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静姿 刘会敏 +2 位作者 李玉莉 何金 徐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CD117、CD34、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GIST组织中CD117、CD34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这些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并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CD117、CD34、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GIST组织中CD117、CD34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这些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并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和73.2%,Ki-67增殖指数<1%、1%~5%和>5%的例数分别为22例、8例和11例;CD117、CD34和Ki-67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发生于食道和胃的GIST的CD34阳性表达率高于发生于肠道的,而Ki-67增殖指数则低于肠道(P<0.05);危险度极低度、低度、中度和高度的病例分别为6例、16例、7例和12例,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危险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Ki-67增殖指数在不同的危险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117和CD34在GIST中呈高表达,对GIST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作为判断GIST危险度的指标;而Ki-67可能是判断GIST危险度和预测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D117 CD34 KI-67 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的病理类型与转归:附1120例次肝穿刺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丛文铭 陆新元 +2 位作者 董辉 夏春燕 赵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术后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及其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6月期间诊断的624例/1 120例次LT术后肝穿刺活检病例,重点观察AR病例在发生时机和组... 目的探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术后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及其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6月期间诊断的624例/1 120例次LT术后肝穿刺活检病例,重点观察AR病例在发生时机和组织学类型上的差异。结果 AR检出率为21.8%(n=244),其中汇管区型AR(PB-AR)和伴或不伴PB-AR的中央静脉周围炎型AR(CP-AR)分别占79.9%和20.1%;早期AR(≤1月)、中期AR(1~6月)和迟发性AR(>6月,LAR)分别占60.7%、23.3%和16%。38.1%的早期CP-AR与PB-AR伴随出现,而84.2%的迟发性CP-AR为孤立性病变。交界性AR在组织学类型和发生时间上均呈现出与AR相似的分布趋势。结论 PB-AR和CP-AR分别在LT术后早期和晚期发生为主,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免疫排异机制;与PB-AR相比,CP-AR或LAR具有对免疫抑制剂抵抗性和病变易残留的特点。因此,在病理诊断时应注意描述AR的组织学分型特点,临床上需重视对此类AR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进行适时肝穿刺活检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穿刺 急性排异 迟发性急性排异 中央静脉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Kimura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蕾 姜晓钟 +6 位作者 赵云富 何金 刘渊 吴洋 周洁 黄建涛 王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生及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结论KD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是一种多克隆淋巴结炎性病变,提示细胞异常增殖与凋亡的抑制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嗜酸细胞肉芽肿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小梅 符培亮 朱维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 目的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骨关节炎(OA)、假体置换后翻修(RPR)、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类风湿关节炎(RA),另根据滑膜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情况分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组和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根据滑膜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情况分为炎细胞浸润组和非炎细胞浸润组,按照膝关节液颜色分为血性膝关节液组和非血性膝关节液组。结果31例患者中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0±9.19)岁,左膝12例、右膝19例,OA 18例,RPR 5例,PVNS 5例,RA 3例。OA组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含量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6水平高于PVNS组,但低于RPR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8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TNF-α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细胞浸润组(11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炎细胞浸润组(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含铁血黄素沉着组(7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性膝关节液组(4例)与非血性膝关节液组(27例)相比,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IL-8及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L-1β、IL-6、IL-8及TNF-α在多种关节疾病中有表达,且与其病理学特征等有相关性。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某些关节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液 炎症因子 骨关节炎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假体植入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感染的皮肤病理学研究(附394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静 刘会敏 +3 位作者 何金 余宏宇 叶忠 张佩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0-882,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近 2年来的皮肤活检病理资料和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的乳头 ,统计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好发部位、年龄以及与各种皮肤病、肿瘤的关系。 结果 :毛囊蠕形螨各部位... 