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温德顺 陈章顺 +3 位作者 卜广平 张博 丁强 槐伦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38,共5页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150-胡153区 长4+5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
作者 韩会平 武春英 +3 位作者 蒋继辉 李勇 王宝清 季海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储层 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春英 韩会平 +4 位作者 蒋继辉 李勇 王宝清 李园园 张琬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确定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储集层研究,认为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孔喉均值是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经过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逐步回归分析,建立Ⅰ~Ⅳ...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确定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储集层研究,认为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孔喉均值是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经过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逐步回归分析,建立Ⅰ~Ⅳ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中Ⅰ~Ⅲ类为有效储层,Ⅳ类为非储集层。最后用Q型聚类统计对储层分析,表明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层属于Ⅱ类,即中等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 模糊数学 逐步回归分析 Q型聚类统计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B值对特超稠油高分子乳化体系的降黏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延龙 蒲春生 +2 位作者 谷潇雨 崔淑霞 居迎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8-592,597,共6页
针对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乳化降黏过程困难的问题,合成了具有自乳化性能的嵌段高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DBPS,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71×10-6mol/L,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5.2。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河南特稠油、滨南超稠油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 针对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乳化降黏过程困难的问题,合成了具有自乳化性能的嵌段高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DBPS,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71×10-6mol/L,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5.2。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河南特稠油、滨南超稠油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35和340 nm,最佳乳化HLB值分别为9.2和6.0。在特超稠油所对应的HLB值下,Span-80与DBPS形成的乳化体系(SD体系)对特超稠油的乳化降黏效果优于Span-80与Tween-80形成的乳化体系(ST体系)。当SD体系的HLB值与特超稠油的HLB值接近时,可以获得理想的乳化降黏效果,对河南特稠油和滨南超稠油的乳化降黏率分别可达97.71%和9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HLB值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分光光度法 乳化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体系调剖堵水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鹏 周珺 谢春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197-200,共4页
针对油井综合含水率高的特点,选取弱凝胶体系作为深部调驱堵水剂。实验测试不同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和不同交联剂浓度下的弱凝胶成胶强度,优选出HAPM的浓度为2000 mg/L,交联剂的浓度为800 mg/L。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调驱堵水效果,在弱凝... 针对油井综合含水率高的特点,选取弱凝胶体系作为深部调驱堵水剂。实验测试不同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和不同交联剂浓度下的弱凝胶成胶强度,优选出HAPM的浓度为2000 mg/L,交联剂的浓度为800 mg/L。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调驱堵水效果,在弱凝胶体系的基础上,优选黏土、悬浮剂和固化剂的浓度,配制黏土凝胶。开展了填砂管试验和人工裂缝模拟实验,完成了弱凝胶体系的段塞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孔道型储层最优的段塞组合为聚合物+弱凝胶+黏土凝胶+弱凝胶;对于裂缝性储层,还需要在段塞组合中加入无机堵剂。通过现场的施工应用,调驱堵水后的对应采油井组采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黏土 堵水 裂缝储层 段塞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陆相页岩超临界CO2压裂滤失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攀 乔红军 +3 位作者 李哲 黄昊 孙晓 贺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5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裂缝网络发育,超临界CO2的黏度极低,滤失性极强,准确计算CO2滤失量对压裂设计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以考虑不同裂缝密度、尺寸、角度等分布特征。使用山西组页岩的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裂缝网络发育,超临界CO2的黏度极低,滤失性极强,准确计算CO2滤失量对压裂设计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以考虑不同裂缝密度、尺寸、角度等分布特征。使用山西组页岩的储层参数分析了不同天然裂缝参数对CO2滤失速度的影响,最后使用YYP1-1井的实际泵注程序和实时微地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尺寸与CO2滤失速度呈正相关,水力裂缝方位角与天然裂缝方位角垂直时滤失速度最大,裂缝角度分布范围较大时滤失速度也更大,预测的滤失速度与实际注入速度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缝网络 陆相页岩 天然裂缝 超临界CO2 滤失 压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