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磊 王丹宁 +2 位作者 汤晔华 张家友 廖德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4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率分别为56.82%、13.64%、18.18%、11.36%。44例发生医院感染者病原体培养共发现病原体9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00%、16.30%、16.30%。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前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有较强耐药性,后者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较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年龄≥6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级、住院天数≥7 d、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均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熟悉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明确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医院感染 病原学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慧琴 王家美 +2 位作者 李强 李云波 吴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运用效果。方法以心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基于JCI标准自行设计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依据其得分评价患者能否接受家属探视。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运用效果。方法以心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基于JCI标准自行设计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依据其得分评价患者能否接受家属探视。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时间和方式探视。结果对照组均接受探视,期间病情变化83例(36.40%);观察组162例接受探视,期间30例(18.52%)发生病情变化。两组病情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JCI标准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能客观评价心内科患者是否适宜探视,避免探视诱发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心内科 探视评估表 JCI标准 探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丁茹 桂艳萍 +1 位作者 陈金明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n=48)及安慰剂组(n=48),分别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或安慰剂治疗(2粒/次,3次/d,口服)24周...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n=48)及安慰剂组(n=48),分别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或安慰剂治疗(2粒/次,3次/d,口服)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6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麝香保心丸组LVEF平均提高5.6%[治疗前(34.2±3.5)%,治疗后(36.1±4.0)%,P<0.05],血清BNP水平降低[治疗前(680.2±203.9)pg/mL,治疗后(621.8±200.7)pg/mL,P<0.05],6MWT距离增加[治疗前(385.3±69.2)m,治疗后(401.7±75.0)m,P<0.05],而LVEDV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否能逆转左室重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心脏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鹏 刘腾飞 +2 位作者 黄颖 王昊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体外促进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小卫 孙承波 +2 位作者 王华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Tongxinluo)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Tongxinluo)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分别以不同浓度(0、50、100、200、500、750和1 0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36 h,以及5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36 h)后.MTT法观察EPCs增殖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通心络组均改善了EPCs的增殖功能(P<0.05),在500μg/ml时最为显著(P<0.01);500μg/ml通心络能明显促进EPCs增殖能力(P<0.05,P<0.01),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逐渐增强,36 h达到高峰(增殖率为54.18%,P<0.01)。结论:通心络体外能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内皮祖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煜 徐涛 +2 位作者 廖德宁 王昊 张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E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每组7只.C组及D组实验前每日称量大白兔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分数50 mg/kg药粉,经灌胃针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时,每组大白兔均在麻醉后制作左室楔形心肌块,经左冠脉开口处灌流,记录内膜及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计算出灌流前后跨壁复极离散(TDR)的改变,后给予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升高为(50.42±4.2)ms,较对照组的(41.7±15.3)ms明显升高(P<0.05).单独使用胺碘酮心肌TDR则降低为(16.8±3.3)ms,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改变为(27.22±5.1)ms,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TDR.而在低钾低镁环境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的升高则更为显著,达到(67.21±12.62)ms,而胺碘酮的降低心肌TDR的作用则与正常环境相同,为(16.8±3.3)ms.低钾低镁环境下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心肌TDR为(32.21±5.2)ms,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肌TDR水平.在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过程中,口服胺碘酮后再应用伊布利特,无论是在正常台式液环境还是低钾低镁台式液环境下,均无室速的发生,与在低钾低镁情况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组中5只发生室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可以减少依布利特单独使用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伊布利特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金明 陈思聪 +3 位作者 钟纪根 张国元 龚肖崎 吴宗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运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AM,检测了粉防己碱(Tet)对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状态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a2+]i)为162.6±7.3nmol·L-1,50mm... 运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AM,检测了粉防己碱(Tet)对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状态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a2+]i)为162.6±7.3nmol·L-1,50mmol·L-1氯化钾能使[Ca2+]i增加至480.8±9.3nmol·L-1(P<0.01),在无细胞外钙条件下,这种增加作用消失,而预先给予Tet和维拉帕米(Ver)则能阻断高钾升高[Ca2+]i的作用。结果提示:Tet是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粉防己碱 心肌细胞 钙拮抗作用 防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阳 鞠志国 +5 位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张慧群 宁忠平 方明 李新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可逆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障碍致心肌顿抑的模型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金明 龚肖崎 +3 位作者 陈思聪 张国元 吴宗贵 钟纪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3-224,共2页