目的 :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近 2年来的皮肤活检病理资料和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的乳头 ,统计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好发部位、年龄以及与各种皮肤病、肿瘤的关系。 结果 :毛囊蠕形螨各部位感染率依次为乳头 (48.89%,6 6 / 135 ) >头面部 (2 9.2 1%,5 2 / 178) >外阴 (17.14 %,6 / 35 ) >其他部位 (4.4 2 %,8/ 181) ;各年龄段感染率 :2 0~ 2 9岁为 6 .76 %(5 / 74 ) ,30~ 39岁为 9.2 1%(7/ 76 ) ,4 0~ 4 9岁为 16 .4 7%(14 / 85 ) ,5 0~ 5 9岁为 2 3.33%(14 / 6 0 ) ,6 0~ 70岁 2 6 .2 6 %(2 6 / 99) ;各皮肤病的感染率 :上皮性肿瘤的感染率最高 5 6 .4 1%>(2 2 / 39) ,其后依次是瘤样病变18.5 8%(34/ 183)、软组织肿瘤 9.86 %(7/ 71)、非赘生性病变 2 .97%(3/ 10 1)。而上皮性肿瘤中又以基底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瘤蠕形螨的感染率为最高 (72 .72 %,16 / 2 2 )。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1)乳头是毛囊蠕形螨感染发生率最高的部位 ,而非以往认为的头面部皮肤是毛囊蠕形螨最易感染的部位 ;(2 )毛囊蠕形螨感染与年龄有关 ,随年龄的增长感染机会增加 ;(3)上皮性肿瘤病变中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感染 皮肤 病理学研究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血管中心性胶质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小梅 刘惠敏 +4 位作者 李玉莉 何金 夏春燕 王良哲 陈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探讨新命名肿瘤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血管中心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5岁女性患者因癫痫行MRI检查发现海马实性占位,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围绕血管排列,形成菊形团... 目的探讨新命名肿瘤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血管中心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5岁女性患者因癫痫行MRI检查发现海马实性占位,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围绕血管排列,形成菊形团样结构,可见变性的神经元。免疫组化GFAP、vimentin、S-100阳性,EMA点状阳性,Syn、CgA和p53阴性,增殖指数约1%。患者术后癫痫消失,随访3个月,MRI复查无复发。结论癫痫是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常见症状,病灶位于大脑浅层,菊形团样结构和EMA点状阳性是其独特的组织学特点,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好,WHO分级为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菊形团 免疫组织化学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长征-1号多器官保存液的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军华 闵志廉 +7 位作者 李玉莉 朱有华 叶廷军 李建秋 潘铁文 丁国善 王孟龙 陈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制我国自制的多器官保存液,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国内器官移植手术的需要。方法:在全面分析国外最先进的多器官保存液UW液配方的基础上,研制成长征-1号多器官保存液(CZ-1液)。改进有:(1)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替... 目的:研制我国自制的多器官保存液,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国内器官移植手术的需要。方法:在全面分析国外最先进的多器官保存液UW液配方的基础上,研制成长征-1号多器官保存液(CZ-1液)。改进有:(1)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替代羟乙基淀粉;(2)用蔗糖替代木棉糖;(3)去掉UW液中添加成分;(4)添加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5)使pH值进一步偏碱性。将CZ-1液用于动物器官(肾、肝、心、肺、胰腺、小肠等)的低温延时保存实验,包括低温延时保存后形态学、生物化学的改变和移植存活率观察,以及部分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和结论:CZ-1液对肾、肝、心、胰、小肠等的低温保存效果基本类同于UW液,部分结果优于UW液;对肺保存的效果优于Eur-Colins液。临床尸肾经CZ-1液低温保存24~31h移植后获得成功。结果证实,CZ-1液不仅增强了保存效果,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国内可自行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 低温保藏 器官移植 长征-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乳头蠕形螨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静 刘会敏 +2 位作者 葛军辉 叶忠 陈永莲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 研究女性乳头单纯蠕形螨感染所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 收集 16 6例乳腺癌乳房切除标本的乳头 ,做半连续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结果 蠕形螨的感染率为 6 8.0 7% (113 16 6 ) ,各年龄组差别不大。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病理... 目的 研究女性乳头单纯蠕形螨感染所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 收集 16 6例乳腺癌乳房切除标本的乳头 ,做半连续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结果 蠕形螨的感染率为 6 8.0 7% (113 16 6 ) ,各年龄组差别不大。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是皮脂腺增生或萎缩 ,真皮浅层周围炎细胞浸润 ,乳管毛囊扩张、基底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乳头 蠕形螨感染 组织病理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玉莉 何金 +3 位作者 刘颖 赵云富 姜晓钟 刘会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颌下腺炎的形态学特点和细胞因子在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的表达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根据颌下腺纤维化程度分期分为4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4组中的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 目的探讨硬化性颌下腺炎的形态学特点和细胞因子在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的表达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根据颌下腺纤维化程度分期分为4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4组中的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对照,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Col-Ⅰ和FN的表达量均与颌下腺的病变程度成正比(各组均P<0·05);TGF-β1与Col-Ⅰ、FN的表达量成正相关(各组均P<0·05)。