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奥陶纪古构造 被引量:55
1
作者 冯增昭 鲍志东 +5 位作者 康祺发 张永生 谭健 李振亚 庞福民 赵学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83-94,共12页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213条共长8317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奥陶系划分为10个地层单位,即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213条共长8317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奥陶系划分为10个地层单位,即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一组、马家沟二组、马家沟三组、马家沟四组、马家沟五组、马家沟六组、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绘制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图可以看出,冶里期和亮甲山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呈“U”字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到马家沟一期至六期,“一隆三凹”的古构造格局仍然基本上保持着,尽管其隆起和凹陷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有所变化。到平凉期,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背锅山期,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一凹”,即一个残留的西南缘凹陷位于一个更加庞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南缘一隅。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地区以及整个的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地区隆起与凹陷并存的古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奥陶纪 古构造 野外露头剖面 钻井剖面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 被引量:45
2
作者 冯增昭 鲍志东 +5 位作者 康祺发 张永生 谭健 李振亚 庞福民 赵学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4-91,共8页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早古生代 古构造 地震剖面 地层解释 厚度等值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和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晓菊 郭亚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9-13,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苏里格庙地区所采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方法 ,即以层位及储层标定为基础 ,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 ,地震反演处理及解释为主要手段 ,多种技术与信息联合应用的综合预测技术方法。通过近两年的攻关 ,进一步细化了该区主... 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苏里格庙地区所采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方法 ,即以层位及储层标定为基础 ,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 ,地震反演处理及解释为主要手段 ,多种技术与信息联合应用的综合预测技术方法。通过近两年的攻关 ,进一步细化了该区主力储层盒 8、山 1 砂体的展布格局 (目前已有 8个版本 ) ,总结归纳了盒 8段 4类有利反射波形态 ,确立了勘探阶段地震优选井位的成熟模式 ,提交了重要可信的地质成果及一批探井井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庙地区 上古生界 砂岩储层 预测技术 石油地质 波形特征 储层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波场分离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曹务祥 周安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把相互干涉的波场分开,是VSP数据处理的关键。本文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及偏振特性,首先在频率域提取地层参数,然后在时间域加以波场分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震勘探 VSP 地震波 波场分离法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井区马五_5白云岩展布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加钰 侯丽萍 薛凤琴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5-104,共10页
本文在分析了W1井区已知三口井的测井资料后,根据W1并奥陶系马五5(O1m55)白云岩层速度比W2、W3并马五5(O1m55)灰岩层速度低500m/s~600m/s,比上下围岩层速度低200m/s左右这一重要特征,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首先采用波形... 本文在分析了W1井区已知三口井的测井资料后,根据W1并奥陶系马五5(O1m55)白云岩层速度比W2、W3并马五5(O1m55)灰岩层速度低500m/s~600m/s,比上下围岩层速度低200m/s左右这一重要特征,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首先采用波形特征分类、极性转换方法,宏观地预测出马五5(O1m55)白云岩的展布范围;然后经过道积分、人工合成声波测井的低速异常对其范围和厚度进一步预测;最后用人工神经网络、分形几何进行综合判识。通过六种方法圈定的马五5(O1m55)白云岩面积和厚度,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为天然气勘探实现少并整体控制储量确立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地质特征 声波测井 奥陶系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厚度定量解释的振幅谱平方比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窦易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2期57-65,共9页
针对围岩性质不一致(即上下界面反射系数大小不等)的薄目标层,特别是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间的岩性差异,本文提出不等反射系数条件的薄层厚度定量解释的报幅港平方比方法。采用振幅谱平方之比来消除干波因素,不必精确地求取地震子波... 针对围岩性质不一致(即上下界面反射系数大小不等)的薄目标层,特别是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间的岩性差异,本文提出不等反射系数条件的薄层厚度定量解释的报幅港平方比方法。采用振幅谱平方之比来消除干波因素,不必精确地求取地震子波,同时还能克服表层条件及地层吸收等影响,并可在定量解释过程中进行定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厚度 振幅谱 平方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资料提取地层参数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务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9-64,共6页