大鼠可逆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障碍致心肌顿抑的模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陈金明,龚肖崎,陈思聪,张国元,吴宗贵,钟纪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短暂心肌缺血并不引起心肌细胞坏... 大鼠可逆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障碍致心肌顿抑的模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陈金明,龚肖崎,陈思聪,张国元,吴宗贵,钟纪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短暂心肌缺血并不引起心肌细胞坏死,而只是出现较长时间的心肌功能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功能障碍 心肌顿抑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蓓 王家美 +4 位作者 华丽 王燕 朱大乔 刘珊珊 刘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自护能力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1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自护能力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1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管理的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S6)、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评估表对其进行自我效能和自护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36.95±3.21)分;自我管理的综合自护能力得分为(62.89±13.56)分;其自我效能总分与自我护理行动力及自我保健能力的管理评分成正相关(r=0.356,P<0.05;r=0.25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低,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以下,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行动力和自我保健的管理。在护理干预中应充分树立和培养患者完成相关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的信心,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效能 自护能力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顾水明 魏盟 +6 位作者 张允平 薛晓培 张昀昀 吴韵华 侯晓峰 张卫兴 吴宗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包括二尖瓣E峰和A峰速度、E/A值、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容舒张时间、心房压力波传递时间(AAr间期)。E/A值<1或等容舒张时间>100ms代表左心室主动松弛受损(ALVAR),根据患者有无ALVAR来比较其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138例患者中有ALVAR者39例,无ALVAR者99例。血清尿酸水平有ALVAR者较无ALVAR者有极显著性差异(049±012mmol/L比039±007mmol/L,P<001);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扩张性心肌病组,有显著性差异(044±013mmol/L比034±008mmol/L,P<001;042±015mmol/L比034±008mmol/L,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E峰速度(r=-023,P<005)、E/A值(r=-021,P<005)、等容舒张时间(r=028,P<001)均相关;但与AAr间期、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ALVAR较强的预测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慢性心衰舒张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相关性研究 扩张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敏 顾水明 +1 位作者 张鹏 任雨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8-920,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GG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GGT水平,并计算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血清GGT水平在SAP和A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浆GGT水平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1),与WBC、FPG微弱相关(P<0.01),与hs-CRP无关,与TBiL、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冠心病 血脂 血糖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大乔 周秀华 +1 位作者 方平 孟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 寻找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的预后因素 ,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设计调查表 ,收集 112例AMI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事件 ,将其分为心脏事件组 (n =5 5 )和无心脏事件组 (n =5 7)。分析AMI患... 目的 寻找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的预后因素 ,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设计调查表 ,收集 112例AMI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事件 ,将其分为心脏事件组 (n =5 5 )和无心脏事件组 (n =5 7)。分析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 70岁、前壁心梗、入院心率≥ 10 0次 /min、血糖≥ 7mmol/L、Killip分级 >Ⅱ、心电图示束支传导阻滞、CK MB峰值≥ 10 0IU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梗病史与心脏事件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Killip分级、DBP <85mmHg、血糖≥ 7mmol/L、心电图示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史、脑血管意外史、使用强心药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心脏事件的回归方程式。 结论 AMI患者入院Killip分级、DBP、血糖、心电图等是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的预后因素 ,医护人员可以此作为临床危险分层的依据 ,以加强重点人群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期 心脏事件 预后 预测模型 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心脏再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亮 孟小茜 +4 位作者 张家友 姜其钧 赵学 刘士远 廖德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876-880,共5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4.30±4.54)mm、最小径(17.76±4.24)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9.10±4.45)mm、最小径(12.27±3.5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99±5.04)mm、最小径(16.19±4.87)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63±4.60)mm、最小径(14.46±3.48)mm。左肺静脉间嵴:前缘(14.78±3.86)mm、中部(7.20±1.42)mm、后缘(14.94±3.82)mm;右肺静脉间嵴:前缘(15.86±5.14)mm、中部(7.91±3.35)mm、后缘(18.73±5.55)mm。左心耳与左肺静脉间嵴上缘、中部、下缘分别为(19.12±4.98)mm、(7.74±3.30)mm、(17.92±5.14)mm。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真实反映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可作为术前了解肺静脉前庭的方法之一;肺静脉前庭结构个体差异大,术前须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 CT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晓燕 王成海 +4 位作者 路长林 林葆城 尤乃祯 张国元 陈思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后.