粒体稳态”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RA导致线粒体稳态失衡的原因及调控线粒体稳态在改善RA中的作用,以期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动力学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对人参根部生理变化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琳 孙茹 +2 位作者 赵贵佳 赵雨 连文慧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9-1216,共8页
为明确人参根腐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鲜人参为材料,采用腐皮镰刀菌进行人工侵染,研究侵染处理后人参根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侵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基本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 为明确人参根腐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鲜人参为材料,采用腐皮镰刀菌进行人工侵染,研究侵染处理后人参根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侵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基本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最高,起主要作用的果胶酶是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菌侵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4 d时达到峰值,菌侵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28 d时达到峰值,表明人参为抵御菌的入侵增加了植物防御酶活性;菌侵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于对照组,表明病原菌的入侵可能会诱导PPO和PAL活性水平升高;菌侵组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表明人参能抑制病原菌入侵;菌侵组始终高于对照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可能是人参抵御病原菌入侵产生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腐皮镰刀菌 细胞壁降解酶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的动态响应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吉世禹 孙茹 +4 位作者 冯琳 孙天霞 闫茹月 赵雨 连文慧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孢镰...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后,人参皂苷Rb1的质量比升高,Re,Rg1的质量比未发生显著改变;人参皂苷Rb1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Rb1的质量浓度越大,萌发率越低,抑制率越高,Rg1和Re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因此,Rb1可能是人参根部对抗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病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人参 化学响应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根提取物增强巨噬细胞RAW264.7的自噬水平并提高其增殖和吞噬能力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芳宇 齐滨 +4 位作者 边帅 赵月 卢姝言 迟迅 王佳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研究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能力、吞噬能力和自噬水平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根以及加入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 研究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能力、吞噬能力和自噬水平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根以及加入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采用吖啶橙染色法(AO染色法)检测自噬体的形成;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ATG7的表达变化以及自噬通路相关蛋白AMPK、AKT、mTOR及ULK1磷酸化的变化。引入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自噬抑制剂CQ探讨人参根提取物影响细胞自噬与细胞增殖、吞噬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人参根提取物可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及吞噬作用;参根提取物能够增加巨噬细胞RAW264.7酸性自噬体的数量,提高LC3B、ATG7的表达、增加AMPK和ULK1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时降低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Rapamycin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的增殖以及吞噬能力,而CQ则减弱了人参根提取物所引起的巨噬细胞的增殖以及吞噬能力提高。以上结果表明人参根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巨噬细胞RAW264.7的自噬水平,提高其增殖和吞噬能力,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根提取物 巨噬细胞 自噬 吞噬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美容护肤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佳怡 金泽成 +4 位作者 李雅静 程端端 赵峻露 兰梦 李春楠 《特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82-186,190,共6页
鹿茸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和强筋骨功效,同时研究发现鹿茸在皮肤修复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鹿茸在美容护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开发情况,为其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应... 鹿茸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和强筋骨功效,同时研究发现鹿茸在皮肤修复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鹿茸在美容护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开发情况,为其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美容护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布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涵 殷澳 +3 位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纤维素酶100 mg、果胶酶90 mg、木瓜蛋白酶55 mg,最佳酶法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9.4℃、pH6.1、液料比59:1 mL/g,最佳工艺条件下昆布多糖预测得率18.183%,实测多糖得率18.19%±1.04%,其中性糖、酸性糖、蛋白质及硫酸根含量分别52.72%、11.76%、2.66%、19.49%;在1~5 mg/mL范围内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最大抑制率为79.04%±3.17%,IC50为1.443 mg/mL。复合酶法提取的昆布多糖得率高,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多糖 复合酶 提取工艺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复合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3 位作者 张涵 殷澳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1-189,共9页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5 g黄芪药材粉末,最佳复合酶配比为:木瓜蛋白酶88000 U、果胶酶65000 U、纤维素酶6000 U;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酶解处理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2.82 h、60.34℃、5.11和1:34.46 g/mL,APS的得率最高可达22.79%±0.14%;A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42μg/mL。结论:复合酶提取APS的得率较单酶得率显著提高,APS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复合酶 提取工艺 响应面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HFLS-RA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艳新 田乐 +2 位作者 吉聪 王颖航 潘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LS-RA细胞,采用TNF-α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的生长进行干预,通过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HFLS-RA增殖的影响,EL...