结论随着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病变程度的加重,TGF-β1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Col-Ⅰ、FN等)而参与颌下腺纤维化发生,并在颌下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胶原Ⅰ型 纤维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惠敏 何金 +4 位作者 李玉莉 余宏宇 孙静 夏春燕 葛军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郎格汉斯细胞(LC)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ocytosis,LCH)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 型、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CD1a、S-100蛋白、CD68、Ki67、P53共5种抗体,检测 25例骨LCH标... 目的?探讨骨郎格汉斯细胞(LC)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ocytosis,LCH)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 型、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CD1a、S-100蛋白、CD68、Ki67、P53共5种抗体,检测 25例骨LCH标本。结果:25例骨LCH形态学分为4种改变,即典型LC、单核细胞样LC、多核巨细胞型LC及大细胞型LC。 25例标本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D1a和S-100蛋白均为阳性表达,CD68表达阳性20例(80%),P53表达阳性仅2例(20%), Ki67增生指数平均为11%。结论:CD1a和S-100蛋白标记对LCH诊断有重要价值。典型的LC细胞(咖啡豆核)是LCH诊 断的特征性细胞。LCH需与恶性淋巴瘤和骨髓炎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郎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TgN(HBVadr2.0)SMMU转基因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军 訾晓渊 +7 位作者 余宏宇 何金 刘惠敏 姚玉成 李建秀 张南 巴月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 TgN(HBVadr2.0)SMMU肝脏的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特征。方法:以168只SPF级乙肝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取肝组织连续切片,常规H E染色,并选取20 例有明显单个核细胞肝内浸润的肝标...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 TgN(HBVadr2.0)SMMU肝脏的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特征。方法:以168只SPF级乙肝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取肝组织连续切片,常规H E染色,并选取20 例有明显单个核细胞肝内浸润的肝标本,免疫组化原位鉴定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肝内分布。结果:37.5%的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样的病理改变,病变率随月龄增大显著增高;32.7%有更轻微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肝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多数为CD3+、CD4+细胞,未发现CD57+、CD8+细胞浸润。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C57 TgN(HBVadr2.0)SMMU肝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与人慢性轻度乙肝组织学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小鼠 转基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和鼻窦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小梅 田东 牟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4,F0003,共2页
关键词 鼻窦 ROSAI-DORFMAN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小梅 刘惠敏 +2 位作者 何金 朱维健 徐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13~41岁,平均21.5岁,男女比为1:1,临床表现有癫痫、头晕、突眼等,MRI检查示DNT病变位于颞叶,RGNT病变均位于第四脑室,5例DNT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3例RGNT的T1、T2加权呈混杂信号。组织学:5例有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结构,病理诊断为DNT;3例第四脑室肿瘤有特异性菊形团结构,并有典型的毛细胞星形细胞和Rosenthal纤维,病理诊断为RGNT。8例免疫表型:GFAP和Syn不同胶质成分阳性。结论RGNT是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提出的肿瘤,与DNT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上有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骨转移病理特点分析与配对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毅 王辉 +7 位作者 王良哲 琚官群 鲍一 王正 吴震杰 刘冰 徐红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骨转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的病理学相关特点与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 694例肾细胞癌患者(未发生骨转...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骨转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的病理学相关特点与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 694例肾细胞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与133例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对25例先后或同时于长征医院切除肾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配对分析。结果未发生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70.1%,1 188/1 694)低于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84.2%,112/133),肾透明细胞癌所占比例(83.4%,1 412/1 694)低于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93.6%,103/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未发生骨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骨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者分别占17.7%(247/1 398)和51.6%(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配对分析的25例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11例(44.0%)组织病理学提示肿瘤侵犯或突破肾包膜,同期未发生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18.9%(320/1 694)病理检查提示侵犯或突破肾包膜,发生骨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侵犯或突破肾包膜的比例高于同期未发生骨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P=0.002)。配对分析显示肾脏原发灶中Ki-67标记指数低于骨转移灶[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5.0%(2.0%,6.0%) vs 6.0%(3.0%,15.0%),P<0.001]。