速度参数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参数,尤其横波速度是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无法确定的。本文根据VSP资料波场丰富的特点,把VSP记录看成少量的平面波场之和。以少量地震道组,分别从零井源距和非零井源距资料中提取纵横波速度,进而估算出与油... 速度参数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参数,尤其横波速度是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无法确定的。本文根据VSP资料波场丰富的特点,把VSP记录看成少量的平面波场之和。以少量地震道组,分别从零井源距和非零井源距资料中提取纵横波速度,进而估算出与油气相关的泊松比参数。经过实际资料的处理,反演效果较好,质量可靠,认为该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泊松比 速度 地震勘探 VSP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地震横向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加钰 程光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12,共7页
本文针对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主要受古地貌、古岩溶控制的特点。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VSP测井,并结合钻井、测井、试气等资料,通过储层层位标定、波形特征归纳、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奥陶系顶部侵蚀潜沟的4种解释模式... 本文针对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主要受古地貌、古岩溶控制的特点。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VSP测井,并结合钻井、测井、试气等资料,通过储层层位标定、波形特征归纳、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奥陶系顶部侵蚀潜沟的4种解释模式,进而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及空间几何形态作出了预测,为气田的进一步钻探和储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风化壳 地震勘探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231井区盒_8储层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来运 衡维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0-625,共6页
陕 2 31井区三维地震勘探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一块大面积三维地震区块 ,部署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描述盒 8砂岩储层 ,提供水平井的钻探井位。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精细的构造解释技术及属性分析... 陕 2 31井区三维地震勘探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一块大面积三维地震区块 ,部署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描述盒 8砂岩储层 ,提供水平井的钻探井位。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精细的构造解释技术及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等多种方法综合的储层预测技术 ,对该区的构造及储层做出精确的解释与预测 ,提出水平井的建议井位 ,为下一步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陕231井区 盒8储层 预测 三维地震勘探 构造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加权克希霍夫法VSP资料反射成像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新武 吴律 田子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229,共8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VSP资料共炮点道集地震资料反射成像的方法,它是由一种通过射线追踪求格林函数的方法,求出各成像点到各炮点和检波点的射线旅行时、射线振幅和射线路径,然后根据Snell定律找出满足反射定律的炮检对,利用约束加权克希... 本文给出了一种VSP资料共炮点道集地震资料反射成像的方法,它是由一种通过射线追踪求格林函数的方法,求出各成像点到各炮点和检波点的射线旅行时、射线振幅和射线路径,然后根据Snell定律找出满足反射定律的炮检对,利用约束加权克希霍夫法进行成像。本方法适应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变化,它优于简单的VSP-CDP资料转换成像方法,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的成像应用表明,此法不仅成像精度高,而且有利于改善剖面的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成像 约束 加权 VSP 地震资料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修成 吴律 田子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本文根据地震波视速度和偏振特性,导出波场分离矩阵是视慢度p和波速V_p、V_s的函数。由于波速是空间坐标函数,因此,在带有空间坐标的数域与带有视慢度参数户的数域(如时—空域与τ-p域、频—空域与f-k域)相互变換,可实现变速视慢度波场... 本文根据地震波视速度和偏振特性,导出波场分离矩阵是视慢度p和波速V_p、V_s的函数。由于波速是空间坐标函数,因此,在带有空间坐标的数域与带有视慢度参数户的数域(如时—空域与τ-p域、频—空域与f-k域)相互变換,可实现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文中还给出了使用τ-p变换法、f-k变换法和DRT法实现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的三种具体方法。采用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方法时,速度函数可采用零井源距直达波的速度或声波测井资料换算的速度。在进行纵、横波分离的同时,可对视慢度p限定不同范围,实现上、下行波的波场分离及f-k滤波、τ-p滤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波场分离 视慢度 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岩分布与油气富集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峰 蒋加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7-103,共7页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来识别、解释碳酸盐岩地层中膏盐岩分布。探讨了陕甘宁盆地东部因马家沟组地层中膏盐角砾化而形成致密岩性的区域遮挡条件,为下一步钻探提供了战略意见。
关键词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油气富集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N气田SC1井~S15井间马四段白云岩化岩性分析
13
作者 庞福民 李来运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83,共8页
本文根据SGN气田的地震资料,结合钻井、地质资料对SC1井到S15井间马四段的岩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其沉积环境和成岩特点,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岩性变化带,进而指出油、气储层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白云岩化 岩化 岩相 气田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