引起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和心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显著上升.并伴有心功能的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给于1.6二磷酸果糖后.可减少β—内啡肽含量的增高.改善心功能.提示1.6二磷酸果糖...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后.引起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和心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显著上升.并伴有心功能的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给于1.6二磷酸果糖后.可减少β—内啡肽含量的增高.改善心功能.提示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能不仅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心肌缺血、缺氧的直接作用.而且还可能通过减少β—内啡肽的过度释放.从而减弱对心功能的抑制.间接地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果糖 Β-内啡肽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璟 吴宗贵 +5 位作者 江时森 张龙江 朱飞鹏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 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双源CT(64排)测量PAT体积,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221例同期行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双源CT测定PAT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的PAT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高血压病、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有高度相关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AT体积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72.10±4.4)%(P<0.001),明显优于腰围[(53.8±5.9)%,P=0.487]和BMI[(43.8%±5.8)%,P=0.253]。结论PAT体积与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PAT体积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优于腰围和BMI,可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CT检查 冠心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顾兴建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49,共1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在高龄(≥80岁)人群中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逐渐增多,多例数系统分析该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不多,通过对我院83例高龄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大鼠心肌间质胶原重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兴 章同华 +3 位作者 秦永文 张国元 吴月凤 胡云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 :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 (IZ)和非梗塞区 (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心梗 3d以... 目的 :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 (IZ)和非梗塞区 (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心梗 3d以后IZ和NIZ胶原含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的测值 (P <0 0 5 ,P <0 0 1)。IZ胶原I/III比值 3d时低 ,7d以后明显高 (P <0 0 1)。NIZ在 14d时I/III比值明显高。将心梗后 4 2d时IZ和NIZ胶原含量和Ⅰ /Ⅲ比值与 +P’max和 -P’max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NIZ胶原含量与 +P’max和 -P’max均呈负相关 ,r =- 0 5 89,P >0 0 5和r=- 0 788,P <0 0 1;NIZ胶原I/III比值与 +P’max和 -P’max亦呈负相关 (r =- 0 5 0 4 ,r=- 0 5 4 5 ,P >0 0 5 )。IZ胶原含量与 +P’max呈正相关r=0 70 ,P <0 0 5 ,与 -P’max无相关性 (r=- 0 2 9)。IZ 胶原I/III比值与 +P’max和 -P’max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梗后梗塞区胶原沉积有助于改善收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胶原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冠心病预测标记—心外膜脂肪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璟 吴宗贵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002-1005,1008,共5页
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内脏脂肪组织的鉴别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心外膜脂肪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真正的脂肪组织,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表达多种与动脉粥样... 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内脏脂肪组织的鉴别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心外膜脂肪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真正的脂肪组织,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表达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因心外膜脂肪组织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生化特性,故可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标记和代谢综合征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内脏脂肪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南力康(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9
20
作者 陈曙霞 杜惠君 +23 位作者 梅尚文 陈蕾 陈美芳 袁济民 杭燕南 吴迁 秦惠勋 蔡乃绳 朱文青 周达新 胡英 西雁 柏瑾 杨露芳 吴宗贵 黄高忠 许群 郑明芳 钱佑文 严铭玉 王鸣和 王骏 季瑛 唐琦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21-224,共4页
本研究用米力农治疗75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与20例氨力农治疗者作对照,结果米力农治疗经7天(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用99~mTC核素所测左室喷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36.1±15.9%升高至41.76±18.7%(P<0.02),用超声... 本研究用米力农治疗75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与20例氨力农治疗者作对照,结果米力农治疗经7天(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用99~mTC核素所测左室喷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36.1±15.9%升高至41.76±18.7%(P<0.02),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搏量(SV)、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亦有明显改善,SV(ml/beat)由治疗前的90.36±38.69上升至103.1±38.69,CO(L/min)由治疗前的5.78±2.83上升至7.35±3.88,CI(L/mm/m^2)由3.75±2.23上升至4.72±2.27,P值均<0.001,用Swan—Ganz球囊导管所测血流动力学效应,示CI和SVI(每搏容量指数)显著增加,PCWP(肺毛细血管契压)、PAP(肺动脉压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值均<0.05,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总有效率为90%,对3例已有洋地黄中毒但心衰仍未控制者亦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力康 米力农 药物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安全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