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较肾非透明细胞癌更容易发生骨转移,男性、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和侵犯肾被膜是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骨转移灶Ki-67标记指数较原发灶高,提示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特点并不完全相同,获取骨转移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或可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骨转移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配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病理观察指标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春燕 刘惠敏 丛文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特征性病理指标,以提高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共415例(肝穿刺667例次),将13种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组...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特征性病理指标,以提高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共415例(肝穿刺667例次),将13种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组织中常见的病理表现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后,对其在术后主要并发症中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急性排异(31.5%)、胆管并发症(24.1%)、缺血/再灌注损伤(18.7%)、药物性损伤(7.8%)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炎复发(3.6%),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主要并发症各自相对特征性的诊断谱。结论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诊断谱利于综合评估肝穿刺标本,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病理指标 诊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9例毛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小梅 余宏宇 +5 位作者 刘惠敏 夏春燕 黄佳 何金 杨慧玲 刘胜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 目的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重新诊断,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为典型PA,1例为典型PMA,11例为IPMT。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IPMT患者平均年龄大于PMA,明显小于PA,三者病变部位相似。镜检:PMA由形态单一的双极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见大量黏液,未见Rosenthal纤维或嗜酸性颗粒小体;PA均可见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IPMT则具有PMA的大量黏液,形态单一的双极小肿瘤细胞且呈假菊形团样生长,具有PA的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特征,可见多量微囊。三者均可复发。结论 IPMT确实存在且数量不少,PA、PMA和IPMT在组织学上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颞叶癫为主要表现的海马区胶质瘤的病理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小梅 刘惠敏 +4 位作者 李玉莉 何金 王良哲 徐毅 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颞叶癫(TLE)的海马区胶质瘤的病理特点。方法TLE伴海马区占位患者6例,男2例,女4例,术前最长癫发作病史4年。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G)1... 目的探讨引起颞叶癫(TLE)的海马区胶质瘤的病理特点。方法TLE伴海马区占位患者6例,男2例,女4例,术前最长癫发作病史4年。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G)1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1例,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呈强阳性。术后5例癫发作消失,1例复发并行二次手术。结论以TLE为主要表现的海马区胶质瘤病理学以低级别胶质瘤常见,分型广泛,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胶质瘤 血管中心性生长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治疗氨基半乳糖所致实验性肝坏死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玉莉 区士欢 +1 位作者 何金 王国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本实验用D—氨基半乳糖复制大白鼠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分别用ATP及ATP—MgCl_2治疗,肝组织分别用HE,PAS法肝糖元及快速线粒体染色法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发现:ATP—MgCl_2组肝组织坏死程度较轻,与模型组及ATP治疗组比较,灶性坏死及片状... 本实验用D—氨基半乳糖复制大白鼠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分别用ATP及ATP—MgCl_2治疗,肝组织分别用HE,PAS法肝糖元及快速线粒体染色法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发现:ATP—MgCl_2组肝组织坏死程度较轻,与模型组及ATP治疗组比较,灶性坏死及片状融合性坏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线粒体及肝糖元颗粒数量,ATP—MgCl_2组较对照组及ATP组更为丰富。同时观察到在ATP—MgCl_2治疗组中,汇管区周围出现较多双核肝细胞及双层肝细胞板。这些病理形态学上的改变,提示:①ATP—MgCl_2对肝细胞的再生、修复有效;②证明Hirasawa认为在肝缺血、缺氧的情况下以ATP—MgCl_2形式给药这一理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半乳糖 病理组织学 肝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病理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瑛 候辉光 +3 位作者 刘会敏 宰春和 林德奕 张淑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文报告多发性肌炎8例,均有对称性的肢带肌无力及肌酶谱改变,EMG示肌源性损害或混合性损害。对7例患者进行肌肉光镜检查,提示肌纤维变性、局灶再生及炎细胞浸润,其中1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合病因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关键词 肌炎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栓塞缺血损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生 肖湘生 +3 位作者 张电波 欧阳强 董伟华 叶挺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索犬脊髓栓塞缺血损伤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利用明胶海绵、碘油对犬胸 7~ 9肋间动脉进行栓塞 ,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术后 12、2 4小时、3天用 1 0T磁共振仪 ,脊柱表面线圈 ,SE序列对脊髓损伤部位进行矢状面、横断面扫... 目的 :探索犬脊髓栓塞缺血损伤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利用明胶海绵、碘油对犬胸 7~ 9肋间动脉进行栓塞 ,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术后 12、2 4小时、3天用 1 0T磁共振仪 ,脊柱表面线圈 ,SE序列对脊髓损伤部位进行矢状面、横断面扫描 ,并与病理运动、功能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对照组、明胶海绵组脊髓MRI无改变 ,MRI能显示灰质白质及周围结构 ;碘油组单侧、双侧损伤的节段呈长T1长T2 改变 ,与病理改变及功能分级一致。结论 :MRI能早期反映脊髓栓塞缺血损害的病理变化 ,与术后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性损害 MRI 血管内栓塞 预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