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LS-RA细胞,采用TNF-α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的生长进行干预,通过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HFLS-RA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0、IL-17、TGF-β表达,PCR检测细胞中Foxp3、ROR-γt、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oxp3、ROR-γt、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FLS-RA细胞增殖活力上升(P<0.01),IL-6、IL-17水平升高(P<0.01),TGF-β、IL-10水平降低(P<0.01),ROR-γt、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HFLS-RA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P<0.01),IL-6、IL-17水平降低(P<0.01),TGF-β、IL-10水平升高(P<0.01),ROR-γt、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具有抑制TNF-α诱导的HFLS-RA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h17/Treg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含药血清 HFLS-RA细胞 TNF-Α Th17/Treg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癥活络方通过ERK5通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乐 王颖航 潘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2-58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消癥活络方(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数据库、化源网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收集XZHLF各中药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出XZHLF各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消癥活络方(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数据库、化源网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收集XZHLF各中药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出XZHLF各中药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XZHLF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OMIN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得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XZHLF“药物-活性成分”网络和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富集基因数最多的前20条绘制气泡图。对前20条KEGG通路中的MAPK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绘制“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K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Y组)、XZHLF高(G组)、中(Z组)、低(D组)剂量组,利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进行造模,造模同时给药,共8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内ERK5、p-ERK5、MEK5、MEKK3蛋白的相对含量和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从XZHLF中筛选出11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923个活性成分靶点,与6823个肝纤维化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潜在作用靶点647个。XZHL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通过MAPK级联反应的调控等生物过程,作用于EGFR、AKT1、IKBKB、MAPK8、PDGFRB等多个蛋白靶点,从而发挥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M组的大鼠肝组织内ERK5、p-ERK5、MEK5和MEKK3蛋白水平较K、Y、G、Z、D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值均<0.05);K组的大鼠肝组织内ERK5、p-ERK5、MEK5和MEKK3蛋白水平较Y、G、Z、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出XZHL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防治肝纤维化,通过实验验证XZHLF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家族中ERK5通路抗肝纤维化。XZHLF高剂量组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消癥活络方 肝硬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序列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鉴别鹿茸及其伪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重晖 尹程程 +7 位作者 宋文博 荆礼 陈昊媛 杨洋 李芳宇 刘莉 赵大庆 齐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建立一种新的PCR鉴定方法,以快速鉴别出梅花鹿、马鹿茸片与驯鹿茸片。方法:采集不同来源的鹿茸片共60批。通过比较梅花鹿、马鹿与驯鹿等其他伪品的COⅠ基因序列差异,根据SNP鉴别位点设计梅花... 目的: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建立一种新的PCR鉴定方法,以快速鉴别出梅花鹿、马鹿茸片与驯鹿茸片。方法:采集不同来源的鹿茸片共60批。通过比较梅花鹿、马鹿与驯鹿等其他伪品的COⅠ基因序列差异,根据SNP鉴别位点设计梅花鹿茸、马鹿茸同驯鹿茸的鉴别引物Cne-F、Rt-F、Co-R,并对影响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的主要因素变性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延伸时间等进行方法学考察和优化。结果:该实验构建的双位点特异PCR鉴别体系,基于COⅠ的鉴别位点,可通过PCR扩增获得294 bp的梅花鹿、马鹿特异片段,而产生514 bp的驯鹿特异片段,伪品及阴性对照无条带。结论:该实验建立对梅花鹿、马鹿及驯鹿等其他伪品鹿茸的PCR鉴别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DNA 位点特异性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发酵产物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小欢 步洪石 +4 位作者 王佳 隋欣彤 董欣 王淑敏 王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68-2373,共6页
目的探究桑黄发酵产物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氧嗪酸钾(300 mg/kg)与次黄嘌呤(250 mg/kg)联合灌胃给药7 d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别嘌醇片12 mg/kg),... 目的探究桑黄发酵产物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氧嗪酸钾(300 mg/kg)与次黄嘌呤(250 mg/kg)联合灌胃给药7 d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别嘌醇片12 mg/kg),桑黄发酵产物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300 mg/kg),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UA、CRE、IL-6、TNF-α水平及肝脏中XOD水平,观察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UA、CRE、IL-6、TNF-α水平及肝组织XOD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物质并且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血清UA、CRE、IL-6、TNF-α水平及肝组织XOD水平降低(P<0.05,P<0.01),肝组织中炎性细胞和肾组织中嗜酸性物质减少(P<0.05),肾组织中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桑黄发酵产物多糖可通过调节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发酵产物多糖 高尿酸血症 黄嘌呤氧化酶 HMGB1 RAGE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鹿茸胸腺素促成骨细胞增殖基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东明 慧芳 +2 位作者 孙天霞 姜英男 赵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对Tβ4蛋白处理组和空白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Tβ4蛋白处理后促成骨细胞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通路。方法通过Fmoc固相合成法体外合成梅花鹿Tβ4蛋白,并处理MC3T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和Tβ4处理组,利用Illumina... 目的对Tβ4蛋白处理组和空白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Tβ4蛋白处理后促成骨细胞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通路。方法通过Fmoc固相合成法体外合成梅花鹿Tβ4蛋白,并处理MC3T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和Tβ4处理组,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通过在线软件对Hub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Tβ4蛋白处理成骨细胞显著促进了细胞的增殖活性。获得差异基因6106个,其中上调基因1979个,下调基因4127个。根据PPI网络中的节点连通度,得到10个Hub基因,其中,筛选到7个与成骨细胞增殖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CDC20、PLK1、CDK1、BUB1B、BUB1、MAD2L1、RRM2,这些基因富集到了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结论梅花鹿Tβ4蛋白处理后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存活率。梅花鹿胸腺素Tβ4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达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胸腺素Β4 转录组测序 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生小皮伞不同发酵产物中多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娄玲 陈长宝 +3 位作者 赵天倚 穆双双 王欢 王淑敏 《特产研究》 2020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测定2种发酵方式下不同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叶生小皮伞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叶生小皮伞发酵液中多糖平均含量为42.56 mg/g,菌丝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9.61 mg/g,固体发... 为测定2种发酵方式下不同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叶生小皮伞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叶生小皮伞发酵液中多糖平均含量为42.56 mg/g,菌丝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9.61 mg/g,固体发酵产物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33.43 mg/g,发酵液多糖含量约为菌丝体中的2.2倍,是固体发酵物中的1.3倍。本研究可为叶生小皮伞菌株ME-1后续的多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生小皮伞 真菌多糖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